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66章 内阁成员其实早有人知道一条鞭法!

第66章 内阁成员其实早有人知道一条鞭法!

第66章 内阁成员其实早有人知道一条鞭法!

翌日一早。

朱元璋父子直接来到内阁与夏元吉等人共同处理国政。

这样的场景在后世的内阁是看不到。

将几份关于淮河决堤的淹没农田地和百姓房屋的工部、户部奏章,处理完毕之后,朱元璋突发奇想地询问。

“诸位爱卿,若朝廷要将天下赋税种归为一条征收,不再收粮食以及具体的实物,那应当用什么来征收?”

朱元璋这么一问,朱标抬起了头。

夏元吉等人从自己的办公位置上面起身。

从松江来的松江府同知,名叫沈立谦,字孟礼,虽只是松江府的副市长级别,但是为官清正,有口皆碑,不迂腐,三十七八岁的年纪,很精神。

而且沈立谦本人就是松江人。

明清的官场,正职知府一般都是外调,防止你在本地拉帮结派;副职同知普遍是本地或者临近知县熬上来的,对本地比较了解,一正一副相辅相成。

沈立谦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当即回道:“启禀陛下,微臣有奏。”

朱元璋问道,“奏来!”

“陛下,若能将田赋、丁役总合一条,可折合成白银上缴。”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他的话,都诧异。

按陈寒的说法,一条鞭法整合所有赋税为一条,折银上交,那是二百来年后的事情,怎么现在就有人提出来了。

当即感兴趣:“说说你为何有这样的想法?”

沈立谦回道:“启奏陛下,臣前几日听夏主事言,天下赋税杂乱无章,故而想到在地方为官之时,听过这类说法。”

朱元璋噢了一声,心道:估计二百年后的一条鞭法也不是平白冒出来的,必然是天下百姓怨言四起,总有聪明人提出这类的好法子,只是朝廷采用了而已。

沈立谦继续说道:“微臣家住松江,在东南为官十数载,看到许多百姓因为官府和朝廷所征用之物太杂,每每缴纳,繁琐至极,百姓们便抱怨。

可不可以将官府和朝廷所收田赋杂役等等,通通都拿银子来上交。

只要把应缴纳田赋、应出多少役力,计算出总的价钱上交便是。

如此既避免在运输途中,民夫押解实物的耗费,又减少官员从中作弊中饱私囊。

当时下官听到这法子也觉得新鲜,心里边也想:若真能如此,对百姓们而言是个好事,对官府而言同样是好事。

地方官府押解赋税上京,主要征用民夫押解,过程当中既要担心耽误时间,又要担心押解途中损坏,迎来上级责难。

而如能折银上交,既利于统计,白银耐磨,也无需担心损坏,岂不两全其美?”

当这个话题一说出来之后,连朱元璋父子都吃惊不小,看起来下边这些做事的人,其实已经看到了征用实物赋税在实际的收取过程当中,官府以及百姓都有各自的担忧。

官府担心押解过程耽误了时间,或者缺斤短两,容易被上级责罚。

百姓们呢,缴纳了这么多赋税,却还要为押解赋税的民夫吃喝拉撒买单,其实变相地又把这一项多出来的杂税扣在了缴纳赋税百姓的头上。

这种杂税的多寡,可就是官员一张嘴了。

他要是贪婪一点,百姓们就得多交几斤粮食上去。

而如果押送的是数目确切的银两的话,官员总不能凭空说:老乡们呐,你们得体谅啊,不是我们当官的多要伱们几斤银子,实在是因为押解的民夫的吃银子充饥啊!

押送粮食的话,官员就敢凭空这么说,其实他就是贪污多出来的这些粮食。

朱元璋听到沈立谦这么说,心里面明白,天下聪明人是有的,只是缺乏引导。

一条鞭法这种收税方法,在其他时代或许不叫这个名称而已,但不可能没有人想到。

可是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就只能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许多的利益既得者在其中使绊子。

所以让这一项看上去很好的政策,一直到了万历朝张居正,看到整个国家赋税制度混乱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以国家力量进行推行。

这是到了最后没有任何办法之时才进行的。

朱元璋父子两个吃惊的同时,也是欣喜,大明聪明人不少啊。

朱元璋又问道:“你说说,为何一定要折合成白银来征收?”

这一问沈立谦不敢轻易回答了。

因为这个话说出来,就是犯法。

沈立谦作为一府同知,明知下辖百姓偷偷使用白银,却不阻拦上报,这就是失职。

沈立谦抬起头看向了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倒是没有铁青脸色,一切正常,于是他大起胆子来说道,“陛下、殿下,近年来宝钞贬值越来越快,加之东南沿海原本商贸发达,有些大买卖人私下里,通常是用白银作为钱币来使用,宝钞使用的反而少。”

这话说出来内阁里面,包括夏元吉等人都捏了一把汗。

从洪武九年开始,朝廷就严令禁止金银交易,只能使用宝钞。

然而东南沿海有些买卖人,却公然违禁,这可是杀头的罪过。

如果朱元璋没有听陈寒说宝钞贬值成一张废纸差不多,百姓们只能被迫地选择保值更长的白银作为货币的话,他一定会异常暴怒。

有可能就令锦衣卫直接到东南沿海去查一查,如果真有这种事,那又是一片腥风血雨。

但现在他却异常的平静。

反而是说道:“说下去。”

这个话说出来,沈立谦和夏元吉等人都愣了。

不过看到皇帝陛下并没有暴怒,沈立谦的眼神透露出一丝欣喜。

或许这个话他早就想说了,憋在心里边别提多难受了。

于是敞开了说道,“陛下,这十几年下来,宝钞价值一跌再跌,以前一贯宝钞,至少能买到四石粮,现在四贯宝钞都未必买得到一石粮食。

而白银则反之,如今是越来越值钱。

一两银子在东南沿海可以买到四石半的粮食,甚至更多。

百姓们以及商户虽慑于朝廷律法的严惩,但还是偷偷摸摸使用。

这无疑是一项大大的弊端,陛下不可不明察。”

如今在沈立谦的眼里面,白银确实要比宝钞更加的保值。

如果百姓们手中的白银能够多一点的话就更好了。

而朱元璋这个时候又在此问道:“以你来看,百姓们使用白银反倒是一件好事?如果全天下都使用白银替换宝钞也是一件好事?”

沈立谦吓得浑身冒冷汗,大明宝钞毕竟是皇帝陛下亲自下令印发,也是目前名义上面的唯一货币。

而他现在所奏的这件事,无疑是在打皇帝的脸,皇帝一怒,可是伏尸百万的……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