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131章 明军出征倭奴!大刀向着鬼子头

第131章 明军出征倭奴!大刀向着鬼子头

第131章 明军出征倭奴!大刀向着鬼子头上砍去!

朱幼薇激动地接过了陈寒送的望远镜。

“你为什么送给我?皇爷爷都说这东西很珍贵。”朱幼薇道。

陈寒却一笑:“你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坚定不移地站在我身边,我要是不能将最好的东西给你,那还算什么男人。”

朱幼薇听了后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朱幼薇拿着陈寒的这个望远镜视若珍宝般的收起来,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的珍惜

接着陈寒看向了朱元璋:“陛下,您现在也看到了。

我主张的科学之道,要比儒家学说实用性更强一点。

或许他们的学说,能树立百姓的道德观念。

但是我所主张的科学之道,则能够帮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甚至能够帮助大明王朝走向更加强盛的道路。

这还只是一点点小小的技巧而已,到时候我一定还会做出来更多的东西,让您刮目相看。

我还会带出更多的学生。”

说着他看向了身后边那二百多个学生。

每一个人的眼睛里边都充斥着热忱的目光。

即使是朱高炽,即使是朱允熥他们这些宗室子弟,在看到了陈寒做出来的玻璃,做出来的望远镜之后,坚信了一句话。

前人所说的点石成金,在自家先生的手上,真的是释放出了该有的光芒。

一时间,他们对于陈寒所提出来的科学之道,越发的感兴趣。

特别是那些工匠之子们,他们现在终于是明白陈寒为什么要把他们都给召见过来。

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对于陈寒现在做出来的这些东西的理解能力,就是要比那些一门心思沉浸在四书五经当中的儒家学子更加通透。

想到这里这些学子们一个个热血沸腾起来。

朱元璋看到陈寒手上拿着的望远镜。

朱元璋手里面握着陈寒递过来的望远镜,拍了拍陈寒的肩膀,“好好去干吧,这大明江山以后是伱们年轻人的天下。”

陈寒笑了笑,接着道:“陛下,玻璃的配方我会留在琉璃厂,希望您能够下令让工匠们多多制造玻璃。

到时候我要从中选取更多的来制作望远镜,不仅让这一次去倭奴南朝廷征战的战士们能够有这千里眼一样的望远镜可以使用,

更要让我们边塞的统帅们,每一个人,人手一份。

甚至让那些在瞭望塔上面的将士们,能够通过这望远镜,看到更远的方向,让他们能够多发现敌情,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朱元璋哈哈大笑,“刚才咱也是这般想,这千里眼一样的望远镜用在观察敌情方面,简直是如虎添翼。

这要是用在了边塞观察敌情,岂不是能早一步洞悉敌人的动向。

咱是打仗出身,每洞悉对方的一步动向,便可令我军获得一分胜算。

更遑论你这千里眼,能够在千米之外看到对方的一举一动,有了这好东西,作战便能提前好几步。

好好这功劳可是要比你搞出来那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还要大。”

陈寒却摇头,“陛下可不能这么说……”

可是朱元璋却摇摇头:“不,在你认为,提高了纺织速度,是对今后的百姓更好。

然而在咱认为让咱们的将士们先一步布置,提高了他们的胜算,减少了他们的牺牲,才是真正的国之大计。

这东西一定要多多制造。”

接着他立刻吩咐边上的贴身太监,传他的口谕给工部。

让他们把陈寒给出的玻璃配方,给出的望远镜制作技术,和陈寒所说的那些数据都一一记录清楚,必须推行下去。

众人出来后,发现,原来外面早就天亮了。

一开始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等待着陈寒完成他的这些制作,根本就没有留意原来外边早已天亮。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一点困意,反倒是精神奕奕。

而陈寒马不停蹄地带着他刚刚完成的望远镜直奔沐英所在的京营。

当望远镜到了沐英的手上之后,沐英还一阵奇怪。

陈寒在边上教授了沐英方法。

听到这小小的物件能让自己看清楚一千米之外的物件,沐英大感惊奇。

他赶紧拿着伸缩杆的单筒望远镜,根据陈寒说的那样慢慢的调整伸缩的距离之后。

一眼便从瞭望台上,看到了远在千多米之外的训练场上,将士们脸上的表情。

“这这这……”

沐英在看到了这一状况后,顿时是惊讶无比。

“真能看到真能看,这东西真能看到。

陈大人您真乃神人也!!

