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228章 迈向经济学家第一步

第228章 迈向经济学家第一步

第228章 迈向经济学家的第一步

顾校长提出双学士,反倒是让张伟有些诧异。

清大不是没有双学士,早在1985年的时候,国家发布《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双学士”一词,清大也是在那一年开展的双学士制度。

但清大的双学士,都是一科基础学科,加一科应用学科。比如数理基础学科加机械工程,数理基础学科加动力工程,化学生物学科加材料学一类。

文经学科加理工学科的组合,要到2020年清大开设计算机加金融的双学士学位时才出现,在此之前可从没有文经加理工的双学位组合。

现代的金融学,大数据的分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所以计算机加金融,也算是实用性的一个组合。

但经济学加生物学,这真的是完全不搭边了。

张伟也知道,清大的双学位是没有文经加理工这种组合的,所以对于顾校长开的这个后门,他才会感到诧异。

要知道哪怕是清北这种级别的学校,在招生规则方面也是要遵从教育部制定的规则,很明显,教育部是不可能让清大开展经济学加生物学这种双学位制度的。

“校长,您不是开玩笑吧?经济学和生物学,完全不沾边的,教育那一关能过的去?”张伟开口问。

“你也知道经济学和生物学完全不沾边啊!”顾校长忍不住吐槽了一句,接着道:“实话给你说了吧,教育部一直想让我们和北大搞双学士学位交叉培训项目的试点,但一直被我压着。

我是琢磨着吧,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应有科学方面这几年虽然追上一些,但也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呢!现在去研究什么双学位交叉,意义不大。这还没学会走呢,不能急着学跑!

不过既然你想去学经济学,那我就把这个双学士学位的交叉培训试点,用在你身上吧!正好教育部那边呢,我也能有个交代,算是去试行双学位的试点了。反正你得四年才能大学毕业,我也能拖上四年。”

“说是给我走后门,敢情是拿我当挡箭牌了啊!校长,还是你厉害,一份人情卖两家人!两边还都得谢谢你。”张伟伸出了大拇指。

……

经济管理系是清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個专业。清大是在1925年开始筹办大学部,1926年大学部正式设立时,一共17个专业,其中就有经济系。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系和体育系都是当时17个专业之一,到了国立清华大学时期,音乐系被取消,而体育系则是以体育部的形式,一直存在至今。

1952年的时候,清大院系调整,开始侧重于理工类专业,经济学系因为是文科专业,所以被并入到其他学校,直到1979年才重新建立,1980年开始重新开始本科项目,1984年清大的经济管理学院成立。

就本科而言,清大的经济管理学院并不是顶尖的,但清大的学子也没有几个只读到本科的。况且经济学一类的专业,排他性并不强,不读个硕士,就业并没有优势。

到了硕士阶段,清大的经济管理学院就支棱起来了,而到了博士阶段,比起北大和人大来也并不逊色。

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钱国光,不仅是国内顶尖的经济学家,还是国内多个政策性经济研究机构的委员,简单的说就是国家智库成员。

此时的钱国光,正站在清大主办公楼门口,像是在等什么人。

片刻后,另一位学者模样的人从远处走来,这人看起来要比钱国光年轻几岁,但头发却要白的更多,反倒是更加彰显出了学者气质。

这人见到钱国光正在门口等待,立刻一路小跑的走了过来,到近前开口说道:“院长,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是我来早了。白主任,咱们进去等吧!”钱国光点了点头。

后面来的这人,便是经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也是经济系主任白谦。

白谦人如其名,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他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博士,毕业后曾经在美国大学任教,后来放弃了美国大学的高薪待遇,选择回来建设祖国。

两人并肩着走到的电梯口,等待电梯的时间,白谦率先开口问道:“不知道这次校长找我们来,为了什么事情?”

“我也不知道,校长在电话里没有说,不过我估计,肯定跟你们经济系有关。要不然也不会专门叮嘱我,把伱也叫过来。”钱国光开口道。

“我们经济系最近也没搞什么新项目啊!”白谦皱着眉头想了想,接着道:“国内的经济形势也比较稳定,难不成国家要出台什么新政策?”

