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鹤唳华亭剧本 > 7

鹤唳华亭剧本 7

作者:TXCW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10:31

7

eP07

1陆宅日内

陆文昔呆坐在室内,屋门关闭着。

门外,站着几名宦官。

陆英匆匆从院内走入。

陆文晋跑出,抱住陆英:爹爹,他们不许姐姐出来。

陆文昔听见了外面的响动,起身走到门前:爹爹?!

陆英动怒:这是御史中丞的私宅,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法纪?把门打开!

宦官某恭谨地:小人们正是恪守王法。稍后牒纸一到,令嫒就是天家人了。陆中丞是外臣,无旨不可擅见。中丞身为风宪长官,也请谨守风纪。

陆英:牒纸呢?还没有到吧?

宦官某迟疑了。

陆英:那她就还是我陆英的女儿。让开!

宦官某稍一迟疑,退避开。

陆英入室,门口,陆文昔扑到了陆英怀中:爹爹。

陆英安慰地:爹爹在这里,别怕。

陆文昔:爹爹,怎么办……哥哥去了吗?他……他知道了吗?

2晏安宫日内

晏安宫,皇帝的书房。

皇帝在和李重夔正在讨论战事。

皇帝:长州内城府兵,已经调往外城了备战吧?

李重夔:是,只剩万余守城。

皇帝:就这么几成空城——李明安呢?

李重夔:奉陛下秘旨,长州刺史,应该快到了。

皇帝:这次射柳的时候……

殿外传来了陈谨的阻拦声。

陈谨:嘉义伯,陛下正在会见臣工。

陈谨没有拦住顾逢恩,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顾逢恩入殿,狐疑地看了一眼李重夔。

陈谨尴尬地:陛下。

皇帝动怒:不宣而入,是谁家的规矩!

李重夔:陛下,臣先告退——

皇帝:不用——(李重夔只好又坐回)——什么事?

顾逢恩看了一眼李重夔:姑父,是姑父下旨,让陆英之女做齐王侧妃的吗?

皇帝: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顾逢恩:牒纸尚未下发,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是陆英不情愿,又去找了太子?

顾逢恩:三郎他乖乖呆在家里头,怎么敢再私会外臣?

皇帝:那是为什么?

顾逢恩:陆中丞公忠体国,昨天不得已才出的下策。臣以为,不该做出这种,寒臣子之心的事情。

皇帝不悦:婚姻是吉事,寒心之说,从何而来?

顾逢恩:赵壅是国家的蠹虫,他们难道不是用赃款,换来的这门亲事吗?!

皇帝怒:顾逢恩,你爹要是在的话!

顾逢恩:我这不是在求姑父吗?三郎他还不知道这事,要是知道了——

皇帝:他知道了——难道他,私会过朝臣之女?

李重夔不由蹙眉。

顾逢恩怔住了:当然没有。

皇帝:还是有什么约定?

顾逢恩:他怎么会?

皇帝:没有最好。那姑娘,就算不许给齐王,也不会许给他的。

萧定权的声音传来:为什么?

皇帝蹙眉抬头,眼前,仍着便服,右手上一手墨的萧定权。

皇帝:你不是在闭门省过吗?

萧定权有些着急:爹爹,为什么?

皇帝:为什么——朕自然有朕的考量。但是看你这样子——你来,也是为了她吧?

顾逢恩向他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承认。

顾逢恩:殿下怎么会为了她……

萧定权视若无睹:是,臣就是为了她来的。

皇帝看了他一眼,从一旁的抽屉里捡出一本奏疏,丢到了他面前。

萧定权捧起奏疏。

(特写)红色封面的奏疏:太子少傅臣卢世瑜奏请为皇太子选妃疏。

萧定权连忙翻开,草草扫了一眼,喃喃读出了奏疏中的几个字:陆英长女,娴雅淑静,可为皇太子之配……

萧定权连忙翻到了奏疏末尾,是皇帝的朱批。

(特写)两个朱字:欠妥。

萧定权震惊地抬起头:陛下……

皇帝:这剳子,朕昨天午后就已经驳回了。那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闪回)昨日,大相国寺中。萧定权满怀希望地等待:望可望之事,待,可待之人。(闪回结束)

回想起昨天这个时候满腔的希望,萧定权不能出一语,他捧着奏疏跌跪在地。

李重夔略带怜悯地看着萧定权。

皇帝:也是为了她,你昨天才越级引荐的陆英吗?

萧定权:陛下心里,是这么看待臣的吗?

皇帝不语。

萧定权:陛下,臣就是不娶她。也请陛下,不要把她嫁给齐王。

皇帝:无理取闹!给朕足够的理由。

萧定权沉默。

皇帝:没有理由,应出去的事,朕怎么收回?

皇帝起身,欲离开。

萧定权眼中有泪意:臣爱慕的一切,爹爹最后都要给大哥吗?!

跟随皇帝而去的李重夔有些意外地看着他。

皇帝止步。

皇帝有些惊诧:你——爱慕她?

萧定权笃定地:是!臣爱慕她。这个理由,不够吗?

顾逢恩也有些诧异地看着他。

皇帝看着李重夔:这么说,你们真的私下会过面?

萧定权喃喃:见过,也没有见过。

皇帝沉吟了片刻:朕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朕也不想知道。但明知是这个结果,你还会像昨天那么做吗?

萧定权愣了片刻,肯定地:事情,臣还是要做的!

皇帝看看李重夔:那就不要怪——

萧定权:——但臣,会换个方法的。

皇帝点头:那下次就记得,换个方法。

萧定权睁大眼睛看着他。

皇帝:——还有,(看看他光着的头和松掉的衣带)君子死而冠不免,不管多着急的事,都先把衣服穿好。

萧定权恍惚地目送李重夔跟着皇帝离开。

3晏安宫日外

顾逢恩跟着萧定权一起出殿。

顾逢恩:他女儿到底怎么了,陛下的态度怎么会这么坚决——

萧定权摇摇头。

顾逢恩:看样子是没有用了,不会答应的。

萧定权:没有用,那就换个办法吧。逢恩,有个人,你马上去找一下——

他结束好松掉的衣带。

4陆宅日外

陆文昔蜷缩着坐在室内椅上,陆英背着手在她前面,来回走动。

(切)院门外,一车辘辘行来。

门口的宦官某莫名兴奋,向室内回报:恭喜王妃,一定是牒纸送到了!

