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 第260章 回家过年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第260章 回家过年

作者:老狼爱牛羊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58

第260章 回家过年

第260章 回家过年

车已经走了,一群小屁孩跟着车追了老远,老支书还站在村口看着,仔细回想着朱雪峰的建议。

刚才小家伙建议设置个专职或兼职饲养员,要去区里找技术员学习,养鸡还要学习?可人家说的挺有道理,这读书人啊,怎么连农事也懂…。

看来还真得找时间去区里看看,人家能十一月不用母鸡就能孵蛋,说不准还真有些名堂。

“小姑,这个您拿着,您也别推辞,二叔家也有的,我得开车,您就别再推辞了。”

小姑涨红了脸,这让小辈贴补,还不是一次两次的,真有点抹不下脸,自己才送了点山货,大侄子给的这钱又不老少。

朱雪峰一边开着车一边说。

“我和二叔说了,两家平时多走动这点,有个帮衬,再说二叔后面的事不少,还真得小姑父这样的能手才能帮个忙。”

说到帮着干活,小姑倒是很有信心,自己家男人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可这干活还真是把好手,不说木匠、泥瓦匠的活,各种农活也是把好手。

“都一家人,说什么帮不帮忙的,有事招呼一声,我让你小姑父腿脚勤快着点,这给自家干活总比给人干活强,大侄子,你就放心好了。”

“小姑,我就不下车和姑父打招呼了,这几个是给弟弟妹妹的压岁钱,您可别帮他们收着,让他们兜里也有点,买个学习用品啥的。”

离开了山区,车速快了不少,三人连午饭都没吃,这得着急赶回去,说好了请邹大爷老两口一起吃年饭的,回去太晚就不合适了。

好在路上基本没车了,骑车的和行人也没几个。

“坐好了,一会可能有些颠,饿了自己吃鸡蛋点心,这要是等到吃年饭,估计得饿死。”

“知道了,大哥你可自己看着前面,注意安全。”

两小都在后面,刚才小姑坐在前面。

“伱这大侄子还真是出息,这么小年纪,居然开上小车了,这不区长才有的玩意吗。”

这是邻居,看着吉普将小姑送到山脚下的村口,有些眼热,忍不住和小姑聊聊。

“这是他在轧钢厂借的,他还是个大学生,没上班呢,您先忙着,我得回去了。”

小姑没有多聊,连忙回家,家门口,小姑父也见到了,媳妇让小车给送回来了。

自己去了区里好几次,这吉普还真没坐过,还是媳妇先开了个洋荤,这时候的吉普基本都是缴获的,原装进口。

“怎么没让你侄子来家里坐会,这么着急就走了。”

小姑看了男人一眼,递过去给男人看了看,又收了回来。

“我侄子给的,他还说了,以后,让你多找找我二哥,说是…。”

男人虽然不爱言语,但脑子没问题,知道这是帮衬自家,只是内秀,没脑子是不可能有一手好手艺的。

“行,没说的,这事我干…。”

两人聊着聊着进了屋…。

城里的年味很浓了,大街小巷的都是彩色,到处张灯结彩的,因为从东直门进来,路过工业区,一路上厂子也都挂着灯笼,贴好了对联,大大的福字贴在铁门上。

已经见不到什么人,应该都放假了,赶时间要紧,上班了再来还车吧。

进了城,大街上人也极少,也没什么车辆,但面包棒一样的公汽还在不停的穿梭,车上人还不少,各单位门口都贴上了喜迎春节的大字,挂上了灯笼,插上了旗帜。

继续向前,一路上的所有商店都熙熙攘攘,人群进进出出,在抓紧最后一点时间购买心怡的产品,大大的透明橱窗里,陈设品也披上了喜庆的红色,倒是年味十足。

胡同里不少小屁孩正拿着拆开的鞭炮在玩,调皮的还把鞭炮塞在墙缝里,只听一声爆炸,烟雾过去,墙砖少了一块。

朱雪峰按了一下喇叭,吓得点鞭的小屁孩一下子把正准备点的鞭炮扔了出去,看见是朱雪峰捣鬼,追着向吉普扔了一个,爆炸声在车后响起,车厢里响起哈哈大笑。

“这些坏坯子,这是搞爆破啊,老二,你可别学。”

“大哥,以前你带我们放鞭不也这样吗,还插在雪堆里害人。”

小妹在后面质问,老二在偷笑。

“有这事?不可能吧,老二,是你带小妹这样搗过乱吧!”