白谦说着试探性的望向钱国光。他知道钱国光是智库成员,如果要有新的政策出台,钱国光肯定能收到风声。

然而钱国光却摇了摇头:“这都年底了,就算是有新政策,也不可能这时出台的。至于顾校长为什么找我们,等到了地方就知道了。”

两人说着便上了电梯,然后来到了顾校长的办公室,见到了顾校长。

秘书给两人端上茶,三个人简单寒暄了两句,便切入了正题。

“这次找你们来呢,是因为今年大一新生中,有个同学想要去就读你们学院的经济系。”顾校长开口道。

“这个学期都快过去了,这是还要来读经济系?是转专业的,还是实验班的?”钱国光开口问。

“是实验班的。”顾校长回答道。

“实验班的可都是高分考生,我们当然举双手欢迎了。”钱国光立刻说道。

校长都主动提出来了,想不答应也不行啊。但钱国光思量的却是另外一点,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一新生,竟然值得校长亲自来叮嘱自己?该不会是某位重要人物的家人吧!

顾校长则接着说道;“你肯定很好奇,这个大一新生是谁吧?我也不卖关子了,他就是张伟!咱们清大的第一大宝贝啊!”

“哪个张伟?”钱国光下意识的问。

“还能有哪个张伟!生物系的那个张伟!”

“你说的是张伟!”钱国光惊呼一声,顿时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如果这话不是从顾校长嘴里说出来的,打死他也不会相信。

倒是旁边的经济系主任白谦率先回过神来,他开口问道:“校长,我记得去年我刚来清大的时候,就听说过张伟,怎么他还是大一新生啊?”

“张伟的情况比较特殊,他连续两年都退学了,然后又考了回来,所以今年是第三年读大一!”顾校长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退学?又考回来?一个大一要读三年?这图什么啊!他不是做出了好几个很厉害的科研成果么?说是都够评院士的了,为什么还要读大一?”白谦一脸不解的问。

“天才嘛,总是有些特殊癖好,我们得理解。而且今年啊,他不光要读大一,还指明要去读你们经济学!”

“为什么啊?我们经济学跟生物学,可没有半点关系。生物学家来学经济学,毫无意义嘛!”钱国光接着道。

“他说突然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这孩子任性,既然他感兴趣,那就由着他吧!反正只要是人留在咱们清大就成。”顾校长话语中充满了溺爱。

钱国光和白谦对视了一眼,然后开口说道:“校长,那您找我们来,有什么具体的指示。”

“我是希望张伟到了经管学院以后,你们要照顾好他,不要把他当普通学生看待,他要是有什么需求,你们能满足就尽量满足,满足不了的直接来找我,我想办法解决!”顾校长开口道。

“校长,这你就放心好了,就算您不吩咐,我们也肯定把人给照顾好了!”钱国光赶紧说道。

“还有,你们得盯紧点,可别让他再闯了祸!”顾校长接着道。

“再?”这个字落入到钱国光耳中,顿时让他心中一紧。

敢情张伟这个清大宝贝,不光会做科研,还经常闯祸啊!

照校长这意思,还得照顾着张伟,顺着张伟的需求来,就是说闯祸也不能罚喽?

这是招了个祖宗回来!

此时两人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顾校长要亲自找他们过来,这是给经济管理学院先上一上发条啊!

“还有一件事!”顾校长接着道:“张伟都读了三年的大一了,我真担心他今年又出什么幺蛾子,再嚷嚷着要退学,所以我给你们个任务,无论如何要让他升学到大二!”

“校长,别的事情我不敢打包票,这事情好办啊!别说是升大二,就是直接毕业也没问题!我们经济学,最容易毕业了。

经济学这东西,只要是想圆,怎么都能圆回来。哪怕他毕业答辩一个字不说,我也可以说一个沉默经济学的理由出来,让他毕业。”白谦笑呵呵的说道。

“沉默经济学?我对经济学了解的不多,原来还有这种学派啊!”顾校长开口道。

“没有,但可以现编。”白谦说起谎话脸不红心不跳,还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

“美国回来的,就是懂得变通!”顾校长心中暗道。

钱国光则开口问:“校长,那张伟什么时候来我们经管学院报道?”

