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五十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五十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五十回

无退路齐王出奇兵

驻**周军少胜多

李德明再次无功而返,李璟急忙召见李景遂、李景达及众大臣商议对策。李璟道:“已经割让了六州土地,可柴荣欲壑难填,还要索要江北诸州。他这是要把朕往绝路上逼,这可如何是好?”李景达顿时须发皆张,道:“我早就说过,柴荣狼子野心,不能求和,莫说六州土地,就是一抔泥土一杯淮河水也不能给他。”走到李璟跟前,又道:“给我数万精兵,我一定能杀得周军落荒而逃。”李德明道:“齐王稍安勿躁,这件事关乎南唐国运,还须从长计议。”李景达怒道:“柴荣的屠刀都已经架到脖子上了,咄咄逼人,南唐已经无路可退了,还谈甚么从长计议?”李景遂见他大发雷霆之火,众目睽睽之下怒吼咆哮,有失亲王的风范,不禁皱了皱眉头,道:“这两次都是李学士出使求和,柴荣的脾性,周军的动向,他或许略知一二。既是大殿议事,你让他把话说完,不要动辄发火。”李景达没好气道:“说罢,说罢。”

李德明道:“皇甫晖将军生前曾经说过,辽军骁勇善战,彪悍无敌,因此得以横扫天下。可是相比周军,还是略逊一筹。他乃当年镇守瓦桥关的悍将,所言自不会无的放矢。我两次出使求和,亲眼目睹,周军气势雄壮,军威之盛可谓天下第一。”话锋一转,又道:“齐王神勇无敌,天下皆知,统领军马逐退周军,固然可喜可贺,万一不幸战败呢?”李景达重重‘哼’了一声,道:“你怎知我会战败?”李德明微微一笑,道:“齐王不要生气,臣说的是万一。”李景达道:“我自有出奇制胜的办法,没有万一。”言辞之间显得胸有成竹。李德明转过身去,道:“陛下,眼下江北一半的州城已经在周天子的手里了,周天子于江北之地志在必得,依臣之见,莫如割让江北之地,息事宁人。”

李景达怒道:“胡说,南唐还没有败,怎么就要割让江北之地?”一步步逼近,怒目瞵视,又道:“两次派你求和,你都无功而返,这次又主张割让江北土地。江北之地不是你家的,你当然不心疼了。你究竟得了柴荣甚么好处,如此卖国求荣?”李德明心中虽然憷惧害怕,但是强做镇定,道:“齐王冤枉臣了,大殿议事,本就是各抒己见。臣只是觉得周军势如破竹,南唐不堪一击,与其劳师靡饷,徒增伤亡,不如答应周天子,割让江北土地。得以保全宗庙社稷,总比亡国要好。”眼下只是战局不利,远远没有到亡国的地步,李璟闻得此言,大为不悦,愠道:“朕看中你雄辩滔滔,委你出使求和,就是要你讨价还价。你非但没有体察朕的良苦用心,反而话里话外帮着柴荣说话,竟然要朕割让江北之地,究竟是何居心?”此言一出,李德明顿时成了众矢之的。群臣纷纷口诛笔伐,声讨罪责。

李景达大声道:“不必说了,看来他已经投靠了柴荣。如此吃里扒外,见利忘义的奸臣,该杀。”李璟沉吟片刻,终于下定决心,挥了挥手。李景达大声道:“来人,将这厮拖出去,乱刀分尸。”两名禁卫闻声而动,不由分说,拽起李德明,拖出大殿。远远听到李德明叫道:“陛下,我不是奸臣,我不是奸臣...”

李璟道:“起初朕还抱着求和之心,现在看来,柴荣野心勃勃,与之求和,不啻与虎谋皮。”李景达咬牙切齿道:“南唐已经无路可退,唯有殊死一搏,血战到底了。”李景遂道:“是啊,既然求和不成,唯有力战了。”李景达扫视群臣,道:“从今往后,有言求和者就是奸臣,下场和李德明一样。”群臣唯唯诺诺,应声不迭。

