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65章 陈寒吊胃口!老朱父子的担忧!

第65章 陈寒吊胃口!老朱父子的担忧!

第65章 陈寒吊胃口!老朱父子的担忧!

当陈寒说道这里的时候,凌汉他们十分的激动。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也在想着,要听一听陈寒到底能说出什么样的办法,让大明王朝可以具体的操作。

或许后辈儿孙们其实早已有了解决,大明王朝初年,大明宝钞贬值之后,百姓们对大明宝钞失去信任,不得不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从而开始了中毒的方法。

如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大明王朝可能会如同陈寒所发行一种,可以以大明王朝强大的国力为支撑的信用货币。

然后迫使其他的国家,承认大明王朝了这种货币,从而收割其他的国家的货物。

这才是大明王朝,应该走的一条路。

朱元璋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只是这个工具到底应该如何发明,这个工具到底应该如何使用,都存在于陈寒的脑海里面。

陈寒眼睛看不到,他也不明白自己说的每一个字,对于朱元璋父子二人来讲有多么的重要。

他现在只是单纯的,在提到了大明王朝中了白银毒之后的一种遗憾,意难平。

想到自己的国家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边,用了将近四百年的时间,苦苦挣扎在白银为本位币之下的痛苦。

想到如此多年的物产,全部便宜了那些个,在当时环境来看是仇人的人时,更是感觉意难平,更是愤恨至极。

他现在也只是在无奈地发泄而已。

凌汉此时也是格外激动,朱幼薇更是非常地在意。

如果陈寒能够帮助大明王朝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真的大明王朝的恩人。

自家皇爷爷估计也就能够认识到陈寒有多么的重要,从而不敢对陈寒有丝毫的慢待,如此一来,陈寒的安危问题应该就能够解决。

凌汉十分激动地问道:“小陈老师,你说了这么多,应该会有一个解决办法吧。

既然大明王朝可以发行一种货币,那该怎么去办这件事?

方法是什么呢?”

陈寒这时候却沉默了,他喝了一口水之后缓缓说道:“这个方法,目前为止我脑海里边还没有构思出具体的步骤,你现在问我,我胡说八道一些零零碎碎也没有意义。

要不你给我几天时间,让我这几天冷静冷静,脑子里边也去想一想这样的问题。

今天说了这么多,实在是有点累了。”

陈寒突然之间如此的吊胃口,让朱元璋父子二人都有点失落,不过只是等这一两天的时间倒也无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父子二人当即是挥挥手,然后悄悄的出去。

凌汉也知道陈寒今天说了这么多,的确有点耗费心神,于是也假模假样的叮嘱了朱幼薇,说要好好照顾陈寒之后,出去了。

君臣士人来到了稼穑亭之后,朱元璋背着手,看着稼穑亭下边那一片农田,心情是激荡起伏。

今天来到陈寒这里之后,至少是解决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明的混乱的赋税制度,可以用后世提出来的一条鞭法或者摊丁入亩解决。

但是前提是,得拥有一种百姓们都认可,而且有信用的,稳定货币来实行。

把所有杂七杂八的赋税,整合成一条,按照田产多少、人丁多少来收取。

而不是让百姓们再一次交纳实物。

而陈寒说的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其实是朝廷官府收取了钱财之后,官府当中的那些个杂役和办事人员,都通过钱财在民间雇佣人来完成。

如此一来,百姓们就不用被免费劳动力所束缚。

这是一种目前为止听到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朱元璋背着双手思考了一阵之后,“老大,伱觉得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如何?”

朱标毫不客气地评论,“实乃治国之策。”

朱标一向冷静,说出的话,掷地有声,他是认同了这两种方案的。

而且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更是朱标之前就有过的想法。

虽然没有像提出这么具体的方案来,但作为监国太子,他主持了多次科举考试。

有很多举子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朱标很明白。

这些从底层普通农家起来的世子们,他们心里面未必怀有报效国家的志向,只是想借着科举之路跨越阶层,从此成为优免赋税的特权阶层。

这样的人他们当了官之后,有了这些个优免权,就认定自己是人上人。

在这种风气的鼓励之下,的确能够涌现出大批大批的读书人,也的确能为朝廷选一批读书人出来。

但是底层的百姓们呢,很快就会发现,当这些读书人越来越多之时,越来越多人享受了赋税的优免权之后,定额的赋税是不会少的,那么谁来承担了?

就是普通的百姓。

而这也是夏元吉口中的那些利用了特权,减少了赋税的那一类人。

这种人越多,对于朝廷的赋税的侵占就越多。

长此以往下去,交纳田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而陈寒提到的,后世所用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一条,朱标是非常认同的。

只有让那些特权阶层一起缴纳田赋,才能够使朝廷财富得到保证,才能令天下那些没有多少田地的普通百姓,得到真正的公平。

凌汉虽然作为礼部的官员,关于赋税这一块的事,并不是多么的了解。

但陈寒说得通俗易懂,他也是听听懂了。

一想到陈寒所说,如果大明王朝真的用了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话,那有可能会造成近四百年来的白银毒。

有可能会造成汉人子民,用将近四百年的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一种黄粱之梦,换来的是一无所有的凄惨结局,凌汉就感觉自己现在也有责任去阻挠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天晚上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查看内阁处理奏章的情况。

反复观看了奏章以及夏元吉等人的处理意见之后,朱元璋父子二人还是满意的。

虽然这些人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国家大事,但是处理从地方上上报上来六部的那些事,他们是得心应手。

特别是几个知府,更是面面俱到。

由此可看出,由于地方官府,特别是知府一类,他们作为一府之长,要接触的都是方方面面的,他们的经验也相对充足,处理起来头头是道。

从这一点来说,在小事上面,内阁完全可以处理。

但父子二人唯一担心的就是,开国初期,君王都有足够的精力去反复论证查看内阁官员处理奏章的情况,而且有自己的判断。

可正如陈寒所说,三代之后,生长在深宫当中的那些皇帝们,一个个没有地方经验,他们可能连奏章上面列举的具体事物都不清楚。

自己都不了解又怎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才是父子二人,现在既喜又忧的事情……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