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196章 你们要喊“Sir”

第196章 你们要喊“Sir”

第196章 你们要喊“Sir”

在美国的文坛,麦卡锡果然还是很有牌面的,一封推荐信,直接将版税从6%,提高到了普通作家顶格的9%。

这个价码,已经达到了张伟的心理预期,张伟也很清楚,亚马逊几乎不可能给出更高的价码了,因为10%的版税是畅销作家的门槛。

但张伟并没有马上答应,他思量片刻后,开口说道;“托马斯先生,很感谢你们的信任,我对于9%这个数字,也非常的满意,但我还有另外一个方案,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听一下。”

“请讲!”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跟我签一个对赌协议。”张伟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只要5%的版税,但销量每增加五万册,给我增加1%的版税,封顶15%,你觉得如何?”

“请你稍等片刻,我要去拿個计算器。”托马斯说着,跑去外面拿计算器了。

张伟则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老美的算数水平,果然是令人捉急,这么简单的算数还要依靠计算器。

片刻后,托马斯拿着计算机,以及纸和笔走了进来,开始在纸上写起了具体的数字。

“起始版税是5%,卖五万册是6%,卖十万册是7%,卖十五万册是8%,卖二十万册就是9%。”

你觉得一本新人新作,能卖到五十万册的可能性有多大?我想绝大多数的新人作品,也就是能卖出一万册吧!

按照这个方案,只要销量不足二十五万册的话,那么版税就是9%,这肯定要比你们直接给我9%的版税,要更加划算。

张伟呵呵一笑:“所以这才叫对赌协议嘛!总得有亏有赚,才叫对赌协议嘛,你见过赌桌上庄家和赌客都赢钱么?总要赌一赌,才知道输赢嘛!

托马斯微微点了点头,张伟的这番话,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亚马逊的自有渠道,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去安排流量和投放广告位,所以只要是作品质量过硬的话,多给一些流量,增加曝光度,就很容易捧红一部作品。

但是正常情况下,仅仅是卖到五十万册,是不足以让一位作家拿到15%的版税的。除了销量之外,还要考虑其他诸多方面,比如个人的名气、影响力等等。”

卖不到一万本,只收一美金,对于出版商而言,这显然是一条白嫖条款!

而对于张伟来说,这个条款其实就是一句空口人情,凭着《饥饿游戏》的质量,怎么可能卖不到一万本!

张伟提出的对赌协议,要卖二十万册才能拿到9%,等于是给自己定了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这还是一部新人新作,能卖五十万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就是出版商赌赢的概率极大。

15%的版税,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出版市场,都是行业最高标准了。

这么计算的话,需要卖第五个五万册,我才能拿到10%的版税,卖到第十个五万册,我才能拿到15%的版税,以此类推。那么前五十万册,你们累计可以节约55%的版税!”

比如卖五万册,版税会按照6%计算,卖第二个五万册,版税来到7%,这个7%,我们只计算第二个五万册即可,第一个五万册,还是按照6%,不用再额外付给我1%。

“这样吧,我再退一步,来表明我的诚意。刚才我说起始版税是5%,现在我可以附加一条,如果《饥渴游戏》的销量不足一万本的话,那么我只象征性的收取一美金的版税!”张伟开口说道。

以你们亚马逊的渠道能力,稍微打一下广告,五十万册变一百万册,一百万册变两百册,并不困难吧?到时候你们的盈利,足以弥补你们的损失。”

所以从这个层面计算的话,如果只是卖五十万册的书,而没有带来附加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就给15%的版税,出版社肯定是亏的了。

考虑到这一点,托马斯陷入到了沉思当中,他开始权衡利弊,考虑要不要答应。

算到这里,托马斯突然停了下来。

见到托马斯已经十分心动,张伟决定再一次加码。

只听张伟开口说道:“托马斯先生,如果你觉得,计算起来太麻烦,我可以再做出一些让步。每卖五万册,单独计算一次稿费。

亚马逊的渠道,毕竟是不同于传统的图书出版商,亚马逊的图书出版,主要还是靠自有平台销售。

即便《饥渴游戏》的质量过硬,即便有文坛大家科马克-麦卡锡的推荐,能有十万册的销量就可以开香槟清楚了。

白嫖的诱惑是巨大的,听到可以白嫖,托马斯终于点了点头:“张先生,你的诚意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们可以接受这份对赌协议!”

