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325章 裁判下场

汉世祖 第325章 裁判下场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325章 裁判下场

西京,广政殿,政事堂。

高堂之内,赵普与晋王刘晞对桉而座,将手中的奏报,递给刘晞,笑吟吟地道:“这京畿道官场,很是热闹啊!”

刘晞接过翻看了一番,放下,然后默不作声的拿出一份他收到的奏呈,传视赵普。待赵普阅完,刘晞说道:“正副两使之争,日趋激烈,已经摆上台面了!京畿道司层面的矛盾,看起来很严重啊,官司都打到中枢来了!”

赵普与刘晞分别收到了来自潘佑与李守元的奏章,文中除了对京畿道当下税改进展的汇报之外,都着重描述京畿道问题与困难,而其中都避免不了对对方的攻讦与指责。

自中秋节后,京畿道官场,又是一派明争暗斗,潘李两方是亮明车马刀枪,针锋相对,从道司事务到税务改革等各种层面进行对抗,搞得京畿道官场,三日一小事,五日一大事,延续到如今,连西京朝廷都不由紧密关注,因为潘李之争,已经有些影响到改革大局了。

这官司,原本是打不到中枢这边来的,毕竟,京畿道的事情,尽量在道内解决,这可能是一名地方主官的潜意识,否则闹得太大,难保出什么好结果,还徒使上头笑话。

但很多事都是事与愿为的,潘佑把矛盾压制在京畿道司以下,然而根本矛盾可不是他想压制就能压制住的,而李守元也没那么好压。

潘佑在京畿的一切权威,来源上级的信任,来自于朝廷体制的授予,而两者,李守元也同样具备,潘佑在京畿道行政上具备第一等的大权,但对李守元的节制是有限的。

想要通过体制内的规则把李守元打倒,是很困难的,何况对方背景深厚,而最为关键的是,李守元面子功夫始终做得不粗,从头到尾,都很明确一点,他对朝廷大政坚定支持,他反对也不是潘佑个人,而是他过于激进求成的做法。

至于当初在衙堂上潘佑对李守元提出的质疑,李守元在后续给出了一份答桉,他只是到徐州南部的郾城县巡视一番,召集县衙官属僚吏及地方郡望乡绅安抚沟通了一番,然后在半个月后,一份全新的更加详细的郾城县田亩数据,便提交给司衙了。

虽然这份报告,是不是足够全面,还有多少隐匿情况,并不得知,至少在结果上,比起此前由潘佑强权严令推动得出的东西,要靠谱得多,进展也更为明显。

此事一出,加上有李沆在郑州原武县的成果,孰优孰劣,孰得人心,谁的措施更得支持,一目了然。同样是推动改革,潘佑干起来天怒人怨,阻力重重,换李守元,就能顺顺利利,上下和谐......

如此,潘佑自然陷入了一定尴尬的境地,阻碍改革的说法,不能拿来作为对付李守元的武器,其他手段也都难有成效。

但潘佑又岂是妥协的性格,李守元出招了,他也不得不接招。李守元拿郾城县的土地清丈做文章,他也紧跟着把重心放到郾城,对其呈上的报告结果进行核验,同时又派出一批人前往复查,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些问题。

归根结底,李守元的改革推动,是带有极强保守性与妥协性的,对于小农小户的土地,清丈得很清楚,但对于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大户,就显得不清不楚了,隐晦之处颇多。

全县,拥有千亩以上田土的,只有五户,且都不超过两千亩,且很多田亩数目,都卡在两百、五百、一千、两千亩这样新制中分等纳税标准上,如此明显的问题,潘佑岂能认可,以清查数据不尽不实有作假之嫌来发难。

对此,李守元也早有准备,他的解释是,有些土地正处交易状态,产权不明,需后续确权,还有一些则表示处于抛荒状态,田里没有产出,也不当纳入税收范围......

