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1章 摊丁入亩,宝钞交税,回笼宝钞

第71章 摊丁入亩,宝钞交税,回笼宝钞

第71章 摊丁入亩,宝钞交税,回笼宝钞

陈寒拍着桌子说道:“对比一下元朝中统钞的发行,就能看得出来。

明朝只是学到了以国家信用为货币发行的背书,而完全将准备金抛在一边。

这就使大明宝钞成为**裸地掠夺民众财富的工具。

所以挽救大明宝钞的第一步就是,遏制朝廷滥发宝钞;第二是准备充足的准备金和机构。

其实说一句不好听的,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禁止金银在民间流通,用大量的宝钞回收了不少的黄金和白银,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拿出来充当大明宝钞的准备金。

第三就是建立强大的宝钞回笼渠道。

之前说过朱元璋不仅是严厉禁止金银,甚至铜钱在市面都一度不能流通,只能使用宝钞,更无奈的是,居然不回收旧钞。

就应该学习元朝,在京城设置【宝钞提举司】、【元宝交钞库】,地方上设置【各路宝钞都提举司】、【平准库】,用于管理宝钞、回收宝钞、兑换金银。

而可惜的是,大明朝廷对宝钞,只负责印,从来不管回收。

仅有的几次回收,发生在洪武十四年、二十六年;永乐、洪熙年,也是杯水车薪。

这一点其实在永乐时期的户部尚书夏元吉已经发现了,大明滥发宝钞而不回收的巨大危害。”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听到夏元吉在永乐时期,也就是老四朱棣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官至户部尚书,父子二人都略有些意外。

没想到自己现在选的第一任内阁大臣,居然在后面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看起来自己父子二人还有老四的眼光,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陈寒不知道父子二人在想什么,继续说,“夏元吉当初看到滥发宝钞之后民间流通的宝钞,早已造成了大面积的通货膨胀,宝钞存量太多,使宝钞贬值迅速。

说个题外话,应该说,在洪武年间虽然也滥发宝钞,也贬值了四分之三。

但是真正造成宝钞,最后被废掉变成了一张废纸,变成了丢在地上都没有人捡的东西。

永乐和宣德这爷孙两个皇帝要分一半的锅。

朱棣上位,跟李世民当年上位处于同样的尴尬境地,所以这两个皇帝做的事也大致相同,那就是拼命地做出业绩来,用过硬的政绩堵住天下人的嘴。

于是朱棣重启北征,而且还是多次御驾亲征。

不过由于耗费巨大,而且靖难之役的四年大战,把天下祸害够呛,要打仗,钱从哪来,是个棘手问题,最后朱棣只能重走他老子朱元璋的宝钞滥发老路,重新将宝钞当做掠夺天下财富的工具。”

听到陈寒说朱棣重走自己的老路,又说朱棣上位跟李世民一样,朱元璋感慨万千。

甚至心里面还有个声音,如果……只是说如果,万一大儿子朱标没了,是不是可以将朱棣立为皇储,至少,朱棣是个有才能的皇帝,虽然不符合立长的规矩,但……

想到这里,朱元璋很纠结。

陈寒的话还在继续:“而宣德帝接手的已经是一个经济不宽裕的摊子,为了维持统治,他也只能继续实行他爷爷的政策,以至于宝钞贬值得更加迅速。

所以如果在洪武朝时期开始禁止乱发宝钞,说不定还能够挽回一些损失。”

朱元璋松了口气。

心里更是想道:看起来得抓紧时间,还有补救的可能。

毕竟如果避免了四年的内战,国家休养生息这么多年,经济发展得到了舒缓,补救起来也更快。

陈寒继续说道:“说回正题,当时夏元吉提出的户口食盐法规定,成年人每月购买一斤盐,要缴纳一贯宝钞,未成年者减半,用这样的宝钞回笼渠道。

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面挽救了宝钞迅速贬值的颓势,但对于民间存量以及滥发的宝钞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所以想要抑制宝钞过多地在民间流通就必须得回笼这些宝钞,用什么办法最好呢?

还是觉得摊丁入亩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陈寒说完这话之后,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都愣了。

此时凌汉也是在瞪着眼睛看着陈寒,等待陈寒说出来。

而陈寒并没有过多的沉吟,他这几天已经自己想了很长一段时间,于是开口:“村长,咱们现在只是在讨论对吧?不涉及任何所谓的实际操作是不是?”

凌汉点点头:“是啊,咱们就是在议论。”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对视一眼。

心里都明白,就算陈寒说得有点异想天开,但大明聪明人这么多,具体的操作步骤,还是很容易就能做出来。

说到底,陈寒脑子里面的想法值万金。

陈寒于是开口:“既然不涉及任何实际操作,那我就信口开河了。

您从我这里听完了之后,如果有时间去跟那些人论证,你完全可以拿去,不过我还是得说,我说的并不是正确的,只是抛出观点,相当于抛砖引玉而已,大家都是讨论嘛,都是纸上谈兵。

说不定上头派下来的人有更加大胆的一些想法。”

陈寒一直坚信,以史为鉴。

大家之所以讨论历史,之所以喜欢历史,就是想要从历史当中学到很多的经验教训。

而通过大明王朝初期的通货膨胀来看,其实回笼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种经济手段。

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是在使用这样的办法。

所以陈寒觉得,可以借鉴现代社会,对于货币的掌控,用于拯救大明宝钞,已经贬值到底的信用。

陈寒有了不是为了考据,就是图一乐的心理后,没有了那么重的心理负担,开始侃侃而谈,“摊丁入亩,就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将各种杂税征为一条,折合成白银来征收,同时免去了人丁税。

摊丁入亩当中的免去丁银一项是一次重大的赋税改革,这意味着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制度从此取消。

这一法令的颁布,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了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明清时期田赋相对并不是那么重,以明朝洪武年间的田赋来算,每亩交粮不过才六斤而已,并不是那么的重。

最重的就是人头税和差役徭役,摊丁入亩地之所以促进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在征收田赋之时,分九等,谁家人口多、谁家地多,就要多收钱。

所以在那种时候,人头税和徭役,才是真正的压垮百姓们的最沉重的负担。

原本在农业社会,人口越多就越能产生劳动力,大家过的日子就会更好。

但因为人头税和徭役差役的存在,导致百姓们不敢多生孩子,同样的他们对于生男孩是最为看重。

因为男孩以后力气大,能多干农活。

所以咱们老祖宗们重男轻女思想很重,但这何尝不是因为这种赋税制度逼迫导致?

清朝取消了人头税之后,直接就让百姓们养得起多少,就生多少。

另外一点由于人头税的存在,交不起赋税的那些黑户们就只能隐藏行迹,等人头税取消之后,他们才敢回到家乡,到官府去登报,所以人口实现了大爆炸。

当然最重要的是,摊丁入亩对于回笼宝钞可是有着巨大的帮助!”

……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