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205章 舆论战开始

第205章 舆论战开始

第205章 舆论战开始

《科学》杂志社,张伟的论文直接被送到了主编唐纳德-肯尼迪的手上。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望着这个课题,唐纳德-肯尼迪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

他本身就是顶尖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以他的学术水平,仅仅是看到这个词组,便已经猜到了张伟这一次做出了什么科研成果。

“难道说,他用某种诱导的手段,将某种其他的细胞做成了干细胞?这样的话,岂不是可以绕过胚胎干细胞的医学伦理问题!”

唐纳德-肯尼迪立刻开始翻看论文,很快就将整篇论文看完。

“真的如我所料,他使用了成纤维体细胞,诱导出了干细胞。既然成纤维体细胞可以,那其他细胞是不是也可以?”

想到这里,唐纳德-肯尼迪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已经完全意识到,这项科研成果的伟大之处。

张伟在实验中,使用的是成纤维体细胞,而如果继续研究下去的话,肯定可以使用别的细胞来诱导出干细胞。

试想一下,我可以用血液细胞、表皮细胞,诱导出干细胞,然后进行实验,而干细胞是可以生成各种的组织细胞的,那也就意味着,血液细胞、表皮细胞,也能够生成各种组织细胞。

霍金则眨了眨眼睛,在心中默默的重复了几遍这个名字。

霍金在1985年进行肺炎手术时,就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所以此时他只能用语音合成器,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西北大学,斯塔普教授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帕金森和阿斯海默症的研究,而他们最新的研究方向,就是神经元疗法。如果能够替代患者受损的神经元细胞,那么就有希望攻克这两项疾病。

霍金虽然不能说话,但当他听完约翰逊的讲解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唐纳德-肯尼迪长叹一口气,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一旦发表出去,肯定又会引起整个科学界的轰动!

一瞬之间,约翰逊教授觉得,自己设想中的两个治疗渐冻症的方案,全都可以实施了!

“这个作者名叫张伟,是一名中国科学家,在此之前,他已经发表过两个重量级的科研成果……”约翰逊教授开口介绍起来。

约翰逊教授瞬间瞬间明白过来,或许是询问这篇论文的作者是谁。

特别是那张小鼠神经组织出现荧光的照片,更是被他用放大镜,仔细的观摩。

……

而这篇论文的出现,无疑是让他感受到,在绝望的深渊中痛苦挣扎了许久后,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霍金操作着语音合成器,发出了一个单词:“作者……”

“斯蒂芬,好消息,有人做出了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你的渐冻症有救了!”

如今竟然有了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也就意味着终于不用再担心医学伦理问题,那些曾经被制约的研究,现在都可以继续下去了。

约翰逊顿时喜笑颜开,他站起身来,拿着论文便向门外跑去,甚至还忍不住的一蹦一跳的,像个开心的孩子。

办公室里,一个瘦弱的男子正坐在轮椅上,歪着脑袋盯着电脑屏幕,他的身体因为渐冻症的原因,已经无法动弹,甚至连鼠标都无法使用,只能用过手指,以及一个特殊的设备,来操作电脑页面。

而且这是可以生成任何器官的干细胞,连神经系统都能生成。不夸张的说,如果你不怕丢掉全部记忆的话,都能给你换一个新的!

当然搞出IPS细胞距离换还远得很,这对医学而言,简直是史诗级别的成就!

诸如发现了新的治疗方法,发明了新的检查设备,攻克了某项疑难杂症,在这项成就面前,都只能算是小儿科。

……

比如你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那么只需要抽你一点血,然后诱导成干细胞,再生成你需要的组织器官,直接替换上去。这本来就是你的基因生成的,毫无排斥反应!