不出数日,李景达披挂上阵,统领六万军马出征。他分兵四万给陆孟俊,命其收复扬州。自己则带领两万军马迂回穿插,企图偷袭柴荣的行宫。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柴荣若是远在开封,他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打到开封。可是眼下柴荣的行宫已经搬到了濠州,近在咫尺,瞬息可至。这一招不可谓不毒辣,一旦行宫被袭。周军势必军心大乱,淮南之困,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柴荣遇袭殒命就更好了,一鼓作气,打到开封,以报深仇大恨。

陆孟俊率领四万军马杀向扬州,韩令坤沉迷美色,或许是在温柔乡呆得太久了,英雄气概消磨殆尽,竟然想弃城而逃。他咬牙道:“数万南唐军杀过来了,看来扬州是守不住了。为防不测,你还是先走罢。军中不许携带女眷,我送你去马希崇府上,你们一刻也不要停留,马上去开封。”刘氏急道:“我们走了,将军你呢?”韩令坤道:“能守就守,倘若当真守不住,我也要弃城而去。”刘氏摇头道:“我不要离开将军,咱们一起罢。”韩令坤见她情状依依不舍,其实自己又何尝忍心分离?可是战事紧急,不容迟疑,当下道:“南唐军来势汹汹,战况紧迫,你们先走,我自有脱身的办法。”生怕看到刘氏楚楚可怜的模样,竟而心软,当机立断,命人将她送到马希崇府上。

韩令坤苦战数日,终于不敌陆孟俊,只得弃城而逃。柴荣雷霆大怒,当即遣使严辞切责,命其想方设法,重新夺回扬州。一面派遣张永德领兵增援,一面令赵匡胤带领二千军马督战。授予生杀大权,有谁敢踏出扬州一步,格杀勿论。

赵匡胤接到急令,不禁心中犯难。父亲原本病重,又因为当夜不开城门,致使雪上加霜。深究起来,自己这个儿子难辞其咎。此时正该自己侍奉汤药,以尽孝心的之际,怎能弃之不顾?然则战况急迫,君命难违。是留下来照料父亲,还是去扬州督战,好生委决难下。赵普知道他的难处,道:“将军放心去罢,令尊我来照料。”顿了一顿,又道:“还有苗神医,将军还有甚么不放心的?”苗训点了点头,示意尽可放心去扬州督战。赵普当日执意重审误抓的一百多名百姓,坚持己见,何等正义凛然。苗训精通医术,淡泊名利,品节高雅。赵匡胤自是十分放心他们,当下道:“如此有劳二位了。”赵普道:“将军言重了,我一定把令尊当成自己的父亲服侍。”赵匡胤见他情真意切,心中大为感激,于是深深一揖。赵普忙说‘不敢’,还了一礼。

赵匡胤走进房间,道:“阿爹,陛下急令儿去扬州督战,儿现在要去扬州,这里由赵普和苗神医服侍。”赵弘殷原本靠在床上,闻得此言,坐起身来,问道:“扬州怎么了?”赵匡胤皱眉道:“韩令坤原本夺取了扬州城,近日南唐军反攻,不知道是甚么原因,他竟然怯战逃跑了。”赵弘殷戎马一生,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当下道:“既然陛下急令你去扬州督战,就快去罢。”赵匡胤道:“阿爹静心养病,等到战事结束,咱们父子一同回开封。”赵弘殷点了点头,抬了抬手,道:“早去早回。”

赵匡胤刚刚带领两千军马行出滁州,对面一人驰马而来,大声道:“都虞候,我来了。”赵匡胤定睛一看,见是张琼,问道:“你不在家养伤,怎么来了这里?”张琼道:“我的腿伤早就好了,瞧你这阵势,是要出战吗?带上我可好?”赵匡胤正色道:“腿伤当真好了吗?”张琼信誓旦旦道:“当真好了,我骗你做甚?”赵匡胤知道他喜动不喜静,要他静静的养伤,甚么都不做,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心中有几分不信,道:“你下地走走。”张琼跃下马背,来回走了两圈,笑道:“都虞候你瞧,是不是大好了?”赵匡胤见他步履一跛一瘸,腿伤并没有好利落,当下道:“你的腿伤没有好,进城休养,哪里都不要去,等我回来。”张琼一把抓住缰绳,笑道:“这些时日不能走动不能喝酒,都快憋疯了,让我跟你去,求求你了。你是去督战,又不是打仗,我只看热闹不出手,还不成吗?”一面央求,一面对着石守信等人挤眉弄眼,示意他们帮忙说好话。他为了救人,奋不顾身替赵匡胤挡了木箭。赵匡胤心中记着这份情义,犹是希望他伤势痊愈,不要落下病根,一瘸一拐。但是张琼苦苦哀求,又加上石守信等人求情,终究心软了,只得答允,道:“你要记住,腿伤还没有好透,无论发生甚么事,都不要乱动,免得以后成了瘸子跛子。”张琼大喜过望,笑道:“我不乱动就是。”言罢跃上骏马。赵匡胤挥鞭疾驰,带领军马向扬州进发。

