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197章 外来的菩萨会念经

第197章 外来的菩萨会念经

第197章 外来的菩萨会念经

港片当中称呼警察为“阿sir”,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也被称呼为“sir”,那就是老师。

所以当你在香港街头遇到方sir黄sir和霍sir,很有可能不是方警官黄警官和霍警官,而是方老师黄老师和霍老师。

要是早个一二百年,说不定你遇到的就是方师傅黄师傅和霍师傅。

在科研项目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实验员称呼的时候喊一声“sir”肯定是没毛病的。

面对如潮水般的怨恨氛围,施教授和张伟都没有慌张,两人都淡定的很。

还是施教授率先开口说道:“张先生今年只有二十岁,但是在生物学领域,已经取得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这次他来我们这里做访问学者,也是我多次邀请后的结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张先生会跟我们一起工作,对于各位而言,这也是难得的机会,希望各位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多多与张先生交流。”

施教授话音刚刚落下,就有人迫不及待的问道:“施教授,请问张先生都取得过哪些世界级的科研成果?”

说话这人的语气充满了恼怒和不服气,显然是在质问施教授。

施教授则很有涵养的笑了笑,开口道:“罗伯特,我记得你的博士毕业论文,写的是mRNA**成像方面的研究吧?那你肯定看过张先生的论文。

几个月前,在《科学》期刊上,有一篇使用核苷修饰的方法,突破了细胞的免疫系统的论文,你应该看过吧!”

刚刚还在调侃的那个人,表情猛的一惊。紧接着,他低下了头,来掩盖自己的尴尬和羞愧。

罗伯特露出了释然的表情,他研究过与之相关的课题,也知道核苷修饰技术是算得上是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最起码以自己的水平还研究不出来。

“你猜的很对,基因剪刀技术,正是张先生的研发出来的。”施教授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

伱这个外来和尚,并没有比本地和尚更优秀,我们都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凭什么让你来主持一场水陆大会?

施教授则接着说道:“核苷修饰只是张先生其中一项研究成果,张先生还有另外一项科研成果,相信我们这里每个人都知道。我可以给大家一点提示,是基因编辑方面的。”

“我好像是有印象。”罗伯特点了点头。

“那我再提示你一下,那篇论文最后提出,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为基础,来研发一种全新的疫苗,mRNA疫苗。现在你应该记起来了吧?”

在了解到基因剪刀这项技术以后,大家本能的以为,能够研发出这种牛逼成果的,肯定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学者。

这么年轻,就能取得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来普林斯顿大学单独负责一個项目,罗伯特没有意见。

提到mRNA疫苗,罗伯特立刻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与核苷修饰这项技术相比,mRNA疫苗的确更让人印象深刻。

“我想起来了,那篇论文的作者的确是个中国人,当时没有在意他叫什么名字,原来就是张先生啊!久仰久仰。”

“基因编辑?难不成最近很轰动的那个基因剪刀,是张先生做出来的?”

就算不是那种五六十岁,已经搞个一辈子科研的中流砥柱,也得是施教授这种正值壮年,头脑和精力都处于巅峰的中坚力量。

“什么?基因剪刀是他做出来的?”

普林斯顿大学每年都会诞生很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你虽然做出了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也只能算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正常水平。

所以依旧有很多人,对张伟心不服口也不服。

与之前的核苷修饰相比,基因剪刀技术的名气可要大的多。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很多科研项目都与基因编辑有关,那么也就必然会用到基因剪刀技术。

施教授接着道:“那篇论文的作者,就是我们眼前这位张先生,他发明了核苷修饰技术。”

而且在前不久,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美国很多的科研机构,都派人去中国考察或者购买这项技术,所以现场每一个人实验员,都知道基因剪刀的重要性。

一个声音响起,但这个声音的语气并不是猜测,而更像是一种调侃。

然而罗伯特没有意见,不代表其他人也没有意见,目前mRNA疫苗还只是一个设想,没有进入到实际研究当中,距离真正应用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

然而却没有人能想到,研发出基因剪刀的,竟然是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比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年轻!