“可能得这个月底吧!”

“明白,生物系那边还有课题没做完。那我等您消息。”钱国光开口道。

“倒不是生物系的事情,是这小子今天早晨又飞美国去了。说是上半年在美国当访问学者的时候,顺便写了本书,销量还不错,这次去收一下稿费。”

白谦露出了恍然的表情;“我一直以为只有经济学的学术作品,在美国比较有市场呢,没想到生物学的学术作品,在美国也能有比较好的销量。”

“不是生物学的书籍,说是一本小说,叫饥渴什么来着!”

“饥渴?”钱国光和白谦同时眉头一皱。

这俩字听起来就不像是正经的作品。

看来这个张伟,还真是个问题人物!

……

张伟抵达美国后,第一时间便直奔亚马逊出版部。

得知张伟到来,托马斯一脸热情的迎了出来。

半年多前,张伟还是个不起眼的菜鸟作家,得靠着科马斯-麦卡锡的推荐信,才能让托马斯高看一眼。

但现在,张伟可是亚马逊排名第一的畅销书作家,算是亚马逊出版的扛鼎人物,待遇与之前自然是大不相同。

张伟的《饥渴游戏》在上市之初势头很猛,很快就冲进了亚马逊销量的前十名,进入到暑期以后,更是高歌猛进,进入到了前三名。

原本《饥渴游戏》是有希望冲击第一名的,但是在7月16日,一部大魔王级别的书记上市了,那就是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混血王子在北美的首日销量就高达690万册,毫无悬念的登上了各种销量榜单的第一名。

但是混血王子的后劲却有些不足,并没有将这种超高销量给保持下去。

混血王子的上一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整个系列中销量最拉跨的一部,也正是因为上部作品销量不佳,所以读者对混血王子的期待值并不高。

更关键的是,在这一部里,邓布利多死掉了。

死队友这种剧情,总是不讨喜的,更何况死的是战斗力最高的一位队友,光是这种剧情,就劝退了很多读者。

混血王子发行的前几日,买书的都是铁粉,哈利波特系列铁粉多,前几日的销量自然就高。等铁粉都买到书了,剩下的读者就是看口碑评价,来决定要不要买。

结果一打听,邓布利多死了!这一下子就劝退了很多读者。因此也导致混血王子的后续销量有些乏力。

亚马逊出版部门,也并不希望混血王子长期霸榜,因为哈利波特系列在北美的出版,是学乐集团代理的,亚马逊只是其中一个销售渠道,也就赚点渠道费。

与之相比《饥渴游戏》是亚马逊自己出版的,赚的钱都是自己的,当然要给予力捧。

于是乎进入到九月份以后,等到混血王子的风头过去了,亚马逊便给与了一些资源倾斜,《饥渴游戏》顺利登上了亚马逊销售榜单的第一名。

虽然亚马孙给了资源倾斜,但有句话叫打铁还需自身硬,能够反超混血王子,本身就说明了《饥渴游戏》的质量足够高。至少面对哈利波特系列时,能稍微还下手。

那可是哈利波特系列,能还手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凭这一点,张伟就是亚马逊出版部当下最有价值的作家。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托马斯直接问起了《饥渴游戏》续作的情况。

“张先生,请问《饥渴游戏》的第二部,你已经开始动笔了吧?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够在明年夏天,看到这部续作。”托马斯开口道。

“明年夏天?还有半年的时间,这么急么?”张伟开口问。

托马斯则开口解释道:“每年的七月份,是新书出版的最佳档期。更关键的是,明年没有哈利波特的发售。根据我们收到的消息,下一部哈利波特将会在后年的夏天发布。

而且下一部哈利波特,将会是整个系列的结局,也必然会有极高的人气。可以预料到的是,哈利波特的大结局,将会横扫整个图书市场。如果与其碰上的话,肯定会影响销量的。”