托马斯微微一愣,张伟说的这个方案,他能理解,可累计节约55%的版税,以他可怜的计算水平,一时间还真没算出来。

而且我提出的这个方案,总体上对你们出版方是有利的。你刚才也说过了,得卖到五十万册,才能有15%的版税。

一部作品,如果能卖出五十万册,说明这部作品的质量非常不错,肯定是有潜力去冲击更高销量的。

当然如果是比较火爆作品,也会跟第三方进行合作,投入到第三方的渠道当中。

沉吟片刻后,托马斯开口说道:“张先生,按照伱的这个方案,如果是卖掉五十万册,那么之后版税就提升到了15%。

一部作品,能卖五十万册,那质量肯定是有的,多投入一些资源,将这本书捧红,效率会几何倍增加,出版商肯定不会亏。

“卖二十五万册是10%,也就是畅销书的标准。在北美市场上,畅销书的最低门槛是硬皮书十万册,纸皮书三十万册。

见到托马斯陷入犹豫,张伟觉得可以再添一把火。

“五十万册,就要给15%了么?”托马斯眉头微微一皱。

但可以肯定的是,张伟提出的这个新方案,的确是做出了让步,给出版商省了一笔钱。

但写出一本超级畅销书,只是拿15%的条件之一,作品的市场影响力,读者的口碑,作者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等等,都是拿15%版税的条件,往往需要都符合,出版社才会给出15%的价码。

托马斯继续计算,从三十万册的11%,计算到了五十万册的15%。

“难道这其中有陷阱?”托马斯西心中暗道,然后耐着性子开始继续计算。

如果硬皮书的话,五十万册可以算是超级畅销书的标准,但如果是纸皮书,那起码得一百万册的销量,才能算是超级畅销书。

之前他能给出的价码就是9%,而如今张伟提出的方案,需要卖二十万册,才能拿到9%,这么算来出版社肯定是更划算的。

就算是我运气爆棚,侥幸卖出了五十万册,你们出版商也不亏啊。那些能拿15%版税的大作家们,也未必能保证每一本书都能卖五十万册吧?

除非是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专门针对某个名人的约稿,或者写定制文,才有可能超过这个标准。

美国出版市场的新作很多,竞争也很激烈,对于新人作者而言,能卖掉一万册,就算是很成功了,二十万册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果是出版纸皮书的话,这还差五万册,才能达到畅销书的标准!不过五万册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可以接受。”

此时的托马斯,差一点就直接点头答应了。但俗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别人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让利给你呢!

……

张伟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便志得意满的离开了出版社。

原版的饥饿游戏小说系列,在改编电影之前,销量就突破了三千万册。

后来改编成电影之后,26亿的票房,也带动了小说的销售,全球的销量达到了8000万册,其中北美市场肯定是占大头的。

以这样的销量来计算,15%的版税可是高达九位数的美金。

而按照对赌协议,前面五十万册的损失,不过几十万美金而已,肯定到不了一百万。

为了九位数的收益,放弃一百万,这笔买卖肯定是划算的。

至于《饥渴游戏》作为一部新人新作,能不能从美国图书市场上脱颖而出,张伟也并不担心。

因为原版的饥饿游戏,在出版的时候,也是新人新作。

原著作者苏珊-柯林斯的处女作其实是她的另一部作品《地下城》系列。但《饥饿游戏》的出版时间,却要早于《地下城》。

也就是说《饥饿游戏》是她最早出版的一部作品,绝对算得上是新人新作。

同样一部作品,同样是新人新作,《饥渴游戏》没有理由不火的。

更何况还有文坛大师的推荐。

……

张伟返回品普林斯顿市,便收到了施教授带来的好消息,他的宿舍和访问学者身份,都已经批下来了。

普林斯顿大学的宿舍,条件还是很不错的,有单人间,也有双人间,房间里会配有微波炉,小冰箱等基本的家用电器。

作为访问学者,张伟可以独自享用一个套房,有会客厅,有独立卫浴间,还有个小厨房,厨房里甚至还有个恒温的红酒柜。

而有了访问学者的正式身份,张伟也终于可以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科研项目了。

……

分子生物系,这里是施教授的地盘。

施教授将手下所有的实验员,全都召集到一起。

“今天,有一位访问学者来到我们分子生物系,未来一段时间,他将跟大家一起工作,从事项目研究,并且会独立负责一个项目。”施教授开口说道。

听到这位访问学者竟然能独立负责项目,众人的脸上纷纷浮现出错愕的表情。

普林斯顿大学有着世界顶尖的科研水平,学校里也不缺乏顶尖学者,那些能够独立负责项目的,哪个不是世界顶级的人才。

一个访问学者,纯纯的外来和尚,竟然能够在普林斯顿大学单独负责一个项目,这只能说明,这位访问学者是个世界级牛人,其水平至少要超过普林斯顿大学平均水平。

试想一下,如果你连普林斯顿大学的平均水平都达不到,人家凭什么让你一个外人来负责项目?人家有那个资源,完全可以交给自己人嘛!

学术水平能够超过普林斯顿大学平均水平的,哪个不是学界顶尖牛人!

