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手机里的大明朝 > 第284章 和天下为敌又如何

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284章 和天下为敌又如何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9:35

第284章 和天下为敌又如何

第284章 和天下为敌又如何

就这么的,在崇祯皇帝的质问下,就算心中无愧的左懋第,都没法出声了。

聚义堂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正在这时,忽然崇祯皇帝又开口说道:“天师来了啊!”

左懋第等三人听到这话,有点疑惑:天师?龙虎山那个张天师么?他怎么会在山东和皇帝在一起?

心中奇怪之下,他们都不由得抬头看去,却压根没见到有其他人在。

在他们的面前,依旧只有皇帝和王公公,以及几个护卫。

他们三人正在纳闷之时,忽然又见崇祯皇帝带着一点诧异在说道:“成祖皇帝老祖宗?您……您也到天师那了啊!”

左懋第三人一听,顿时傻眼,成祖皇帝?

但是,皇帝的面前,压根就没有其他人。

左懋第他们立刻转头看向身后,除了门口有几个人在站岗之外,也没见有其他人。

但是,看皇帝这架势,分明是和人在说话。

最为关键的是,对于皇帝如此诡异的说话,边上的几个人,包括王承恩在内,都是一脸地淡然,似乎司空见惯一般。

这是什么情况?

他们当然不知道,崇祯皇帝能看到后世。此时,永乐皇帝终于传送到了朱海军这边,见识了下现代世界的一小部分,然后和道衍和尚一样,临传送回去之前,也给朱海军提出,想看看崇祯位面这边的情况。

不过,他和道衍和尚不同的是,道衍和尚是因为他的重视而尽心尽力;他自己则想着终归是要和洪武皇帝见面,这個子孙后代要丢了他父皇打下的大明江山,哪怕是另外一个位面,他也不敢不过问,看看情况如何。要不然,回头他父皇问起来而不知之,怕会挨打。

此时,永乐皇帝坐在沙发上,喝着芬达,笑呵呵地问崇祯皇帝道:“有什么困难么,可以说出来听听。”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想了下,便恭敬地回答道:“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已经给由检定下了今后策略,平时又有天师相助,由检暂无困难。”

大战略有了,还因为之前恐吓白捡了无数粮草辎重和军械装备,因此,他是真的实话实说,暂时确实没有什么困难。真要有,那也是人才的问题,但是这显然不是成祖皇帝能解决的,因此,他就直接说没有了。

他这话一说出口,跪在那里的左懋第三人又是一惊。

太祖皇帝显灵了?还给皇帝定下了今后策略?

这是什么情况?

左懋第等人,忽然回过神来,京师城破,皇后殉国,太子等皇子也被抓,公主同样死的死,断臂的断臂,但是皇帝却是不见了。

如今,皇帝突然就在这山寨中,并且手下还有不少人。这到底是经历了啥才会如此?

城破之时突围?但是也没听说有这事。城破之时混出城?真要这样,为何又会不带上自己的儿子,至少会带上太子吧?

说真的,左懋第等人都是迷惑了。

不过,左懋第还真不认为,真的是太祖皇帝、成祖皇帝显灵了。

因为这就不可能!

他们在惊惧之时,永乐皇帝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心中微微有点失落,没想到竟然不需要他帮助。

但是,他也不敢说,可能他父皇说得会有问题,说给他听听看之类的话。

就算他自认为本事真可以,那也不敢和他父皇去比的。

因此,永乐皇帝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之后,打个哈哈,说道:“原来父皇有指点,那就成。要是有什么事情不明白的,你也可以让国师转达,不管如何,你是我子孙,我自然是要尽可能地帮你的。”

崇祯皇帝听了,很是感激地说道:“如此,由检先谢过老祖宗,回头有需要时,定然恳请天师麻烦老祖宗帮忙!”

他说完之后,朱海军觉得他们对话应该告一段落,就插嘴问道:“这三个跪着的人,不会就是南明出使京师的那几个人吧?”

有关崇祯十七年的大事,朱海军肯定是做过功课,有必要的,也是和崇祯皇帝提过的。因此看到三个穿官服的跪在那里,在这山寨很突兀,他就好奇地问上一问了。

崇祯皇帝一听他的问话,便立刻回答道:“正是他们几个,路过山下的时候被我抓上山来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左懋第三人,见他们一脸惊疑的样子,想起他们的事,便又生气地说道:“他们一来竟然就给我说,让我做太上皇,不要去争皇位!”

永乐皇帝本来在喝着芬达,对于跪着的三个官,他是一点都不在意的。但是此时听到崇祯皇帝这话,便开口说道:“南京那边都不是什么好鸟,都砍了便是!”

