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324章 交代

汉世祖 第324章 交代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324章 交代

既望之日,道司衙门的公函发到郑州,并没有直接送达知州李沆的手上,李知州不在州城管城,而是到郑州东北部的原武县视察秋收工作,刚过完中秋,也不休息,直接投入到公事之中。

在这个当口,李沆“不在其职”的表现,多少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而送公函的使者见不到李沆,自然不甘休,否则回去也不好向潘佑交待,因而马不停蹄,急赴原武。

当然,李沆在原武,倒也并非是为了躲避司衙的麻烦,视察秋收,确有其事。同时,今年河汛之时,原武堤坝过关比较惊险,差点酿成大灾,对于修补之堤岸也需亲自查验一番。

另一方面,原武县也是李沆用来推行新税制的重点地区,郑州的田亩清丈工作,也是从此县开始的。作为受皇帝、太子双重看好的政治明星,前途远大,李沆自然不可能违背上意,拧着朝廷的政策来,对于新税制的推行,是十分用心的,只是,为政施策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罢了。

潘佑性如烈火,行事如秋风扫落叶,让人感到寒季,与之相比,李沆的政风则是迥然而异的风格,性情宽厚,处事稳重,往往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大受赞誉与认同。

李沆的起步是很高了,在朝中任职不满是时,外放即是一州主官,还是郑州这样的大州重地。而就任的数月间,没有丝毫的不适应,这似乎就是天生的官僚,那种书本上记载的“政通人和”的气象,李沆到任两个月后就基本做到了。

李沆论出身,是一科状元,论靠山,是普天之下最可靠的皇帝与太子,而最为关键的则是,他还不是金玉其外的绣花枕头,有自己一道为人处事的方法风格,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可以说,李沆就此前的表现来看,几乎是当下主流价值认知中一个完美的官僚形象。知书达礼,学识渊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同时不乏治事才干,上则一丝不苟遵从制命,下则躬亲视事俯察民情。

因此,虽说履任郑州不久,但李沆也是如鱼得水,极受僚属们的拥戴,虽然这份拥戴之中有几分真心不知,但至少郑州的官僚们是愿意接受其领导,在民间的官声口碑也同样迅速传开。

就拿道司土地清查的政令来说,李沆一面推动此事,又一面替下属们顶着上头的压力,不是一味地以大令相互逼,愿意听取下面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这样一派作风,即便很多人心中不乐意,但至少面上得遵从,知州已经如此明理体谅,做到这一步,他们还能如何。

李沆存着稳扎稳打的考虑,从原武县的土地开始,从州内抽调了大量的人手投入进去,虽然无法满足道司此前中秋之前全州完成土地清丈的任务要求,但原武一县是做到了的。

当然,即便为政以宽,也不可能事事顺遂,清理土地的过程中,面临的那些隐匿、瞒报、推诿、抗拒,时有发生。

而每到这种时候,李沆就细致地去了解其中的状况,调查清楚之后,开始讲道理了,道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讲通的,尤其涉及到切身利益之时。

当道理讲不同的时候,李沆也不得不拿起权力与法律这两项武器,因此,至少原武县土地清丈过程中,还是不免处置、处罚了不少人。

只是,这种时候,旁人也不好再指责李沆什么了,毕竟人家有理有据,给足了面子,给够了时间,只是有些人不识时务,受了罚也是罪有应得。

而中秋节前,道司下发的政令自然是完不成了,相反,由于秋收之时,农忙当前,旧税的收取工作不能疏忽,李沆还有意放慢了对于其他州县的土地丈量准备工作。

不过,李沆在郑州如此“自行其是”,自然难免与京畿道司的意志相悖,即便李沆背景强大,也是不可能一点压力都没有的。尤其是前日司衙大堂二使相争的情况扩散开之后,郑州这边也难免不受影响。

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两者之间,差着几级呢,李沆也不可能完全不顾道司的权威。另一方面,李沆虽然有自己的做事风格与改革思路,但是这种对抗上司政令的嫌疑,还是让人忌讳的,当尽量避免。毕竟,李沆做得初一,开了这道先例,旁人就能做十五。

司衙的使者赶到原武县时,仍旧没有见到李沆,据留守县吏说,知州与县衙官僚属吏都下乡去检察今秋税收情况了。

于是,又经过一番折腾,送函的差官终于在原武县**大堤下的一座村庄之中,找到了正在核算对比钱税数额的李沆。

“知州可是让下吏好找啊!”被如此折腾,即便知道李沆来头很大,使者心气也难平,言语中不免有些情绪。

李沆此时的穿着,极似一个账房先生,由检视秋粮,身上甚至散发着一股谷物清香。闻其言,察其色,李沆面如春风,拱手告罪道:“上差辛苦了,还请到庄中稍事休息,喝些水。”

见李沆态度如此温和,满腹的怨气都消散几分,回了下礼,把公函呈上:“下吏奉使君之命,传书知州,还请过目!”

李沆顺手接过,拆封阅览,表情渐渐多了几分严肃,心中暗叹,避是避不开的。事实上,前日司衙大堂上的冲突,第二日便传到李沆的耳中,李沆也就此做了分析,结果,让人难以乐观。

李沆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做法,还是有欠妥当,虽然对潘佑的政风不敢苟同,但同为朝廷做事,潘佑又是朝廷安排在京畿道主持大局的主官,不论有什么顾虑,都不敢直接对抗。

而一封公文解释,说服力显然是不足的。而就司衙冲突的情形来看,道司层面的争端与冲突,已然趋于表面化,这种时候,自己这种行为,很可能卷入其中,并且可能被那些保守派作为对付潘佑的棋子。但关键,他李沆也是改革派,即便有矛盾,那也是内部问题啊......

反思的同时,李沆也考虑着如何对此事善后,不管如何,至少不能与潘佑冲突,要缓和关系。但,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还得看潘佑的态度。而在此之前,他需要切实做好改革工作,并做出成效。

不过,读完潘佑的书信,李沆的心放下了一大半,至少从公函中表达的意思来看,潘佑先要一个解释,而非直接的打击,看起来并非无法沟通,这潘使君或许并不想传闻当中那般刚愎自用、骄横粗暴。

“此庄秋税的账目,还差些收尾事项,待本州料理完毕,便随上差前往颍昌!”李沆道。

有些诧异地打量了李沆两眼,使者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道:“知州身为一州主官,公事繁忙,税务之事再是紧要,这区区一县一庄之税,也不至于让知州亲临过问吧!”

“上差有所不知!”李沆澹澹一笑,道:“原武县今年秋税,与往年不同,乃是按照朝廷新制收取。新制推行,涉及到官府民间方方面面的变化,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本州不亲自盯着,心里不踏实啊!”

李沆说得云澹风轻,但听到其透露出的意思,使者不免惊愕道:“知州的意思,税收新制,已然在郑州正式施行了?”

“不是郑州!”李沆摇摇头,更正道:“仅仅原武!”

作为潘佑的使者,自然是心腹之属,当听到李沆如此肯定的答复,也愣了少许,方才感慨道:“即便只原武一县,那也不易了!看来,司衙对知州,是有所误解了!如此作为,堪为京畿道税改楷模,又岂会拖延迟误?”

“知州雷厉风行,在下佩服!”

见状,李沆澹澹一笑,指着一旁桌桉上的一本簿子道:“这本簿册,便是本州给潘使君的一个交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