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第181章 和光同尘?告诉你谁才是光!

第181章 和光同尘?告诉你谁才是光!

第181章 和光同尘?告诉你谁才是光!

“校长,你找我!”

张伟推门走进顾校长的办公室,却发现对方的脸色有些凝重。

“哎,我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有人来要署名了!”顾校长轻叹一口气。

“还真来了啊!对方是谁?要什么署名?”张伟开口问。

“你自己看吧,这两页是负责科研经费拨款的两个单位,这一页是负责实验设备审批的单位,这一页是相关的主管部门。

还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机构,已经被我拒绝了。不过我觉得,这只是第一批,后面肯定还会有,而且肯定还会有人来游说!”顾校长一脸无奈的说。

张伟接过几页A4纸,刚看第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A4纸的第一行,写着“通讯作者”四个字,后面是一个名字,第二行则“第一作者”四个字,后面则有两個名字。这意思是要一个通讯作者,和两个第一作者,而且给谁都已经定下来了。

“这一家钱给的多么?”张伟扬起第一页纸开口问道。

“既然人家都给钱了,那给个通讯作者,我没意见!两个第一作者,不行!又没来帮我做项目,凭啥要第一作者?”张伟摇了摇头,接着往下看去,然后倒吸一口冷气。

反倒是外行,跟你端的不是一碗饭。既然不是一碗饭,从你这里挑走了最大几块肥肉,自己填饱肚子爽歪歪,至于你还能不能吃的饱,还能不能有饭吃,关我屁事!

另外还有一点,诺奖是不接受集体署名的。如果一篇论文是以机构名义发表的,那是评不上诺奖的。

但机构就不一样了,这个机构是干啥的,一查便知。比如搞了个基因编辑的项目,署名出现一个某某基金会,某某委员会,某某卫生局,某某教育局,一看就知道与科研项目不沾边。这种署名到了期刊那里,会直接被驳回。

而正规的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虽然不会穿帮,但他们一般是不会用机构署名的。

后面全都是名字,一行三十个,一共六行,加起来是三十个名字。

“要不你先看看第二页,这是另一个负责拨款的单位。只是给的没第一个那么多。”顾校长开口说的。

“这是额外再跟我要三十个署名?我整个项目组一共才八个人,他一口气就要三十三个,疯了么!”张伟冷哼一声。

当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成果没能拿诺奖,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项成果是以中科院生化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大化学系联合发表的。发表科研成果,用机构的名义没问题,可到了诺奖评委那里,人家不认!

“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六,三十个!”

在顶级科研成果的论文上署名,可以流芳千古啊!更别说对事业发展还有很多实质性的好处。也得亏三大期刊对于论文署名要求比较严格,否则的话,可能有几十个机构,跑来要求署名呢!”顾校长开口道。

张伟翻看第二页一看,要一个第一作者,三个第二作者,外加三十三个署名,倒是没要通讯作者。

所以除非是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其他单位很难用机构的名称进行署名,因为太容易穿帮了。

“这是经费给的最多的一家,每年有十位数的科研经费,都是他们批复的。你的这个基因剪刀的项目,经费也是他们批的。”顾校长一脸无奈的答道。

四张纸一共一百五十多个署名!

“一百五十多个,而且照您这意思,后面还有来走关系的!这是要干什么?真把我张伟当成是大肥肉了!”张伟阴沉着脸说。

论文是允许机构署名的,但越是影响因子高的论文,对于署名的要求就越严格。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需要提供详细的信息,而且要经过期刊的查证核实,确定这个人或者这个机构真实的参与了科研项目,才可以在论文上署名。

在这方面,个人信息的查证核实不太容易,比如署名上有个叫张三的人,只要整个项目组一口咬定这个张三参与了项目,那期刊方面就没办法驳回。

搞科研的也有自己的规矩,项目是谁做的,署名权就是谁的,这个不能乱给。

试想一下如果科研机构自己破坏了这个规矩,我做出来了科研成果,自己说了不算,最终分饼的时候反倒是毫不相干的人拿大头,此例一开,那以后谁还会去搞科研?直接送礼摘别人果子得了!

在这方面,科研院所与科研人员是命运共同体,大家端的是一碗饭,都会遵守规矩,敢坏了规矩就等于是砸了自己的饭碗。

机构顶多会安插几个内部的关系户,但这种安插进来关系户,都是有来有往的人情世故,会在其他方面给与论文作者一些补偿,内部商量着来,不会生搬硬抢。

第三页和第四页纸上只有署名,没有要求作者类型,看起来是单纯想来蹭论文署名的,但两张纸加起来,却有八十多个名字。

“主要是因为你的这个基因剪刀,确实称得上是近三十年来咱们中国生物科学领域最重大的成果,堪比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成果啊,咱们中国几十年都未必能出一个,所以才会有很多人盯上啊!

