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1057章 各方反应!

姬唐 第1057章 各方反应!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1057章 各方反应!

第1057章 各方反应!

众人抬头,看向皇帝,齐声拜道:“请陛下圣裁!”

看到众人如此,李世民犹豫了!

他不是害怕,而是现在就算自己做出什么决定已经晚了。姬松此事先斩后奏,根本就没给朝廷婉转的余地。

因为他知道,一旦听从朝廷诏令,就很有可能放过大食人,让其安然离去。他哪怕宁愿背上恶名,也要将大食人彻底打败,防患于未然!

他愤恨吗?但却恨不起来!

说对姬松胆大妄为大怒吗?但姬松已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搭了进去,这样的臣子他为何要怒?如何怒的起来?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已经没了选择。臣请陛下立即派张亮带领舰队南下支援,命沿海各州加强海防”

房玄龄的话语有些沉重,他知道,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入局了。姬松胜了还好,要是败了,自己还有何颜面待在宰相的位置上?

“臣附议!”

杜如晦随即也请命道。

程咬金难得认真起来,沉声道:“臣自请镇守明州,还请陛下成全!”

“臣也自请镇守登州,除非臣死,不然登州万无一失!”尉迟恭道。

长孙无忌看到众人如此,他知道自己不能等下去了。

“臣愿镇守岭南,还请陛下成全!”

看着底下一个个视死如归的臣子,李世民本来烦躁的心突然安静了下来。

是啊,自己这些年什么事情没见过?什么劫难没经历过?此次就算再难,难道还有当年突厥人兵临长安难?

“有诸位爱卿在,朕无忧矣!”

随后不在犹豫,大声宣布道:“房玄龄,杜如晦!”

“臣在!”

两人浑身一震,毫不犹豫上前垂首!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朕命你二人统合各部,总览全局,对沿海各州布防做出详细计划。保证大军粮草运转,药材,医官,兵器,铠甲一应物资无限供应。不得有误!”

“臣领旨!”

两人没有一丝犹豫,领旨之后朝皇帝深深一礼,看了众人一眼后,就转身离去安排诸事。

“程咬金镇守明州,另将姬青派给你,定要确保明州万无一失!”

程咬金闻言大喜,姬青可是姬氏的得意弟子,更是前些年横渡大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自己不懂水师,刚还想着去哪里找人呢,陛下却将姬青那小子派给自己?

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啊!

“臣领旨,定保明州无恙!”

程咬金退下,李世民看向尉迟恭,特别是他那满头白发。自从尉迟宝琳宣州之事后,本来还有点黑发的尉迟恭彻底白了头发,此时更是垂垂老矣,派这样的人上战场,他于心何忍?

好似知道皇帝的心思,尉迟恭大声道:“臣隋老矣,但尚能拉得动硬弓,上得了战马,杀得了敌人。还请陛下恩准!”

说完竟然跪了下来,这样李世民顿时坐不住了。

连忙上前亲自将其扶起,看着他坚毅的眼神,他有些明白尉迟恭的想法了,这是想在最后的时光给子孙打拼些家底啊!

“好,朕准了!”

李世民霍然转身大声道:“尉迟恭听令!”

“臣在!”

“封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河北道大总管,全权负责沿海事宜!”

尉迟恭激动道:“臣,领旨谢恩!”

最后看向长孙无忌,顿时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无忌就依你所说,去岭南吧,朕会传旨冯盎,全力配合与伱!”

长孙无忌大喜,有岭南冯氏在,自己确实能轻松不少。毕竟岭南道是距离战场最近的地方,一旦战事不利,或者姬松兵败,首当其冲的就是岭南道。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么危险的地方?

呵呵,作为大唐外戚,妹妹更是大唐皇后。自己要是在危难之际不做出表率,去最危险的地方,你让天下人怎么想?

想着你自己人都往后躲,我们凭什么往前冲?军心还要不要了?

“臣遵旨!”

