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1750章 《桃兰赋》

汉世祖 第1750章 《桃兰赋》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1750章 《桃兰赋》

第1750章 《桃兰赋》

明亮的阳光透过门窗帘幕进入崇政殿内,照在刘皇帝身上,殿中显得很空旷,诸多繁杂的装饰物品都被收起来了,原因是刘皇帝看着不爽。

随着年纪的增长,老皇帝的脾气也不免多了几分乖张随性,有的时候会对一些细节格外注意,甚至让人感到莫名,皇帝越老越古怪,寻常人也实在把不住他的脉搏。

比如此时,刘皇帝就命人把御案抬到崇政殿的大门前,而他就坐在门前看书,直接感受着日光的照耀,哪怕额头冒汗,也不在意。有点人虽阴沉,但心向光明的意思。

当然,刘皇帝是不会受罪的,殿中冰室已然启动,案边放着冰帕,摆着冷饮,还有两名宫娥拿着蒲扇轻轻扇动着,那香汗淋漓的模样,却也可人。只是,老皇帝有些心如止水,也没想着怜香惜玉,只顾自己享受着。

刘皇帝正拿着一篇文章在读,名为《桃兰赋》这是今年明池文会期间所作,作者是七皇子吴公刘晖以及李煜,两人合作而成。

明池是东京城内一座普通的湖泊,与汴水沟通,景色虽然秀丽,却无独具一格的风光,不过,刘晖赋予了它特性,连名字都是刘晖取的。从五年前开始,刘晖便纠集了一干博学名士、文人墨客,齐聚明池,饮酒作诗,写文著赋。

几年下来,在东京,甚至全国文坛,都是声名远扬,一年一度,每到春光无限之时,名士云集,堪为一大文坛盛事。

这些年,大汉的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尤其在民间,更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诗、词、曲、赋、书、乐、画,各有大家。

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繁荣了,这文化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促进。除了官方会举办了一些文艺活动,民间的各种诗会、文会、音乐会也是层出不穷。

而由刘晖牵头举办的明池文会,显然属于后来居上,毕竟那尊贵的身份就有绝对吸引力,就代表了成功的了一半,更何况,刘晖在上也确实天赋出众,早就名扬海内。

有才有名又有权,如何不让那些文人墨客望风影从,而几年下来,刘晖的明池文会已经同由皇城司暗中支持的牡丹诗会,并列为东京两大文化盛会。

至于李煜嘛,这二十多年下来,日子倒也平静,大富大贵没有,却也绝非粗茶淡饭,当初纳降所定待遇,朝廷每年照给,从未背诺毁约,短缺于他。

甚至于,连自由都重新获取,或许难离京城,但东京城内已可自由通行。家中,还有一个发妻刁氏照顾,相濡以沫,抛开亡国之君的身份,不谈那些惆怅与凄凉,只作寻常人家,李煜的日子还是很不错,朝廷足够善待于他。

并且,随着这些年李煜所出作品越多,他的名声也是越发大了,当年一首《虞美人》,便引得争相传诵,开封纸贵。而在东京的这些年,也正处于李煜创作高峰期,在其笔下,也着实诞生了一些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那些曾经风光一时占据四方的割据政权,早已湮灭为历史尘埃,也为世人所遗忘。

而唯一的例外,大抵就是南唐了,原因就在于李煜,在于他的才情名气。世人读其诗文词赋之时,就难免不去感受其心理,考究其来历,感慨其出身,这也是笔杆子带来的影响力。

而鉴于李煜在大汉文坛士林间的影响力,不是没人就此表示忧虑,认为这种现象很不好,李煜有借词言志、以文喻情之意,有邀买人心、博人同情之嫌,可谓居心叵测,需要镇压。

提软禁李煜的有,提废他双手的人也有,甚至有直接提议杀李煜的,比如赵匡义。不得不说,若不是刘皇帝实在舍不得李煜之才,也实在不认为他能给大汉带来什么威胁,以李煜这些年积累的文坛声望,换作任何一个王朝,都只有死路一条。

李煜的诗词太过动情,他的文赋也太过深刻.当然,除了刘皇帝不针对之外,便是七皇子刘晖向来欣赏李煜的才情,经常拜访交流,多予维护,帮助李煜抵挡了许多难以招架的明枪暗箭。

因此,虽然刘氏灭了他大唐,但李煜对刘晖还是十分感激的,他本身也是个多愁善感之人,容易动情。刘晖举办的明池文会,李煜自然要给面子,并且又作出一篇传诵东京的《桃兰赋》。

当然,关于刘晖与李煜的交好,也是得到刘皇帝首肯的,这也算是安抚江南士民的一种举措。统一之后,不论是人口、土地,还是经济、文化,江南都大大地对朝廷做了补充。

而在过去的这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南方人才,开始在大汉政坛涌现。早年的时候,或许不习北制,但等他们熟悉之后,顺势而改,其所能爆发的能量,也是惊人的。

有南方繁荣的经济做基础,南方士人的力量,也自然而然得到壮大,而经济条件越好,就越容易出人才,这也是一个道理。

良久,看得眼睛都有些花了,刘皇帝方才放下手中的《桃兰赋》,摸着胡子,装模作样地琢磨了下,方才道:“刘晖的文章,写得是越发好了,似乎少了些浮丽,多了些自然。”

以刘皇帝的鉴赏水平,也实在难以说出什么有水平的评论,从其本心而言,只是觉得,这二人怎么长的脑子,怎么能写出那么优美的文辞来,通篇一千余句,全是骈文,既工整,又不缺气韵

“传诏,赐吴公金五十,银百两,蜀锦十缎,另外,把郭永平进献的那盏琉璃灯给他送去!”刘皇帝心情很好,冲喦脱道:“告诉他,能多写出一些传世名作,就是对大汉做贡献了!”

前面一些年,刘晖是不那么安分的,一心邀名争宠,尤其与南方的一些文臣、降臣走得很近,人也越发浮躁,夸夸其谈。

后来引起刘皇帝不喜,敲打一番后,也就收敛了,尤其在周淑妃死后,刘晖也一改过去的浮躁,因为好文,也长于著文,也专注于此道上,浸淫其间。

虽然刘皇帝知道,这个儿子实则还是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也没有太在意,要完全没个念想才不正常。

看着这篇新赋,嘴里念念叨叨的一阵,刘皇帝再度抬眼,夏日的阳光还是蛮刺眼的,感慨道:“盛夏已至啊!”

感受着笼罩在身上的热量,刘皇帝不自然地扭了扭身体,冲边上侍立一宫娥道:“朕身上痒得很,你来给朕挠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