陆文昔担忧地抬起了头。

(切)院门外,车门拉开了。

看见来人,宦官某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头绾高髻,艳光照人的齐王妃在众宫人的搀扶下下车。

齐王妃走入,环视一周:是哪张嘴喊出来的王妃?!给我——!

话音未落,一内人已上前,一巴掌重重批在宦官某的脸上。

宦官某捂着脸不敢抱怨:王妃怎么到这里来了?

齐王妃:我怎么到这里来了?我当然要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要分我的丈夫!

陆文昔闻声,透窗看了齐王妃一眼。

(闪回)齐王府内,陆文昔对齐王妃行礼:小人,是登华宫的内人。(闪回结束)

陆文昔意识过来,立刻背过了头。

陆文昔:爹爹,我不能够见她。

宦官某仍在意图阻拦:王妃,王妃来这里,大王知道吗?

齐王妃:大王知不知道,又能怎么样我?你们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平日我是怎么待你们的——还不让开!

齐王妃行将入室。

陆英在门口,向她行礼。

陆英:臣陆英参见——

齐王妃打断了他:陆英!你想往上爬,拿女儿当垫脚,拆散人家好夫妻。你还有廉耻吗?!你还有读书人的样儿吗?!怪不得人说礼崩乐坏,世风日下——

陆英蹙眉:王妃,请慎言。

齐王妃:御史中丞,你伏阙参我去啊!

陆英无语。

隔着一扇门,齐王妃对室内:你女儿呢?叫她出来!她既然要嫁到我家里来,难道就缩头躲着,一世和我不见面的吗?

陆英试图阻止:王妃,请自重!

齐王妃:御史中丞请自重——你要拦我?!

齐王妃一脚已经跨入门。

顾逢恩从后面外追上:王妃,王妃怎么到这里来了?

齐王妃看见顾逢恩,突然掩面而泣,向他倾诉:嘉义伯,只有你有良心,他们上上下下都把我当成傻子!只怕新人抬进门去了,都不知会我这个旧人一声!

顾逢恩抽出一条手帕递上:是,是,王妃确实受委屈了。

齐王妃一把夺过手帕,小心翼翼地擦拭眼泪。

顾逢恩:可王妃来这里有什么用?等礼部下了牒纸,就覆水难收了!

齐王妃立刻停止了哭诉:礼部?

她反应过来,转身离去。

几个宦官:嘉义伯!我们王妃的脾气,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你这是要——

顾逢恩:哎呀,那还不快去告诉你们大王,真闹了起来,还了得?!

几个宦官互视一眼,立刻离开。

顾逢恩舒了口气,向陆英点头。

顾逢恩:殿下稍后会来,请陆中丞,(看看室内,说给陆文昔)稍待。

陆英点头。

5登华宫日内

赵王坐在屋檐下的矮凳上。

周围一群年少的内人围绕着他,他们正在翻花绳,不时发出低声笑语。

姜尚宫站在赵贵妃身旁,宽和地望着这个场景。

赵贵妃在屋下焦躁地踱来踱去。

赵王:我送过来的字,娘娘看过了吗?

赵贵妃:我不看那鬼画符的东西——你成天写那几个破字有什么用?反正写也写不过太子。

赵王:谁能跟他比啊?他老师是卢尚书。

赵贵妃对姜尚宫抱怨:你瞧瞧,这没出息的样子!不是写字,就是跟几个姑娘厮混。大郎这么大的时候,都代陛下去京营阅过兵了!这次射柳,居然连他的份儿都没有,让我的脸往哪里放……

赵王:反正我赢不了殿下,也赢不了大哥——欸,姐姐拿住了,钩右边那条绳子,朝着我这边……

内人们欢欣地鼓掌:好了!好了!

赵贵妃怒:你这叫什么样子?

赵王看看手上完成的复杂红绳:这叫如意结……

赵贵妃:如什么意……

她想起了更重要的事,转问姜尚宫:牒纸还没有好吗?

赵王心不在焉地:侧妃?大嫂能够答应吗?

赵贵妃:出去玩儿去,看着你就心烦——何道然那个老狐狸,怎么会这么慢?

6礼部日内

牒纸已经填好,由礼部侍郎送到了礼部尚书何道然的案前。

礼部侍郎张公宣:上个月还在预备离京的事,这下可好——不但没走,家里头还要添人口。陆中丞什么时候上了中书令的船?何尚书,你看东宫的处境——

何道然打断了他:张侍郎是干什么来的?

(字幕 礼部尚书 何道然)

张公宣:这是册封齐王侧妃的牒纸,请何尚书盖章。

何道然咳了一声,拿起印:你奉旨填册页,我奉旨盖官印。圣人云,其余慎行,其余慎言,禄在其中矣。

张公宣:是,是,奉旨办事,圣人教训得是。

印即将磕下。

窗外传来了齐王妃的叫骂声。

齐王妃os:敢拦我?何道然!何道然在哪里?!

礼部的僚属在力不从心地阻拦:这是礼部衙门,王妃总得讲点礼吧……

齐王妃已经入室,她身后簇拥了一群内人。

何道然在她们的包围下起身。

齐王妃:何道然!我父平日没有亏待你的地方吧?你就背着他干这种苟且之事?!

何道然:王妃这话是从何说起——臣这是奉圣旨——

齐王妃走上前,看到了案上牒纸,一把抄起。

何道然阻拦未及,齐王妃已经把它撕成了两段,扔在地上。

齐王妃:我叫你奉!

张公宣:王妃息怒。这就是份牒纸,再补填一份就是了。圣旨没有更改,王妃撕多少也不管用,还是请先回——

齐王妃一怔,上前抄起了何道然面前的官印。

何道然:王妃!王妃!这个可摔不得——

齐王妃吩咐内人们:你们去!

内人们合力上前堵住了何道然,何道然手足无措。

何道然:这是国家的**,损坏了臣是要获罪的!

齐王妃:你家**,是拿来干这勾当的?

她举起印,正要砸下。

室外传来了齐王的声音:阿绰!

齐王妃转身,齐王已经匆匆入室。

齐王:都退下!

内人们退到了一旁。

齐王对何道然:何尚书千万勿怪——

何道然:大王,臣不敢当,不敢当。

齐王取下了齐王妃手中的印,交还给何道然。

齐王:还不快向何尚书致歉?