于是,在第二天整个大唐都动了起来,传令信使奔赴各地,特别是草原,安东都护府,漠北都护府,漠南都护府,以及蜀西的柴绍部都得到的皇帝命令。

严防边境各部趁火打劫,一旦稍有异动,杀!

边境异族看着突然紧张起来的大唐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连忙送上重礼探查大唐具体动向。当各地将领告诉他们这不过是正常演练,不是针对谁后这才放下心来。

倒不是他们轻易就相信大唐,而是大唐在这方面一直做的很好,信誉方面更是令人信服。一道以书面形式出具的文书,基本上不会公然反悔。

当蜀中打箭炉的柴绍得到朝廷圣旨后,也是大吃一惊。虽然从长安的书信中得知南海发生了大事,但他没想道竟然这么严重。竟然已经发展到十万人以上的海战?

这不是在内河跳帮作战,而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大战啊。更是没想到在遥远的西方竟然还有和大唐一较高下的国家?

但此事自己却无缘参与,自己的任务就是看住吐蕃,一旦吐蕃胆敢在这个时候捣乱,他就从东女国借道直插高原腹心之地,给他来一个屁股开花!

自己这一年多时间可不是白过的,打箭炉之地山脉纵横,地势高低起伏落差极大。在来到此处的第一时间,他就派人寻找驻军之地。

最后在多方考量之下,确定在靠近东女国的东侧三百里处设立大营。这里地势虽然没有吐蕃高,但也差不了多少。这也是为了让将士们慢慢适应设立的。不然一开始就在地势高的地方,将士未必受的住。

等过上一年半载,将士们适应高原环境之后,再往高处迁移就是。并且第二营地已经探查完毕,已经在当地官府的协助下开始建立。

而这个地方就在昌都,此地地势更高,距离吐蕃更近,并且卡在茶马古道的节点上,不但能训练士兵,还能收取税收养兵。此地往西快马加鞭不到三日就能到达逻些。一旦在此驻兵,定会让吐蕃投鼠忌器。

若想对大唐用兵,昌都这个地方必然会成为他们首要的攻击目标。一旦这里不被拔掉,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

柴绍当然知道这里的重要性,在打箭炉驻兵已经成功迷惑吐蕃,而他则在昌都打造关卡。一旦成功,这里将是大唐钉在吐蕃头上的一颗钉子。

所以,他现在的任务就是看住吐蕃,决不能让其捣乱。

只是想到姬松现在面对危局,他心中有些不安。但他距离太远了,根本就是鞭长莫及,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期望他能平安无事。

安西都护府。

当郭孝恪和已经达到到达安西布防的苏烈,接到圣旨后也是心神大震!

“看来还是小看大食了,没想到他们动作这么大?反应之激烈,就像是被踩着尾巴一样不顾一切!”

苏烈有些感慨道。

贞观二十二年被调任安西都护府的郭孝恪,早得知大食人在海上对大唐发起进攻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布局安西,他甚至将战线已经推进到了恒罗斯境内。

按照他的想法,就应该拒敌于国门之外。但却遭到了朝廷严厉拒绝,严令他必须停下脚步,不然就立即回长安。在异国他乡作战?亏你想的出来,一个后勤就能累死三军。

并且严令他必须以保护当地汉人安全为第一要务,哪怕是大半个西域丢了,但只要这些汉人无恙,就算他大功一件。

这让郭孝恪有些无所适从,但命令以下,还是陛下亲自写的诏书,一字不改地下达给他,可见朝廷和陛下的决心。就算再不甘,也只能退出恒罗斯。

之前西域汉人不多,朝廷也不是很在意安西的经济和民生,更多的是将西域诸地当做陇西的屏障,和抵挡西突厥的前沿战场。至于西域的名胜和会不会被打烂了,朝廷甚至是皇帝都不是太在意!

