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229章 小说照进现实

第229章 小说照进现实

第229章 小说照进现实

托马斯一脸期待的翻开了《大空头》,他很想尽快的目睹一下,亚马逊排名第一的畅销作家,究竟带来了怎样的一部作品。

很快的,托马斯便发现,这部《大空头》里竟然有着很多的金融知识。好在对于这些金融知识,书里面都有解释,看了解释以后,托马斯这个外行人倒也能看懂。

“次级房地产大贷款大量违约,华尔街的投行竟然没有加强监管和想办法补救,反而打算借此机会大赚一笔?这样的剧情,的确很华尔街啊!”

看到这段剧情时,托马斯并没有往心里去,反正是幻想小说嘛,都是作者自己的臆想,当不了真。

接下来的剧情,展示出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沆瀣一气,故意提高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信用评级,以及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银行各种无耻的吃相,全都展现出来。

“虽然这是作者自己幻想出来的剧情,但仔细琢磨的话,也是挺讽刺社会现实的。华尔街那些大鳄,向来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这样的作品,如果出版的话,华尔街那些投资银行,还有金融评级机构,肯定会不高兴吧!说不定作者还会吃官司呢!”托马斯暗自想道。

花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托马斯终于看完了一遍《大空头》,这一遍只能算是囫囵吞枣般的阅读,并没有去仔细品味其中的内涵。

但剧情内容,托马斯好歹算是记住了。

“单从文学的角度看,这部作品还是很不错的,情节很紧凑,剧情也跌宕起伏,作为小说该有的东西全都有,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只不过最后的结局,竟然是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整个金融系统面临崩盘,这样的设定,肯定有很多人不喜欢的。

不过这部作品还是值得出版的,张伟毕竟是亚马逊畅销榜的第一名,有《饥渴游戏》打底,就凭这一点,也能吸引不少读者购买。”

就凭畅销书作家的名号,托马斯也不会拒绝张伟的出版,但真要是出版的话,还是需要对作品进行一定的精修。

“等明天上午,将这部《大空头》拿给其他编辑,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托马斯心中暗道。

下一秒,托马斯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打开电脑网页,在谷歌上搜索起了《大空头》所介绍的各种金融产品。

“MBS,按揭抵押债券,还真有这個东西,而且在七十年都出现了啊!”

“CDO,担保站务凭证,这个也有,是八十年代出现的金融产品。”

“CDS,信用违约互换,这个东西也有啊,原来当年美孚的瓦尔迪兹号邮轮触角,所造成的环境赔付,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这些金融产品,普通人平时肯定是接触不到的吧,看来我们的这位畅销书作家,还具有很专业的金融知识基础呢!

不对啊,我记得第一次跟张伟见面时,他自我介绍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生物学跟经济学不沾边吧!不愧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学霸,懂得就是多。”

沉吟片刻后,托马斯手机的联系人中,找到了一个号码。

这是一个基金经理人的电话号码,平日里经常会向托马斯推销各种基金。托马斯手头上要是有闲钱的话,偶尔也会买一些。

托马斯拨通了基金经理人的电话,两人寒暄了几句后,托马斯直接问起了按揭抵押债券的情况。

“托马斯先生,你说的是MBS吧?怎么?你对这方面的投资感兴趣?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这里倒是有几款类似产品的推荐。”基金经理说道。

“你说的产品,是直接购买这种按揭抵押债券,还是综合性的产品?”托马斯开口问。

“当然是综合性的产品了。银行会将各种按揭抵押债券,以及普通债券、债务、保单等其他金融产品打包在一起,组成一种商品,然后向市场出售。一般这种产品都具有固定收益。”基金经理人开口道。

“你说的,是不是担保债务凭证?”托拉斯开口问。

“对,简称CDO,托马斯先生,看来你是做了功课的,竟然了解CDO。”

“那这种CDO的风险如何?”托马斯接着问。

“任何金融产品都是有风险的,CDO也不例外。不过评级公司都会对金融产品进行评级。评级越高,风险越小。如果你对这种产品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向您推荐几种2A级的产品。这种级别产品风险非常小。收益回报也很可观!”

听到基金经理人提到评级,托马斯立刻想起了《大空头》小说里写到的,信用评级公司与投资银行沆瀣一气,故意提高金融产品评级的事情。

“我多心了,小说嘛,不必别当真!”托马斯自我安慰了一句,然后接着问道:“那有一种叫CDS的东西,你们那里有么?”