这就好比外籍球员去NBA打球,如果你没有美国人打的好,人家凭什么要你?人家直接要美国人了。

所以能在NBA立足的国际球星,实力都很强悍,必然在NBA普通水准线之上,要不然全明星赛都要改制成美国队对世界队了。

“下面请各位用掌声欢迎,张伟先生。”施教授故意加大音量,冲着里面的办公室喊道。

“名字叫张伟?也是个中国人么?”

“也没说是哪个大学的。是不是学校不咋地,不好意思说啊。”

“你注意了么?施教授称呼他为‘先生’。”

“这说明他是个男的!”

“不是性别问题,施教授并没用professor来称呼。”

“那他就不是教授呗!”

“可施教授也没用doctor,难道他连个博士都不是?”

“这不可能吧!能来普林斯顿大学,单独负责一个项目,怎么会连个博士学位都没有!”

后排几人低声讨论着,但还是送上了掌声,同时望向那间办公室的门,想看看这个外来的和尚,究竟是何方神圣。

终于,房门打开,张伟从里面走了出来。

“这么年轻!”

“他还是个高中生吧?”

所有人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东方人本来就要比西方人显年轻,更何况张伟真的是有二十岁,如果不是有一米八多的个头,说不定都会被这群老外当成是初中生。

像是勒布朗-詹姆斯这种,十八岁像二十八的,这都算正常的,想想NBA曾经的两位状元,奥登和艾顿,二十岁的模样,看起来像是四十岁的。

最夸张的是那个德国队的伊萨克-邦加,1999年11月出生的,差一个月就是00后,说他五十岁肯定有人信。

这些都是黑人,换成白人情况也差不多,但凡你有点秃顶的,再留上个大胡子,中国小朋友见到都敢喊爷爷。

“这么年轻,别说是教授,看了真的连个博士学位都没有。”

“连个博士都不是,凭什么来普林斯顿大学独立负责一个项目?”

“这你还不懂么?人家有后台呗!”

“说不定是施教授的亲戚呢!施教授不也是中国人嘛!”

“我觉得施教授应该不是那种任人唯亲的人吧?更何况能独立负责项目,肯定是学校批准的。应该还是有后台!”

有人低声讨论着,然而与此同时,已经好几个带着敌视的眼神投向了张伟。

很明显,他们是嫉妒张伟,可以独立去负责一个项目。

像是普林斯顿大学这种顶尖高校,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顶尖人才,内部竞争肯定也是很激烈的。

不夸张的说,这里的每个人,曾经都是天之骄子,在自己的家乡是众星拱月一般的存在,享受着最好的资源。

然而到了普林斯顿大学之后,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很可能只是小卡拉米。这里到处都是比他们聪明的人,比他们努力的人。

很多人好不容拿到了博士学位,从一条科研狗开始慢慢熬起,做过讲师,做过助理教授,经过漫长的实践,直到熬成副教授,才会有独立负责项目的机会。

然而眼前这个年轻的张伟,却一步登天,直接就可以独立负责一个项目。

这让那些还在熬日子的实验狗们情何以堪?

我可是天之骄子啊,我这么的聪明,这么的努力,结果却如不你一个有后台的,任谁心中也会不平衡。

大家望着张伟,那种苦涩与无奈就如同冰冷的钢针,深深刺入他们的心扉。愤怒和失望的情绪滋生开来,并且迅速的发酵,犹如漆黑的藤蔓,缠绕着他们的心,让人难以释怀。

房间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一股怨恨的气氛,如暗涌的潮水,无声无息却力量强大。原本大家聚集在一起,还有些热闹的气氛,像是被一阵寒风吹散,周围陷入了尴尬的冷场中,只剩下沉默在空气中弥漫。

众人表情,被施教授收入眼中,对于这样的情况,他并不觉得意外。当年他就是从一点点熬出头的,所以能够理解大家的心情。

施教授也知道,只要说出张伟曾经的科研成果,这种局面会瞬间来个180度大转身。

科研领域嘛,毕竟还是结果为王。只要你能做出牛逼的科研成果,年龄绝对不是问题,同行也不会因为你的年纪而轻视你。

而且你越年轻,越是说明你厉害。在这一行,有成果的年轻科学家,只会引来更多的仰视。

张伟则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之前在清大,第一次单独负责项目时,那几个研究生还不是直呼其名,甚至有人叫他“小张”。

然而当他做出成果以后,他的名字后面,就加上了“老师”两个字。

无论是张伟老师,还是小张老师,都算是一种尊称吧!

现如今,面对众人怨恨的成果,张伟也一点儿都不担心。

张伟虽然不是教授,也没有博士学位,但他知道,只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公布出来,那么现场的这些实验员,都要尊敬称呼他为“Mr.张”,都要礼貌的喊他一声“Sir”!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