齐王妃一愣:你怎么不先跟我致歉?我当你一世都不来见我了!

齐王尴尬地:阿绰,有话我们回去说——

齐王妃自顾自大哭起来:你忘恩负义,萧定棠!当初娶我的时候,你是怎么信誓旦旦的?还有——你亲笔立下的字据!

内人甲在一旁,立刻将一封字据展开。

是萧定棠手书“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诗。

何道然和张公宣见状,皆忍不住偷偷掩口。

齐王尴尬之极。

齐王妃:我先和你离了缘,你娶一堂妾都行!好在这里就是礼部,何尚书就是见证,连冤枉路都不用你多走——

看见齐王妃转向自己,何道然马上把印端起,防备地往后躲了躲。

齐王妃从案上拿起笔,塞给齐王:写啊,你现在就写!你不写,我写——

齐王将笔夺过甩到一旁:成何体统!(嘱咐内人)还不送王妃回去!

齐王妃:回去?你住的那地方,留给新人好了,我是不会自取其辱!走——

内人甲收起字据:王妃去哪里?

齐王妃:我找爹爹去!没有我爹,他能够在京里留到今天,让他带着新人,回他那个鬼地方不羡仙去吧!

齐王:乱谈什么!——(语气放缓,叹气)还有,你去找岳丈也没用,这事就是他定的。

齐王妃突然呆住了,她慢慢滑跪在地下。

何道然见势不妙,抱着印和张公宣一起悄悄退下。

8礼部衙门日外

檐下,何道然擦了把额头上的汗,将保护下来的印递给礼部侍郎。

何道然:胭脂虎啸,名不虚传。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们先走,先走——

张公宣:圣人说的对!何尚书,那牒纸——

何道然:牒纸就先别管了,我看大王这个侧妃,是讨不到手了。等圣旨,我们先等圣旨——

9礼部衙门日内

齐王妃失魂落魄:爹爹?怎么会?

齐王看着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嘱咐内人:我慢慢跟你说,扶王妃回去——

内人们一时没有行动。

齐王一怒之下,振袖离去。

未走出几步,身后传来了内人们的呼喊声。

内人某:王妃,不能啊!

齐王转身,齐王妃已经踩着何道然的椅子,将一条白绫抛到到了房檐上。

齐王惊愕且无奈:你怎么预备得这么周全?

齐王妃:你去告诉我父,叫他来收我的尸,你们就只管去娶姓陆的女儿。我活着,不是为了跟别人分丈夫的!

齐王:还不快把她弄下来!

内人们七手八脚阻止住了齐王妃,将她拖下。

齐王妃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好,跟你我说不清楚,我这就上御前,跟陛下说理去!

齐王:你疯了!你敢?!

齐王妃:妇人家的名声,比命都要紧!为了你,我名声和命都可以不要,还有什么不敢的?!

齐王呆住了。

10齐王府日内

堂上,李柏舟叹气:没有教导好小女,是臣之罪。

齐王妃的哭声不断从内室传出。

齐王:算了,已经这样,就不要提起了。

李柏舟:可臣不是让大王瞒着她的吗?

一声摔砸东西的声音传出。

齐王:岳丈觉得,我不想瞒着她的吗?

李柏舟:安平伯的钱,算是白白扔进水里了。到头来,获益的只有——

11晏安宫日内

赵贵妃垂头丧气地坐在皇帝身旁。

皇帝一手打着棋谱,无所谓地:是你说要撤回的。你家的钱,朕可是不退的啊。

赵贵妃:妾心里头说不出来的难过,陛下还有心思跟妾说笑话——

皇帝好笑地:朕就知道最后会变成这样,你们又何苦多这桩事?

赵贵妃:儿妇悍妒成这样,陛下就不管管吗?

皇帝心不在焉地:你看不惯,朕一纸诏书废掉她就是了。

赵贵妃不满地:陛下!

皇帝随手将案上李柏舟送给陆英的朱漆匣交还给赵贵妃。

皇帝:你家的茶,拿回去自己喝吧。

赵贵妃抱住了茶匣,愤愤地,无奈地:谢陛下。

皇帝:——加点醋,味道或者更佳。

赵贵妃:陛下!

12陆宅夜外

时近黄昏。

萧定权骑在马上,向陆英家缓缓踱去。

一辆车驶来。

车行辘辘,车马交错。

萧定权不由望了车一眼。

13宴安宫日内

赵贵妃已经离去。

李重夔跪坐于地,翻看着一地账簿:臣大致核算过,战马马上应该就可到位了。

皇帝舒了口气:仗打着,事做着,朝廷的人,该盯也盯着。这次你办得不错。太子人呢——

李重夔:殿下出宫去了。

皇帝:又出宫了?

李重夔:到御史中丞府上去了。

皇帝:成何体统——明天就要去行宫了,叫他回来。

李重夔沉吟:陛下,殿下今天的样子,臣从来还没有见过——

皇帝:重夔,你从来不是多嘴的人啊。

李重夔:臣知罪。

皇帝沉默了片刻:这个御史中丞,陆英来当,可以。但娶他的女儿——你不知道,明安和他是什么关系吗?

14陆宅日外

萧定权走进院内。

一柄木剑挺到了他面前。

萧定权一惊。

陆文晋手持玩具木剑,敌意地仰起头:你是谁?你也想来欺负我姐姐吗?

萧定权:文——晋?

陆文晋: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萧定权:是你姐姐告诉我的——她还好吗?

陆文晋:姐姐不好,她——

陆文普看见,连忙:文晋,不得无礼!

陆文普夺下陆文晋手中的木剑:孺子无知,请殿下恕罪!

陆文晋疑惑地:殿下?

萧定权爱屋及乌地摸了摸陆文晋的脑袋:不碍事。令姐——(转对陆文普,把剑还给陆文晋)哦,令妹,让她受惊了,我想——

陆文普沉吟了一秒:舍妹感念殿下深恩,只是——她已经离开了。

萧定权一愣:离开?去哪里了?

陆文普:是家父的安排,臣也不知道。

(闪回)适才的那辆错行的车。(闪回结束)

萧定权马上转身,想去追赶。

陆英走出,在他身后行礼:殿下——殿下既然已经下顾,便请屈尊到寒舍一坐。

萧定权回头看了看远去的车辆。

15陆宅日内

萧定权有些无助地坐在堂上。

萧定权示意:陆中丞也坐吧——(看着陆英落座)今日之事,实在抱歉。

陆英:殿下言重了。

萧定权:陆中丞,如果是担心齐王和中书令,才送走的令嫒——

陆英打断了他的话:陛下,不许可吧?