“我明白了。”张伟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开口说道:“明年五月份,我应该能完成《饥渴游戏》的第二部。”

“五月份?那赶在七月初出版,时间是足够了。”托马斯微笑着点了点头。

张伟则开口说道;“托马斯先生,其实我这一次来找你,是想要出版另外一本书。”

“哦?张先生又有新作了?我真是迫不及待想要拜读一下呢!”托马斯马上说道。

张伟则从随身的背包里,掏出了厚厚的一沓稿子,然后开口说道:“这一本的题材,跟《饥渴游戏》不一样,这是一本现实题材的幻想小说。”

托马斯接过稿子,看了看第一页的书名。

《大空头》!

随后托马斯翻开了第一页,上面有作品简介。

“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早已看出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

本书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之前仅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员工,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工具的泛滥充满质疑和不信任,最终洞见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不曾察觉的市场疯狂,将赌注压在美国金融机构即将崩溃上。结果,他们打败了华尔街……”

看到“金融危机”这个词,托马斯眉头微微一皱,随后他开口问道:“张先生,这写的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么?”

“不,就是本世纪的事情。”张伟回答道。

“本世纪的话,只有世纪初的一个互联网泡沫,应该算不上是金融危机吧?”

“我这个故事背景,是发生在2006年,也就是明年。”

“你的意思是,明年的美国,要爆发金融危机?”托马斯开口问。

“幻想小说嘛,当然是需要一些噱头啦。要是跟平时一样,谁会买来看啊!”张伟笑呵呵的说道。

……

如何能够成为一个知名的经济学家呢?

你可以经过经年累月的学习,深刻的去研究经济学,然后提出一套经济学理论,只要你的经济学理论能得到部分人的认可,你就能算的上是个知名的经济学家。

你也可以去某个金融机构混一波履历,比如某某投行、某某私募的顾问,平日里看看数据,说几句可有可无的废话。等履历混出来了,也能算是个经济学家。

你还可以去一些研究经济的机构或者智库,每天就是研究数据和写报告,如果能够在这种机构或者智库里混出名声,也能够自称是经济学家。

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你还写一些经济学方面的文章,然后去给报纸或者杂志投稿,在读者面前刷个脸熟,时间长了,读者也就会觉得你是个经济学家。

当然,最快捷的方式,还是预测!

预测经济走势,预测金融走势,只要你预测的足够准确,你就能快速上位,成为当红的经济学家。

很多的经济学家,都是靠成功的预测了某一经济事件,从而打响了自己的名头。

当然也有章局座这种,年年预测,年年预测不准,但只因为他预测的是你爱听的事情,所以称为著名经济学家的人。

人都是这样,哪怕你满口谎言,但只要你说的是别人喜欢听的,就必然会受到欢迎。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比较普遍的预测,就是预测个央行未来会加息或者降准;

稍微牛逼一点的,不光是能预测央行的加息或者降准,还能够预测加息或者降准的幅度;

再牛逼一些的,可以精确的预测央行会在什么时间段,进行什么样幅度的加息或者降准。

你有本事预测这一点,就不愁没饭吃,有的是金融机构会花钱找你写报告。

如果你的预测不仅仅是金融层面,而是可以上升到产业层面,那你肯定会成为商业银行和投行的座上宾,甚至国家的智库都能向你伸出橄榄枝。

产业层面的预测,已经不是普通经济学家能做到的事情了,能够预测准确,就更是极为困难!

而如果你能够预测一场经济危机呢?

毫无疑问,你会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经济学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向你投来,所带来的声望,足够你一辈子在经济学界立足了。

如今张伟打算去做的,就是去预测一场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

距离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还有两年的时间。如果能够在两年之前,成功的预测出美国的次贷危机,甚至将整个次贷危机的前因后果,都说的明明白白。那么你一定会成为当代最红的经济学家!

《大空头》这本书,正是张伟向着经济学家迈出的第一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