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志在千里 > 第214章 敲定人选

三国之志在千里 第214章 敲定人选

作者:预见历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13:37

第214章 敲定人选

除了这些能工巧匠外,历史上也有不少出名的工匠,比如制造“宫室台榭”,制作攻城用的“云梯”。创制“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刨子等木作工具,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的公输班。

发明制造了云梯、赣车、连弩车、籍车、悬门、橐、轩车、轺车等军事器械装备,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主张兼爱非攻的墨翟。

主持建造了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的建筑树立了范本,精通水利工程,开凿全长300余里的广通渠的宇文恺。

除此之外,还有张衡、沈括、偃师等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能工巧匠可不下百人。

“工部尚书暂时由徐光启兼任,诸位爱卿觉得怎么样。”刘辩发问道。

工部的权利本就不大,就算是徐光启担任农部、工部两尚书,但在众人眼中就算徐光启任两个尚书也不如当一个户部尚书,众人自然没什么异议。

“这刑部尚书,负责的是全国的司法、法律、刑罚、诉讼等工作,全国的大小案件,都需要通过刑部尚书进行审查和批复,所以这个尚书必须要胆大聪明、心如明镜之人,诸位可有向朕推荐的人选。”刘辩看着众人说道。

“陛下,微臣向陛下保举一人,此人定然不负陛下期盼。”姚广孝站起来说道。

“姚爱卿请讲。”刘辩好奇的询问道。

“此人就是吴郡太守包拯,他在吴郡明断是非,断案如神,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土豪乡绅都是一视同仁,吴郡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甚至称其为包青天。”姚广孝笑眯眯的说道。

锦衣卫要负责监察各地,所以各地的太守、将军其实都被锦衣卫监视着,所以姚广孝对于吴郡的事情也是一清二楚。

包拯能日审阳间,夜审阴间,不管什么冤案到了他手里,都会真相大白,百姓都称他为包青天,现在的包拯是历史和演义小说的结合体,既有演义小说的断案能力也有了历史上出彩的政治能力。

“包拯获得包青天的美名,奖励宿主一次80点数的随机召唤,奖励包拯武力、统率 1,智力、政治 2,当前包拯能力值——武力49,统率51,智力94,政治95。”

“80点数的召唤机会,这能获得什么。”刘辩在心中暗自鄙夷了一番系统的抠门,但对于包拯,刘辩也确实觉得此人可为刑部尚书。

“明日早朝后,让包拯入京担任刑部尚书,至于这吴郡太守一职暂由吴郡郡丞公孙策担任。”刘辩开口道。

公孙策虽然仅仅只是个二流文臣,但治理一郡还是不在话下的,待有更合适的人选后再将公孙策调回刑部继续与包拯共事,黄金搭档怎么能说分开就分开呢,刘辩不怀好意的想道。

“刑部、工部已定,这剩余四部诸位可有什么好人选。”刘辩看着众人说道。

刑部、工部权利不算很大,所以刘辩是直接拍板决定,想必到了朝堂上那些大臣们也不会有太多异议,至于剩下这四部尚书则要好生挑选了。

“陛下。”就在此时,魏征突然站起来说道:“若让那包拯为刑部尚书,延尉陆康大人怎么办?”

延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人去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甚至还可以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根据诏令,甚至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也就是说延尉与刑部尚书职责相同。

而陆康也是老臣之一,甚至还将整个陆家绑上了刘辩的战车,这在世家中是不多见的。

比如诸葛亮所在的琅琊诸葛氏,他们家族出了三个非常厉害的人,分别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但这三兄弟分别投靠了蜀国、吴国和魏国,且都身居高位,而这也是因为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无论魏蜀吴谁统一,诸葛氏依旧能辉煌无比。

所以陆康这种将整个家族主动献给刘辩的做法也让刘辩很是感动,所以也封他为延尉,只可惜陆康才做了一月的延尉竟然要改革官职,这让刘辩也感到对不起陆康。

“倒是朕考虑不周了,那这样封陆康为刑部尚书,包拯为刑部左侍郎。”刘辩说道。

丞相虽然是右丞相更大,但侍郎等官员中还是以左为尊。

“礼部尚书一职,之前朕向建业太守顾雍承诺过,再加上此人确实有才能,建业郡管理的也算是井井有条,此人为礼部尚书。”刘辩直接宣布道。

“陛下,那建业太守由谁来担任?”荀彧开口道。

刘辩想了想说道:“不知李爱卿可愿出任这建业太守?”

李德裕听到这话,激动的都快跳起来了,他深吸了一口气道:“请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负陛下期盼。”

也难怪李德裕这么激动,建业太守虽然只是个太守,在官职上在侍郎之上,却又在尚书之下,但这金陵城可是刘辩的京城,要知道这个官职在后世一般可都是由储君或者亲王来做。

“那顾雍为礼部尚书,李德裕为建业太守。”刘辩说道。

“微臣遵旨。”李德裕恭敬的行礼道。

“这吏部、户部和兵部,诸位可有人选。”刘辩淡淡的说道。

这三个部门权利太过于大,在场的众人除了李德裕外也不是醉心权利之人,但李德裕已经有了建业太守一职,自然也不会主动去自荐。

“这三部权利太大,陛下不必着急设立尚书,可先行设立一名或两名侍郎,暂代尚书之职,以静待有才之士的到来。”魏征起身说道。

“玄成说的不错,那就封狄仁杰为户部左侍郎,荀攸为兵部右侍郎,暂代尚书一职处理事务。”刘辩敲击着案桌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