萧定权沉默:我会想办法的。

陆英摇头:臣也一样,不赞同。

萧定权抬起头:陆中丞,是担心我辜负令嫒吗?

陆英无语。

萧定权:我不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未能侍奉母后终年,不知何故又一向失爱于君父。太子妃,只是个表面光鲜的空名号,跟我一起,大概只会涉险。

陆英:乾纲颠倒,这是臣等没有恪尽职守的罪过。

萧定权:我也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请求陆中丞什么。我是君,你是臣,我的请求都会变成要求。我的诚意,在中丞看来,大概也只是在上位者的虚伪辞令。

陆英:殿下请勿多言,臣不忍卒听。

萧定权:可是就算是这样,我还是要厚颜请求中丞,我不是在选太子妃,我想求的,是要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夫人!我也会答应中丞,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她的。没有能力也想保护的人——我也有。

(闪回)刑部门口,与陆文昔的初遇。陆文昔:没有能力也要保护的人。殿下,难道没有吗?(闪回结束)

(切)与萧定权仅仅一门之隔的内室,实未离开的陆文昔和陆文普在一起倾听。

陆文昔掩住了嘴,才能抑制住不哭出声来。

(切)门外。陆英似乎被打动,在考虑,他看了一眼萧定权身后的门页。

萧定权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他意识到了什么。

他转过头,怀着期待看着陆英。

控鹤军卫士某从门外走入,抱拳施礼提醒:殿下——

萧定权:你怎么来了?

卫士某:明早就要前往行宫,今晚殿下要在宫内戎装侍驾。——陛下要殿下,立刻还宫。

萧定权有一瞬间的迟疑。

陆英看看卫士某,叹气:殿下是国家之君,也是国家之臣,应该比臣更明白,殿下应该竭力保护的人里,小女不该居先。殿下的诚意,臣从未质疑,也代小女感谢殿下错爱。但是诚惶诚恐——臣已将小女许嫁故人之子了。

(切)门内,陆文昔低下了头,慢慢背靠着门,滑坐在了地上。

(切)萧定权呆住了。

陆英:她这次,就是要去完婚的。

萧定权声线颤抖:是什么人,陆中丞可以告诉我吗?

陆英:如果殿下是用主君的名义下旨,臣当然可以说。但是殿下如果把臣看成她的父亲,请容臣缄口。

萧定权无言。

控鹤军军士某:殿下,宫门就要关了,请殿下速速回宫——这是圣旨。

陆英站起身,是送客之意:小女蒲柳弱质,毫无可取之长。请殿下以国是为重,以自身为重,不要再为此介怀。

萧定权摇头:陆中丞,有句话,说出来大概不合适。但是离别之际,我还是想说——令嫒,就像那片山水,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过,可是我知道她会有多美。但中丞却不会知道,我是有多么羡慕,将来能够亲眼看见她的那个人——

陆英以看晚辈年轻人的神情,有些悲哀地看着他,无言。

萧定权转身做离开状,至门口时忍不住突然又回头走近扉页紧闭的内室。

陆英大吃一惊,走过去,是拦住他的姿态。

然而萧定权停下了。

他对着门页:可待的意思,不应该是可待追忆。而是——请你,再等等我。

陆英叹气。

16陆宅日内

陆文昔背靠着门,泪流满面。

陆文普柔声:阿昔,殿下已经走了。

陆文昔点点头。

陆文普在她身边坐下:只见过几面,难道你真的喜欢他?

陆文昔摇头:哥哥,我不知道。只是想起他来,心里有一点难受。

陆文昔无言,伸出手。

陆文昔哭倒在陆文普的怀里。

陆文普轻轻拍着她的头。

17春明门日外

天际蒙蒙微亮。

城外的古道芳草地上,一个与陆英年纪相似、书生装扮的中年人(李明安)策马,引领着十数名带甲负剑的骑兵,正向京城的方向驰来。

李明安:离春明门还有多远?

骑兵甲:大概还有半天路。

李明安催马:要赶在御驾之前,先到达行宫,喝!

一行人催马,疾驰而去。

18丹凤门日外

清晨。

丹凤门。

宫门洞开。

皇帝的御辇从中缓缓弛出。

全身戎装的萧定权和齐王,骑马左右行走于御辇的两侧。

李重夔跟随在萧定权身后。

宗亲打扮的顾逢恩跟随在稍远更后面。

其后还有除卢世瑜以外的李柏舟、张陆正、杜蘅等重臣。

19陆宅日外

陆宅外,仆从已经齐聚到车旁,准备妥当。

20陆宅日外

陆文普敲着陆文昔的房门,陆文晋跟在他的身后。

陆文普:阿昔?

陆文晋:姐姐!

陆文普:阿昔,还没有准备好吗?

陆文晋:姐姐,我也想跟你一起走啊!

陆文普:阿昔,哥哥要进来了啊。

门推开了,陆文昔并不在室内,只有侍女站在一旁。

陆文普蹙眉询问:姑娘呢?

侍女没有回答,垂下了头。

21大相国寺日外

踞坐莲台上的高大观音像,双目帘垂,慈悲地俯视着一切众生。

陆文昔朝着观音像袅袅下拜。

22大相国寺日外

皇帝出城要经过的街道两旁,张着彩障,以蔽行人。

大相国寺。

御驾在慢慢接近。

来观看的市民先是引颈观望,然后纷纷在彩障之外下跪。

从寺中走出的陆文昔,听到了路人的议论声。

路人甲小声:来了,来了。看不清楚天颜啊——

路人乙:太子殿下是哪个?