老二憋着笑不吭声,刮了妹妹的鼻子一下。

“大哥,二哥欺负我,他刮我鼻子…。”

小妹也不是吃了亏不吭声的主,立马举报,车里其乐融融。

今年冷的早,立春也早,现在虽然温度不高,可在城里,雪是基本见不到了,没了炸雪堆的乐趣,估计炸屎坑的就多了。

“三大爷,您这春联和福字还没写完呢,大冷天的,在家里写呗,还用得着在院子里啊。”

兄妹三人回来得很快,车上算是空了,都是些山货,没啥怕颠的东西,又着急回来,这一路开得飞快。

大院的门口和前院大门都贴了春联了,外院的几家也在忙活,有的还在贴。

“哟,小朱回来了,你们家的还没写吧,有现成的词吗,没有的话,大爷给你选一副。”

三大爷一手拿着毛笔,一手按着春联,抬着头看着三兄妹,旁边还有三个小屁孩等着三大爷赐墨。

大冷天的,在前院门口支了张桌子,就在这写对联和福字,桌上摆了不少的瓜子花生和糖果,还有两苹果,看来写了不少了。

这是大院的惯例了,每年三大爷都会在这给大家写春联,也没啥要求,有点花生瓜子就得,人家要的就这个范,大院里的文化人,这是三大爷一年来的高光时刻。

不过别不服气,人家三大爷的一手字还是真拿得出手,毕竟当老师的,天天得在黑板上板书,这日子长了,这板书的底子还真是没人比得上。

别看朱雪峰两世为人,这毛笔字确实是不如,自己有对子的,就口述,三大爷给写,没有的就三大爷现场从肚子里掏,不算多好,但什么天增岁月、花好月圆、春满神州什么的,词还不少。

“三大爷,这事就不用麻烦您了,我们家,今年不弄这些,谢谢您了。”

三大爷一愣,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老朱才走,的确是不能贴这个,要贴也得找些其它颜色的纸,需要这个纸毕竟是少数,不好弄。

再说这种情况写什么,有什么讲究,自己也吃不透,自己糊涂了,这大过节的,触了人家伤心事,多不合适,刚想道个歉,人家三兄妹已经走了,得,花生瓜子的没换着,还把人得罪了。

“小峰你们回来了,还没吃中饭吧,要不先弄点吃的,简单先垫吧一口,要不饿到年夜饭还早着呢,这可受不了。”

邹大爷老两口早就在屋子里帮着准备着了,听到外面的动静,赶紧开门。

“没事的,邹大爷,家里点心不少,我们自己来就行,您看这事闹的,说好了让您来吃个年饭,您这还忙活上了,不合适,不合适,您歇会吧,我们来就行。”

老两口有家里钥匙,原本是让加个煤,免得暖气没了,没想到老两口还挺热心,直接都忙活上了。

“家里都还好吧,你们这两天一个来回,也累得慌,先让我们来吧,闲着也是闲着。”

邹大爷脱了棉衣,挽着袖子,看样子刚才也在厨房忙活,兄妹三人赶紧放下小包。

“都挺好的,大爷,没啥累的,都是车在跑,我们也是坐着,这俩小东西还一路睡着,真没事。”

“大娘,您这是做什么呢。”

小妹紧着就凑了过去,邹大娘正取了些土豆在削皮,看见小丫头凑了过来,笑着解释一句。

“我看你们家柜子里,已经准备了不少菜,寻思着做几个凉菜,估计你们没准备,这是想做个土豆泥的芥末墩。”