“您说的是信用违约互换吧?”

“对,就是这个。我想问一问,跟房地产有关的信用违约互换,伱又有什么推荐么?”

“托马斯先生,您的消息还真灵通,房地产的信用违约互换,这是最近才刚刚出现的一种新产品,不过这种产品,都是基金和投资机构购买的,一般的投资者可买不起。

因为一笔信用违约互换,少则上千万美金,多则几亿美金,普通的投资者如果想要购买的话,只能去购买投资这种产品的基金!”

基金经理人接着说道:“托马斯先生,我建议你不要去碰这种产品,现在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好,房价一直在上涨,你今天买了房子,过一段时间再卖掉还能赚钱!

所以房地产市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购买这种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等于是给投资银行送钱!”

基金经理人的话,又是让托马斯心中一惊,这不正是小说里提到的么!

在《大空头》小说里,其中一位主角找到投行要求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产品,而投行便认为,这是来给自己送钱的。

结果却是次贷危机爆发,这位主角狂赚几十亿,而投资银行为了回本,竟然无耻的做空自己!

“不是说这是一部幻想小说么?小说内容怎么照进现实了!”

不知不觉间,托马斯的额头冒出了冷汗,他有一种预感,小说里面的事情正在发生,次贷危机真的要来了!

“想多了,肯定是我想多了!这只是一部幻想小说,不可能是真的!”

下意识间,托马斯还是又拿出了《大空头》的书稿,再次阅读起来,特别是里面关于次级贷款市场违约的内容,他连续看了好多遍。

终于,托马斯还是忍不住拨通了张伟的号码。

“张先生,有一件事情,我要向你请教一下,你在小说里写的内容,未来该不会真的发生吧?”托马斯语气恳切的问。

“我小说写到2008年,距离现在也不过两年而已,里面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到时候你不就知道了么?”张伟乐呵呵的说的。

“张先生,是这样的,我也认识几个金融圈的朋友,我专门询问过他们,根据他们的描述,你在小说里介绍的很多东西,现实中都是存在的。”

“这很正常,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嘛!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根据现实加工而来的。”

“那也就是说,小说里的内容都是你的艺术加工?那我就放心了!”托马斯长出一口气。

“当然是艺术加工了!这是小说,又不是纪实文学。更何况我这里面的故事背景是未来两年,我又不是巫师,怎么可能预言未来所发生的事情!”张伟接着道。

“你说的有道理,是我多心了。大概是我最近的精神压力太大的,脑子有些恍惚,情绪也太紧张了。”托马斯开口道。

张伟则开口问:“怎么?托马斯先生?你最近也买房了?”

“我自己住的房子,按揭还没有还完呢!哪还有钱再买房。”

“那就好,如果是自己住的话,无论是涨是跌,都得继续住着,亏不着也赚不着,但要是买来投资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赶紧出手吧!”张伟嬉笑着说。

“赶紧出手?”托马斯愣了愣神。

照你这意思,你小说里写的还是真的啊!

……

关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书籍,最出名的自然是《大空头》。这本书是在2010年出版的,原著作者是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

迈克尔-刘易斯本身就是普林斯顿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毕业的,曾经华尔街担任债券交易员,后来成为《纽约时报》的撰稿,他曾经写过一本《说谎的扑克牌》,被誉为是描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尔街的经典名作。

《大空头》这部作品,就是以多位华尔街基金经理和做空专业户为原型,根据现实中他们在次贷危机时候的操作,改编而来的一部小说。

小说主要内容就是,有几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早早的看出了美国次贷危机即将到来,于是押注美国金融系统崩溃,从而大赚特赚的故事。

而他们所用的赚钱工具,正是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

谈起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要从二十世纪末说起。当时美国对银行业监管还是很严格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公司,各种金融机构分工还算明确。

但是在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的末期签署了一项法案,放松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这给次贷危机埋下了祸根。

2000年,在互联网泡沫之后,大量的资金没有地方去,便涌向房地产行业,于是乎美国的房价开始升高。

房地产市场大繁荣,也使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的发展。

美国人都使用信用卡,在银行那边都有个信用评分,正常情况下贷款都会发放给那些信用评分高的人,但次级贷款就是专门发放给那些信用评分低的人,只不过利息要高一些。

由于对金融机构监管的放松,所以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大量的金融机构对信用评分过低的人发放了次级贷款。

