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57章 去山西

大明,我来了! 第57章 去山西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14

东厂,议事厅。

十个头戴尖帽,身穿褐色衣服,脚着白皮靴的东厂番子站在大厅中央。

侯宝坐在上首一言不发,不断把玩着手里的茶杯。

不一会,一个身穿飞鱼服的百户跑了过来,“公公,一切准备妥当了。”

“确定没有遗漏?”侯宝阴恻恻的问道。

“回公公,小的敢拿脑袋担保,绝无错漏。”百户躬身道。

“记住,咱们都是陛下的家奴,家奴就要有家奴的规矩,不该看的,不该听的,你们心里要有个数。今天的事若日后有个只言片语传出去,皇爷定饶不了咱家,咱家在死之前,定会先宰了你们。听明白了吗?”侯宝冷笑道。

“公公,我等明白。”众人躬身道。

侯宝站起身,一个小太监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

侯宝掀开上面的红绸子,托盘上摆着整整齐齐的二十个金元宝。

“一人两个,这是皇爷给你们的赏钱。”

众人喜滋滋的接过元宝,揣进怀里。

百户皱了皱眉,旋即明白了,些哪是赏钱,这是买命钱啊。这十个兄弟,恐怕有去无回了。

番子们走了,只留侯宝和百户在屋里,“刘海,你是东厂老人了,有些话咱家不说,你也应该知道。牢房里那些个太监宫女弄死了之后,你知道该如何办吧?”

“回公公,我已经准备好了大车,等兄弟们完事,全部打到城外的乱坟岗埋了。”

“糊涂,”侯宝尖尖的声音让刘海后背发凉。

“全部拉到化人厂去!”

“啊,公公,那可是一百二十个人啊。”刘海大惊。

这么多人,全部烧成灰,太残忍了吧。

“错了,是一百三十个人。”侯宝斜着眼看了看刘海道。

刘海瞬间脸色煞白,双腿不断地抖动。

“咱们是皇爷的家奴,做奴婢的,看了不该看的,听了不该听的,主子不高兴,你说该怎么办?”

“明白,小人明白…”

“念你这些年有些功劳,咱家给你日后谋了个清闲的差事,去地牢,做个看守吧。你的家人,咱家自会替你照顾的,你的儿子等成年了,咱家许他个百户的职位。”

刘海只觉脚下一软,瘫倒在地,去地牢,暗无天日,永远不能出来,和活死人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咱们做奴婢的命,你也别怪咱家心狠,咱家若不心狠,自有人心狠,到那时,死的就不是十个人了,还有他们的家人。”

刘海哆嗦着的嘴唇,想说话,嗓子像卡了块骨头可怎么也说不出来。

“咱们都是一样的命,只不过早晚的事儿,你若恨咱家,就等咱们到了下面,任你打杀。”侯宝贴着刘海的耳朵低声说道。

说完,手一挥,阴影里走出两个番子无声的将刘海拖走了。

一炷香过后,一个小太监来报,牢房里已经完事,一百三十个人,一个不少。

侯宝点点头,将一杯茶送给了小太监,“辛苦了。喝杯茶,润润嗓子。”

小太监千恩万谢的喝了茶,不一会,只觉腹内绞痛,不一会便七窍流血而死。

“你也别怪咱家,谁让咱们都是奴婢呢,这都是命。”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乾清宫内,朱祁镇正在练字,侯宝悄无声息的端着一杯茶走了进来,将茶放在一旁,垂首站在门外。

“回来了?”朱祁镇道。

“皇爷,奴婢已经办妥了。参与此事的东厂番子,奴婢也…给他们家里送了抚恤,保证他们一家老小衣食无忧。”

“你办事,朕放心。”朱祁镇笑着说道。

看着皇帝笑着,侯宝觉得后背一阵发凉,那笑容的后面似乎是一张血盆大口,随时都会将他不满意的任何人一口吞掉。

“于谦不日要去山西,你从东厂里选几个身手好的,机灵的,随于谦一起去。”

“是。”

“去了山西知道该怎么办吗?”朱祁镇放下毛笔道。

“只看只听不说,让他们伺候好于大人。回京后将一切报于皇爷。”侯宝小心的说道。

“嗯,去吧。明日出发。”朱祁镇满意的点点头道。

第二日,御花园。

“陛下,臣已准备妥当,今日就出发去山西。”于谦说道。

“去了山西,给朕好好查查,若有贪赃枉法,出卖国家之事不用请旨,一律以国法严惩。”

“是,请陛下放心,臣眼里容不得沙子。”

朱祁镇笑了笑,心道,还真是和史书上说的一样,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朕欣赏的正是你这点,但担心的也是你这一点。”

“你走的路线都是边镇,那里胡汉杂居,民风彪悍,真不怕你查不出事,是怕查出事之后那些人会狗急跳墙,对你不利。”

于谦一阵感动,“陛下不必担心臣,臣行得正,坐的直,量那些宵小之人也不敢对臣怎样。”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万事还是要小心为上。”朱祁镇站起身,笑了笑,“朕给你派了几名护卫,他们身手不错,关键时刻,可保你无虞。”

“臣…谢陛下护佑之心。”于谦哽咽道。

“哎,还真是个耿直的人!”朱祁镇心道。

“去吧,他们在西直门外的长亭等你。”

“陛下保重,臣告退。”于谦跪下,郑重行礼道。

朱祁镇摆摆手,于谦退了下去。

现在,江南赋税重地基本被朱祁镇掌控在手里,剩下的一些小鱼小虾他现在懒的去管他们,即使他们想闹估计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剩下的就是慢慢解决边镇问题了。

刚开始听杨老三说边镇问题时,他还有些半信半疑,毕竟自己老爹在位时,对边军将领要求还是很严的,也时常派一些巡查御史或五军都督府的公侯勋卫去查访。

派于谦这个兵部尚书去,看似有些随意其实他还有一个比较隐晦得目的,那就是山西大同的代王朱桂。

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也是朱元璋这么多儿子当中最长寿的一个。

朱祁镇之所以关注他,并不是他活的长,而是因为这货在原时空中一辈子就没干过啥好事,不仅在封地大肆搜刮民财,还经常杀人取乐,甚至还逼死了自己的嫡子并给他上了恶谥,老百姓对他是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所以朱允炆刚当上皇帝,就把他废为庶人。

朱允炆废他不仅仅因为他胡作非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他还是朱棣的连襟,两人都娶了徐达的女儿。

他安排东厂的人跟着于谦,目的就是要好好查查自己这位叔祖爷,看看他有没有和瓦剌那边有联系。毕竟他的封地不是富庶之地,老百姓也没那么多油水可刮,他要是想敛财,很有可能就是和鞑子做生意。

朱祁镇不介意再次废了他,毕竟自己的曾爷爷朱棣一上台就把各地的边王们收拾的和软蛋一样,早就失去了为国镇守边疆的能力,留着只会耗费国家钱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