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安侯 >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不减当年

靖安侯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不减当年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47:35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不减当年

沈毅这话,自然是在跟张简开玩笑。

他没有苏老仙那种神仙一般的心态,之所以看朝廷里无一个不是好人,是因为他足够高,足够强,足够壮。

无人敢当面得罪他,个个客客气气,笑脸相迎,自然无一个不是好人了。

师兄弟俩说话的功夫,随着萧太监一声高喊,德庆殿门户大开,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沈毅也慢悠悠的走了进去。

他不怎么上朝,因此在朝廷里无有特定的站位,左右看了看之后,站在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位列几位宰相之后。

现任兵部尚书,也是沈老爷的熟人,而且是老熟人。

郑岭。

这位原兵部武选司郎中,被调任礼部侍郎之后,经过十年时间,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兵部,并且成功位列大九卿,执掌了兵部。

最早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即便是沈毅也觉得有一些错愕。

随着时间过去,当初他身边那些“故吏”,如今也已经位列大九卿了。

所以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不是没有道理。

见到沈老爷这尊大佛,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郑尚书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小心翼翼上前,欠身低头道:“侯爷。”

沈老爷扭头看了看这个老熟人,笑了笑:“郑尚书有事么?”

从前碰到老尚书姜简的时候,沈毅还能开玩笑叫一声堂尊,如今在郑岭面前要是这么叫,就跟骂人无异了,即便是他喊了一声郑尚书,郑岭也觉得浑身不得劲,连忙低头道:“侯爷,下官觉得,您应当往前站一站。”

沈老爷微笑道:“我也挂了兵部尚书衔,怎么就不能站这里了?实在不行,我站在郑尚书你这个实职后面就是了?”

郑岭不住擦汗,讷讷无语。

他还要说话的时候,赵昌平已经笑呵呵的走了过来,赵相公推着沈毅的后背,微笑道:“子恒站到这里来。”

这是长辈,沈老爷没有多说什么,被赵相公推着,一路站到了皇帝左手边第一位。

位列宰相之先。

沈老爷回头,看了看赵相公,微微低头:“师伯,这…”

赵昌平神色平静:“你要在这里,才好说话。”

沈老爷想了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眼观鼻鼻观心,默默站着不动了。

十多年前年轻的时候,旁人把他推到这里来的话,他多半是要推拒了,一来是那个时候心里底气不足,自己站在这里不踏实。

二来,当年站在这里的话,有捧杀之嫌。

可十多年之后,沈老爷就是名副其实的洪德朝第一大臣,他站在这个位置上,没有什么问题。

更何况,是中书首相赵相公,亲自把他推到这里来的,就更没有人能多说什么了。

站了片刻之后,萧太监又是一声高唱,洪德皇帝驾临德庆殿,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地,整个大殿里,只有两个人不曾下跪。

一个是因为上了年纪,前几年被赐免跪的宰相赵昌平。

另外一个,就是沈某人了。

二人都是欠身行礼。

洪德帝扫视了一眼众臣,然后抬了抬手,笑着说道:“平身,平身。”

等到百官起身,皇帝陛下才乐呵呵的说道:“今日朝会,与平日里有些不太一样,本朝的大功臣,从燕京回来了。”

他看着沈毅,笑着说道:“沈卿不远千里,从燕京赶回来,是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他这话一出,朝中的官员人人侧目。

不少人都看向沈毅,心中腹诽。

这“沈王”都回建康好几天了,私下里进宫都不知道进了几回,有什么事情,您心里没数么?

沈老爷不紧不慢,欠身行礼道:“陛下,臣十年前奉命镇守北疆,并筹办迁都燕京一应事宜,如今鞑靼人已经五年不敢进犯大同,朱里真人更是只能在关外苟延残喘,燕京皇城也已经修缮完成,诸事已毕。”

说到这里,沈老爷回头看了看他身后的文武百官们,然后再一次面向皇帝,低头道:“臣特来向陛下奏报此事,朝廷,随时可以迁都燕京了。”

皇帝陛下摸着下巴,笑了笑:“朕十年前,说是要让沈卿筹办迁都事宜么?时间这么久,朕都有些忘了。”

沈老爷欠身道:“千真万确,臣这里有陛下当年下发的旨意。”