信用评分低的人,还不上贷款的概率就很大,产生坏账的几率也更大。

如果房价一直上涨,那房子就是优质资产,哪怕还不上贷款,卖了房子也能赚一笔。即便是破产了,银行收走房子卖掉,再卖掉也不亏本。

可一旦房价下跌,房子变成负资产;或者利率升高,贷款人还不上钱,那整个次级贷款市场就会崩盘。

这里要多提一句,美国人贷款买房,大多数都不是固定利率,而是浮动利率,特别是次级贷款,风险本来就高,为了尽可能规避利率风险,银行就更是得采用浮动利润。

因此美联储的加息,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购房的利率会提高还是次要,关键是房租会提高,加剧民众的住房成本。

而住房成本的提高,就是生活成本的提高,这会直接转化成为通货膨胀。所以美联储一旦加息,美国通膨就会飚的飞起。

言归正传,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以后,为了早日能够回本,就会将这些贷款做成债券的形式,再出售出去。

这样银行等于是快速的回笼了资金,又将风险转嫁给了别人,同时还有了更多的本钱可以发放贷款,利滚利赚更多。

这种债券便是按揭抵押债券,建成MBS,投资银行就是MBS的大买家。

而当投资银行买到MBS后,也不会等着收利息,而是又会将其分拆组合,包装成新的金融产品,再卖给其他投资者,赚一笔差价。然后用回笼的资金,再做一遍同样的操作。

投资银行发行的金融产品,就是担保债务凭证,建成CDO。

所以CDO的本质,其实是银行发放出去的贷款利息收益,只不过是将很多贷款分拆汇总以后的产品。如果贷款能收回来,投资者买CDO就能赚钱,贷款收不回来,投资者买CDO就赔钱。

然而普通的投资者,无法确定个CDO的风险,不知道该不该买,这时候就轮到信用评级机构上场了。

像是像是标准普尔、穆迪等评级机构,会给各款CDO一个评级,评级越高,风险就越小,反之则亦然。

但这里面又有猫腻了,那就是评级机构实际上是靠着投资银行养活的,人家投资银行让你来评级,是会付费的。既然投资银行是金主,那自然不能得罪,所以在评级的时候,都会故意评高一些,甚至会高好几个档次。

比如2B级产品,会给了2A的评级,B级产品,会给了A的评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市场上大量的所谓2A级和A级的金融产品,实际上都是B级,甚至是C级,这些在次贷危机中都暴雷了。

但是投资者不知道啊,他们还以为2A评级是很高的,是风险极低的金融产品,也是继续大量的买入,其实他们买的都是一些垃圾金融产品。

次贷危机中所产生的大量坏账,主要就是这些CDO产品。

《大空头》中的主角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意识到次级贷款市场马上就要崩盘,于是就跟投资银行来了一次赌博。

他们跟投资银行签署了一个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

这东西就像一个保险,意思是在一定期限内,我会付给你一笔保险费,如果我持有的债券跌了或者违约了,那么你就赔我一笔钱,而如果我买的债券没有跌,那么你就白赚一笔保险费。

投资银行认为,房价短期内不可能下跌,那么房地产有关债券,也不可能下跌或者违约,这不是白给我送钱么!于是很乐意就签了这种CDS协议。

而在真正操作着,我根本不需要真正的持有这样一笔债券,就能够签署CDS协议,只要投资银行到时候能赔付就行。

投资银行也不在乎你到底有没有这笔债券,反正他们只要能赚保费就行。

说白了,这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赌博。

这就相当于是你去买车损险,银行不管你有没有车,只要你肯付保费,就把保险卖给你。

结果第二天,全世界的汽车同时爆炸成灰烬。这个时候哪怕你没有车,只要你拿着保险合同,银行就得赔你钱。

结果当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些CDS协议,自然就可以大赚一笔。

《大空头》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番操作。

历史上在2005年的下半年,便有小机灵鬼意识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崩盘,跟摩根大通、高盛、花旗、德意志、瑞银等投资银行签署了CDS协议。

所以当张伟拿出《大空头》的时候,第一批的大空头们实际上已经布局完成。

而张伟也没打算利用这个赚钱,一来是CDS协议的金额都比较大,最低也是千万美金起跳,张伟掏不出这么多钱。

二来则是因为距离贝尔斯等时刻还有两年零三个月,投资回报的周期太长了,这两年可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有闲钱的话,肯定投在国内,不比在次贷危机里当口头赚的少。

所以次贷危机这档子事,张伟就不掺和了,还是老老实实的赚笔稿费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