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416章 全天下的目光都在盯着改革成果!!

第416章 全天下的目光都在盯着改革成果!!

第416章 全天下的目光都在盯着改革成果!!

陈寒和朱标这个时候也发现,如果这一仗不打的话,对于大明来讲将会是一个特别遗憾的时机。

虽然这个时机不一定是很好,燕王朱棣只看到了此时在北边草原部落抱团一起,准备来一票大的,觉得这个时候进行一波反攻,是特别好的机会,能够提振北平将士们的士气,对于陈寒来讲也算是比较好的时机。

可是对于大明王朝来讲,其实并没有准备得那么好。

很简单的一個道理,在如今的这种环境之下,其实粮草的供应还没有达到一个让陈寒觉得非常合适的契机。

现在大明王朝虽然已经开始储备了粮食,也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但并没有太好的完全能够解决现在大明王朝的粮食紧缺问题。

一开始陈寒没有想过说马上要进行对外作战,然后利用这些个粮草供应大军。

而是想着以一到两年的粮食储备全部转移到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这些地方还很缺粮食。

正因为缺粮食,所以那边的粮价非常贵,搞得百姓们苦不堪言。

他现在要的是先要让百姓们能吃饱饭,而不是这种情况之下还去作战。

这与自己的理念有点相背道而驰,而且他已经开始做了这方面的打算。

在这种关键时候,陈寒是绝不会让西北地区掉链子,绝不能让改革只富裕了南边,而把北边西北西南等地都给忽略了。

虽然摊丁入亩的税务改革,大部分时候还是针对于南边的那些有钱人。

所以现在他看到朱棣给过来的那些个消息,说是希望能从这两年储备的粮食当中调拨一部分给他充当粮草之事,陈寒有点犯难。

所以这两年来的所有粮食储备,其实都被陈寒运送到了西北地带去,那里的百姓吃到了粮食之后,才能够更好实现摊丁入亩。

草原部落可以就无地杀羊宰牛用于充饥,但是农耕文明的步兵到了北边去,就只能依靠冗长的南边后勤补给线来补充。

首先还是得要供应掉西北地区无粮区的粮食储备。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南边往北边打,不占优势,同时又是客场作战,没有可以从边上征粮的基础。

朱标说得很明白,所以这一战就要考验一下国力能否支撑了。

只有均衡发展,那些个地区才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但西北地区也必须得慢慢地进入。

朱棣一直心心念念的陈寒储备下来的那些粮食,现在根本不可能实现大量的运往北边,去供应他的大军吃喝。

好不容易有这么一场大战,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难道让我们龟缩在城里面,任由蒙古人骑着马在城下面嚣张跋扈吗?

尤其是近几年情况更是要稳定住,很重要一点就是,这关乎着陈寒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只是陈寒制定国策之时,与朱标一同商议在西北要晚两年实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免除西北的赋税,不仅要免除赋税,还必须从东边开始调粮过去,稳定那边的粮价,减少西北地区的叛乱发生。

陈寒和朱标都很明白,其中到底是因为什么,尤其是朱标说道:“老四现在之所以如此着急,一是看到了辽东灭掉了女真人,二是看到西北杀虎口与蒙古人而战之后宣大一带,已经逐步的取代了北平的地位,再这么下去,北平的将士必然心生堕意,军心不稳之问题必然影响大局,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这一仗打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打的是将士们的精心士气。”

从朱棣报过来的情报上看,如今草原部落集结的兵马直接达到了十万左右。

他不好意思直接告诉朱棣说,我们现在没有打算让你去打仗,我们只是先解决了老百姓吃喝的问题,至于你打仗就先往后拖一拖,不用那么着急。

所以现在陈寒现在可能很难满足朱棣打仗的需求。

这就意味着朱棣必须也带同等,甚至更多兵力前往北边。

比如在洛阳建立的大仓,已经和潼关以外的长安在路线上进行了一个探索,可以将粮食运送到长安,然后由长安运送到关中地带,以及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那里急需粮食供应。

这种话一旦说出来就伤了北方将士们的雄心壮志。

这就意味着朱棣他们打得怎么样,全靠后边的粮草能否供应得上。

可是粮草供应,它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这一次。

陈寒甚至怀疑是不是草原部落有间谍渗透了解到了大明正在改革,虽然金银珠宝聚集了不少,但是这些个财产不能当饭吃,又看到了陈寒从南边收集来的粮食全部运往西北,在这青黄不接的档口,这帮草原孙子就开始搞事情。

说白了大明在正面战场上应该不会畏惧草原部落,尤其是开国之初,大将没有凋零的情况下,横扫他们不成问题。

但唯独在粮草供应方面,是明军的一大非常限制战力的绊脚石。

朱标此时也由刚才江都郡主去与朱元璋说,那些关于重新设立丞相的喜悦而变得凝眉皱目。

陈寒跟他分析了一下现在的情况之后,朱标也是皱着眉头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尤其盯着陈寒设立大仓的那几个主要城池,比如南边的松江、苏州的太仓以及扬州本地几个大的粮仓,江西的粮仓。

此时其实掏空了大半,剩余的要么用于平衡当地粮价,要么用于备荒,这些问题都很突出,每一个问题都显得那么的重要,并不见得就是朱棣所想的那么简单。

朱棣肯定在想自己,这个时候我想要打仗,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能够使整个大明完成,重振北平的军心,可以重新将草原那些游牧民族再一次摁在草地上摩擦,使他们再也不敢有任何侵犯南边的心思。