张琼问道:“都虞候为甚么要去扬州督战?”赵匡胤道:“先是韩令坤夺取了扬州,后来南唐军大举反攻,韩令坤竟然弃城而逃了。”张琼又是大惑不解又是惊讶,自言自语道:“韩将军一身是胆,乃是一员只知道勇往直前,不知道后退怯战的凛凛虎将,怎么竟然害怕了?”赵匡胤于其实内情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道:“听说他在扬州纳了一名绝色女子为妾,或许与此有些关联。”张琼顿时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道:“这就难怪了,原来韩将军是给女色掏空了身体,连胆子也变小了。人们常说红颜祸水,着实有些道理。都虞候与韩将军亲如手足,一定要劝他远离女色。”赵匡胤笑了一声,道:“我也十分纳闷,他甚么时候变得怜香惜玉起来了?想不到这么个赳赳武将,居然还有柔情似水的时候,真是艳福不浅‘”张琼挤眉弄眼,笑道:“看样子都虞候很羡慕他?”赵匡胤道:“我又不是没有妻室,为甚么要羡慕他?”

赵匡胤与韩令坤从小玩到大,当然不想到扬州督战,于是驻兵**。他吩咐张琼,道:“你快马赶去扬州,告诉韩令坤,陛下于扬州志在必得,说甚么也不能失守。退出扬州,过得了我这一关,陛下那一关却过不去。我有督战之责,有谁敢罔顾君命,越过**一步,我就砍下他的双腿。”张琼连声说是,便要驰马而去。赵匡胤道:“等等。”张琼道:“都虞候还有甚么吩咐?”赵匡胤道:“告诉他,我会竭尽所能帮他,打退扬州外围的南唐军。叫他不要三心二意,一定收复扬州。”张琼答应一声,快马加鞭而去。

虽然驻兵**,督战扬州,可是赵匡胤为了竭尽全力佽助韩令坤,当即派遣侦骑四处打探南唐军的动向,以便解除扬州外围的威胁,好让韩令坤心无旁骛的与陆孟俊交战,收复扬州。可是战场在扬州,韩令坤和陆孟俊你争我夺,打的难解难分,如火如荼,外围并无动静,竟然找不到一支南唐军交战。如此一来,两千军马竟然无所事事了。赵匡胤知道战况瞬息万变,韩令坤前脚收复扬州,说不定接踵就会被南唐军赶走。因此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不但密切关注扬州战场,扬州附近的地界也没有放过。

这日正午,一名马军驰马而回,道:“禀告都虞候,我在二十里外发现了南唐军。”赵匡胤问道:“有多少人?”那马军道:“我目测大约有两万人。”石守信等人面面相觑,都心中打鼓。南唐军的人数是己方的十倍,有的人已然心生寒意,胆怯害怕了。罗彦环道:“都虞候,南唐军十倍于咱们,不如暂避锋芒罢。”韩重赟道:“是啊,陛下命咱们到扬州督战,可是这支南唐军有两万之众,咱们这两千军马只怕不是他们的对手。就算悄然离去,想必陛下也不会怪罪咱们。”众人还想再说,可是眼见赵匡胤神情凝重,缄默不言,以为他动怒了,于是硬生生把想说的话咽回了肚子。其实敌我双方人数悬殊,交战就是要一个打十个,简直就是逼着众人白白送死。众人怯战,也是情有可原。

