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何方 > 第一章、小林村的一家人

命运何方 第一章、小林村的一家人

作者:夜明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0:56

第一章、小林村的一家人

二十世纪初,中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混乱的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国内局势的动荡,让这个曾经辉煌灿烂的东方大国变的千疮百孔。公元1912年,统治中国长达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在革命的炮火中结束了它腐朽的命运,一批又批的中国人纷纷剪下了那饱含屈辱的辫子,至此,民国时代拉开了序幕。然而,和平并未降临到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各方军阀间为了一己私欲,勾心斗角,相互攻伐,让这个可怜的国家雪上加霜,人民的生活更加苦了,这个社会也更加乱了。

现在回想起那个年代,最瞩目的无疑是那些为了拯救国家民族而挥血奋斗的名人英雄,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流刻在史书中被后人称颂,他们的名字也将成为荣耀的代名词被永世牢记。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些事,或者说是忽略一群人,一群那个年代的最普通的人,他们没有那么远大的抱负,也没有那么深远的见识,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是想让自己、让家人能简简单单吃上一口饱饭,能在乱世中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在一个偏远大山深处,有一个名叫小林村的地方,这里叫小林村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姓林,而是这里到处都是树林,树林的面积竟比田地还多,远远望去,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能在民国时期找到这样一片地方,一定会称赞道世外桃源。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这里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这片山水,因为这里太偏远了,村里二十几户人家,全都是穷人,走近一看,所有的房屋都是泥土稻草、破瓦烂石堆砌而成。这里离青山县城有一百多里,山路崎岖,光是去县里就要花上两天的时间,就连地图上都看不到这个地方,更不用说会有哪个军阀官僚到这个破地方征税抢粮。这里的农民想法很简单,他们不愿意舍弃这片祖宗留下来的土地,再加上每次去县城时常听说外面打仗闹得凶,凡是出去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音信全无,于是这里的人就越是不敢离开大山了,即便再穷,也只愿意留在这里。

董素清是小林村一名普通的中年妇女,她相貌平平,但性格祥和文静,在她的世界里,除了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就只有他的丈夫夜家原和他们的三个子女。

这天,董素清在扫完地后,便一刻也不得空地坐到灶台前把火烧起,然后她将一口黑压压的大铁锅放在灶上,往里面倒满水,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得出她累了,但她面带微笑,似乎并不觉得累。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少年的声音,“娘,我们回来了。”一名十六岁的少年和一名中年男人走进门来,此时正值大热天,二人浑身被晒的油黑不堪,两人扛着锄头,背着干柴,身上脚上尽是些泥土。

“你们回来了。”董素清见状,忙上去帮二人拿东西,“先休息会儿,水马上烧开了,洗个澡,洗了再吃饭。”

“知道了,这都是老规矩了。”中年男人笑着回答,此人便是这个家的男主人夜家原,而在他旁边抠身上泥土的就是他们的长子夜初。夜初从小跟着他爹进山砍柴、下地干活,别的没有,但肌肉和力气算是练出来了。

没一会儿,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从里屋走了出来,这是夜家的另外两个孩子,男的排行老二,叫夜安,才刚满十二岁,虽然和夜初同父同母,但身子骨却没老大壮实,这也难怪村里人常调侃说夜安就不是农家孩子的命,迟早要当个读书人的,也正因为这些个玩笑话,夜家原每次到县里都会买些便宜的旧书回来让三个孩子自学,虽然他们没钱上学,但这个法子也总算让这几个孩子能识点字。女孩是最小的,才十岁,叫夜杉,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所以夜家原从来舍不得让她去下田干活,平时也只是让她在家里帮帮她娘做做家务罢了。

夜家原年轻的时候因为没机会读书,所以不想让孩子们也当文盲,虽然家里穷,连吃口饭都是精打细算,但唯独在读书上他从不含糊,但是他们实在太穷了,好在他脑子够精,总是到一些旧书摊上去杀价购买,每次讲价都要讲很久,虽然麻烦,但也年年如是。孩子们虽是自学,但老二和老三都很喜欢看书,唯独老大一看到书就一脸嫌弃,只不过在他爹的严厉管教下才勉强学了一些。

就在夜家原和夜初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时候,夜安和夜杉主动上前替这两个劳累的大小农民按肩膀,夜杉道“爹,外面太阳那么大,你和大哥明天就不要出去了吧。”

夜初听后笑道“不出去干活,咱们家吃什么,小丫头片子不懂。”

夜安道“爹,要不以后我也去帮你们干活吧。”

“诶,这个可以。”夜初刚一抢嘴,脑袋就挨了夜家原轻微的一巴掌,道“可以个屁,你小子读不进去书,老子才把你拉出去干活学生计,你还想你弟弟妹妹跟你一样啊。”夜家原转头又对夜安说道“老二,你还小,就在家里和妹妹好好念书,没事的时候帮你娘,外面的事有爹和你们这不争气的大哥呢,等书念好了,长大以后就可以到县里去谋个好差事,总比干苦力好,明白吗?”

