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 第549章 西欧的瘟疫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第549章 西欧的瘟疫

作者:老狼爱牛羊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58

第549章 西欧的瘟疫

“这些图纸马上带回去,让胡先生按照这上面的要求进行后续设计,我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回去一趟,会看他们的进展,明白了吗?”

“知道了老板。”陈助理接过图纸,小心收起,这些是朱雪峰设计的各种电器总体设计图,只提出了各单元的设计要求,具体的得让胡余杭去落实。

“老板,胡先生让我征求您的意见,现在微型收录机在北美和欧洲获得极大成功,是否有必要今年就推出家庭版双卡收录机?”

“这种事让他以后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决定,不需要问我的意见。”

这位胡先生对朱雪峰的市场判断能力简直是惊为天人,所有设想都获得极大成功,现在已经有了有事就让老板来抉择的依赖,朱雪峰不会让他成为习惯。

“还有,夫人去了北美,过不来,让我咨询您,现在咱们的集装箱的海运让不少海运公司眼红,纷纷下了巨额的集装箱定单,夫人拿不准,到底接不接这些订单。”

“她是怕人家都用上了,咱们自家的货轮失去最大竞争力吧,没啥好担心的,接吧,做不完的还可以委托国内生产,这种实用新型的专利有效期很短,估计也不大可能让咱们延续,迟早都是大家一起用,垄断不了的。”

“可是那样我们的航运成本最大的优势就没了,挺可惜的。”

陈助理也有些惋惜,公司的远洋运输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成本变成了同行业的七分之一左右,简直不要太爽,这要是分享出去…。

“拦不住的,以后海运的业务会越来越多,咱们一家不可能吃完,能卖一些集装箱就很不错,现在咱们还有货船已经改装成适应集装箱的优势,还有码头集装箱的配套装卸、运输优势,这就够了。”

朱雪峰已经让公司开始起草集装箱的标准,集装箱的专利用不了多久就要公开,朱雪峰决定先拿下集装箱的国际标准,有了这个,呵呵,后面的好日子才能长久。

“这些优势虽然不可能持续太久,但让咱们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还是没问题的,告诉夫人,不要怕竞争,就是叉车,也别藏着掖着,有人来订,也卖。”

在朱雪峰眼里,这些都只能算好点子,技术含量低,极易仿造,虽然申请了实用新型的专利,可没接受申请的国家更多,总会有人仿制,譬如三哥,所以不如痛痛快快先赚一笔再说,以后就拿标准说事。

“明白了,那其它公司来我们船厂改装货轮的任务也能接吧。”

“有人找上门了?”

“嗯,夫人说,是霍家介绍的,推不开,可又不舍得这门独家生意大家都来粘手。”

朱雪峰笑了笑,也能理解,谁不想干着挣钱的独家买卖,现在公司很多买卖都是独一家。

香江现在的大型船坞就属东升公司了,想要就近改装,当然找东升公司最合适,第一个有经验了,第二个,这集装箱还得从东升公司买呢。

“接吧,还可以承接定制集装箱货轮,对了,是谁家上门?”

“包家,他们也是老跑远洋,对这个非常关注,我们的货轮才跑了一个来回,就让他们发现了不一样,夫人临出门前,人家就找上门来了。”

“他们家?还真是有心人,要改装的不少吧,哈哈,都接下来,估计还得买不少集装箱,他好像主要跑苏伊士运河,和咱们竞争不大。”

包家找上门是必然,只要是有心人就能发现,东升公司的集装箱货轮,北美一个来回时间比别的远洋公司快一倍不止,这就是托集装箱装卸方便的缘故。

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周五,北美发生了一起影响全世界的大事,白头鹰总统在行驶的敞篷车上遇刺身亡,整个北美和欧洲都乱了。