说着,沈老爷就要从怀里掏并不存在的文书,皇帝陛下咳嗽了一声,连忙阻止道:“罢了罢了,朕自然相信沈卿不会拿这种事情说笑。”

说完,他看向众人,淡淡的说道:“诸卿,当年朕定下的事情,如今沈卿已经办完了,诸卿有什么看法,说一说罢。”

文武百官,寂静无声。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看出来了,皇帝在跟沈侯唱双簧,洪德帝并不是什么暴君,平日里在朝廷里议政,是有不少大臣敢于犯颜直谏的,不过这个时候。

但是,得罪皇帝不要紧,毕竟皇帝陛下还算大度,不会跟底下的臣工一般见识,但是要是得罪了沈侯…

朝廷里人所共知,沈侯爷是个小心眼。

去年,那位小侯爷在建康,四处生事,第一个打的就是崔煜崔相公家的孙子。

可怜崔相公都已经在家休养,不怎么参与朝政了,硬是被气的上了朝廷,状告那位小侯爷。

即便如此,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

朝廷里,一阵尴尬的寂静。

皇帝陛下伸手敲了敲扶手,淡淡的说道:“这么说,诸卿都没有意见?”

终于,中书宰相之中,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十岁左右的新晋宰相,默默出班,他低头欠身,开口道:“陛下,臣有几件事,想要问一问沈侯爷。”

这个宰相姓杜名盈,是去年才进的中书,拜的宰相。

这人早年任刑部侍郎,出了名的不畏强权,也是因此被洪德帝看中,平步青云进了中书。

他出班说话,皇帝并不奇怪,只是淡淡的说道:“杜相说就是。”

杜相这才转身,看向沈毅,他先是对着沈毅拱手行礼,然后开口道:“沈侯爷,这朝廷里的官员,不少以诽谤您以标榜自身,但是杜某向来敬重您的功绩,做官二十多年,从未说过您半句坏话。”

“如今,杜某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

“得罪之处,请侯爷海涵。”

沈老爷两只手拢在袖子里,淡淡的说道:“杜相请问。”

“侯爷,大陈南迁建康,已经八十余了,如今人口繁荣,各地商路已经直通建康,尤其是近十年,建康人口又上涨了近三成。”

“相比较而言,如今的建康,比燕京更加繁荣,侯爷以为呢?”

沈老爷面色平静:“杜相也知道是这十年,建康才繁荣起来。”

“等朝廷北迁,燕都也一样会繁荣起来。”

杜相公摇头道:“何必以现有之果,去求燕都未有之实?”

“再一来。”

他缓缓说道:“燕京距离边关太近,若定都燕京,则要直面群寇,置陛下及大陈宗庙,于危墙之下。”

“侯爷,八十多年前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沈老爷瞥了一眼这位宰相,面无表情:“按照杜相所说,十几年前陛下北伐,打的很不应该。”

“杜某没有这么说。”

杜相沉声道:“侯爷北伐,收复大陈故土,功劳甚大,这是谁也没有办法否认的,但是眼下,如果定都建康,那么北边有边军做第一道屏障,燕京作为第二道藩屏。”

“再有各地地方军以及禁军,建康当固若金汤,万世无虞。”

沈老爷笑了。

他看向杜盈,淡淡的说道:“杜相,如果朝廷一心只想着防御,不思进取,有朝一日,北边的敌人攻破了燕京继而南下。”

“杜相觉得,建康挡得住么?”

杜盈一怔,讷讷无语。

军事,是他的专业范畴之外的事情了。

沈毅不再理会此人,而是抬头看向皇帝,沉声道:“陛下,大陈祖地就在燕京,陛下当年奋发进取,为的也是有朝一日还于旧都,当年臣奉诏北伐,也就是从洪德十三年打到洪德十九年而已,前后不到六年时间。”

“如今,臣收复燕京,已经十年了,臣不明白。”

他低头道:“难道迁都,比北伐还要更难么?”

“臣以为…”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所有反对迁都之人,都其心可诛!”

“陛下,当重罚此类贪图安逸的奸佞小人,以正视听!”

洪德帝坐在帝座上,看着沈毅,脸上露出了笑容。

十几年时间过去,这位老伙计的嘴皮子功夫…

真是不减当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