朱海军又传送史料给永乐位面,虽然只有道衍和尚通读研究,但是肯定也会和永乐皇帝提起。因此,永乐皇帝知道弘光朝的破事。对他来说,真的是会砍人的。

此时听到他的这个话,崇祯皇帝连忙解释道:“老祖宗息怒,这个左懋第还是可以的,他去了京师之后,以死明志,还是忠于大明朝的。另外两个倒是,都是投降了建虏,就依老祖宗之言,砍了便砍了。”

一听他这话,陈洪范、马绍愉两人顿时吓了一大跳,成祖皇帝到底显灵不显灵且不说,皇帝有没有在装神弄鬼也不管,可以确认一点的是,皇帝想要杀他们两个。

于是,他们两人立刻磕头,赶紧表态。

“陛下,末将对朝廷是忠心耿耿的,绝无半分异心,如今见陛下安好,自当为陛下效命!”

“太上皇一说,只是左大人个人所言,微臣绝无此意,还望陛下明鉴!微臣愿为陛下鞍前马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左懋第闻声,转头看看他们两人,然后又看看崇祯皇帝,一时之间,他有好多话说,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实在是就这会儿的功夫,事情太多了。

皇帝到底是不是在装神弄鬼?

成祖皇帝,太祖皇帝是否真有显灵?

皇帝如何知悉自己等人出使京师的细节?

皇帝又如何知道自己抱着必死之心?

皇帝还怎么知道他们两人会投降建虏?

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爆发出来,实在不知道从什么事说起为好了!

听到他们说话,崇祯皇帝便看着他们,并没有马上说话。

陈洪范,辽东人,以前一直让他负责东江军务,对朝联络,但是基本上毫无功绩;并且他和吴三桂还是亲戚关系,其女婿如今也在建虏手下效力。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他此次前去京师后会被劝降,返回南京潜伏,最终在建虏南下之时说动潞王放下抵抗投降建虏。

马绍愉,之前由陈新甲推荐曾出使过建虏一次。按照原本历史发展,会在这次出使京师时向建虏投降。

这次的出使,本来南明朝廷是寄希望陈洪范的关系,以他为主,想要谈和。但是他毕竟是武将,因此就只能让他当副使,最终由左懋第当正使。

心中想着这些,崇祯皇帝很想一砍了之,杀了陈洪范、马绍愉两人。

但是,此时这两人已经表态要拥戴他,要是还杀他们,会让其他人心有顾忌。最为重要的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此时都还没发生。此时若杀他们,就是莫须有罪名。

崇祯皇帝的脑海中,还闪过了太祖皇帝对他说过的一些话、重新打天下之初,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引人才来投。等到天下大定之后,不利江山社稷的,该打打,该杀杀,对大局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看向成祖皇帝说道:“老祖宗在上,由检还想给他们一个机会,看他们表现。如有差池,再问罪不迟!”

永乐皇帝听了,当然是无所谓了。他要返回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便回答崇祯皇帝道:“你让人盯着一点,不要让他们瞒着你搞什么小动作便好。”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连忙回应道:“太祖皇帝老人家也多有这方面的提醒,由检绝不会再被蒙蔽,还请老祖宗放心。”

永乐皇帝听了,便没再说什么,只是让朱海军联系永乐位面,他准备返回了。

他可不想像道衍和尚一般,返回的时候光秃秃,要亲眼见下才安心。

于是,朱海军便关掉了和崇祯位面的联系,安排永乐皇帝这边的事情去了。

崇祯位面这边,陈洪范、马绍愉都是战战兢兢地听着崇祯皇帝的话,当他们听到崇祯皇帝说,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的时候,他们便松了口气。

在崇祯皇帝和主位面联系了之后,他重新看向眼前的三人,然后盯着左懋第,冷声问道:“朕再问一次,你是谁的臣子?”

如果左懋第还坚持他只能当太上皇的话,放是不可能放的,因为他的消息,还不能泄露出去。

那么左懋第的下场,要么杀,要么囚禁,就只有这么两条路可选了。

左懋第听到这话,抬头看着崇祯皇帝,犹豫片刻,脑海中想起刚才崇祯皇帝的质疑。

说起来,他是崇祯皇帝选的进士,是崇祯皇帝的天子门生,并且崇祯皇帝也对他不错,委以重用。而他在弘光朝那边,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

这次北上,已经是决死之心北上的。

想着这些,左懋第便磕头下去,同时回答道:“微臣错了,愿为陛下鞠躬尽瘁!”

陈洪范、马绍愉两人听到左懋第也服软了,心中更松了口气。他们就怕左懋第是硬骨头,还要坚持尊崇祯皇帝为太上皇,那万一崇祯皇帝恼怒的话,他们可能又会被牵连的。

此时,左懋第已经表态,他们就轻松了,想着该是要起来了。

结果没想到,崇祯皇帝却还是冷着声音,看着他们问道:“大明江山社稷险些在朕手中丢了,几百年之积累,大明朝已是重病缠身,非下猛药不能扭转时局。朕已定下基本国策,田地归朝廷所有,而后按人头分配,使耕者有其田。朕之儿女亲戚,亦不例外。尔等,可赞成否?”