“师兄,你进去这么久,就拿了这点东西出来啊”。牛津大街罗素广场上,躲在角落的燕子冒出头来,她负责监视外面的巡逻队,真有情况,得把巡逻队引开。

可看着师兄消失好几个小时才出现,却只拎着个大提包,再背了个大背包,忍不住问道。

朱雪峰拍拍大背包,“不少了,几件最有名的都带出来了,再多了带不走,其它的以后有机会再来,赶紧的吧,先把东西收好,还得赶紧去下一个地方。”

这里被掠夺来的国宝实在数不胜数,从档次上,比扶桑的高了不止一个等级。

这里不愧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一直没有人占领过他们本土,各种宝贝保存完好。

光是储藏室里自家文物达2万多件,包括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南北朝佛教造像、唐宋书画、明清瓷器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稀世珍宝。

按朱雪峰估计,这里的藏品应该有几百万件,展出的很少,不到一成,其它的都存放在储藏室里。倒是方便了朱雪峰打扫。

只要是自家东西全部带走,再就是巴比伦的,也通通带走。欧洲本地的,倒是只挑了点自己耳熟能详的,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没什么兴趣,但为了混淆视听,倒是都拿了一些,剩下的算是让后人继续感受这个强盗的罪恶行径吧。

博物馆占地实在太大,和扶桑不同,这里闭馆后并不是没法逃脱,在他升过级的感知下,所有安防和巡逻人员都形同虚设,有空间的寻宝能力辅助,藏得再严实的宝贝也逃不脱他的追查,即使是被固定的大型保险箱也根本难不住他。

看了看还剩下其它文明的无数文物和宝贝,朱雪峰收了手,不是装不下,实在是看不上,尤其是阿三家的,之所以挑点欧洲耳闻的文物,是有机会换个路费啥的,这么多宝贝,要是都带走,即使用货轮也得好几艘,可见不列颠从航海时代开始,这几百年里真是没少掠夺。

“还要去皇家军械博物馆?”

“嗯,老祖宗的宝剑必须收回来,留在这,是我们老朱家的耻辱。”

皇家军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代表皇权的“永乐宝剑””,这可是永乐大帝的佩剑,后来为了维护国家安定,被赐予了西蔵活佛,后被清庭收回国库,然后被这些强盗抢到这来,后世多次索要,拒不归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他们的镇馆之宝,有人开出了十二亿英镑的天价,还是不为所动,在他们心中,这已经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是属于他们的文化瑰宝,真是个笑话。这一趟倒是省事,没用多长时间,顺利返回的朱雪峰正和梁燕在观赏“永乐宝剑”。

剑身近一米长,重约四斤,剑锋锐利无比。剑柄和剑鞘更是用黄金打造,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剑柄上还雕刻着一头栩栩如生的猛兽,象征着皇权的威严。这把宝剑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明帝国的强盛和工匠们的卓越技艺。

这把剑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皇权的象征,是当时的永乐大帝召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耗时数月,精心打造了这把宝剑。

“师兄,这柄宝剑对你们老朱家很重要吧。”燕子眼里全是好奇。

“何止,这可不是谁家的,是咱们民族的,这件文物对我们民族很重要,是我们民族发展史的重要鉴证文物。”朱雪峰一本正经的训斥。

“我知道,我知道,别给我上课,我是说,有了这个,你在自治区那边算是确立了老朱家的正统身份,即使你不想立国,做个国王也算名正言顺了吧。”

“想啥呢,赶紧的,你直接飞香江,我得去转机”。

“那这些宝贝怎么运回去?”