按说老京城人都爱用蔬菜尤其是大白菜做芥末墩,可吃过朱雪峰做的土豆泥后,又听土豆泥做芥末墩也不错,邹大娘就记住了,这不找到个机会就想试试。

朱雪峰脸一红,这老京城过年的年饭讲究一个“四四见底”,是指宴席由四凉、四热炒、四肉菜、四汤菜等组成。

自己瞎琢磨,安排了不少菜,可还真没按这个讲究来准备,这要是三兄妹自己吃就算了,现在请了邹大爷老两口,不按规矩来是有点不合适。

可就这几个人,真要按老规矩可真是用不了,老百姓家也都变动一下,改成“四碟八碗”,即四碟冷菜、八碗热菜,多为家常菜。

一会年饭上什么菜,还真的重新规划一下,要不然得让老两口看笑话了。

传统四凉菜:炸饹馇、芥末墩儿、肉皮冻儿、五彩花生米,炸饹馇用乾隆白菜替代,现在再弄也来不及,花生米邹大爷倒是都准备完了,肉皮冻傻柱还是帮着熬的,在地窖冰库存着,凉菜算是齐了。

八个热菜准备做红烧鲤鱼、葱烧海参、清炒虾仁儿、红烧丸子、青蒜回锅肉、卤鸡凑一个,再炒俩素菜凑齐八个,这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都有了,有鸡有鱼的也算吉庆有余了。

这些都是现成的,早准备好了,都在冰库,这海参还是傻柱帮着发的,发好了就冻在冰库了。

四汤菜要是按老规矩是准备不上了,一是来不及,二是没食材,估计就今年的年景,大家都很难凑齐。

只能把数凑够,是这么个意思,再说就五个人,整四个汤也浪费,到时候熬一锅骨头汤,涮一锅羊肉,再凑海米紫菜蛋花汤,一个鸡汤完事,所谓“四四见底”,也就是讨个四平八稳的意思。

朱雪峰把自己安排的菜一说,老两口没有二话,都说好,没想到这朱家大小子准备还挺充分,家里还准备了几个,看来用不上。

“这饹馇大娘已经炸好了,你就别折腾那个什么皇帝白菜了,大过年的,不让他来家里捣乱。”

邹大爷提醒一句,朱雪峰只能接受。

“大爷,不是皇帝白菜,是乾隆白菜。”

“什么乾隆、康熙的,都是老黄历,现在不兴这个,我看啦,炸饹馇就挺好。”

“行行行,听您的。”

“骨头汤和鸡汤你也甭弄了,巧了,你大娘早炖上了,没想到你也是这么安排的。”

邹大爷笑嘻嘻的看着朱雪峰,老两口老早就注意着兄妹三人准备的玩意,估摸着今天回来肯定早不了,这汤早在隔壁炖上了。

“雪松,你和妹妹去地窖把菜都拿上来,然后再去洗个澡,一会咱们得上手了。”

“好咧。”

老二开开心心的拿了钥匙,带着妹妹下去了,这年前洗个澡,总不能把头年的污垢带过年吧,一会朱雪峰也得洗一个,这两天颠簸还是有点累人的。

有了计划,后面的就好办了,大家各司其职,全体动手,时间不长,年饭就准备好了,厨房都摆不下了,邹大爷老两口也找了个借口先回去,朱雪峰知道老两口这是回避,老朱家该祭祖了。

院子里也不知道是谁家,已经急匆匆的开始放鞭了,远处也时不时的传来鞭炮的动静,院子里一堆孩子在到处乱窜,谁家放鞭炮就去谁家。

“雪松,把鞭炮去挂上放了,一会得摆桌。”

“好咧。”弟弟妹妹扔下手头的活,去放鞭炮,朱雪峰将爷爷奶奶、父母的牌位整理一下,重新摆好,摆上贡品。

按这边的规矩,吃饭之前要在门前或院子里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喜庆,只有放完鞭炮之后,才能把饭菜端上桌。