路人甲:右边,骑五花马的那位吧——

行走在右侧的齐王,眉飞色舞,一路顾盼。

路人丙:骑白马走在左边的才是。

陆文昔已经走远了两步,忍不住遥望。

左侧的萧定权,神态比齐王端庄安静许多。

关于萧定权的记忆浮现。

(闪回)萧定权:有的人,即使就在眼前,也还是会思念的吧?——可待,是可待追忆,还是可以期待,要看你跟不跟我一起去啊。

(闪回结束)

陆文昔终于忍不住掀开幕离,在人群中看着萧定权慢慢地走近自己。

路人乙不服气:你怎么又知道了,左边那个神气多了——

路人丙:庙里的关帝最神气,你怎么不说是他呢?各有各的位置,小家子没见识——

(闪回)昨夜,萧定权离开后。

陆英对陆文昔:昔儿,你喜欢殿下吗?——爹爹和你一样,也喜欢殿下。尸位素餐者再年少,都已经腐烂糟朽。可是他不同,干净和青春的人,让他能够守住他的位置,就是朝廷可待的希望。(闪回结束)

(切)陆文昔的眼中。皇帝的左侧,马上,戎装的萧定权,对着阳光,青春的、沉静的面容。

陆英os:可是朝廷远比你所知的肮脏。维持洁净的代价,也远比你想像的巨大。你嫁给殿下,爹爹为国家做的一切,就都会变成裙带牵系的党争。为了殿下,他们会攻击我。为了我,他们也会攻击殿下。现在是爹爹,将来就是你哥哥。你嫁给殿下,你哥哥的一切努力,也只会沦为他们攻击的把柄。

不仅仅是殿下,要让青春和干净的人,都能够守住他们的位置,这就是整个国家可待的希望。为他们涤清道路,这是父辈的责任。

(切)萧定权渐行渐近。

行近大相国寺前之时,萧定权不由举目张望向陆文昔适才翘首站立的方向。

已无芳踪。

23大相国寺日外

顾逢恩策马几步上前,与还在看着大相国寺方向的萧定权并行低语。

顾逢恩:臣问到了,她要到长州去。

萧定权:长州?

顾逢恩:臣也是刚刚才知道,新任长州刺史李明安和陆中丞是同乡同年的故交,他的夫人还是陆姑娘的义母。

萧定权皱眉。

顾逢恩:李刺史是天子门生第一人,陛下的心腹重臣。臣只是想让殿下知道,陆英和李刺史的这重关系,陛下的心意,是绝不会更移的,殿下也不要再遗憾了——

萧定权:不遗憾——还没有到无以为继的时候。

他策马,靠近了皇帝的御辇。

顾逢恩从身后看着他,蹙眉,叹气。

24大相国寺日外

放下了幕离的陆文昔,在向与御驾相反的方向走去。

陆英os:殿下的婚姻,是国政,不是儿女私情。昔儿,你也一样,是这个国家的臣子。就当是为了大局,先离开,去外面走一走吧。

陆文昔os:走一走,就真的能够忘掉吗?

陆英os:一定能忘掉,一定要忘掉。昔儿,以后你会明白,能相濡以沫,只是佳事;能够相忘于江湖,才是幸事。

万众瞩目下,马上,萧定权平静如水的神情。

隔着一道帷幕,两人擦身而过。

25春明门日外

京城北门。

春明门城楼下,迎驾的亲卫正在设置屏障。

过往车辆都被他们拦了下来。

亲卫的声音:不知道今日圣人驾临吗?回去回去!

被阻车夫的声音:欸,回哪儿去?

亲卫的声音:不想在这里过夜,就回城里去!

26车内日内

城门外古道上。

已经出城的一车驶向与城门相悖的方向。

仆役朝着车内絮叨:好在姑娘回来得及时,不然被留住了,今天都别想出城。

陆文昔捏着书信,在车内笑笑,从帘幕后望了望身后的春明门。

陆文昔os:如果能被留住,我至少还可以把那幅画画完。有些情,有些人,有些事,无以为继,实在抱歉。

车轮辘辘,碾过古道远芳,渐渐远去。

27大相国寺日内

慈悲的佛像下,打坐的老僧,遗落的画心。

28行宫后苑日外

(字幕 行宫 后苑)

行宫后苑的空场上,摇曳着巨大的春柳。

一队宦官在架设鼓乐、靶心、一队宦官正往柳枝上系上数个带着铃铛的葫芦。

宦官甲:年年射柳都在宫里,今年怎么换到行宫来了?

宦官乙:为什么换过来了,你看那边树上挂的是什么?

宦官甲:葫芦啊!

宦官乙:那是你师傅!圣虑高远,天子行藏,要你多什么嘴?

29春明门日外

京营迎驾的亲卫已经在春明门下列队集结完毕。

皇帝的舆驾,慢慢驶近。

带甲的亲卫们一齐单膝跪地。

亲卫齐声:京营天长卫,臣等恭迎皇帝陛下,恭迎皇太子殿下!恭迎大王——

皇帝的舆驾暂驻。

萧定权刚想说话。

齐王抢先一步策马至皇帝身边。

齐王问话:吕将军呢?怎么没有前来迎驾?

皇帝笑:先不要急着发难,是朕让他在营里等候的。

萧定权:营里?

皇帝:现在还早,行宫不急着去,朕要先去营里头看看。

马上的齐王和萧定权互看了一眼,发现彼此都是不知情的神态。

后方的李柏舟意味深长地看着皇帝的背影。

30京营日外

(字幕 京营大营 天长卫)

京营天长卫大门洞开,迎接的亲卫也已经到位。

(切)账内,吕翰还在着甲。

亲卫甲:将军,还没有准备好吗?

吕翰艰难地穿着胸甲:是不是又胖了?急什么?

亲卫甲:御驾就要到了。

吕翰:就要到了——吩咐厨房,记得把兔子烧了。

(字幕 天长卫指挥使 吕翰)

(切)营外,皇帝已经弃车换马,引领一样骑马的萧定权、及李柏舟、顾逢恩等数人,策马行至营门之前。

将士一同立戈,甲戈使地面震动。

刚刚穿好甲的吕翰这才匆匆跑到营门前,向皇帝抱拳行礼。

吕翰:陛下!恕臣重甲在身,不能跪拜之罪!

皇帝于马上看了吕翰的装扮和营前阵势一秒后,宽容一笑:将军介胄,岂可屈膝?这是军礼,朕怎会怪罪?

萧定权下马,准备伸手去扶皇帝下马。

齐王再度抢先,也迎了上去。

面对二子伸出的手,皇帝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齐王。

吕翰流露出的欣喜表情。

皇帝点点头:兵部说做出了新镞,朕过来瞧瞧,没有妨碍到你们吧?

吕翰:臣不敢!陛下请!大王请!——殿下,请。

31天长营日外

演习场上。

皇帝在查看案上摆放的两种箭矢。

皇帝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箭镞的形状都是三菱锥。

皇帝:朕怎么看不出分别来?