对于这些搪塞的理由,潘佑自然不能认可,继续发难,在后续的调查中,又发现官田、职田流失的情况。双方之间,围绕着一个郾城县,斗得不可开交,如此一来,其他地方的土地清丈情况,自然就放缓了,甚至再度迟滞,上上下下都等着斗法结果,打算看准风向再行动。

当双方都难以拿出决定性的东西时,自然就需要更加权威的支持了,终究难免上呈朝廷,交由中枢裁决。作为税改的重点示范区,朝廷当然是时刻关注着,对于其间的风云变幻,也都有所了解,此前没有发话,也是想看到进一步的发展。

只是,形势发展到如今,正副使之间相互攻讦,政争已经到非此即彼,不可调合的地步,赵普与刘晞都知道,该中枢出手了。

看了刘晞一眼,赵普微微感慨道:“自古改革,各种是非与争端是避免不了的,这一点,应当早有预见。随着新制拟定颁布,随着各地改革进程的推进,纷争只会越来越多。只是这尚处于第一阶段,仅仅是清丈田亩,就发生这么多事,闹到如此地步,还是有些出人意料。殿下觉得,这是新制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对于此问,刘晞没有随便回答,而是经过一番思考后,方才郑重地说道:“陛下曾言,没有完美的制度,只能取其大利,而忍其小害,同时加以监督。而改革之事,出现问题往往就在执行层面,从京畿道之事来看,至少从表面呈现的东西来看,就是处在执行层面,双方对如何执行新制,意见相作,分歧很大!”

“那殿下以为,是潘佑问题更多,还是李守元问题更大?”赵普又问。

刘晞凝眉,沉吟着,似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见状,赵普轻轻一笑,又道:“殿下以为,李守元此人如何?”

“赵相这是在考我?”刘晞挑了下眉,拿起茶杯,也饮了一口,澹澹地说道。

“不敢!”赵普那张笑脸,平静地道:“潘佑其人老夫还是了解的,或许为政上有些争议,缺乏手段,但对于朝廷的意志是很能领会,对于新政任务也能一丝不苟地推行。但这李守元,老夫就不大了解了......”

赵普这话里,俨然有所偏向了,刘晞不由瞥了他一眼,沉声道:“我对李守元,同样不甚了解!不过,就目前京畿道呈现的问题来看,只是对新制的理解与执行问题,还牵涉不到二使本人身上,至于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正副使,两者都有责任!”

听刘晞这么说,赵普眼中闪过一抹讶色,心中暗叹,早知晋王聪明,滑不熘手,果不其然,对问题看得很清楚,也不轻易表态。

想了想,赵普终于露出一副严肃的面孔,道:“京畿道的争端,已经严重影响到税改推进事宜,必须得到解决,如何处置,殿下可有建议?”

对此,刘晞思索了一会儿,平静地道:“既是内部矛盾,最好还是内部解决,两者之间的争端,还是当协调一番!”

“若是协调不好呢?”赵普追问。

刘晞则果断道:“那中枢就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了!”

闻言,赵普点着头道:“一切还当以税改为主,不论如何,影响到改革大局,朝廷必不相容!”

说着,赵普又悠悠然地补充了一句:“潘佑毕竟是朝廷委派的京畿道主官,是税改主将,不论作风如何,下属有何异议,都不该采取如此手段对抗。如此,既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改革的推动,还还损于主官权威,不利于朝廷改革意志的贯彻......”

当赵普这么一番话落,其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显然是坚定地站潘佑一方。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潘佑毕竟是赵普推出来的改革大将,只要不犯原则性问题,其他问题,都是小节。至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中枢这边也早做好了准备。

如此一来,只要赵普的相位稳固,那潘佑就能稳如泰山,哪怕出现些波折,那京畿道的大局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显然,有些人自诩聪明,但终究没能把握住局势的流动变化,对大势的理解还是太想当然的。当然,立场不同,带出的行动自然不同,在这样的前提下,所有的行为,也都可以解释。

但像李守元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是支持改革的,哪怕嘴上冠冕堂皇,但其屁股朝哪方向做,又岂能瞒得过高堂上这些洞察秋毫的双眼。

而倘若还不知改变,那么来自中枢的铁拳也将毫不犹豫地降下,在这些事情上,赵普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份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