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御碑藏幻闻
第一章 御碑藏幻闻
船头一望龙心动,弃舟登岸觅如玉。红颜侠肝浊浪埋,天子洒泪哭烈女。悲声难释昔日梦,河首题字寄情思。自知身后无人祭,留块石头百年祀。
诗句中说的那块石头留在在哪里呀?
出北京城,不走旱路走水路,顺京杭大运河南下,过了天津卫,再往南二百里是沧州(乾隆时期叫隶州)过沧州再往南十余里,沿河岸边有个镇子,镇子的旁边还有条减水河,河首有座坝闸,石头就留在了坝闸的岸边,其实是块石碑。因为是乾隆皇帝留下的,便叫它“御碑”。大清朝没了以后,没有人再避讳“乾隆”这俩字了,所以现在叫它“乾隆碑”。
乾隆碑通高4.21米,宽1.25米,厚0.30米,还有碑座碑帽。历经了二百多年的风吹雨淋日头晒,前些年还给撂倒做过铺路石,人们为了走着不硌脚,还把小字的一面朝了上,几年的车碾人踏,所以,小的字迹已经很难辨认了,而大字尚能看得出来。碑文是乾隆皇帝亲书的一首五言诗,共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读出来是:
置闸缘蓄流,设坝因减水。其用虽曰殊,同为漕运起。弱则蓄使壮,盛以减其驶。操纵固有人,而要在明理。易其闸为坝,实自辛卯始。忆从河决北,几致运废矣。因其河流微,迴空逮冬底。漕川常不满,那更言及此。竭力督饬之,左秋复旧美。驻舟兹一观,坝下游(微、流)波酾。是亦见一徵,事在人为耳。
诗句从字面上看,记载的是疏河建坝之事。然而,字头字尾,字里行间,似有另一种情怀。更有字迹的后面,石头的深处,还隐埋着什么?其实谜底很容易打开,只要你选个阴霾天气,雷电交加之时,把耳朵贴在石碑上面,随着闪电,或许你就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个男人的哀惋之声。哀惋之声里,似乎还喃喃着两个人的名字。石碑里这哀惋喃喃之声,人们就叫他“鬼说话”
这哀惋喃喃之人,不是别人,就是立碑题字之人——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哀惋与喃喃之声,是怎么进入石碑的呢?坊间其说不一、“鬼说话”是从前的迷信说法,因为鬼可以拿任何东西代替自己,并说话的。后来的说法是:石碑制成之后,乾隆手扶石碑,哀惋说话。这个时候,阴霾的天空,忽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是天上的神仙用雷闪把乾隆的声音嵌入了石碑,因为听到声音的时候,也要在雷电交加的时刻,用今天的话说,这叫打开,那雷电就是点击。但也是因为时刻凶险、诡异,敢于试听的人很少,也就渐渐地被人们忘却了。
这乾隆皇帝哀惋什么?喃喃什么?他是睹物思人,哀惋的是他心里的两个女人,喃喃地是她们的名字。
二百多年前,这个镇子曾有一千多户人家,四千多人口。镇子里有大小二百多家店铺馆舍作坊,更是整日客商云集,车水马龙,比北边的隶州城里还要兴盛。
这儿为什么比州衙辖地还要兴盛呢?因为这儿的沿河岸边有一片好港湾,是一处得天独厚的水旱码头,不只有条运河,还有东西南北几条大道连通着镇子,水里可以泊停大小上百船只,岸上可停几百辆大车,货进货出极其便利,而州城里就没有这样的优越条件。
自古以来,客商车船都选可泊之地而住,这儿自然就成了最佳留宿之处。还有一条,打这儿顺水往北,到津门正好是两天的路程,到京城是四天的路程。从京城逆水南下,是五天的路程,而且往北往南的码头都在百里之外,所以过往船只一到午后就不会再行。
由于镇子的优越地理环境,不仅客商云集,还深结了帝王之缘。自打北京成了都城之后,到底有多少皇帝到过这里没有资料记载,所以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乾隆到过这里,能说的清楚,因为他在这儿留下了一块石碑。
乾隆皇帝不光在这儿留下了一块石碑,传说,他还给这个镇子两改名字,先改叫“兴隆镇”是因为这儿有家客店叫“兴隆店”他喜欢这个店名,兴隆不就是兴他乾隆吗,其实他更喜欢店里的一个女人,乾隆风流,爱到民间品味“人生”
可时隔几个月后,他再次到来时,禁不住又给改了一次,那是因为在这之前的镇名不叫兴隆镇,叫“绝地”又因为“绝地”这个名字,差点成了他人生的“绝地!”令他七窍生烟,愤怒至极,痛心疾首,之后,又打了个“胜仗”便附前人之口,改为“捷地”
另据传说,“绝地”一名,也是一位皇帝给改的,说是大明朝驻北京的第一任皇帝朱棣给改的,这个名字可是用血写成的。当年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有个行动,叫“燕王扫北”那时这儿就是个不小的镇子,有五百多户人家,两千多人口,镇名也不叫“绝地”而叫“杰地”取“人杰地灵”之意。燕王朱棣扫北扫到这儿,船队夜宿港湾,遭到反燕力量包括全镇百姓的激烈抗击。当天夜里,停泊在河汊港湾内的一百多艘战船大半被烧,朱棣几被烧死,气得差点吐血。天一放亮,朱棣就收拾焦兵煳将,炮轰馆舍,火烧民房,刀光血影,疯狂杀戮,把整座镇子夷为平地,而且给改了地名,叫:“绝地!”其用意也无需赘述。