吕翰在一旁指着右边的箭镞介绍:陛下,这边的镞,钢和铁是重新配比过的,而且不用淬火,用的是蘸火(即现代钢处理的回火工艺)。

李柏舟从旁拿起了蘸火箭镞,往手指上一划。

吕翰欲阻止:中书令,这个不能……

李柏舟的手指已经被划破,血涌出。

吕翰:这镞虽然没有从前的坚硬,但是韧性更佳,所以更加锋利,也更容易穿透铠甲。

皇帝:现在正是打仗的时候,马匹要紧,弓矢也一样,所以,带他们过来看看。

亲卫从旁拿上了一张弓,奉给皇帝:请陛下试箭。

皇帝:今天是带儿郎们来的,就让他们代朕出手吧。

齐王立刻:臣遵旨!

他刚想去拿弓。

萧定权看了看对面架设一个箭靶,迟疑。

萧定权:陛下,臣不敢。

皇帝:怎么?

萧定权: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射者各射己之鹄。这是为陛下准备的君鹄,臣不敢僭越。

吕翰皱眉,询问顾逢恩:嘉义伯,这话,我怎么一句听不懂?

顾逢恩:这是《射义》(礼记)里头的话,听不懂,应该的。

吕翰哼了一声。

齐王有些尴尬:陛下,臣知罪……

皇帝看了看他,对萧定权一笑:卢世瑜教的你有点书生气。总这样瞻前顾后,要叫人僭了先机的。

萧定权:这种先机,臣实不敢要。

吕翰:可臣这里没有殿下用的靶子。

皇帝不耐烦:他事情多,你就给他们重新做两个吧。

32天长营日外

重新用草绳结系的储君和亲王使用的靶子,一稍大,一稍小,用柳条并列系在树上。

吕翰:左边是殿下的,右边是大王的。请——

某个特定的角度,阳光下,他胸甲面前的白色反光刺目,让萧定权一皱眉闭上了眼睛。

齐王示意弓:殿下?

萧定权侧向一旁,眨了眨眼睛:大哥先请。

齐王满弓,箭射出。

穿透了左侧萧定权的靶心。

报靶亲兵的声音:获!

顾逢恩不由皱眉:获什么?大王这射的是……

齐王:殿下,臣久不习射,生疏了,射偏了。

萧定权看着他,没有表示。

吕翰等人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齐王等了片刻,作势向萧定权拱手:还请殿下恕罪……

皇帝在一旁开口:说过不用这么讲究,太子的那套书生气,在这群人里(看了看营中军士)怕是行不通的。

萧定权垂首:陛下教训得是。

齐王将弓递给萧定权:殿下请。

吕翰对亲卫咕哝:大王已经僭了先机。殿下再怎么着,都只能步其后尘了吧……

话音未落,满弓的萧定权直接一箭射断了拴着齐王靶子的柳枝。

众人目瞪口呆看着靶子落地。

萧定权笑笑:大哥,对不住,我也射偏了。

齐王面色不悦,一时没有说出话来。

皇帝看了看两个儿子,对吕翰等人笑了:带儿郎出来走走,他们习艺不精,还是出丑了。

吕翰等人也笑了:殿下和大王天纵英明,臣等实在感佩。

皇帝:看来没有招箭引箭的差事,还是不行。朕这次没带招箭班过来,吕将军,明日射柳,要烦你出人出力。今天来,也是为了这个。

吕翰看了看亲卫们:陛下隆恩,这是儿郎行的荣幸!

皇帝看了看天色:看来有雨,今天就这样了。那明日我们场上再见。胜者,朕有重赏。

吕翰看着齐王:陛下,可否向臣等露露先机。

皇帝讳莫如深地笑笑:这次的胜者,想要什么,都可以。

齐王兴奋地:是!

萧定权也突然感兴趣地抬起了头:陛下,真的什么都可以吗?

皇帝一笑:天下万事,能者获之。

天际已有隆隆雷声。

顾逢恩皱眉看着萧定权突然兴奋的神情。

33春明门日外

雷声隆隆。

隆隆地马蹄声,如春雷动地而来。

李明安的人马在急速向前。

城外古道上,人马险些冲撞了陆文昔的车。

双方马嘶,车轮戛然停住了。

正在闭目养神的陆文昔睁开了眼睛。

陆文昔:怎么回事,是要下雨了吗?

陆家仆役没有回答她,但在争吵:你们是什么人?戒严前我们就出城了!

对方没有回答。

陆家仆役:这是御史中丞府上车驾!

骑兵甲:御史中丞,陆英?

陆文昔:什么事喧哗?

仆役:是官军,姑娘千万别下来!

以团扇蔽面,陆文昔还是打开了车幕。

她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异神情。

陆文昔走下了车来。

骑兵们拥簇下,奉密诏还京述职的长州刺史李明安高据于马上,望着她。

34行宫皇帝寝宫夜外

黄昏。

行宫,皇帝寝宫外。

已经更换了常服的萧定权拾阶而上,前往昏定。

他的嘴角有抑制不住的微笑。

顾逢恩跟在他身后。

萧定权:我去昏定,你也跟着去?

顾逢恩: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萧定权:我还能想什么?还不是明天射柳的事情。

顾逢恩:她的事情,你还不死心?

萧定权:我为什么要死心?

顾逢恩:那时候你还不知道——长州刺史的事情。

萧定权:长州刺史又怎么样,我喜欢她,又不是为了这些。

顾逢恩:你当然不是。可陛下呢?

萧定权沉默了片刻:精诚所至,陛下总会理解的吧?你看这次,最后还是撤了齐王侧妃的事……

顾逢恩愕然:这还算是有恩于你吗?(点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每次他赏你一点好脸色,你就又忍不住要瞎抱指望。

萧定权皱眉:你这叫什么话?

两人已经走到了寝宫玉阶下。

顾逢恩:你醒醒吧。长州刺史,是为了节制我爹,你舅舅的!他会让你,娶他的义女吗?

萧定权:你放肆!(看了看近在咫尺的皇帝寝宫)你还有点人臣的样子吗?

顾逢恩:明天看来,你是势在必得了?

萧定权笃定地:一定要赢。

顾逢恩看他片刻,冷笑一声,点点头,转身而去。

萧定权:你到哪里去?

