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398章 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第398章 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第398章 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袁树森对自己的病情还是很担忧的。

可是易中海接下来的话让他放心不少。

作为医生,李家父子向来喜欢夸大其词。

今天说这个不能生养,明天说那个不能生养,可结果呢?

他妻子一大妈当初可是怀过孩子的,整个四合院儿的人都看见了,不过是难产死了。

李平安还说许大茂不能生养呢,现在人家八成也将自己的病看好了,谷雨在家里备孕呢。

所以说。

李平安经常使用夸大别人疾病严重性,让患者认为自己的病很难医治来彰显他的地位,手段相当的卑鄙!

袁树森居然听从了易中海的建议,不再去六院看病了。

腹痛。

腹泻。

肛门疼痛这些病也不是经常性的,只是时不时发作一下而已。

袁树森还真没将这些症状放在心上。

等了几天并未看见袁树森到六院看病,李平安也到袁家劝说了。

这回袁家人没有给李平安什么好脸色,一家三口直接将李平安从家里推出来了,袁树森夫妻两个嘴上还说着难听的话,说李平安是故意夸大病情,将来袁树森的病看好了,还不是要冒功?

李平安冷哼一声从袁家出来了。

再一再二。

没有再三再四。

他劝过了,可是人家不听又有什么办法?

站在门外,李平安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开口说道:“就算是你不相信我,总该相信其他医院的医生吧,我还是建议你到其他大医院看一看,能治疗的就治疗一下!”

说完。

李平安转身离开。

该做的事情他都做了。

袁树森这家伙要是执意不去看医生,非要找死他也没办法。

几日之后。

李平安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健康报》上,着重讲述了肿瘤病理学检查的方法。

在癌症早期,肿瘤内未发现转移,仅发生在结膜交界处,未穿透基底膜和其他固有层,与其他组织有明显的边界。

所谓浸润性实际上是在原位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后形成的。

浸润粘膜肌层是侵袭性的,已经扩散到其他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可能向远处转移。

用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方式可以判断早期癌症与良性肿瘤之间的区别。

文章发表以后很快在国内以及苏国的一些医学杂志上转载,甚至还被英米等国的前沿医学杂志转载。

如果能提早确认肿瘤是良性还是恶行,对治疗疾病是相当有利的。

如果是良性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如果是癌症采取手术的方式也是有一定几率治愈的。

李平安提出的新检测肿瘤方式被医学界广泛认可的方法袁树森是不知道的。

他只是遇到腹痛等毛病的时候到扎钢厂医务室拿一点儿中药而已。

毕竟是邻居。

没多久。

李林就和儿子提了这個病例,想探讨一下袁树森为什么病情一直反复,李平安将袁树森的情况详细的说了,他若是不配合治疗,怕是不会活多长时间了。

癌症在中医中也有类似的称呼,中医上称为瘕,其主要病因在于体质内虚,正气虚弱导致六淫邪毒入侵,日久形成肿块。

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中医认为其发病与人体正气不足、气血失调、痰瘀互结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其中,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药方进行治疗。

中医对癌症有自己的认识,李林和姜山两人当然也是知道癌症是多么难治。

中医治疗直肠癌通常是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和体质,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中医对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中药。

中药治疗的方法包括口服、外敷、灌肠等,中药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配方。

常用的中药有秦艽、黄芪、桑白皮、当归、川芎、枸杞子等。

直肠癌属于中医的“积聚”、“肠风”、“脏结”等范畴,两人辨证为痰湿内阻证,使用了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芩连汤为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方中用葛根15g,黄连9g,甘草6g,黄芩9g。

袁树森还有一种在中医上被称为里急后重的症状。

里急后重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

“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为爽;

“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肛门、直肠及髓尾部坠胀,总有“排便不尽感”。

两人在药方里加木香、槟郎以行气而除后重。

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

这个药方是很对症的,甚至可以作为治疗血吸虫病的辅助药方。

不过。

此方却不能根治直肠肿瘤。

连用了三副药依旧没有根除病症,两人就劝说袁树森到其他大医院看看。

就算是不到六院治病,到协和、京城大学医院等大医院看病还不成吗?