甚至其实朱棣很明白,如今因为小冰河时期到来,草场退化,迫使得那些个草原部落不得不南下抢掠,以此为生。

这些个问题非常尖锐,所以更加考验大明,此时能否顶得住这一波。

其实所有人都在看,这不仅仅是草原部落,甚至连中原那些一个大地主们也在看着。

因为这是对陈寒这三年来改革的成果的一次终极考验。

这一关如果过了的话,那么就能够说服那些个曾经不相信改革,能推动整个国内生产进步的顽固派,明白现在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

同时更能够打击北边那些游牧民族的野心。

在这个所有人都看着的战争当中,陈寒他们不能出一丁点的差错,故而这就考验陈寒他们能否合理的调配粮草。

朱标终于说道,“既然这场战争已经避无可避,咱们就必须得正视起来,更应该积极配合老四在北边的行动,这样,先把从太仓调往洛阳大仓的五十艘粮船给停下来,如今他们应该已经到达开封,让周王率领府兵押送粮船,走京杭大运河直接北上,先不走铁路。

然后咱们这边再给老四补充完备足够的粮草供应。

至于西北那边,直接由朝廷下拨一百万贯,用于就地采购粮食,运往西北。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就舍掉那汤汤水水,让天下粮商的赚笔大钱,先顾了北边的粮草再说。

至于那些粮商想从中谋利,那是他们的本事,运输、买卖全部由他们说了算,但是运到了西北地区,卖给百姓们的价格一旦超出了规定界限,则让税务稽查司沿途算出他们的运输价格,多退少补。只要这次能够解决西北粮荒问题,运送粮草的粮商记功奖励,只要能够安全运送到西北地区,每一家粮商奖励一万两白银。”

一万两白银看上去不多,但象征意义更重要。

其实这就是千金买马骨,就是要告诉天下的粮商们,你们如果真的想要为朝廷做点事情的话,朝廷不仅会给你们记功劳。

以前对于买卖人口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优待,但现在你们有这种机会了,你们想不想要,就看你们自己。

如今大明会用真金白银来进行结算,不会亏待。

如今的宝钞已经能一贯宝钞兑换九百七十文铜钱,今后宝钞肯定有上涨空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获得更多宝钞以及政治筹码,就要看那些个粮商们有没有这种本事了。

当陈寒听完了朱标的这些个建议之后拍手叫好:“殿下如果真能如此做的话,不仅可以大大促进西北地区的粮食买卖,更能大大地提高买卖人的地位。之前我们一直都说,买卖人用自己的赋税来承担了大部分的天下赋税,减少了百姓们的支出,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对买卖人进行真正的奖赏,现在这个事如果真能做到的话,绝对能提高买卖的信心,一举两得。

至于从开封往北边运粮食走水路,那也可以,虽然咱们从京师到北平的铁路贯通了,但是在还没有统筹计划之下,无法做到让班列直接与那些粮食粮车接轨,到时候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还不如让他们走水路。”

两个人商议完了之后,这才起草给在开封的周王写信,让他做好准备接收那边的粮草,同时给河道总督下发命令,让他们配合周王一起将此次运送往西北的五十艘大船粮食,运去给北边。

其实陈寒听得出来,朱标还是有点照顾皇家宗室的,本来宗室藩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之内活动,绝不能离开封地。

但这一次让周王来参与押送粮草,其中的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就是希望这些一个藩王宗室们有机会参与到政治当中的。

尤其是周王与燕王的关系,那是亲哥俩,他们都能在此次的会师当中互相配合,那么其他的藩王那更可以有互相配合的机会。

这是一个信号,同时也是告知全天下所有的皇家宗室,你们现在有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有机会可以做到和朝廷合作了。

伱们就不要一天到晚地沉迷于酒色,一天到晚的只知胡来了。

所以说朱标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呢,他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方方面面要比陈寒多得多。

尤其是在这种敏感问题上面,先借这一次紧急事务来试探官员们对皇家宗室参与到政治当中来的敏感程度。

如果官员们没有弹劾,没有站出来跟朱标说这是不行的,那么就意味着其实官员也默认了,藩王宗室可以参与到政治当中来,这就是一个先河。

陈寒看了看朱标好像浑不在意一样,依旧在盯着沙盘上面那些一个城池,那些城池连成了中线,一个挨一个。

但朱标现在最看重的就两个,一是开封,二是北平。

这两个地方要是摆平了的话,大明就可以打一次大胜仗,同时也是一次最大的市场。

既然有这些方法,用于解决粮草问题,信件什么的也都发出去了,陈寒看着一封接一封的命令从东宫钟粹宫发出去,然后由通政司下拨给兵部、户部、河道以及开封府。

陈寒就没有什么忧虑了,只要等待着前方传来的捷报就行。

等陈寒从钟粹宫出来就看到江都郡主此时正抱着儿子在钟粹宫外面等。

等陈寒上前去,江都郡主满脸笑容,那模样像极了凯旋的女将军。

其实这一次还真就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

要知道老爷子那可不是一般的顽固啊,能够把他给说服了,江都郡主肯定是动用了自己的智慧的。

当陈寒走过去之后就听到三号说,“夫君,你应该好好的感谢感谢你的娘子,现在你的娘子已经成功说服了老爷子,他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宣布重新设立丞相,从此之后我大明王朝的格局将会改变,你说你家娘子是不是真正改变大明王朝格局的那一个巾帼女英雄啊。”

听到江都郡主的话,陈寒哈哈一笑:“对对对,你可不仅是咱们大明的巾帼女英雄,你可能还会成为世界的巾帼女英雄。”

听到丈夫这么夸自己,江都郡主还有点不好意思。

虽然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夸奖,但如此直白的夸奖,还是江都郡主第一次听到的。

她害羞起来:“我可没想过这些,我只想好好地帮你实现抱负而已。”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