门口噼噼啪啪的鞭炮炸响,朱雪峰也出去点了四个二踢脚,只听鞭炮声中,传来“澎”的巨响,然后老久才在半空中传来“啪”的一声爆炸。

老二又在一边放了不少麻雷子,这玩意动静也不小,可惜就一声响。

以牛小犇为首的孩子都在一边等着,就等放完了,再扒拉扒拉,找找没炸的。

“一会可得小心点,有些可能是慢引,抓到手才炸,可别伤了人,多等会再捡。”

朱雪峰可是有过经历,小时候动作飞快先抢了一把,炸断掉落的十几个鞭炮,可惜在手里炸了,痛不欲生,当场就炸了三个紫色的血泡,疼了好多天。

三大爷家几个孩子也在院子里挂鞭炮,见老朱家开始了,就捂着耳朵在一边看着,等放过了,自家再放。

“哟,大兄弟,这是红红火火啊,你这还整二踢脚了,还有没有,给哥哥几个,我也放放。”

傻柱远远的看见老朱家居然放二踢脚,赶紧过来,这玩意太少,很难碰到。

“有啊,来拿吧,你们家啥时候开饭。”

“早准备好了,这就去接老太太,一会就开始。”

傻柱也拿了四个二踢脚,美滋滋的走了。

“谢了兄弟,一会我们家,也红红火火,来个四响。”

看闫家三个小家伙眼红,看着傻柱开开心心拿了二踢脚,想要又开不了口。

“小妹,跑了一趟,去送三大爷家四个二踢脚,大家一起放。”

“谢谢峰哥,谢谢小梅姐。”

闫解娣和小妹最熟,上前接过,道了声谢。

“一会得注意点,这玩意炸起来厉害,得,你们家放吧,我们得去上菜了。”

根本没人听朱雪峰的鬼话,鞭炮一停,一群孩子就扎了进去,然后就是…。

伴随着老闫家的鞭炮声,三人从厨房把菜一个个端上桌,赫然是四凉八热,加上火锅算四个汤,倒是合了四平八稳。

“跪下磕头…。”

拜祭完爷爷奶奶和父母,这些贡品还得一直摆着。

“去把邹大爷老两口请过来,咱们也开饭了。”

时间还早,现在还不到七点,这京城人过年,这年饭又叫年夜饭,没有个固定的点,早点的五点多就有人吃上了,晚点的八点才开席的也不少,各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

这点倒是和南边不同,记得南边好多家年饭都是大中午吃的,这京城这边就叫年夜饭,一般一吃就到了下半场,就和后面包饺子接上了。

除夕年夜饭是一年最隆重的一顿饭,其意义之重,饭菜之排场,吃饭时间之长,都可谓是‘一餐独秀’。

过得再艰难的家里,都会尽最大能力安置一顿年夜饭,既是犒劳大家辛苦一年,又带有强烈的寓意和愿望。

现在晚上也没啥娱乐,没有电视,对了,家里有收音机啊,怎么把这事忘了。

“老二,把收音机拿出来啊,这事还要我说啊。”

收音机里这会是戏曲节目,老两口爱听,三兄妹是先吃为敬了,饿了大半天了。

年夜饭很丰盛,还有一盘萝卜丝,这个没算在菜里,就是个意思,头菜,还有二斤涮羊肉,满桌菜就是看着热闹,吃得开心,可真吃不了多少,昨天两老帮着蒸的馒头除了朱雪峰干掉三个,其他人也就一人吃了一个。

馒头上都点了红点,这都是老两口帮着弄的,朱雪峰早忘了,见了红点才想起来,三人压根就没准备,好在有老人帮衬,才不至于露了怯。

弟弟妹妹早知道大哥开始练武后,这食量暴涨,没觉得意外,倒是邹大爷两口子,看朱家大小子吃了不少菜,还能干掉三个大馒头,有些惊讶,这每月的粮食够吃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