这望远镜果然不负它的名称啊!

这应该就是仙人们所说的千里眼吧。

果然是千里眼!”

说着沐英更是拿着望远镜开始四处地观瞧。

四处地看着自己的将士们在下边训练。

沐英十分的惊奇:“本帅终于知道,为何您昨日要说,你要去制作一样东西,能使我等震惊无比,您果然做到了。

这东西的确让人震惊无比,这东西若是在战场上运用,岂不是料敌于先?”

陈寒要的就是这效果,“沐帅,这次要派一千将士前去倭奴南朝,帮助他们作战,必须得让咱们的将士们有更加好的装备才行。

这东西先让叫什么带到倭奴那边去,届时我还会大批量的制造。

一定要让您这样的统帅人手一个。”

沐英爱不释手地拿着这单筒望远镜,原本是想着说留在自己手上的。

可听到陈寒说要让那一些将士到南朝廷那边去使用,沐英很认同:“对对对,必须得让咱们的将士在倭奴那边打出气势来。

这是咱们训练出来的火枪兵第一次到如此遥远之地去作战。”

望远镜很快就到达了,这一是要远征倭奴的将军赵审言手上。

赵审言是沐英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今年三十五,沉稳有智谋。

当他拿到这千里眼一样的望远镜,又听到了沐英对他们的希望以及朝廷对他们的期待之时,他们个个是激昂无比。

……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初一。

赵审言他们便跟随着倭奴南朝廷的使者松下井二郎一同渡海而去。

临行之前陈寒还给了他们一张海图,还叮嘱他们一定要在海图上面标注好各种气候风向以及标注好暗流等等。

沐英亲自送他们登船,给他们下了一道密令。

赵审言他们听后略有些惊讶,但很激动。

他这一次的派遣军当中不仅有将士,同时还有好几名沿海的曾经出过海的百姓。

他们经验老道,个个都在大明建立之前,就漂洋过海到过南洋。

让他们在船上主要是帮助大明这一次漂洋过海过去,记录沿途的海洋状况、季风暗流等等。

这次除了火枪兵外,居然还拉了三门大将军炮。

这种火炮炮管一米二长,铜铸而成,五六百斤重。

不过明初的火炮野战能力差点,攻城还行,发射的是实心的铁弹。

或许是出海的时间比较顺利,一路都是顺风,又因为这帮倭奴小鬼子们走得比较熟的一条航线。

历经十五天,就到达了倭奴南朝庭土佐国。

而此时的南朝廷,上上下下都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原因无他,就因为这一个月以来,他们又丢失了三座重要城市和一座关隘。

足利义满派出来的三千大军,这当中居然有五百多武艺高强者。

每一次作战都是由这批武士作为先锋冲杀。

由于这批武士经历多次大战的历练,武器精良,武艺高强,打得南朝廷溃不成军。

这一个月以来的作战,南朝庭是一步一步的败退。

眼见着就要亡国,足利义满的派遣军却又像戏耍猴子一样地戏耍他们。

并不一口气吞并他们,而是要他们乖乖地交出如玉玺一般象征意义的三大神器。

北朝的这些南征军,像猫戏老鼠一样,每一次都不把南朝的军队赶尽杀绝,但是所到之处都制造恐怖的威势,杀人屠城,就是要逼迫地南朝自己投降,这也是足利义满惯用的战术。

后龟山天皇在自己的行宫当中,每日急得上蹿下跳,嘴角都因为上火起泡。

可是他的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无可奈何。

他的将士也因为恐怖气势而不敢出战。

举国上下一片低迷。

甚至有不少文官,更是劝说他将三大神器献上,以免南朝被举国屠杀。

但也有不少的大臣坚持认为,绝不能够将三大神器献出去。

因为北边的天皇,根本就是足利义满家族手中的傀儡。

把三大神器献出去,就犹如将天皇的根给绝灭了。

到时候足利义满绝不会乖乖地当他的大将军。

甚至有可能会将天皇给赶下去,自立为王。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在倭奴这个小鬼子们心里边,天皇就是一条血脉下来。

就是所谓的天照大神的血脉,不允许玷污。

所以就算是如今的小鬼子们,依旧认为他们的天皇血脉非常的纯正。

他们宁愿近亲结婚,也绝不让平民的血统玷污了他们高贵的天皇血脉,所以生出了很多弱智儿。

这也是南朝这边死也不愿意投降的一个原因所在。

当然后边还是投降了。

只是现在还没有到这种程度,他们就想要坚持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出使明朝,并且带着十分屈辱条约回来的松下井二郎终于带来了一丝好消息。

