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史信列传 > 一百二十八、鹊桥会

太史信列传 一百二十八、鹊桥会

作者:粗心大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5:51

一百二十八、鹊桥会

“师父,轻点儿,轻点儿,”耳朵被秦道士扭住,太史信连忙求饶,“徒弟知错了。”

秦道士的出现让崔羽彤等人大吃一惊。尤其是小羽和墨儿,她们刚才觉得自己是分神买东西,因而没能及时察觉太史信和李霜的靠近。这次已经是集中精神了,竟然没发现这么个大活人的已经近身。这个人的身手显然比太史信还好得多。

太史信好不容易挣脱了秦道士的“魔爪”,连忙轻声为他介绍崔羽彤一行人:“师父,这是崔羽彤崔大人。崔大人,这是我师父。”

崔羽彤听到秦道士乃是太史信的师父,微微行礼。秦道士还礼。

太史信又介绍小羽和墨儿:“这是小羽和墨儿,崔大人从帝都带来的护卫。”

小羽和墨儿一起向秦道士施礼。秦道士还礼,冷不丁说了一句:“代我向灵雪仙尊问好。”

小羽和墨儿的震惊更胜刚才。她们的师父自称“灵雪子”,处世极为低调,只有几个入室弟子知道师父曾被称为“灵雪仙尊”,想不到这不请自来的家伙居然也知道。

正如文人雅士有表字、雅号,江湖中人往往也有个响亮的称号,比如梁山泊那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有的绰称号是某个习惯特点的生动描绘,比如秦道士的江湖称号是“十年醉”,意思是他有相当一段时间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有的称号和当事人的成名武艺相关,比如丐帮某个倒霉帮主号称“金银掌”,意思是他掌法不凡(结果这货只学会了降龙十二掌,被反派用掌法被打死了);有的称号和当事人的长相特点有关,比如某个江湖商人被成为“姬胖”,因为他就是个胖子(这胖子扣手指头只能数到二)。江湖中人为了名头响亮,称号往往言过其实。秦道士就跟太史信吐槽,说梁山泊里名不副实的烂货挺多,比如什么“赛仁贵”郭盛、“小温侯”吕方、“小霸王”周通,薛仁贵、吕布、项羽武艺之强都是史书留名的,而郭盛、吕方、周通武功稀烂,竟然有脸顶着这些称号。太史信虽然不知道“灵雪仙尊”是何方人物,但能被自己的师父称呼为“仙尊”的,想来绝不是凡夫俗子。

“参见道长。”秦惠卿行礼。她此前就和秦道士相识,只是此时再相见,心底当真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秦道士点点头,把一封信拿给秦惠卿。

“见过师父,”李霜乖巧地行礼,“奴家李霜,是太史公子的贴身侍女。”

秦道士似笑非笑:“我这徒弟性子不好,想要贴他的身可不容易。”

太史信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连忙岔开话题:“师父,您也来并州城看‘华服大赏’吗?”

“那当然,”秦道士摸摸下巴上没几根的胡子,“全戎在并州把节庆搞得有生有色,为师也来看看。今天在小摊上买了个玉佩,听说正是全戎重金悬赏的东西。我刚从他那里领赏了。”

听到玉佩,崔羽彤顿时来了兴趣:“不知是什么样的玉佩,能否说来让在下听听?”

“玉佩还挺好看的,”秦道士把玉佩的样子描述了一下,“本来贫道还想拿回去送给夫人,可是全戎毕竟和贫道有些交情,还是把玉佩还给他吧。”

崔羽彤能够肯定,秦道士描述的,正是作为女皇信物的玉佩!她根本没留意秦道士后来说了什么,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秦惠卿。秦惠卿微微点头,意思是会去找全戎要玉佩。“没事儿了吧,没事儿我去看‘鹊桥会’啦,过了钟点就看不到了。”秦道士抬头看向远方半空中的光带,撒丫子就走。崔羽彤连忙带着众人跟上,朝着乌央乌央的人群走去。

走近人群,大家才发现刚才半空中的光带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前方是一段高大的城墙,墙边上排列着成百上千个灯笼,这些灯笼当真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冷光闪闪。在黑乎乎城墙的背景下,远远望去,密集的灯笼灿然如同悬在空中的银河。