赵匡胤沉默不语,并非在生众人的气,而是在想战场在扬州,韩令坤与陆孟俊打得你死我活,这两万南唐军不去扬州,怎么会出现在**?显而易见,这支南唐军的意图不在扬州,而在别的地方。他虽然没有读过多少兵书,但是天纵奇才,目光敏锐,独具慧眼,军事上的才能高深莫测,往往能见微知著,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觉得这件事疑点重重,并不简单。他又问道:“你看清南唐军行进的路线没有?”那名马军道:“我跟了一段路,南唐军由东向南行进。”赵匡胤当下拿出地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仔细端详,心想:“南唐军如果要攻打扬州,绝不会舍近求远,绕道**。目标不是扬州,那么就是滁州或者寿州了。”当看到濠州的时候,终于恍然大悟,猜测这支南唐军的目标既不是滁州也不是寿州,而是濠州。柴荣的行宫就在濠州,南唐军就是冲着行宫去的。一旦偷袭得手,一举端掉行宫,就能捩转整个江北的战局。他看透敌人的意图之后,连声说好。

石守信问道:“都虞候,你发现了甚么?”赵匡胤并不回答,道:“大家看看地图,敌军忽然出现在**,大家猜猜敌军的意图。”石守信道:“这还用猜吗?敌军当然是往扬州去的,扬州现在僵持不下,这支敌军一定是去增援的。”众人心中皆是这般想法,纷纷应声附和。王审琦道:“韩将军原本就十分吃力,现在又来了这两万敌军,只怕支撑不住了,咱们要想办法帮他。”罗彦环皱眉道:“咱们是来督战的,再说只有区区两千军马,就算想办法也爱莫能助。”王彦升道:“两千打两万,虽说难了点,不过可以试试。输了也不丢人,如果胜了,那可是莫大的功劳。”摩拳擦掌,一付跃跃欲试的模样。

赵匡胤淡淡道:“大家不要担心韩将军,这支南唐军不是冲着扬州去的。”众人闻得此言,无不表情惊讶。石守信道:“敌军不是冲着韩将军去的,那么要去甚么地方?”赵匡胤指着地图道:“敌军要去濠州,陛下的行宫搬到了濠州。一旦行宫被袭,我方势必军心大乱。南唐趁机收复失地,咱们就要被动挨打了。”眺望远方,又道:“射人先射马,真真是无懈可击的好计谋啊!此人出其不意,兵出险招,看来精通兵法,不是泛泛之辈。”正所谓英雄惜英雄,虽是敌人,言辞之间竟也流落出钦佩之意。石守信道:“是去濠州保护陛下,还是去扬州佽助韩将军,都虞候下令罢。”赵匡胤心中早有主意,道:“既不去濠州,也不去扬州,而是在**与这两万南唐军周旋,最后杀败他们。”顿了一顿,又道:“罗彦环,你立刻前去行宫,禀告此事,要陛下早做防备,或者将行宫移往别处。”罗彦环言辞之中怯战之情,显露无疑。赵匡胤怕他抱怨牢骚,动摇了军心,因此命他前往行宫报信。罗彦环并不推辞,当即驰马而去。

赵匡胤查看周围地形,心想:“南唐军有两万之众,就算不能杀败他们,也要尽力拖住,为陛下未雨绸缪做好防备,争取时间。”他们原本驻扎于一片树林旁边,不远处就是烟波浩渺的滚滚长江。赵匡胤立时计上心来,下令众兵集结。众兵们有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的闲聊。有的则东倒西歪的横卧在地歇息,看上去无所事事,十分惬意。但是赵匡胤治军极其严厉,一声令下,不出十声,已然列队完毕。赵匡胤道:“来了两万南唐军马,他们的行踪诡秘,鬼鬼祟祟,看样子是冲着陛下去的。咱们此行虽是督战,但是既然遭遇这支南唐军马,躲是躲不过去了。既然躲不过,那就打败他们。”此言一出,有的士卒面露难色,有的嘀嘀咕咕,有的心中叫苦不迭,有的则担心害怕。