那就是明朝的援助已经到了。

当举国都在等待之际,松下却说出,援军只有一千人马。

南朝小鬼子们一个个是愤怒到极点。

后龟山天皇更是大发雷霆,骂得松下狗血淋头。

“朕让你带着如此屈辱的条约,去了明朝,带来的救兵却只有区区一千人,这就是羞辱。

你居然还一脸欣喜,简直不成体统。”

大臣们更是要将松下井二郎拖出去给砍了。

幸好松下冷静:“陛下以及诸位同僚,尔等可能不知,这一千人绝不仅是一千个士兵而已。

微臣在他们的训练场上亲眼得见他们所用的武器,那是火器,他们所用的阵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们必定能够建立大功,陛下,请您相信微臣,这次若这一千人不能替朝廷建立大功,您届时把微臣的脑袋砍下来,微臣绝对没有任何异议。”

便在这时外边有斥候,急急忙忙地冲进来,“回陛下,叛贼足利幕府的三千大军,已然逼近我京畿。

前方土肥原将军汇报,再不想办法,恐危急。”

文武大臣一听顿时是无比的慌张,在王宫当中吵得是热火朝天。

有很大部分人决定说要投降。

更是引经据典,说现在投降是投降了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而不是投降他足利幕府。

可是也有很多大臣说其实都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换个名头而已。

最后后龟山天皇只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决定让明朝这一次的派遣军争取一下。

本来漂洋过海,如此之久才来到倭奴南朝应该休息一阵的。

可是碰上了这样的事,赵审言将军却并不打算就这么放弃一炮打响的机会。

于是他率领一千人,直接出城。

当他的一千人来到了所谓的京畿附近才发现。

这南朝的皇城以及他们所占的这片地盘也就差不多大明几个县城而已。

骑着快马溜达半天就,可以把他们所有的疆域都给巡视一遍。

前方斥候来报,足利南征军已经到此不远。

赵审言与副将观察形势后,将阵地立在王城两里开外的坡地之上。

由高坡往下,则是开阔的小平原地。

刚刚列好阵,对方所谓的精兵三千,已经浩浩荡荡地开过来。

赵审言拿出了陈寒给自己的望远镜从高坡上看过去。

在无遮无挡的小平原上,对方三千人马就像是散兵游勇。

除了前边那一百来个骑马的骑兵和五百有简单盔甲的还算是正规一点的士兵之外。

剩余的那两千多基本跟民兵没多少差别。

手上拿的武器也是花样繁多,长枪、马槊等不一而足。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南北朝?

这就是所谓的精兵吗?

估计那所谓精兵,就是那五六百顶盔带甲的士兵吧。

从望远镜里可看出,那些盔甲兵手上握着的倭刀,都跟他们身高一样了。

一群矮子如同人形波浪,缓缓推过来。

他们行进速度并不快,列阵松散,嘻嘻哈哈,不像打仗,倒像是逛街。

骑兵也是信马由缰地迈步而来。

估计是前面的战争打得太顺利了,这群北朝军根本不把南朝当回事。

但是赵审言却一点都不轻视,而是整装待发。

而明军也知道,来到南朝的第一仗必须得要打响,要不然丢的可是大明的脸。

后龟山天皇率领着他的文武大臣,站在了王城城墙之上,远远眺望,心里面一片灰暗。

一千对三千,而且对方还是精锐士兵,明军纵然个个人高马大,可也抵不住对方数量多呀。

并且那对方可是一路烧杀抢掠过来,士气高涨。

这一次他们就是想要将王城都给包围,然后迫使自己交出三大神器的。

看到这里他们个个不抱希望,更有大臣直接是唱衰:“陛下,微臣建议放弃都城,逃往海上。

微臣就不相信了足利义满,还真能赶尽杀绝。”

另一名大臣道:“佐渡大人所言甚是,陛下,咱们还是避一下锋芒吧。

趁着有明朝人帮咱们挡一挡,在他们还没被完全灭掉之前,咱们有时间撤离。”

松下井二郎看到这班人如此的胆小,实在是心里悲凉。

不过他对此次的一千明军却格外的有信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