这地界儿,朱棣在位期间没有一户人家再敢居住,是因为杀气重,鬼气重。
朱棣给这里改名“绝地”那是一时之愤,也许早就忘没了。可他在位期间的历任地方州衙,都作为头等大事摆在案头,鸡毛当令箭,马屁当圣经,驴调当天音,不敢有半点马虎,而且还有延伸发展,节外生枝,八方挂连,发现此地一有人家,立马驱赶,不走者坐牢杀头,招招严厉。直到朱棣死了多年以后,这儿才逐渐又有人居住。因为这儿是交通大动脉,是港湾,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财壮人胆,人奔财来,因为有利可图,那杀气鬼气也就放在一边了,所以很快就又繁华兴盛起来。
人吗,都是趋利而聚。地名好也罢孬也罢,也不管是御赐的还是官封的,还是什么人给起的,或是随便叫成的,对老百姓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利可图。只要有利可图,老百姓就会来聚集。
可是,自打乾隆皇帝给这儿立了碑,老天爷不知跟乾隆皇上,还是跟老百姓叫起劲来,五年里要四年大旱。河水变少了,河湾港汊干涸了、消失了,船没了,人走了。原来的港湾变成了野草丛生的荒滩,或是庄稼地,之后便有人盖起房子,又聚成了村子,昔日的港湾不见了,车来船往的景象没有了。
因为人们留恋以前,于是就有了许多雷人的传说。除了“鬼说话”还有两个:一个是“鬼哭”另一个是“旱宝”。
“鬼哭”是说,自打整饬了河道以后,一提闸分水,就能听到哗哗地水流里有女人的哭声。人在水里是哭不出声的,是“鬼”在哭!只有“鬼”才能在水里哭出声,在水里哭的都是屈死冤死的人,是她们的阴魂不散!这传说,说的胆颤,听的心惊!
“旱宝”的传说呢,说是有两个“旱宝”不是坐在石碑上,就是坐在坟头上,用她们手里的扇子把**扇走,所以就闹起了干旱。
“旱宝”在当地百姓的心里,是干旱的代名词。她们是含冤含屈,死在水里的孤女冤魂变成的,她们最恨水,最讨厌下雨,所以这个传说更为玄乎。
还说“旱宝”总是穿着红袄红裤,手里拿把小扇子,坐在孤立的坟头上,或者石碑上,一见天上有**飘来,就摇动扇子,直至把天上的**扇的无影无踪,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才罢手。据流传说,当年,就曾有人看见过这么两个“旱宝”还说他们看的很清楚。这俩“旱宝”一个是他们镇子上惨死在河水里的丫头“某某” 一个是淹死在河水里的寡妇“某某” 然而,不管是丫头还是寡妇,人们这么一传说,镇子上的女人和孩子,甚至胆子小的男人都心惊胆战的,更有甚者,大白天都不敢走近石碑和坟前,夜里甚至不敢出门。
丫头“某某”和寡妇“某某”都是惨死在河水里的,一个是给别人装进麻包,坠上砖头沉进河里溺死的,死的很惨很冤,一个是为救落水的人,体力用尽,给卷进旋涡溺死的,都是屈死鬼。人们这么一说,也就给对号入座了,全都信以为真,还说两个“旱宝”轮流着来,所以才连年闹干旱。
人们还说“旱宝”不是一般的鬼,是厉鬼恶鬼,有一口极其锋利的牙齿,还说她们的牙齿都是在西北方向的磨牙山上磨出来的,每天都要去磨牙。这个镇子是平原地区,离山地有几百里之遥,可人们说得更玄乎,说旱宝行动比闪电还快,一眨眼就是几千里,当年那个亲眼目睹“旱宝”的人,看到坐在石碑上的“旱宝”后,他一眨眼就不见了。有的还说,她们磨牙是为报仇雪恨,把牙齿磨的极其锋利,是为的紧紧咬住那些害死她们的人,把肝肠骨头特别是那颗心,一口就给咬个粉粉碎,还要把他们的灵魂从身子里给拽出来,这个人的身上便没有了灵魂。心脏咬碎了,灵魂没了,人也就死了,还因为没有了灵魂,也不能托生了。但是,这些“旱宝”因为她们在阎王爷那儿喝了**汤,已经很难分辨出谁是害死她们的仇人了,只要她觉得你是,就会用锋利的牙齿咬住你,咬碎你的心脏,拽出你的灵魂!因为得到了这样一个灵魂,她们便会托生,重返人间。越是这样说,人们越是害怕,所以,没有人不怕“旱宝”的,都不敢靠近那块御碑了。但也出了个不怕“旱宝”的可笑之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个人就是镇子上一个快五十岁的大光棍儿,自从听人说,看见“旱宝”坐在石碑或马家坟头上,而且还有他从前惦记着的寡妇“某某”所以,一见天上有了云乌疾风,别人都往家里跑,而他呢,却往石碑或坟地跟前儿跑,甚至夜里就睡在旁边,担心夜里“旱宝某某”突然来了,赶不上。人们一边耻笑他,一边拿他开玩笑,说他想媳妇想疯了,活得没娶到,想蹭个女鬼回家当媳妇。每每这时,他都要很认真地说,不要瞎说,我就是告诉她们,害她的人都死了,都没得好死,有人给她们报仇了,不要再找别人麻烦了,也不要把雨扇走了,更不要再来吓人了。可是人们听后更笑了,知道他是在扯谈编谎。
“鬼哭”和“旱宝”的传说是有点滑稽的,也渐渐地被人们忘却了。只有那通贮存了“鬼说话”的御碑,因为是块坚硬的石头,至今还在矗立着。
乾隆作为一个皇帝、男人,为什么要躲进石头里哀惋说话呢?那得要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这儿做了件什么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