所以正如顾校长所说的那样,如果可以用机构名义发表的话,张伟手中的纸上就不只是一百五十多个名字,而是一百五十多个单位了。

张伟望着手中的几页纸,心情糟糕透顶,他沉吟几秒后,直接将后面两页纸还给了顾校长,开口说道:

“我张伟就算是一块肥肉,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后面这两页的署名,一个别指望!啥贡献没用,想空口套白狼,门儿都没有!”

随后张伟又望向前面两张纸,接着道:“这个最大的金主,通讯作者可以给他,第一作想都别想!其他的署名,可以给他们两个!这是底线,不讲价!

至于这个第二号金主,告诉他们,这一次可以给他们个面子,第二作者的名额,给他们一个,论文署名也可以额外给他们一个,其他的一概没有。如果想要更多署名,等下一个项目吧,只要他们在资金上支持的够多,我可以考虑!”

“伱确定要这么回?”顾校长开口问。

“您就说,这是我的原话!”张伟决然的说道。

顾校长愣了愣,他还第一次见到张伟这种认真且决绝的表情。

在顾校长的印象中,张伟除了有些财迷,嘴有些损,见人自来熟之外,平时都是很随性的,整日嘻嘻哈哈,一副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样子。

很多事情,只要不牵扯到原则性问题,张伟也并不太计较,说点好话,给点好处,哄一哄也就过去了。

但现在这副表情,张伟显然是认真了,完全不像有妥协的余地。

“张伟,你要是真的决定这么回复,那我这边就按照你的意思办。不过事先我得把话给你讲清楚,这么做可是要得罪不少人的!”顾校长开口道。

“校长,道理我都懂,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也很明白。但这件事,我不打算退缩,因为我不喜欢这种科研环境!我想很多人也不喜欢这种科研环境。所以我打算改变一下!

我知道,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我要去改变一种大环境,可能是螳臂当车,可能不会起到任何效果。但如果连我都改变不了这种环境的话,那其他人就更改变不了了!”张伟开口说道。

“我明白了,但你要考虑清楚了,改变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也会给你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顾校长开口道。

张伟点了点头:“不就是撞得头破血流么!我觉得我能承受的起。当年戊戌六君子不还丢了性命么!大不了就鱼死网破嘛。

但您可别忘了,网破了,渔民也没饭吃,这是两败俱伤。我想总会人掂量掂量,为了吃一口鱼,丢了自己的饭碗,到底值不值!”

“哎,张伟,你还年轻,还有大好的前程,其实没这个必要的。”顾校长接着劝道。

张伟则笑着答道:“我也觉得,年轻是我的优势。二十岁的我,还敢去拼一个鱼死网破,要是四十岁的我,可能就没有这个勇气了,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随波逐流!

主席词里面说过的嘛,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现在就是同学年少,所以才能有那么一点点书生意气,敢去粪土当年万户侯!”

顾校长则接着解释道:“我的意思是,你才二十岁,就已经做出了这么多成果。如果正常发展的话,十几年内你必然能评上院士。

三十年后,我们这一批老家伙都死光了,到时候你就是整个中国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就是国内的学阀!等到那个时候,想怎么改变,就是你说了算,何必要在现在逞一时之勇呢!”

“校长,您听说过勇士屠恶龙的故事吧?我是担心,等到那个时候,我会变成恶龙!”

张伟指了指手中的两页纸,接着道:“名单上的这些大人物,年轻的时候也都是怀揣着远大的抱负,也是想要改变一切不公,也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吧?

我不信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整天琢磨着怎么去在别人的论文上署名,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的仕途添砖加码。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坐上这样的位置。

但现在他们到了这个年龄,还是出现在了这份名单上。他们难道不知道现在的科研环境是什么样的么?我想他们肯定知道,他们也有能力去改变,但他们还是选择了随波逐流。

或许这些人年轻的时候,也都是勇士吧?他们也很讨厌恶龙。但现在,他们却都变成了恶龙,都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随波逐流这种事情,做的多了,就会习惯了,也就很难再说不了。我可不能保证,等二三十年后,我还会有屠龙的勇气!

我更不能保证,当我成为了学阀,我不会变成那头恶龙。说不定以我的脑袋瓜,等我变成恶龙的时候,还会是最凶恶的那一只!”

张伟这番话,让顾校长沉默不语,当年的他,又何尝不是一位梦想着屠龙的勇士呢?但现在的他,虽然不是恶龙,但所作所为,好像也是恶龙的帮凶。

正如张伟所说的那样,随波逐流多了,也就习惯了。一位伟大的勇士,心中的道德枷锁渐渐松开时,他或许会变成最凶残的那匹恶龙!