“渐冻症的临床表现就是神经元会不断的退化,有了这个IPS细胞,可以生成神经元细胞,替换或者对原来的神经元进行再生。

正如唐纳德-肯尼迪所预料的那样,这篇论文立刻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

哪怕是去找爱波斯坦,也不过是在用那微不足道的行动力,维护那最后的尊严。(狗头)

约翰逊教授赶紧将论文的事情,以及渐冻症的治疗方案,全都叙述了一遍,担心霍金听不懂,还把论文拿到霍金面前,同时进行详细的讲解。

约翰逊一路小跑,冲进了一间办公室,此时的他已经跑的满头大汗了,但还是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冲里面喊道:

多年的渐冻症,已经让他只剩下三根手指能动,在疾病无情摧残下,他如同被困在无形的牢笼中,身体逐渐失去了自由。此时的他,即便是每一次动一动手指,都像是在与命运抗争。

此时的斯塔普教授,捧着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真的是如获至宝!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而且这篇论文里已经讲到,可以分化出小鼠神经细胞!也就是说,我需要的神经元细胞,也是能分化出来的!”

然而如何培养出神经元细胞的替代品,却成了斯塔普团队的最大难点。从科学角度上,他们可以使用胚胎干细胞,去培养神经元细胞。但是从医学伦理的角度上,却不能这么做。

有太多的研究项目,都需要用到胚胎干细胞,但因为医学伦理制约,只能另寻他法。

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内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顽强的火焰,那是对健康的渴望,对生命的执着!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等于是原来住的道路,突然间开通了,而道路的终点则是名誉和金钱!

……

“这样的好消息,必须要告诉他!”

不是鼎鼎大名的《人民日报》,也不是《环球时报》,更不是诸如《扬子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地方报刊,而是《参考消息》。

也可以直接分化出神经祖细胞,利用神经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分子进行转导,从而使神经元不再退化,逐渐恢复其功能!”

“这個张伟,前不久才发明了基因剪刀,这又做出了IPS细胞,他真的是人类么?难道张伟代表的是一个科研团队或者研究所?不对,全世界的科研团队和研究所加起来,都没这么快吧!”

他要将这个给他带来希望的人,刻在自己心中。

想到这里,斯塔普教授的双手,忍不住颤抖起来,有了这个IPS细胞,他的研究终于可以继续下去了。

英国剑桥大学,一直致力于渐冻症研究的约翰逊教授,也正捧着最新一期的《科学》,看了一遍又一遍。

……

在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时代,全国发行量排行第一的报纸,很肯定想不是谁。

这个瘦弱的男子,便是斯蒂芬-威廉-霍金!

张伟有关IPS细胞的论文出现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上。

绝望吗?肯定绝望。这种绝望不是短暂的沮丧,而是深入骨髓的痛苦。这种痛苦让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

《参考消息》之所以销量高,这主要是因为这是当时仅有的能够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在《参考消息》上,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和新闻评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国人了解外国时间诶的唯一窗口。

《参考消息》的读者,也是男性高学历人群为主,青中年男性大概占了读者的六成,而且超过一半的读者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另外还有四分之一是高中生。

在网络媒体兴起之前,《参考消息》也是真的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记者,每天传回国内的新闻资讯,更是海量。

因此新闻的筛选,就成了编辑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这日,王主编坐在电脑前,望着各个版块的负责人呈送上来的新闻资讯,正在做最后的筛选工作。

前几个版面,第一版头条新闻、第二版新闻评述、第三版时事、第四版世界经济,以及第五版军事体育,内容全都已经定稿了,余下的部分,相对不那么重要。

第六版是社会文教,主要刊登各国社会万象,比如泰国猴子打架,瑞典鲱鱼罐头特别臭,德国面包能拍死人等等。

另外还会有几篇有哲理的小短文,其中也不缺乏《读者》、《意林》类的小故事,把小时候的爱因斯坦说成是白痴的文章。

而第七版就是科学技术,主要刊登最新的科学动态。

不知不觉间,王编辑就审核到了第七版的内容,一个标题突然映入到他的眼帘,瞬间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最新科研突破,人类将活到200岁?”

谁会嫌命长,就冲着这个“活到200岁”,也值得点进去看一看啊!