顾逢恩头也不回:你去昏定,难道我也要跟着去?!

萧定权无奈地叹了口气,担心地看着他的背影。

然后才登上了玉阶。

李重夔站在最上一阶,阻住了他的去路。

萧定权看看紧闭的宫门:殿帅,陛下不在吗?

李重夔:陛下,在博弈。

萧定权:博弈?跟什么人?

李重夔没有正面回答:殿下请稍后再来。

35行宫皇帝寝宫夜内

殿中的烛台已经点燃。

地上摊着一张巨大的地图。

地图旁确实摆放着装有黑白棋子的两个棋篓。

皇帝从案上端起一盏烛台,走近地图。

皇帝:我有隐衷,上不可告天地,下不可语妻儿,只有你回来了,能够跟你说说。

他手中的烛台映亮了,另一侧刚才截住陆文昔之人的脸——长州刺史李明安。

皇帝和刚刚回归的李明安坐在矮凳上,各据一角,以天下为棋盘,开始密谈。

皇帝持烛台照亮了地图北面边疆长州的范围。

皇帝:长州,北门锁钥,襟山带河,进可击寇,退可守城。势危权重,天下共识。刺史,(皇帝将手中烛台压在了长州之上)你当了三年,最后还是还到了顾思林的手里。

皇帝:刺史虽是民政,却是锁钥的锁钥,京城遣送的车草钱粮全部要经由尔手。驻军南下,也绕不过你的辖制。

皇帝在地图上,烛台南方的位置落下了一白子。

皇帝:明安,朕把你安放在这里,你清楚是什么意思吧?

李明安笃定地:明安,明白。

(字幕 长州刺史 李明安)

皇帝:长州京师,远隔千里。地方尾大不掉,中央深受其弊。但是是顾家廿载的旧部,真要挥师入阵,只他不能。本次敌遒入寇,朕已经做好长战的准备,也要你与他精诚协作。你若负朕,朕不容你。你若负国,天不容你!

李明安:臣敢不勉力!

皇帝:至少,在战时,你要如此。你,明白吗?

李明安:臣,明白——

皇帝舒了口气,点点头。

李明安:但臣敢问,陛下密召回臣,不单是要嘱臣武德侯之事吧?

皇帝端起了地图旁另外一盏稍小的烛台,看着昏暗摇曳的烛火:微我无酒,以遨以游。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李明安:柏舟?——中书令?

闪电划过。

36天长卫军营夜内

闪电划过。映亮了天长卫指挥吕翰的主帐

帐中,已经排好了盛大宴席。

吕翰亲自打起帐门。

李柏舟笑着走入:老夫只是来避个雨,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仍和午后一样重甲的吕翰,向李柏舟单膝下跪。

吕翰:恩相!

帐中近卫一同单膝,哗啦啦跪地一片:恩相!

李柏舟笑着看着他们。

李柏舟:儿郎行,何必为此态?!

吕翰:他们每年粮秣,比别人都要多十几斗,还不都是恩相的恩典——还不快请恩相入席!

近卫们:请恩相入席!

37行宫皇帝寝宫夜内

皇帝将这盏烛台压到了地图上京师的位置上:这一样不是盏省油的灯。从前掌兵部,现在京营十卫中,(皇帝落下两颗黑子在京师烛台的旁边)鹰扬、骁骑、天长,都是他过去的嫡系。吕翰的天长卫人头最多,武备也最精,还正扼在京师的——

皇帝向地图上京师的咽喉处,重重砸下了最后一颗黑子。

皇帝:——如鲠在喉!

殿外一声惊雷,要下雨了。

38天长卫军营夜内

帐中,近卫已经退下,独剩李柏舟和吕翰二人。

李柏舟已经入席,吕翰在一旁作陪。

李柏舟夹着一块鱼,似乎被噎住了,咳了两声。

吕翰是个不大会察言观色的粗人,立刻起身为他敲背。

力道太大,李柏舟皱眉摇手,示意他走开。

吕翰:恩相,你说明日的赏赐,会是什么?

李柏舟继续咳嗽:陛下这些年的心思,我也越来越猜不透了。

吕翰:恩相,怎么陛下有六七年没到过行宫了,偏偏今年来了?

李柏舟:今年?和从前又有什么不一样吗?

吕翰为他斟酒:恩相嫌弃下官是个粗人,在考察下官?顾思林重返长州、东宫冠礼——还有连着(低语)

李柏舟警觉了起来:李明安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吕翰:下官替恩相守城门,多跑过只兔子(将李柏舟面前的鱼与席中的炙兔肉对调),都得掂量掂量是家兔还是野兔,何况长州刺史那么大一个活人?

李柏舟用筷子拨弄着兔肉,沉吟:那依你看,这次跑过去的,是野兔,还是家兔?

吕翰鄙夷不满地:兔子?他?

39行宫皇帝寝宫夜内

灯下,李明安不动声色的脸。

皇帝:相权过重,弊端重重。李柏舟,朕希望他更听话一点。要让他听话,这只军队,就不能够由他再捏着。如果这次你能够带到长州去,拆散训练。不但有裨益于京师,顾思林就算掌重军,也不得不稍加顾忌。

皇帝移走了代表天长卫的黑子,将它移到了代表长州的白子旁。

皇帝:这样的话,暂时维持着平稳局面,对国事有利,对战事,也有利。朕让你回来——就是为了这个。

40天长卫军营夜内

吕翰:他——是逐兔的走狗吧!

李柏舟盯着兔肉思索了片刻:如果说,现在把你调到长州去的话……

吕翰斩钉截铁地:长州?!那个鸟不下蛋的鬼地方下官可是不去的!

李柏舟:那如果,给你改个兵部的文职——

吕翰:坐在衙门里,听那群弱鸡呼来喝去?闷也闷死了,还不如直接(手劈了一下自己的脖子,以示杀了自己)来得痛快!

李柏舟:你的脾气还是这么急。有些话,老夫都不敢跟你说了。来——

李柏舟刚刚举杯,吕翰已经将酒杯重重砸在了桌面上,酒浆溅了李柏舟半身。

吕翰激动地:恩相——怎么?陛下是这个意思?!

李柏舟从怀中掏出了手巾:陛下什么都没有说,老夫只是说如果——

吕翰心不在此,夺过手巾,粗手粗脚地帮李柏舟擦拭身上酒渍。

吕翰跪地:恩相,下官哪里都不去,情愿侍奉着恩相和大王,给恩相看着这道城门!