袁树森只是将自己的病当成顽疾,而不是恶疾,并不是大病,将李林、姜山两人的医嘱当成了耳旁风,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在犯病的时候到扎钢厂医务室抓一点儿药而已,甚至有时候根本就不经过李林和姜山两个医生,拿着药方直接就让护士帮着抓药了。

上半年评出来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各有一百多人。

整个京城医疗工作者都没有入选,石景山钢铁厂却是有一个入选全国劳模的。

这个全国劳模来扎钢厂讲过课,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讲课的时候杨厂长、娄董事甚至是苏国专家一起陪着,易中海这家伙很是羡慕。

人家演讲的时候这家伙也是热血沸腾,羡慕的很。

演讲结束,这家伙回到钳工车间以后还对袁树森说以后别老想着看病,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也许。

将来。

他可能也会成为京城劳模、全国劳模。

袁树森咧嘴笑着,高兴的点点头,仿佛自己真的成了劳模一般。

此后。

这家伙果然不再积极的到医务室看病了,小病都是忍着。

陈雪茹要到魔都去了。

临走之前。

李平安给了他一点儿全国粮票,给钱的时候她却没要。

“平安!”陈雪茹离开之前对李平安说道:“等到那边的生意稳定了,我将孩子生下来之后就回来!”

蜻蜓点水的在李平安脸上亲了一下,用一种坚定的语气说道:“等我!”

李平安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陈雪茹独自一人到魔都开了一家收购丝绸的店铺。

丝绸由魔都运到京城,做成服装以后再由京城直接运到莫四科是最便捷的方式。

账目、货物都对的上,裁缝铺的公方经理、会计张慧萍也不怀疑什么。

侯大夫妻两个甚至是侯方城都到魔都帮过陈雪茹,他们以前就和魔都的纺织厂、丝绸厂有联系,很快就帮着陈雪茹的丝绸店走上了正规。

因为是公私合营,在魔都这边也没得到什么排挤,生意很快就开展起来了。

李平安收到了陈雪如报平安的信和电报,心里总算安稳下来。

秦淮茹马上也要显怀了。

徐氏自然是好生照顾着,家里经常熬鸡汤、鱼汤,猪肉也是没断过的,李平安舅舅、舅妈知道以后也是经常让表哥徐海往四合院儿送猪肉。

李家不缺好吃的。

刘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秦淮茹居然又怀孕了,自己的肚子怎么就不争气呢?

要是再给贾家添个儿子多好啊!

到时候她就是贾家的功臣,婆婆和丈夫还不得供着自己啊!

药房。

王沁等几人抓药的技术越来越纯熟,就算是秦淮茹不怎么动手药房也是井井有条,很顺利的运行着。

有时候小露和赵婉蓉几人也会到药房帮助秦淮茹。

秦淮茹彻底放松起来。

平时在药房很少做事情,周末的时候也不用加班,李平安会陪着她在京城逛一逛,在外面吃点儿饭。

娄晓娥从香江那边回来了,整个暑假都在京城,也到李家看过李平安夫妻两个几次。

放暑假以后何雨水就在外面找了个活儿做,在六院附近的一家饭馆儿帮着人家做杂活儿,刷碗、扫地,她的要求也不高,管吃住,暑假结束以后随便给她一点儿工资就行,她是实在不想回家住了,不想整天都面对着柳眉、何灵母女。

王丰年这家伙也从保定医校回来了,依旧是跟着母亲在京城大学药房实习,每天都是心不在焉的,混个资历罢了,梅姨教他抓药的时候他一直都没听进去,甚至没有想过要在药房学点儿什么。

听说妹妹王霞居然从穆家得到五百块钱,王丰年很是关注。

虽说上学有补助,够花了,偶尔父母还会给他一点儿钱,可谓是绰绰有余。

可是。

谁又会嫌钱太多呢?

王丰年试探着想给妹妹要点儿钱,说是他不在父母跟前,平时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要是妹妹肯帮自己一把,多给他一点儿钱,将来王丰年肯定会报答的。

王霞摇摇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那五百块钱是自己用一次失败的婚姻换来的,来之不易,怎么可能将钱给王丰年?

即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都不行!

王丰年失败了好几次才作罢。

这件事情终归还是让梅姨知道了。

大女儿将这件事情告诉她的时候梅姨很是疑惑。

自己给儿子的钱不少啊!

他怎么还向妹妹下手?

居然向自己妹妹要钱!

难道是平时钱不够花吗?

梅姨向王丰年询问情况的时候他摇头否认了,说是自己和妹妹闹着玩的,想看看妹妹会不会给自己钱花。

让他失望了。

王霞根本就不可能给他。

“这钱是你妹妹用一段婚姻换来的,你还是别再打这个主意了,就算是试探也不行!”梅姨叹息了一声说道:“你是哥哥,往后别用这种方法惹她伤心了!”