“不知是谁有这样的奇巧心思,居然把银河都做出来了。”李霜感慨,又不动声色地挽住了太史信。

崔羽彤略加思索,就明白了这一路上反常中的缘由:原来,彩灯被挂在齐腰的高度,灯光就不会对城墙上的“银河”产生光干扰。

一个人影静静地伫立在城墙的一端。看阴影,似乎是男性打扮,这应该就是装扮的牛郎吧。

“不知鹊桥是什么样子。”小羽满怀期待地看向墨儿,半月形的笑眼闪着晶莹的光。

忽然乐曲声起,一群喜鹊振翅高飞。四道光柱射向半空,聚集在一起,照亮了一个窈窕的倩影。虽然观众看不清那女子的面容,但能看出她穿着素纱衣裙,手举纸伞,衣袂被风吹动,仙气十足,想必这就是“织女”了。那“织女”在光柱的映照下从半空中走下来,缓步走向“牛郎”。

围观群众一片惊叹:“哇,仙女下凡”、“她怎么能在半空中走”、“织女好看”。

“道长,”崔羽彤刚想再问秦道士两句,发现对方已经没了踪影,“人呢?”

太史信苦笑:“我师父平常就是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的,他想要见我的时候就会出现,他消失了,我也找不到。”

崔羽彤看了太史信一眼,若有所思。

“鹊桥会”的表演还在继续。“织女”走到“牛郎”身边,拉起“牛郎”的手,在光柱的聚焦之下起舞。“织女”身姿轻盈,飘逸的身形带动裙裾一起舞动,翩然若仙;“牛郎”一身农夫装扮,翻滚跳跃,动作力量感十足。配合着二人的舞步,清越的女声响起:“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唱的是秦观《鹊桥仙》。奇特之处在于围观群众听不出歌声的来源,仿佛歌声从四面八方而来。许多观众虽然不懂得唱词的含义,但为深情的歌声打动,被默契的舞蹈感染,都不再言语,甚至眯起眼来入了迷。一时间,只剩下歌声在天地间唱响,更显清寂。

一舞终了,“织女”恋恋不舍松开“牛郎”的手,举着纸伞,缓缓走上了半空。“牛郎”抬头凝望渐行渐远的“织女”,怅然若失。照在“织女”身上的光柱逐渐暗淡下去,和“织女”一同缓缓消失在众人的眼界中。

“那‘织女’舞姿虽妙,”崔羽彤揽过李霜的纤腰,“比起咱们阿霜还是差得远。”

李霜依然带着面纱,但眼中满是羞怯:“崔姐姐别,别取笑阿霜啦。”李霜在太史信面前大多是火辣撩人的样子,此时流露出娇羞的神情,竟是让秦惠卿也心下一荡。

崔羽彤忍不住在李霜脸上捏了一下:“不知刚才那‘织女’是如何在半空中上下的。”

太史信回忆着白天“华服大赏”的情景,说:“白天的‘华服大赏’别出新意,很多能人异士登台献艺,想来晚上的‘织女’也不是寻常人。”

太史信这话说对了。

全戎能够在并州城举办各类出彩的节日庆典活动,离不开能人异士的鼎力相助。这些能人异士有的为全戎出谋划策,有的制作必需的硬件设备,有的直接参与各项节庆活动,凭借自己一身绝技赢得满堂喝彩。比如白天的“华服大赏”,开场把喜糖精准撒到贵宾面前的正是江湖上“飘叶门”擅长使用暗器的两位高手,表演变脸的双胞胎姐妹花不光能歌善舞还有不俗的骑射本领。而晚上的“鹊桥会”,那“织女”不仅擅长舞蹈,更有走钢索的绝技,她来往于半空中的诀窍就是脚下隐藏在暗夜之中的钢索。四个音色相近的歌姬在四个方位同时吟唱,让观众觉得歌声从四面八方而来,营造出“立体声”的效果。以范龙飞为代表的“技术流”则提供了城墙边上闪烁的冷光以及射向半空中的光柱。当然这些能人异士不是义务劳动,全戎请动他们的关键正是不菲的报酬。那对双胞胎姐妹花出席“华服大赏”的酬劳是各自五十两银子,一个江湖顶尖杀手之前参加节庆表演的出场费居然拿到五百两白银。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杀手表示若是能够经常和全戎合作,他今后一定金盆洗手,再也不干取人性命的事情,毕竟刀口舔血刺杀武林高手的酬劳平均才一百多两银子,全戎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鹊桥会”结束之后,城墙附近的彩灯被挪到了高处,路上顿时更明亮了。小羽玩了一天,哈欠连连,把脑袋靠在墨儿的肩上浑然欲睡。秦惠卿和崔羽彤也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回去吧。”崔羽彤发话,得到广泛响应。