“这你就不用操心了,自然有人来接手,即使运不走,也不会让他们找到的。”朱雪峰现在一门心思的想哄走燕子。

燕子奇怪的看了一眼师兄,“其它地方你不准备去了?”她可是跑遍了师兄交待的地点,现在师兄才动手一次就哄她回去。

“这边出了这么大事,其它地方肯定会守卫严密,以后再找机会吧,赶紧走,你这短期内去晃悠过好几次的,可能会作为重点怀疑对象。”

燕子这才不情不愿的答应赶紧回香江,机场的检查的确严了不少,但两人还是很顺利的搭上了各自的航班。

大鹰博物馆未能按时开放,据沦顿的官方消息,博物馆需要内部装修,短期内不会对大众开放,具体开放时间根据内部装修工程而定。

博物馆经过紧张核对,各种宝贝少了三万多件,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巨大的灾难,虽然数量占比不大,才百分之二左右,但实在丢不起这个人,只能一面保持沉默,一边四处追查。

自然,昨天发生在北美的大事件很自然的就被联系上了,这种可能性很大,这么重大的事,绝不可能是个人和小型势力能办到的,要知道,丢失的宝贝加上包装,即使用卡车也得十几车才能拉走。

朱雪峰已经按时回到了学校,继续自己的功课和各种研究,沦顿的事情并未发酵,只在某些高层中流传,这种处境一直持续到平安夜后。

巴里的博物馆、罗浮宫和荣军院博物馆也在圣诞节后关闭,没有任何声明,不久后的西柏林博物馆也在元旦后关闭,整个西欧的博物馆关闭就像一场瘟疫,一直闹到二月初才算平息。

人们都在疑惑,整个欧洲的所有机场和港口的检查频繁和严密了许多,据小道消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欧洲的不少博物馆都遭到了洗劫,大量珍贵文物被盗。

民众并不相信,大量的文物被洗劫,怎么可能带走?肯定是有其他猫腻,西欧应该正在酝酿着什么,结合去年十一月底的重大事件,各种谣言四起。

而西欧几个出了事的国家,似乎都把矛头指向了大鹅,有这种能力的只有它,只有它的克格勃这种组织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这些不可能的事。

而朱雪峰却老老实实的在学校认真钻研,除了偶尔周末出去,天天都在学校认真学习。

“亲爱的朱同学,你听说了吗?西欧的瘟疫传到东欧了,隔壁的杰诺斯洛伐克的博物馆也关闭了,还有匈牙利…”。

朱雪峰摇摇头,表示对室友的问题一无所知。

“亲爱的蒙根同学,这不是我们该关心的事,现在功课很紧,我可不希望第一次的考试就出现意外,你也不希望吧。

“当然不,我可不希望会这样,该死的,我会被勒令回国的,那样我只能在辽阔的大草原和骏马交流,这绝不是我愿意的。”

“那还等什么,去自习吧,再晚了图书馆可没位置。”

室友耸耸肩,无聊的背起书包,“好吧,也许你是对的,我是该去图书馆了。”

明明是草原汉子,来了几个月,别的没学会多少,这欧洲人的习惯却是沾染了不少,这位蒙根很有点意思,朱雪峰和室友们相处了四个多月,多少熟了不少,这位来自草原的蒙根,倒是经常找他聊聊,算是走得最近的一位。

见蒙根离去,朱雪峰再一次的审阅着图纸,一次一次的确认各种参数。

桌子上摆着的是一个小型的盾构机设计草图,这是几个月来,三人小团队没日没夜的成果,这项技术在欧洲起步很早,一百多年前沦顿人就在泰晤士河下面,挖出了第一条盾构机隧道。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应该算是成熟,当然是不能和后世的相比,按照江学姐的情报,果然在离着学校不远的杰诺斯洛伐克就有早期的机器,因为二战的原因,已经废弃。

三人多次去详细观摩,朱雪峰更是彻底透视了每一个零件,三人都受到很多启发,同时得益于图书馆浩瀚的资料,这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草图图书馆的确都很齐全。

结合三人看到的报废机器,小团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初步设计,要形成正式图纸却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盾构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要实现却的确很难。

虽然现在的盾构机样品似乎并不是很先进,但各种机械和零部件数量众多,光是各类图纸三人就画了几千张,其中还有大量的数据需要精确计算,这是个非常耗精力和时间的活,朱雪峰主动承接了大部分的演算任务,这方面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当仁不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