王丰年诚惶诚恐,急忙答应。

高考是在暑假期间进行的,考试之后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

自家事情自家知道。

刘光齐是同等学历报考,而且考试的时候状态也不太理想,就算是考的文科也没把握考上一所好的学校。

大学不敢想了。

就算是中专也不敢报最好的那些,只能选择了一个外省的财会学校。

他将自己的情况和父亲说了。

刘海中有些失望。

毕竟。

大儿子学习一直都很好,一直都是他心中的骄傲,盼望着刘光齐考上大学好多年了。

没有想到刘光齐关键时刻掉链子。

毕业考试没考好。

高考也没考好。

不过。

事已至此。

就算是他发脾气甚至是打刘光齐一顿也没有用,刘海中开口说道:“没关系,中专就中专吧,李平安不也只是上了个医校,现在还不是混的风生水起?”

刘光齐知道父亲心里是有遗憾的。

他也有遗憾。

可他能怎么样?

事情几乎已经成定局了。

刘光齐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可别收到什么未被录取通知书,顺顺利利的去上个中专,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最起码不能和父亲刘海中一样在扎钢厂当普通工人。

刘海中还有一个徒弟参加高考了。

他自然是要询问蓝田考试的怎么样,报考了哪个学校。

蓝田自然不会隐瞒,说是自己考试的时候状态还不错,将自己的水平都发挥出来了,他报考了京城钢铁工业学院。

这个京城钢铁工业学院后来改名为京城钢铁学院,就是后世的京城科技大学。

当时。

这所学院可不简单。

学院成立于建国后的第四年,由原北洋大学、华清大学等6所知名学府的矿冶、材料等相关学科集合而成的京城钢铁工业学院。

北洋大学就是后来的津市南大。

可谓是强强联合。

此时正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初期,而钢铁行业绝对是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防工业需要制造枪炮、飞机、坦克等,都离不开钢材;交通运输需要建设路网,同样需要钢材;各类重工业、轻工业、农牧业都需要机械设备,而这同样离不开钢材……。

在那个时代,钢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然而,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年钢产量仅为15万吨左右,按人均分配,甚至不到7两,相当于每人手中只有一小把锁头的份量!

因此,后来“以钢为纲”的口号并非夸大其词。在郭嘉“一五计划”中,除了采矿、冶金机械等相关项目外,仅与冶金直接相关的项目就有18项。

由于郭嘉的高度重视、社会的急需以及资源的集中投入,学院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京城众多大学中的“钢老三”。

学生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华清北大钢老三。”

京城钢铁工业大学是仅次于华清大学以及京城大学的存在。

当然。

这些事情刘海中是不知道的,他将蓝田的情况告诉儿子刘光齐的时候这家伙心里有些不好受了。

虽然都是同等学历报考。

但是蓝田和刘光齐情况是不一样的。

刘光齐是毕业考试没有通过。

而蓝田则是解方前上的高中,郭嘉是鼓励他这种人参加高考再接受高等教育的。

尤其是。

蓝田还是扎钢厂的工人,将来学习了钢铁相关专业,他肯定还是要回到厂里工作的。

这种人报考钢铁工业学院在印象上是能加分的,同样的分数,学校招生办肯定是要选择他的。

刘光齐心里不是滋味儿。

以前那个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腼腆的红着脸说要借自己书看的家伙居然敢报考京城钢铁工业学院。

如果他考上了,将来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别说是在扎钢厂当个技术员,就是当个工程师也没有问题!

可是自己呢?

能不能考上中专都成问题。

就算是考上了又能如何?

父亲总拿李平安安慰自己。

在他看来。

李平安也不过是六院的一个小医生罢了。

最多也就是混个温饱。

可他呢?

曾经的他可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啊!

现在。

一切都完了。

甚至。

刘光齐心里生出了一丝邪念,他希望蓝田最好别考上那所学院,最好和他一样也只是考上一所中专,那样的话他心里就平衡了,没准儿父亲对自己也不会太失望。

刘海中询问这所大学究竟如何的时候刘光齐淡淡的说了一句:“听名字这所大学就是专门研究钢铁以及相关专业的,蓝田算是选择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学校吧,上完大学肯定能学到不少知识的,将来再回到扎钢厂的时候肯定能受到重用的!”

刘光齐有些释然。

就算是蓝田真的考上了钢铁工业学院,将来还不是要待在扎钢厂工作?

自己可是要走出去看一看的。

刘海中微笑着点点头。

他徒弟要是上完大学回来地位可就不同了,将来的成就肯定要比自己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