李柏舟嫌弃而安抚地:自然,自然,老夫也哪里都不会让你去的。有了你这杯酒(擦衣襟),老夫也就安心了!就算真提起,力拒掉就是了!

(切)吕翰已经将李柏舟送出账外。

亲随甲跟上:大人对吕将军说这些,不怕他多心吗?

李柏舟:他能够多心——最好。

亲随甲:大人?

李柏舟回头看了军营一眼,不语离去。

41行宫皇帝寝宫夜内

李明安:中书令有封驳圣旨的权力,他不会认可的。中书令不同意,天长卫,恐怕臣带不走。

李明安将黑子又移回了原位。

皇帝沉吟。

李明安:除非——明日射柳,吕翰也要参加。如果中书令执意不松口——

皇帝:重夔带的控鹤在,你们商量去,朕不管。但军前斩将,恐生哗变,不到万不得以,不要轻动。明安,你和朕下了这么多年棋,应当知道朕的作风。

皇帝取过一颗白子。

皇帝:如果给他,和这只军队同样重要的恩典,给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皇帝用白子替换掉了代表天长卫的黑子,再将黑子移回长州。

李明安皱眉:不战屈人,需得是怎么样的恩典?

殿外一道闪电,照亮了整张地图。

皇帝凝视着地图上,自己期许的平衡局面。

42行宫皇帝寝宫夜外

檐角下,腰围玉带,等候着昏省的萧定权。

再度将目光投向了紧闭的殿内。

闪电划过。门开了。

电光下,他惊异地看到李明安从中走出。

李明安与萧定权对面,向他行礼:太子殿下。

萧定权:李刺史,你怎么——?

李明安:殿下可以进去了。

李明安不愿多言,恭谨地退下,下阶。

萧定权:李刺史!

李明安转过身,是生人勿近的气场。

萧定权:——我不问政事!

李明安有点诧异:请殿下下问。

萧定权:陆中丞的女公子,刺史知不知道——

李明安沉默了一秒:臣在进京路上见到了她,让她先往长州去了。

萧定权失落地点了点头,走向殿内。

李明安却意味深长地望着他隐入殿门的背影。

李明安眼中,他腰间的玉带。

(闪回)适才殿内,皇帝面对着地图:这次射柳,太子还是,不要赢的好。(闪回结束)

雨终于在此时落下了。

43大相国寺日内

京城中,同样雨水纷纷,赵王背着手在查看佛堂内墙壁上的法书。

赵王:梅花罗浮,雨打风吹去。绿石青苔,不见伊人来。——你知道吗,这是先皇后的亲笔,太子殿下在书道上的天分,就是随了她——

宦官长和挟着一个锦缎包裹,一手甩着伞上的雨水,无心听他的讲解:开春第一场雨,就这么大!

赵王:小心别把帖子淋湿了!

长和:天上就是下滚油,小人也会灭私奉公,先护住这宝贝的——

赵王感叹:一时是停不了的样子,卢尚书府上,看来今天去不成了——好不容易等到陛下殿下都不在京。

长和:不为去他的府上,怎么会堵在这里?——看误了回宫的时候,娘娘问起来,又是小人的不是。

赵王:娘娘几时问起过我。何况来这里走一遭,就算回去挨骂,就委屈了你吗?这可是先皇后供奉的——连这尊观世音宝像,(走到观音像下)也是比着先皇后的玉容塑造的。

长和嘟囔:爱来那也是太子爱来,和五大王有什么相干,和小人又有什么相干?

四处观看的赵王已经信步走到了观音像前,随手拿起了女主的画。

他好奇心起,展开画,山水已经完成,但鹤仍然只有一只。

画心留白处题着萧定权写给卢世瑜的两句诗句。

赵王:奇怪——

长和凑过去:唉哟,什么东西,五大王就敢乱拿?——奇什么怪?

赵王指着独鹤旁边的留白:你不觉得这里留白太多,坏了构图吗?

长和哼了一声:五大王这是在问小人吗?

赵王四顾,没有别人,只好作罢。

赵王自语:倒真是一笔好字,写这字的姑娘不是凡品。

长和嘲讽:五大王看什么好东西都是姑娘的。小人看就是个半大老儿,还秃了一半顶,跟何尚书一样——

赵王嘶了一声,以示不屑:你不信,咱们打个赌。

长和:这次又要赌什么?

赵王:我赢了,你要再替我去找找卢尚书的奏疏——

长和:那小人赢了呢?

赵王:你赢了自然由你啊。

长和:那小人就恳请五大王离那些姐姐们远一点,多在正经事上下点工夫吧。

赵王:我干的,都是正经事啊——

长和:这次射柳,可就只有五大王没去啊!

赵王:乱弹,六郎也没去。

长和愤愤:六郎才四岁呢!大王跟他比,比吃奶吗?——不对,吃奶五大王也比不过他啊!

赵王:就你知道得多!

长和恨铁不成钢地:反正本主也不会回来了,那就算小人赢了——

长和欲去抢夺赵王手上的画,被他避开。

赵王:欸,既然本主还没回来,怎么就算是你赢了?

长和:五大王这不还是有胜负心的吗?我以为五大王真立地成佛了!

赵王:人人都想当圣王,我不成佛谁成佛?我不成佛,你天天敢在我跟前这么胡说八道。

长和没有了脾气。

赵王读出了诗句:怎么只有两句?代云陇月浙江潮,人有**尤待招?

陆文昔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世间多少金谷客……

返京的陆文昔,一身风雨,头戴被雨水打湿成半透明的幕离,再度出现在大相国寺内殿门外。

灯烛摇曳,赵王转身,看着她慢慢走近。

陆文昔看着赵王手中的画。

长和警觉地挡在赵王面前:什么人?

殿外风雨飘摇,殿内烛火浮跃,轻烟缭绕。

陆文昔:这幅画,妾还没有画完,请公子奉还。

她撩起了被雨淋湿的幕离纱障,水滴沿着她鬓边洇湿弯曲的黑发,从下颌滑落。

水滴清圆,坠落至地面。

殿后僧人轻吟的佛号声适时而起。

赵王拨开了挡路的长和,以惊艳的眼光,看着她。

赵王:绿石青苔,风雨伊人来。是我赢了。

(第七集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