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0章 学习元朝的平准库制度!先准备准备金

第70章 学习元朝的平准库制度!先准备准备金

第70章 学习元朝的平准库制度!先准备准备金!

不管是陈寒说的,到了宣德年间宝钞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还是目前所看到的情况,宝钞贬值都是事实。

百姓们不可能那么傻,还傻乎乎地去用宝钞。

那陈寒这么说,又是为了什么呢?

凌汉和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在听到了这个结论之后,可以说非常的诧异。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陈寒居然会提出这么一个办法。

之前他们就已经接受了,大明宝钞可能是一张废纸的这个事实。

所以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挽救大明宝钞。

朱元璋也承认,因为自己滥发宝钞,宝钞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这个现实。

但陈寒这时候却说要拯救大明王朝中白银毒,就必须得要拯救宝钞的时候,他还是愣了大半天。

陈寒到底有没有个准谱啊。

作为皇帝,他有足够的定力,但对于陈寒的飘忽不定,他又有些迷茫。

而陈寒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论据一定会引起老村长,还有朱幼薇两个人的疑惑。

于是解释起来,“宝钞在发行过程当中,之所以会严重贬值,主要在于两个大方面。

一个当然是前面说的发行数量过多,第二就是宝钞的回笼渠道不畅通。

说白一点,如果大明王朝的皇帝们发现发多了宝钞之后,有序地建立回笼制度,说不定大明宝钞依旧能存活下去。

因为大明王朝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资生产能力。

特别是手工业,已经完成了诸多方面的细致分类,产生了诸如景德镇产瓷,佛山镇产铁、汉口镇炒茶,朱仙镇纺纱,又有苏杭丝绸,松江棉布,福建瓷、雷州糖、自贡盐,等等细致且发达的手工业。

繁荣的手工业,促进了市场,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越是繁荣的产业,越是难以完成自给自足,只能进行市场化交易。

在这个过程当中,宝钞运用得当,是完全能够自产自销。

因为随着时光的推移,物产是不断丰富的,适量的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都有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错就错在大明王朝没有察觉到这一切。

如果大明王朝能够积极适应市场环境,积极地推行商业发展,逐渐将单纯的以农业赋税为主,变成多元化的赋税征收,从而完善赋税来源,广开财路。

加上大明王朝自己有节制地发行宝钞,是完全能让大明宝钞成为有益于市场经济的货币体系。

只是可惜的是大明朝廷走了一条,完全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政策,加大了抑制商业的脚步,减少了对商业的干预,丧失了商税这块最大的税收来源。

以至于到了中后期,东南沿海发达的工商业产生了大量有钱的士绅阶层。

他们惯于培养自己在官场的代言人,在朝廷与士绅之间形成了一道强大的壁垒。

一旦朝廷想通过强力手段来调整税收,触及到这些人的利益,他们就会剧烈反弹。”

陈寒说着摇摇头,很是惋惜。

大明王朝明明有很多次能够迅速发展的,但却总有阴差阳错的枝节,导致发展出现偏差。

明明商业环境和商业发展一点都不输给宋朝,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更完善。

但国家和普通百姓就是得不到多少好处,白白便宜了那些士绅阶层。

陈寒感慨完了之后,说道:“当然这都扯远了,意思其实很明白,滥发宝钞一定是错的。

首先要从根本上杜绝,朝廷不根据整个天下的生产力发行货币。

其次,明朝得学习宋元时期的钞法制度,来发行纸币的。

两宋和元朝在发行纸币的时候都有意识的实行了准备金制度。

他们意识到了,一旦没有准备充足的准备金,出现了大批量的挤兑风波,必然导致纸币的崩溃。

这里面尤其是要表扬,元朝的中统钞在发行时实行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准备金制度。

元朝的中统钞发行,具有完备的流程,户部设【交钞提举司】为主管钞政机关,总览印发宝钞事宜,全国各行省设立【各路都交钞提举司】,分管地方钞政。

【印钞局】设置在京城,有时为了临时加印宝钞,也会在其他的行省临时设置,而印宝钞的钞版几乎每年都更新,为的就是防止伪钞出现。

同时还设立【元宝交钞库】,掌管新钞的收藏和管理。

为了方便百姓们金银和宝钞互相兑换,还在京城和各行省设置【平准交钞库】。这个机构除了兑换金银,还负责回收旧钞,旧钞只需要缴纳三十文钱的工墨费之外,不收取其他的费用,这就已经很像现代化的银行了。”

陈寒说到这里的时候,其实也很矛盾。

因为元朝的统治给汉人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是他们设立的纸币发行机制,却又领先世界那么多年,真是让人既恨又佩服。

心里面感慨了一阵之后,陈寒还是说道:“

中统宝钞法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准则,这对于大明宝钞来说,是具有非常强大的鉴定作用的。

村长,我说来给你们听听,你们听完了之后,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大明宝钞那么稀烂了。”

朱元璋的脸色稍微地不那么好看。

朱标却很是感兴趣。

由于整个大明王朝的调性的原因,举国上下对于这方面的知识,都比较嗤之以鼻。

特别是部分文官,提到钱,就觉得铜钱乃是铜臭耳,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可是这往往却是国之命脉。

陈寒说了起来:“第一,中统钞,不限年月,各省通行,不能流通的烂钞可到官库倒换新钞,每贯收工墨费 30文;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准备金制度的体现。新钞发到各省钞库,随同下发相应数目的贵重金属,如白银或者黄金,方便百姓拿着宝钞前来兑换。各个钞库换到的白银或者黄金,立簿登记,成为钞库的准备金;

第三,一切田赋、科差、课税都以宝钞来收。街市上买卖金银、丝绢、粮食都按照白银和宝钞的兑换比定价;

第四,各钞库收上来的旧钞,收上来的时候,要立即盖上毁钞印、点数记录封存,每季一次,押解到中书省或者各行省的烧钞库,由省官、监察官,监督烧毁。

说实话就这项制度,就比明朝只发不收要强得多。

第五,对印造和使用伪钞严厉处罚,基本上抓到就是一律处死。知情的或者使用不报的,依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陈寒不知道,他在说,边上的蒋瓛和凌汉都在拼命地记着。

这可都是以后可能会实行的国策。

凌汉一边听,一边是暗暗赞叹。

年轻时候只知道中统钞和至元钞贬值的厉害,却没想到,在初始的时候,他们居然有如此先进的制度。

这可比大明宝钞要好得多了……

ps:周末了,求个推荐票!小作者已经非常就没有见到打赏了,如果有的话,更新动力会更足啊,拜托诸位彦祖级读者老爷了!!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