王主编点进标题一看,发现这并不是外国科学杂志刊登的文章,而是来自国内的投稿,来源是清大学报。

清大学报虽然是由清大主办,清大出版,但也是一份学术期刊,刊登科学文章,也无可厚非。

“我说怎么敢这么吹牛呢!还活到200岁,原来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刊物。”

王主编轻叹一口气,但还是耐着性子看起文章。

文章里介绍了IPS细胞的成果,以及这项成果可能对医学领域产生的影响。文章里面提到,随着科研的进步,可以利用IPS细胞攻克人类所有的疾病,到时候人类真的能活200岁。

“这项科研成果听起来很不错,可这个标题,多少有些哗众取宠了。”王主编犹豫了几秒,但还是将这一则新闻放进了第七版中,做了头条。

主要是在文章的后半程,有一个针对清大生物系主任孟鹤鸣的采访,而孟鹤鸣在采访中,可肯定了人类活到200岁,是有理论依据的。

既然有专家背书,那就不算是假新闻。

关键是活200岁这个标题,的确是很吸引人,站在报道新闻的角度上,这样的能吸引读者的内容,肯定是越多越好。

……

《参考消息》的读者群体,文化程度本来就属于比较高的,像是这种科学类型的新闻,也是很容易引起读者广泛讨论。

大家都是有一定文化底子的人,虽然大部分读者都不懂什么分子生物学,但绝对不是啥都不知道的白目。

而这种似懂非懂的情况,其实是最容易引发讨论的。

真要是内行人,一看就知道IPS细胞能干些什么,也就不会去讨论了,他们可以直接说出有科学依据的结论。

但似懂非懂的人就不一样了,明明不是很了解,还想不懂装懂,再从别处听一些信息,七凑八凑的,就凑出了自己的版本,自我感觉很有道理。

然后每个人凑出来的版本还不一样,你说伱的版本,我说我的版本,谁都不服谁的,谁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不就杠上了?讨论不就有了?话题不就产生了?

如今的网络时代也是如此,两个似懂非懂的人互相抬杠,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杠精跟内行人抬杠,他会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杠,都占不到半点道理,内行人可以轻易的将杠精说的体无完肤。

这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等造成的。人家是内行人,掌握的信息比你多比你全面,你似懂非懂的,掌握那点信息又不完整。你怎么辩都辩不过人家。

所以不要跟内行人去争论专业问题。如果你是错的,你赢不了;如果你是对的,内行人也能利用信息差,把你说成是错的,你还是赢不了。

《参考消息》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不仅仅是在读者那里,在媒体那里也很有影响力。由于其他媒体不能直接刊载外电,所以都得从《参考消息》上转载国外时事新闻。

这则活到200岁的新闻,显然就属于那种很适合转载的类型。

首先标题够吸引人,谁都想多活两年,看到这个标题都忍不住仔细去看看里面的内容。

其次这是一则科技新闻,不涉及政治和经济,这种类型的新闻没有什么审核门槛,也不牵扯舆论导向的问题。

第三就是里面说的人类活到200岁,属于未来的科技展望,既然是科技展望,你就不能用对错来判断,是吹牛还不用上税的那种内容。

更何况文章里面还有专家背书,清大的生物系主任,够专业,够资格了吧?就算是搞错了,那也是专家搞错了,跟我没啥关系!

2005年,哗众取宠的专家毕竟还是少数的,多数专家还是靠谱的,更何况科研本来就是学术问题,所以在读者眼中,清大生物系主任,是值得信赖的。

于是乎其他的报刊媒体,也开始纷纷转载这条新闻。

谁都想多活几年,哪怕活不到200岁,能打个五折,活到100岁,就已经很知足了。

毕竟康熙这个当皇帝的,也就向天再借五百年呢,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少借点,将就着够用就行。

一夜之间,人类活到200岁的话题,就成了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清大的宣传科,也开始行动起来,向各个媒体投稿,介绍IPS细胞在医疗领域能起到的用途。

比如IPS细胞可以用来生成胰岛组织,让胰岛恢复功能,治疗糖尿病。

比如IPS细胞可以用来生成骨髓细胞,替代老化的骨髓,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

又比如IPS细胞可以用来培养器官,什么心肝脾肺肾,都能换一遍。

总之是什么疾病比较高发,就写一篇治疗该疾病的文章。

媒体一看这些文章,都是蹭活到200岁热点的,自然是很乐意收稿。

做媒体的,有热点不蹭是王八!