这也是历史上大唐在西域失败之后毫不犹豫抛弃的原因,根本不愿在西域之地投入太多的力量。

一个是太远,根本鞭长莫及,粮草运输和控制都处于羁縻状态。

但现在,当关中无地青年男子,以及大唐各地家里负担过重的青年,在西域入籍就给分地分女人的诱惑下大量迁移后。这才彻底改变了朝廷对西域的态度。

一个生存着大量汉人,并且耕地不缺,土地肥沃的地方,他们没有理由去拒绝。

西域此举不但彻底缓解了大唐无地百姓的生计,也间接解决了国内不稳的局面,为大唐稳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之前一个九成九都是异族的西域,大唐根本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治理。但当大量青壮男子涌入西域,娶异族女子后。朝廷更是恢复了西汉时期的长史府制度,用以专门管理民生,彻底将军队释放出来。

此时,光安西之地就生活不下十万汉人,并且还都是年纪不大的青壮男子。这还只是成年男子,要是加上这几年和异族女子生下的孩子,据长史府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三十万人,男女孩子基本平衡。

因为都是年轻夫妻,加上平均下来一名汉子男子至少有三名女子计算,这个成长趋势至少能保持十到十五年。

而到了那时,等这些孩子长大,又是一个人口爆发期。并且为了保证幼儿的存货率,朝廷更是征调书院医学生前往西域建立医馆。为此朝廷作保,等五年之后会长安,至少都是一个有品官员。

这或许对世家之人不算什么,但对贫寒子弟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当初圣旨一下,报名者甚众!

以此推断,十年后,大唐在西域的汉族人口至少可达到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之间。如此强大的发展潜力,如何不能不让朝廷重视?

一旦人口达到那个地步,西域之地的人口结构将彻底发生扭转,汉人也将成为此地的人口大族。

那时候,西域将彻底成为大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在郭孝恪面对危机想要在当地征调汉人加入军队的时候,朝廷严厉训斥驳回,并且宁愿从大唐国内调兵也不愿在西域征调。

在朝廷看来,这简直就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不但不利于大唐在西域的布局,还为将来继续引入大唐无地人口埋下隐患。根本得不偿失!

更何况,朝廷将西域军政分离,另设长史府管理民生。皇帝更是亲口许诺,凡是定居点人口达到万人以上就设县管理。就是为了将百姓和都护府分开,如此,岂能答应让将领在当地征兵?

自从三种高产作物快速推广,大唐现在根本就不缺粮食,加上在军粮上的不断革新,此时已经拥有多种口味的军粮,满足军队的一切需求。

不但运输成本下降道之前的三分之一一下,更是占地更下,压缩饼,炒面,锅盔等发明,一个士兵就能肚子带上半月的口粮行军。

在如此情况下,大唐会在意调兵的消耗?

大唐此时从来没有如此大气过,想想立国之时的窘境,现在简直就是天堂。

“大都督!”

苏烈刚来安西,对这里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有些凝重道:“你说大食人会在西域和我大唐开战吗?”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大食人又不是傻子,海上战事还未结束,他们傻了才会在西域重新开辟新的战场,并且还隔着几个国家。

他之所以如此问,其实就是想听听郭孝恪的想法,毕竟论了解,没人比眼前这位对西域更清楚!

郭孝恪沉吟片刻道:“暂时不会!”

“暂时?”

苏烈抓住这两个字,疑惑道:“难道将来他们会?”

“不错!”

苏烈和郭孝恪虽然交情不深,但苏烈来此之后并没有丝毫插手自己事务的意思。人家如此识趣,自己当然也要投桃报李。

“那要看海上的战争如何了!”

深吸一口气,郭孝恪凝重道:“大唐若是败了,西域必然无虞,大食人不是傻子,在海上能进攻,何必千里迢迢,吃力不讨好在陆地上进军?”

“但若是姬松胜了”

“大食人就会将重心放在西域上,以求突破?”

苏烈想到没想破口而出,这让本来有些自得的郭孝恪有些吃惊!

“大都督不必惊讶!”

看到他这样看着自己,苏烈笑道:“托郕公的福,末将在他那里学了不少关于海上的事情,特别是战舰和海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