赵匡胤大声道:“你们听说南唐军军马有两万人就害怕了吗?咱们的军饷可不能是白领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就是咱们为国效力的时候。这是一场生死较量的恶仗,随时都会开打。本虞候有言在先,谁敢退缩怯战,定斩不饶,本虞候不是在开玩笑,望你们牢记在心,听清楚没有?”众兵齐声道:“听清楚了。”赵匡胤又道:“石守信,你带领士卒砍些树枝,绑到军马的尾巴上,然后在远处来回驰骋,迷惑南唐军。”石守信答应一声,带领士卒去树林里劈砍树枝。赵匡胤又道:“步军全都藏进树林,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王审琦问道:“都虞候,咱们呢?”赵匡胤道:“你们跟我去会会那支南唐军马。”

四人骑上军马,呼啸着往东而去。行出四五里地,远远看见一支南唐军浩浩荡荡而来。赵匡胤当下勒住缰绳,众人也纷纷停下军马。赵匡胤大声道:“大伙都精神一点,不要让南唐军小瞧了。”他在战场上行事总是神出鬼没,韩重赟等人虽然都摸不着头脑,但想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一个个昂首挺胸,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冷眼斜睨,看着南唐军走近,停在一箭之外。

这支南唐军由齐王李景达统领,如此行踪诡秘,正是要奇袭柴荣在濠州的行宫。他虽然身在金陵,可是无时不刻都在密切关注淮南的战局。淮南失了一半的州城,军心动摇,与其动用倾国之兵收复失地,莫若偷袭柴荣的行宫。一旦得手,偷袭成功,杀了柴荣,不但能捩转战局,还能趁胜追击,一举攻灭大周,也并非遥不可及。他的想法不可谓不出人意表,眼光不可谓不独到狠辣,于是选择在**迂回。而赵匡胤也选择了驻守**,与韩令坤遥相呼应。两人都把地点选在了**,难道冥冥中自有天意,亦或英雄所见略同?

赵匡胤大声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李景达身旁的一员裨将道:“这位是齐王,你们是甚么人?”赵匡胤心想:“连南唐的齐王都领兵出征了,看来他果然是冲着陛下去的。”既然知道了对方的身份,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没有错。于是大声道:“原来是齐王啊,幸会幸会!我乃大周殿前都虞候赵匡胤。”又对身后众人道:“大家也都各自报上姓名,让齐王见识见识。”王审琦等人当下也都各自报了名号。

李景达乃是南唐天子的亲弟弟,立为齐王,身份何其尊贵。在他眼里,除了赵匡胤,其余诸人皆是上不了台面的阿猫阿狗之辈,自是嗤之以鼻。他咬牙切齿道:“原来你就是那个诡计多端的赵匡胤。”赵匡胤朗笑一声,道:“原来齐王也知道了我的大名,看来我的名声已经传遍南唐了。诡计多端也罢,用兵如神也罢,我正是赵匡胤。我知道齐王会经过**,特意恭候您的大驾。”李景达大吃一惊,心想此番偷袭柴荣的行宫,隐秘之极,除了李璟和李景遂,再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了。便是陆孟俊也不知道自己是何时悄然而去的,更遑论此行的意图。赵匡胤又是如何侦知自己行踪的?转念又想,赵匡胤诡计多端,莫要给他诓骗了。他大笑一声,道:“你知道本王兵进**,所以前来领死,倒也有些自知之明,好的很啊!”转瞬之间,神情变得愤怒,大声道:“杀死他们。”话声甫落,二十多名南唐马军挥舞刀剑,呐喊着冲了出去。赵匡胤大叫道:“不好,齐王要杀人了,快逃。”催动军马,转身就逃,一溜烟似的钻进了树林。那二十多名南唐马军眼见他们不过寥寥四人而已,五六个打一个,不杀得血肉横飞,天理难容。想都不想,径直追进了树林。结果可想而知,被埋伏在树林里的周军一锅端了,再也没能活着走出树林。