李霜忽然开口:“崔姐姐,你们先回去,阿霜想和公子走走。”

崔羽彤点头,颇有深意地看着太史信:“你可要看好阿霜,别让登徒子占了她便宜。”

太史信默然无语,被李霜拉着,一路向北边走去。他们逐渐远离了城中心的喧嚣,在夜色的氤氲中相伴前行。

大约走了半个时辰,太史信和李霜来到一处空地。李霜径自走到卖孔明灯的摊位前,问价之后挑了两个孔明灯,伸手从荷包里拿钱。太史信连忙拦着,却不小心碰到了李霜光洁如玉的手腕。

李霜目光一寒:“公子请自重。”

太史信脸色一红,连忙收手,神情像极了做错事的孩子。

李霜拿起一个孔明灯,用着摊位上的笔墨,一笔一划地在孔明灯下边的字条上写下祝福。写完之后,她满心期待地对太史信说:“传说,把愿望写在孔明灯上放飞,被天上的神灵看到,愿望就能成真。”

太史信看着天上的孔明灯,若有所失。

李霜伸手拉了太史信一下:“刚才逗公子玩呢,不会是生气了吧?”

太史信摇摇头:“我只是想起了一些人,一些事。”

李霜并没有开口询问,只是把写好字的孔明灯拿给太史信看:“阿霜写字不好看,公子以后多指点一下。”

太史信看到李霜写的字确实说不上隽秀,但也是横平竖直,写的是:“愿我家太史公子平安喜乐。”看到这内容,太史信一怔:“你……”

李霜柔和的目光停留在太史信脸上:“阿霜不奢望能在公子心中有一席之地。能和公子一起过这个七夕,已是满心欢喜了。无论今后公子是金戈铁马还是平淡度日,阿霜都惟愿公子平安喜乐。”

太史信看到李霜神情淡然,与此前风情万种的样子迥异,言语也满是真诚,心中感慨良多。哪有女孩子生来就千娇百媚的?她之前的样子,也是保护自己的伪装吧。太史信想要和李霜说些什么,却也只说出了“多谢”二字。

李霜巧笑嫣然,眼中满是欣喜。她把另一个孔明灯塞到太史信手里:“公子也写一下心愿。”

太史信迟疑了一下,还是接过了孔明灯。

李霜乖巧地站到一旁:“阿霜不偷看公子写的什么。不过公子不妨写上险峻的‘峻’呀。”

险峻的“峻”,也是秦峻的“峻”。李霜这是善意提醒太史信,要牵挂女皇陛下。太史信想了想,在孔明灯上写:“愿浣瑶康健开怀。”前边《陈年往事》那一章说过,秦峻原名秦浣瑶。太史信心中,相比如今的女皇秦峻,还是和当年的妹妹秦浣瑶更为亲近,因而在孔明灯上,还是用了浣瑶这个名字。

两个孔明灯都写好了,太史信从旁人那里借来火种,点燃了孔明灯下边的蜡烛,和李霜松开手,让孔明灯缓缓上升。李霜双手合什,静静地祈福,看着孔明灯在无边的夜幕中越飘越远,最终变成了两个小光点消失不见。清风拂过李霜的发梢,显得她温婉而安静。

李霜从脖子上解下拓跋青儿的玉佩,交还给太史信:“公子,若是光阴就此停驻不前,那该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