这是基本原则,不事先说明,回头就肯定还会出问题。

左懋第和陈洪范、马绍愉三人听到这话,都是愣了下。

这个时候当官的,都是地主来的。其中左懋第是山东人,就在登州府,陈洪范是辽东人,但是他定居在了浙江;马绍愉是四川人,虽然不是进士,但是被推举做官,家里自然也是地主。

崇祯皇帝这话,就是要把他们的田地也都归公,自然损害他们的利益。会毫不犹豫地支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马绍愉犹豫片刻,还是大着胆子问道:“陛下,无主之地可也,但私田也要收归朝廷所有么?”

崇祯皇帝听到说话,便看向他。刚才还吓得不敢说话,当缩头乌龟的,如今说及这田地,竟然就开口说话了。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不带感情地说道:“当下之田地,除十六年及之前的守法之地朝廷可按价收购之外,其他任何田地,朝廷一律没收以为公田。总而言之,任何田地,皆归朝廷公有。”

陈洪范听了,也忍不住追问道:“陛下,何谓守法之地?”

崇祯皇帝听到,又看向他,冷声回答道:“田地之主,没有违法乱纪之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补充说道:“天下大乱,皆因土地兼并而起,灾荒之年,朕要从根子上解决此事。”

马绍愉和陈洪范听了,都有点不安,互相看看,最终都看向左懋第,他们两人的意思,就是希望左懋第继续发挥他那硬骨头的做法,由他去顶皇帝,希望能说服皇帝,就算最终皇帝还是坚持不统一,恶也只会恶左懋第一人。

然而,让他们非常意外的是,却听左懋第沉声说道:“陛下英明,微臣赞同。”

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一己之私而不顾家国公益。就如同洪武皇帝严厉对待贪官污吏一般,照样是有一批官员拥护的。

对于左懋第来说,他其实真的见多人间惨剧,也向崇祯皇帝提过一些建议。

他在陕西韩城任县令之时,旱灾之下,百姓饿得要易子相食,是他实施各里赈各里之法,换句话说,就是劫富济贫之法,活人无数。

还有很多百姓早已没了田却还是要交税,以至于百姓纷纷逃离.他最终又做出决断,重新丈量土地,按人分配,最终有田交税,无田不用交税。

如此种种,才使得他在韩城威望很高,前后三次流贼攻打韩城,并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但是都被他顶住了。

崇祯十二年,他调到京师任户部给事中,就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

崇祯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可以说,他是真的想要救亡图存,一心为民,想要改变明末乱世的有识之士。

有地方上的治政经验,也让他认识到,皇帝说得没错,一切根源就在土地上。而如今,皇帝都明确说了,以后连皇子皇女都不会有私田,一切都归朝廷所有,然后按人头分配耕种,那当臣子的,至少对他来说,还能有何话可说?

崇祯皇帝对面前的三人之中,其实最看重的,也是左懋第,此时见他干脆利落地表态支持时,不由得大喜,对于左懋第一开始提出尊他为太上皇而引发的怒气,也一下消失无踪。

就见他当即大喜,便立刻说道:“好,如此左卿辅佐朕,朕相信,天下太平之日便会更早一些到来!”

听到这话,左懋第便立刻追问道:“陛下不下南京,只是在这山中经营,如何能让天下太平?或许微臣陪陛下前往南京,整顿兵马,方能再造大明!”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便摇摇头说道:“左卿此言差矣!”

给了个定论之后,他便给左懋第解释道:“朕本能快马南下,赶在福王登基之前赶到南京。但是,卿想过没有,朕定下之国策,南京那边,可有人会拥护否?”

左懋第一听,顿时无言以对。因为他明白,崇祯皇帝说得没错,他定下的这个国策,估计只有无地之百姓拥护而已。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有些担心地说道:“陛下既然坚持根治乱世之国策,那岂不是和全天下为敌,不止建虏,流贼,还有南京那边也是了。如此,陛下可想过能胜否?”

在他想来,这样的难度,就真得是太大了,大到他都没法想象!

陈洪范和马绍愉一听,顿时心中一喜,就希望皇帝能认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放弃这个什么不靠谱的国策。

于是,他们两人也是点头附和左懋第的话。

可谁知,崇祯皇帝听了,却是自信满满地说道:“朕有太祖皇帝、成祖皇帝指点,有天师相助,和整个天下为敌又如何?!”

左懋第再次听到这话,终于有机会问崇祯皇帝道:“陛下,太祖皇帝,成祖皇帝,还有天师,这是何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