夜安和夜杉点了点头。

“咱们县那么小,能有什么好差事啊。”夜初又在一旁念叨,夜家原扭过头来,道“怎么就你小子事儿多,在家里跟老子顶嘴顶得欢,在外面怎么跟个怂包似的,去看水开了没,准备洗澡,臭小子,还指望你有出息,要等下辈子了。”

夜初不以为意,一脸不屑地躲到灶前。

到了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只摆了五碗青菜和三个红薯,三个孩子都很孝顺,不愿意自己吃红薯,都想递给爹娘吃,董素清道“孩子们,你们在长身体,该你们吃的,看你们吃饱了,爹娘就饱了,快吃吧。”说着便摸了摸孩子们的额头,夜安和夜杉唯有听话自己吃,但夜初却迟迟下不去口,他看了看爹娘碗里的野菜,内心翻滚,他用筷子将红薯分成了三份,将两份大的硬丢到了爹娘的碗里,然后自己端着自己的碗独自跑到门口坐着吃。

“这臭小子……”夜家原和董素清都知道老大虽然孝顺,但性子执拗,便接受了他这片孝心。

一家人还没吃多久,门口的夜初喊道“起大风了,看来有暴雨要来了。”

夜家原道“今天大太阳,明天大暴雨,这天气真是多变,明天还得到县里去,真不吉利。”

“去县里做甚?”夜初问道。

夜家原捡起桌上掉落的红薯皮边吃边说“还记得县里的黄老爷吗,就是那个之前派人来咱们村砍过树的,这次他们家祠堂要重修,又选了咱们村的木头,让咱们村里的人给他抬过去,这样他就可以雇佣我们村的人来修祠堂,只要修好了,每个人都能赚一块大洋,这期间还包吃包住,我和大张他们几个商量好了,这活儿接下了,明天就去。”

董素清道“可明天要下暴雨,这山路不好走,要不等雨停了走。”

“胡说,这雨谁知道要下几天。”夜家原接着道“这活儿可是肥差,要不是黄老爷看上了咱们村的木头,也不会雇我们,这要等雨停了,钱也就没了,咱们家已经多久没见米了,等挣了钱,就可以买点米回来。”

“爹,这账不对啊。”夜初说道。

“哪儿不对了?”夜家原问道。

夜初回到饭桌上说“你们想想,平日里请个搬工走一百多里搬东西都差不多要一块大洋,更何况还有修祠堂的工钱,你们帮他家搬这么远的木头,又帮他修祠堂,结果一共才给一块大洋,他这就把搬工费省了,太狡猾了吧他。”

“臭小子帐算的倒不错。”夜家原道“这世上有多少商人是不狡猾的,无奸不商,说的就是这个,别人开出了价,你可以不接,但你不能保证别人不接,要是别人接了,那这钱也就没了,所以有时候你明知道是吃亏却还是要吃,因为没得选,这就是生意,你情我愿。”

听着自己父亲说的这番话,夜初感到了一丝迷糊,他心里疑惑,难道生意就是这样吗,做个商人就必须要奸诈吗?

次日早晨,夜色还未褪去,夜家原和董素清已早早的起来收拾,因为县里很远,所以必须早早地去山里砍好树,然后和约好的同村人搬木头去,这个时候三个孩子还没醒,夫妻两人来到一间破旧的小房间,三个孩子正挤在一张用稻草铺成的床垫上睡觉。董素清道“要不把孩子们叫起来送送你。”

“别。”夜家原轻声道“送什么送,又不是不回来,现在还早,让这三个娃儿多睡会儿。”

夫妻轻脚慢步走到门前,夜家原道“这老大也十六岁了,到成家的年龄了,像咱们家这种情况,县里的姑娘是别想了,还好老刘家的闺女还没嫁出去,等这次赚了钱回来,就去提亲,把人家姑娘娶回来。”

董素清道“你呀,平日里对老大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心里还是挺关心的。”

“废话,那是我儿子,老子不关心谁关心。”

“雨大,山路滑,慢点。”

“放心,又不是第一次出门了,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完工回来了,你在家要照顾好孩子们。”

董素清点了点头,不知道怎么了,这一次感觉特别不舍,就在二人聊话时,几名中年人带着家伙事儿走了过来,这些都是和夜家原约好的同村,一共十几个人,夜家原披上蓑衣带上斗笠,跟着他们在暴雨和黑暗中远走越远,直到背影完全消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