就在刚刚,因为张伟年轻,众人对他满心不屑,觉得来了个关系户,甚至对他产生了怨恨。

此时此刻,也正是因为张伟的年轻,却让他们感受到了十足的震撼!

“施教授刚才是不是说他多少岁来着?”

“好像是二十岁吧?”

“是二十岁整么?不是二十多岁?”

“施教授说的,就是二十岁!”

“我的天呐!才二十岁,就能做出基因剪刀这种革命性的科研成果!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二十岁的时候,才刚刚进入大学呢,人家二十岁,就已经是世界顶级学者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敢相信,研发出基因剪刀技术的,是一个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人!”

“除了基因剪刀之外,他还研发出了那个核苷修饰技术。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学者么?”

“在普林斯顿大学,几乎每个人都号称天才,但今天我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真的天才!”

在科研领域,年龄是最致命的杀伤性武器。几乎每一个科学家,最终都会输给时间。

太多的科学家,在寿终正寝的时候,脑海中还有很多伟大的想法,没有机会实施。

每个科学家临终前的遗憾,都是未能将某个科研成果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在弥留之际,他们可能会想,如果再给他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该多好啊!

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就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施展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向全世界占先自己的伟大。

而像张伟这种,年近二十岁就能做出基因剪刀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那么他的一生,已经可以跟伟大沾上边了。

不夸张的说,只要他能保持正常科学家的科研进度,那么“伟大”这个形容词,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原本大家还在疑惑,这外来的和尚究竟有什么能耐,如今才知道,原来这不是外来的和尚,是外来的菩萨啊!

来的是个神仙!

当得知张伟就是基因剪刀的发明人时,刚刚环绕在四周的负面情绪,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羡慕、钦佩和崇拜。

面对一个比你牛逼太多的存在,聪明人往往会送上鲜花和掌声,既然别人比你优秀,那承认别人优秀就是承认事实,向事实低头,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然而愚蠢的人,则会送上酸言酸语,就算不能抬高自己,也要想方设法贬低对方。对于他们而言,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就比如某神秘东方大国便是如此,这里说的是平均智商76的那个。

……

众人表情的转变,落入到施教授的眼中,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施教授接着说道:“张先生在我们系做的项目,是他继基因剪刀之后的一个新项目,接下来,请张先生介绍一下,他即将开始的新项目!”

施教授说完,率先带头鼓掌,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这一次的鼓掌,不像是刚才欢迎张伟时那种应付式的动作,大家是由衷的给张伟送上掌声。

而且几乎每一个人,都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大家都很想知道,基因剪刀的发明人,会拿出什么样的新项目。

张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各位对干细胞应该都不陌生吧?对于胚胎干细胞,应该也不陌生吧?这次准备做的,就是胚胎干细胞的替代细胞。

我知道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全世界有很多的科研机构都在做类似的课题。但我要做的课题,跟其他人都不一样。

我将使用我所研发的基因剪刀技术,采取转基因的方法,来诱导出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

具体的科研思路,我在这里就不多说,如果各位对于这个项目有兴趣,可以加入我的项目组,大家共同研究。

或者等项目完成以后,来看我的论文,到时候也欢迎大家指出其中的错误,多提意见和建议!

想要加入我的项目组的,可以直接找我报名,这一层楼梯口右转第二间,就是我的房间。当然我需要问你们一些问题,也算是面试了。”

张伟说完,一众实验员立刻开始低声讨论这个项目的前景和可行性。

项目前景自然不必多说,全世界有那么多科研机构,都在研发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也就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广阔。

至于可行性嘛,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且即便是有可行性,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距离成功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换个角度说,全世界所有研究这个项目的科研机构,其方案肯定都是可行的,否则也不会拿到经费从而立项。但至今没有科研机构,能够研发出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

