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50章 混乱的赋税制度,急切需要改革!

第50章 混乱的赋税制度,急切需要改革!

第50章 混乱的赋税制度,急切需要改革!

里甲制度的制定也不是大明的特产,而是历朝历代以来的总结。

毕竟历朝历代以来,征收赋税都是实物赋税,所以百姓们以缴纳这些实物,给当地的官府以充当赋税。

这对百姓们来说,一方面是避免这些实物拿到市场上被商人压榨的痛苦。

二来,这些个特产生产地能够将粮食之外的物产抵税,对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因为不是每个地方粮食产量都很好,有些地方就是有特产能抵田赋,相对来说,已经是不错的。

最大的受用的当然是地方的官府。

在古代,地方官府是没有单独的办公经费一说。

他们的办公用品,就是从这些实物赋税当中获得。

甚至抬轿子的轿夫、吹喇叭的、搬东西的、押解粮食的,官府都不需要出钱,完全就是摊派到丁差里,百姓得去服役。

如今的服役多数指当兵,以前的服役,是去给官府当免费劳动力。

而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是非常有深刻印象的。

当年的元朝就是如此征收实物赋税,他家里边不仅要种粮食,还得种棉花。

因为棉花也是可以抵赋税的,可是后来赋税越来越高,棉花要得越来越多,家里面根本就入不敷出。

最后被逼迫的,只能卖田卖地,去外面买棉花来交赋税。

以至于父母亲都沦为刘德家里边的佃农,再也没有了田地。可是即便是没有田地的佃农,压在你身上的赋税额度,还得交。

但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明知道这种赋税制度,迟早有一天会因为老天爷不赏饭吃、官府官员越来越贪婪等原因崩溃。

但让朱元璋非常痛苦的是,他居然找不出一种更好的办法来代替。

这就真的是屠龙者终将成为恶龙的悲哀了。

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沉重。

而夏元吉却依旧说道,“如果官府所用、朝廷征收,都能够在合理的水平,百姓不会反对。

毕竟没有买卖人在中间进行压价,他们田里面所长出来的产量,是足够应付朝廷的征收和地方官府的征用。

甚至就连徭役、差役百姓们也能够接受,毕竟能抵税,不农忙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

只是天灾**相继而来,制度就显现出它不灵活之处。

陛下、殿下,作为常人来讲,都能明白,地里所产多寡,完全是由天而定,今年丰收明年歉收,这种事常有。

更遑论近年来,大旱、水涝不断,粮食产量、物产产量歉收,按理说,官府征用和朝廷征用,应当根据年景好坏,相应作出弹性改变。

但往往事与愿违,近年来工部、兵部都在加大对百姓的盘剥。

尤其是淮河沿岸百姓,由于常年的水涝灾害,修堤坝以及改造,全由民户当中进行佥派徭役完成,导致民间劳动力不足。

加上连年的干旱,连年的水患,使土地越发贫瘠,粮食、作物产量锐减。

棉花、桑麻等等需要精心护养之物,连年的歉收,并没有使地方官府和朝廷的征用减少。

于是往往逼迫当地的百姓不得不变卖家产,去购买所需上缴官府,完成摊派到自家身上的定额。

以至于里甲制度,原本可以满足好年景,官府之用,朝廷之用,变得不那么灵活,变得让百姓们难以承担。

更为恶劣者,民户分九等,本应上户多纳粮、多出丁。然则豪强、士绅勾结官府,借优免特权便利,隐瞒人丁、田亩,耍尽花招,成为下户;奸猾之徒,又托为客籍用以规避;下户穷民如实上报,反倒荣升为上户。

更有无良官府,不顾民之疾苦,每造黄册,必求多溢前额,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反倒在其册,甚至人亡而为册上之丁;黄口小口,亦成追缴赋税之资。民间称之为,‘代纳’、‘包赔’。以至于,富者田连阡陌,却少丁差;贫民无立锥之地,反多徭役。

大明国力尚强时,能勉力支撑,若转衰,恐多祸端。”

当夏元吉带着悲愤说完这番话后,朱标和朱元璋父子二人脸色变得越发沉重。

虽然夏元吉说的,和前段时间凌汉为了营建崖山村,向户部要钱,出现的户部、兵部、工部互相扯皮这些事,事情不同,但是本质是一样。

那就是原本赋税征收,应当由管理天下田亩人口的户部去完成,但是兵部和工部由于他们一个是以修建工程为名,一个是以征收武器装备为名,相互的盘剥百姓。

甚至把这块肥肉当做了到嘴的实物,咬在嘴里就不放松。

以至于在地方上,工部下辖的衙门,甚至连漕运衙门都紧紧地盯住了徭役这块大肥肉。

由于徭役的签派,往往使地方上劳动力减少,劳动力缺乏作物失去养护,产量锐减。

更为可恶的是,徭役签派是根据民户的等级来摊派,越富有出得越多。

但夏元吉也说了,有钱有势的,勾结官府,把自己的民户等级降成下下户,那就不需要出多少的人丁和赋税。

反倒是那些老实巴交、没权没势的,成为了缴纳赋税和服役最多的人。

这简直就是把所有的赋税和徭役,转嫁给了穷苦老百姓们。

朱元璋这位出生农民的皇帝,对此有着有切肤之痛。

而这就是他会那么讨厌那些当官的、那么讨厌那些地主的原因。

因为这两类人,都是迫害他的罪魁祸首。

那些当官的,不管百姓们田里面长出多少,反正定了多少额度,就死都不肯改。

丰收了百姓们过得可以宽裕一点,要是歉收了的话,那百姓的日子就过得惨了。

接着来自从西南方向调任过来的,应天府同知,更是有满腹的委屈,“陛下,殿下,刚才夏主事所言极是。

里甲制度所承担的朝廷和官府的坐办、岁办、杂办三项,乃是压在百姓身上的沉重的担子。

就不提其他,单说茶叶这一项,就迫使大量的茶农破产,甚至大量的茶农宁愿让茶树在山上自生自灭,茶叶逐渐老去,也不愿意去采摘。”

朱标你连忙问道,“这又是为何?”

……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