张伟则继续说道:“其实我也知道,要改变谈何容易,我这只小鱼,哪怕是拼个鱼死网破,恐怕也没有什么效果,渔民大不了换一张网。

但我觉得,还是要去拼一把,哪怕是为了我自己。如果渔民知道这种鱼儿会去拼一个鱼死网破的话,那么下一次应该不会去补这种鱼了吧!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历来都是一种最安稳的生存之道。褒义的讲是谦虚淡泊,融于世俗;中性的讲是随波逐流;贬义就是同流合污了。

但是我觉得,哪怕是和光同尘,我也要去做那道光,去做那一粒尘。而不是与光芒相和谐,与尘土同沉沦的那个点缀!”

……

某办公室里,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坐在办公桌前,远远望去,不怒自威,颇有几分当领导的派头。

他穿着一件深蓝色夹克,不张扬也不失格调。头发略显稀疏,面庞普通,带着一副金丝框眼镜,眼神中透着一股特别犀利的光芒。整个人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

此时的他,表情却有些严肃,严肃中却带着一缕难堪和怒意。

只见他扶了扶金丝框眼镜,语气毫无波澜的问道:“那边真是这么回复的?”

“是的,我详细询问了一下,是项目负责人张伟,不愿意给第一作者,也不愿意给这么多署名。”手下开口答道。

“每年给他们批那么多经费,一个通讯作者,加两个署名就想把我们给打发了?”金丝框眼镜冷呵一声,接着说道:“你去回复,那三十个署名,可以减一半,但两个第一作者,必须给!”

“好的,领导,您要是没别的事,我立刻就去办。”手下感觉到金丝框眼镜心情不好,一溜烟的逃跑了。

……

手机铃声响起,张伟看了看,是顾校长打来的电话。

“校长,找我有事?”张伟开口道。

“还是论文署名的事情,我按照你的意思回复了,反响果然很激烈啊。就这半天的功夫,我这边都接了十几通电话了,有语气硬的,有语气软的,还有讨价还价的,我都让秘书给挡回去了。

现在比较麻烦的,就是那两个金主,嫌你给的署名太少,不愿意呢!大金主说,署名可以减半,但两个第一作者必须给。二金主的意思正好相反,第一作者可以不要,但署名要多给几个。”顾校长开口道。

“校长,帮我回复,还是原来的条件,爱要不要。另外告诉他们,给他们三天时间考虑,三天过后,我会亲自联系《科学》期刊的主编,论文定稿,到时候他们想要署名,都没有了!

对了,你顺便透露一下,告诉他们《科学》主编唐纳德-肯尼迪,是我的审稿人!”张伟毫不犹豫的说。

张伟回答的这么干脆,也让顾校长意识到,这肯定是下定了决心,再劝也没用了。

“那好吧,既然你决定了,就按照你的意思来!”顾校长开口答道。

……

“你说什么?他反倒给我三天的时间考虑?”金丝框眼镜先是一副吃惊的表情,但几秒后,却又笑了起来。

手下也知道,金丝框眼镜这是怒极而笑,于是他赶紧开口说道:“这个张伟,我们没有给他期限,已经算是抬举他了,他反倒给我们期限!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要不然还反了天了!”

金丝框眼镜则开口说道:“他说三天是么?我偏偏要晾他三天!等第四天再给他答复,条件还是原来那些,一个通讯作者,两个第一作者,十五个署名,一个都不能少!”

“好的。”手下先是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可他要是真的在三天后定稿,那可怎么办?真要是在期刊那边定了稿,那再加署名就真的比较困难了。”

“他说定稿就定稿?当三大期刊是他们家开的?”金丝框眼镜冷呵一声。

“清大那边说,《科学》的主编唐纳德-肯尼迪,是张伟的审稿人,张伟可以直接联系对方。我去查了一下,的确如此,张伟上一篇论文,审稿人就是唐纳德-肯尼迪。所以张伟能直接联系《科学》杂志,应该是真的。”手下开口道。

“还有这种事情?”金丝框眼镜眉头一紧,但仅仅过了两秒,就舒展开来。

“我不信他敢这么做!”金丝框眼镜眼神中透出一缕杀气,接着说道:“他要是真的敢这么做,哪怕有清大护着他,我也让在国内混不下去!”

……

医院里,张伟正在陪着姚小光做康复训练。

手机铃声响起,又是顾校长打来的。

“逍遥哥,你先练着,我去接个电话,是我们校长!”

张伟说着跑到了楼梯间去接电话。

“张伟,第二金主回复了,我亲自接的电话,他们的语气虽然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答应了你的要求。不过他们还询问,能不能再加两个署名,这次是商量。”顾校长开口道。

“商量的话,那就再给他们两个署名吧!他们愿给面子,我们也不能做的太绝。”张伟接着问道:“那一号金主么?回复了么?”

“还没。”顾校长开口道。

“再等他几个小时吧,美国那边有时差,我等晚上再跟《科学》联系,要是到时候他们还没回复,那署名就不给他们了!”张伟开口道。

顾校长沉默了两秒,开口问道:“你确定考虑清楚了?”

“考虑清楚了。校长,你放心,他们要是敢报复的话,到时候我送你一手好牌!”张伟笑呵呵的说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