……

出乎张伟意料的是,当天下午,就有好几个人找张伟报名,甚至包括一个助理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可要比清大的研究生踊跃多了。

在中国的大学里,助理教授除了授课之外,可能还要担任助教、班主任、辅导员等职位,繁杂的工作之余,再抽时间搞点科研,有点像万金油。

而在美国的大学里,助理教授是属于生力军,做的都是学术前沿最有前瞻性的工作,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课题。

但也有少数的助理教授是没有课题的,这种情况要么是资源还没轮到自己,要么就是搞砸过课题,失去了领导的信任。

如果是前者,情况还好一些,耐心等待,资源总会分到自己头上的,而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比较惨了。

美国大学的助理教授,其实是一种试用期岗位,一遍有三到七年的试用期,试用期后如果水平还不错,才会晋升为副教授,否则会被终止雇佣,也就是失去工作。

而副教授及以上,则属于终身职位,也就是无论你到哪所大学,你都是副教授或者教授,不需要从助理教授做起。

这可以当做是中国的职称,一旦评上就能伴随终生。只不过中国的职称,从初级开始,后面中级、副高、正高,全都是伴随终生。而美国只有从副教授开始,才能伴随终生。

这个来报名的助理教授,就是搞砸过事情,失去了领导的信任,想要通过张伟这个项目咸鱼翻身。

他的名字叫山姆,听起来也是个很老实的名字。他的学历看起来也很亮眼,本科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和博士都在斯坦福大学,之后在梅奥医疗集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对于这个可怜的家伙,张伟倒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能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当助理教授的,肯定不是等闲之辈,学术能力必然不会很差。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先问问施教授,这家伙到底犯了什么事。

……

“山姆竟然去你那里报名了?”施教授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接着说道:“看来山姆还是不肯接受现实啊!他还想要再拼一把。”

“这个山姆有什么问题么?”张伟开口问道。

“怎么说呢,这家伙的学术能力没有问题,工作态度也很认真,但他比较倒霉。”

“倒霉?具体是怎么个倒霉法?”

“我记得他是2001年来斯坦福的,那时候我才刚刚从助理教授升任副教授,他正好是填补了我的空缺。

他之前在梅奥医疗集团工作过,所以刚来到普林斯顿,就获得了一个与癌症有关的课题。但是他运气不佳,课题刚开始,就遇到了911,他的哥哥不幸遇难了。

那件事情对他打击很大,他请了半年的假期,但课题不等人,等他回来之后,这个课题已经给别人了。”施教授开口解释道。

“这属于意外,不是他的责任。”

“学校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当他回来之后,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让他研究另外一个课题。结果那一年冬天,整个纽约州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暴雨,导致很多电力设施被损坏。

我们分子生物系,也有半栋楼停电了。比较不巧的是,山姆的实验室,就在停电范围之内,他全部的实验样本,都因为停电后冰箱无法运转而损坏,整个实验项目也失败了。”

“这是挺倒霉的,不过这属于天灾,也不是他的责任吧!”

“所以还有第三件事情。”施教授说着,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接着道:“2003年的时候,学校再次给他机会,让他负责一个大项目中的课题。

这一次他做完了整个课题,但是在递交课题报告的前一天,他的电脑却中病毒了,不停的重启,最终整个系统崩溃,还烧坏了硬盘,所有的实验数据全都没有了。”

“呃……”张伟顿时一脸无语,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倒霉的科学家,这家伙怕不是上辈子缺德事干的太多,这辈子衰神附体吧!

施教授则接着说道:“运气也是科研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多的科学家,其实是很迷信运气的。像是山姆这种倒霉的人,大家都担心会给自己带来霉运,久而久之做项目也就不带着他了。”

听到美国科学家也很迷信,张伟自顾自的笑了起来。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我在中国就这么忽悠人的。没想到美国科学家,也信这一套!这下好办了,我可以拿这一招继续忽悠美国人了!”

想到这里,张伟开口问道:“师兄,美国这边,什么庙比较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