更何况这些文章的内容的确很有质量,文章写的好不说,还都很新颖,都是些之前没见过的内容。最关键的是,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是跟治疗疾病有关的。

哪怕放在现在,跟医疗有关的话题,都是媒体的流量密码。那些做自媒体的,只要吆喝一句免费医疗,哪怕是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就有一群人跟帖讨论,可谓是自带热度。

2005年也是如此,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才刚刚开始注重生活品质,人们不在满足于吃好喝好,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

什么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腰椎间盘突出,也都是从那个时代才开始进入到高发期的。

什么足贴治疗糖尿病、针灸治疗糖尿病、喝降糖茶治疗糖尿病,还有所谓的药到病除的神药,各种智商税产品在当时都卖的飞起,割了不少的韭菜。

那些智商税都能割到韭菜,IPS细胞这种有清大教授背书的疗法,自然能让人深信不疑。

所以这些跟疾病治疗有关的文章,都有着很不错的热度,连带着报刊销量也有所提升。

这一波的舆论造势,直接将IPS细胞这项成果,吹成了天上有地下无,包治百病。

当然也有很多媒体记者是质疑的,于是去采访了生物学和医学的专家。

结果没一个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表示,这个IPS细胞,真的这么牛逼!

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学者都很清楚,替代胚胎干细胞意味着什么。不夸张的说,一种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的出现,这些学者也都是受益者,他们要是说IPS细胞的坏话,岂不是砸自己的饭碗?

按理说,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替代旧的事物,从而让很利益受损。

比如汽车的出现,必然会让马车夫失业;手机的普及,也让传呼台的小姐姐们丢掉了饭碗;网购的兴起,让房东和中间商们大喊着取缔网购。

然而IPS细胞却并非如此,因为它所替代的胚胎干细胞,本来就是一种被禁止使用的东西。

所以这种新技术的存在,并没有触犯旧有的既得利益者,因为压根就没有既得利益者。

于是乎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在学术界,每个人都在称赞IPS细胞这项新技术,因为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

当第一轮的造势结束之后,第二轮舆论攻势马上开启。

一篇文章出现在某个知名媒体上,标题是《包治百病的IPS细胞,竟然是中国人研发的!》

之前有关人类活200年的报道,都说IPS细胞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成果,当时读者也觉得理所当然。美国人科技水平高嘛,理应研发出这种高科技。

然而现在却说,这是中国人搞出来的,这样的反转,顿时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眼球。

接下来,其他媒体也争相报道,IPS细胞的发明人名叫张伟,是一个中国人,是清华大学的。

张伟这个名字,太常见了,不稀奇,但也正因为太常见了,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中国人。

前不久媒体上都再吹,这个IPS细胞有多厉害,可以包治百病,能让人活到200年,当时还有不少人感叹,美国科技水平就是厉害了。

现如今得知这个成果竟然是中国人搞出来的,顿时有不少人觉得扬眉吐气,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思维,有点像印度人。

印度人整天吹嘘美国有多少CEO都是印度裔,硅谷有多少印度裔程序员,NASA有多少印度裔工程师。仿佛这是印度多大的荣誉一般。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印度人才的流失。优秀的人才,没有建设自己的国家,都去给美国人服务了,印度还能留下些什么?这不是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的耻辱!

当时的中国人也是这种心态,那些没有中国籍的华裔,取得一点成就,心中都会觉得很骄傲,仿佛那是中国人取得的成就。

国家实力弱,自尊心又强,免不了如此。因为实在是没啥能拿得出手炫耀的东西,所以能强国得到了认可,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又菜又想炫。

换成今天的中国,在各个领域,有的是成就可以拿出去显摆,最后显摆的自己都烦了,也就不在乎这种事情了。

老子天下第一,还在乎你们这些小瘪三怎么看?

正当无数读者为IPS细胞发明人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时,又有一篇报道却泼了大家一盆冷水。

这个媒体本来是打算去清大采访张伟的,结果却得知,张伟已经离开了清大,去了美国!

紧接着,媒体便发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这篇文章,立刻激起千层浪!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