李景达在原地左等右等,许久没有一个马军回来,知道他们中了埋伏,于是当机立断,率领军马赶往树林。正行之间,但见远处尘土飞扬,马匹的蹄声嘶鸣声隐约可闻。他猛然惊醒,二十多名马军一去不复返,显然是中了埋伏。赵匡胤纵然胆子再大,但是也不敢单枪匹马激怒自己。想到这些,断定周军必有埋伏。他查看周围地形,于是后撤数里,屯兵于山坡之上。山坡虽然不高,但总算是居高临下,不但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还能瞭望敌军动向。李景达派遣人马侦探敌情之后,陷入沉思。为甚么会与赵匡胤狭路相逢?究竟是巧合还是料敌机先?若说是巧合,这未免也太巧了罢。若说是早有防备,会是谁人走露了风声?传闻他诡计多端,以区区四人挡住道路,分明就是故意示弱,好叫我掉以轻心,引诱我上当。我不是皇甫晖,岂会上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皇甫晖正是因为轻敌,而丢了滁州被俘,最后剑伤不治而亡,一世的英名付之东流。他吸取皇甫晖粗心大意的教训,绝不轻敌冒进,心中下定决心,探查清楚敌情之后,一击致胜,绝不给赵匡胤还手的机会。

退进树林之后,赵匡胤下令,善于攀爬的士卒上树隐藏,其余士卒要么躲在树后,要么挖洞藏身。树林虽不茂密,但是周军有的攀上树枝,要的插上枝叶,躲藏的十分隐秘。远远看去,丝毫没有异常。这时石守信钻进树林,笑道:“南唐军上当了。”赵匡胤神色凝重,道:“咱们只是拖住了他们,胜负未定。”石守信问道:“这支南唐军是甚么来头?”赵匡胤道:“他们的来头可大了,领兵的是齐王。”石守信惊呼一声,道:“连齐王都披挂上阵了,看来南唐要破釜沉舟,殊死一搏了。”赵匡胤点了点头,道:“寻常的虾兵蟹将,齐王自是不会放在眼里,幸亏咱们先到**,并且发现了他们。万一错过,陛下毫无防范,势必被打个措手不及。”石守信冷笑一声,道:“遇上了咱们,算他倒霉。只怕他到死也不会明白,咱们怎么会在**恭候他的大驾。”赵匡胤道:“齐王带出来了军马必是精锐中的精锐,决计不能大意轻敌。”顿了一顿,又道:“南唐军十倍于咱们,我最担心的是士卒怯战,你带领马军远离树林,随时策应咱们。”石守信答应一声,带领马军离去。

一百多名南唐军小心翼翼,蹑手蹑脚靠近树林。一名军校冲着树林大声道:“赵匡胤,咱们知道你就躲在里面,你也是冲锋陷阵的大将,怎么见了齐王就躲起来了?”另一名南唐军道:“是啊,是英雄的就出来决一死战,躲起来当缩头乌龟算是人物?”又一名南唐军道:“你再不出来,我就用尿滋你。”他说到做到,当真解开裤子,对着树林撒尿。余人大呼小叫,起哄嬉笑。他们一唱一和,及尽挖苦嘲讽之能事,其意不言而喻,就是要激怒赵匡胤。如此拙劣的激将法,赵匡胤一眼就能识破,自是稳如磐石,绝不上当。

南唐军在树林外叫阵半天,有的口干舌燥,有的嗓子沙哑,更有甚者,竟然磨破了嘴巴皮子。然则树林里始终岑寂阴森,没有半点异常,似乎没有人迹。一名南唐军道:“军校,倘若里面有人,早就该出来了,或许赵匡胤早就逃了。”那军校沉吟片刻,道:“进去看看,大家要当心,莫要走散了。”南唐军连成一片,首尾呼应,一步一步走进树林。他们唯恐遭遇埋伏,无不屏息戒备,可是刀劈枪刺,搜了许久也没有发现一个周军,紧绷的心弦这才放松。一名南唐军道:“军校,这里没有人,咱们回去向齐王复命罢。”那军校道:“再搜搜,大家睁大眼睛,搜仔细些。”

南唐军以为树林里没有周军,于是放松了警惕。赵匡胤还是不急于动手,等了一阵之后方才下令。伏在树上的周军当即射箭,藏在坑里的周军也不甘示弱,跃上地面,举刀就砍持枪就刺。周军往常训练有素,出手极其果断,往往一击致命。只是眨眼的时间,这一百多名南唐军悉数倒毙在地,就算有几个活口,也被补上了刀剑,一命呜呼。王彦升嘿嘿冷笑,拭去长剑上的血渍,道:“就你们这点人,还不够塞我的牙缝。”外面风和日丽,长江之畔,清波荡漾,芦苇摇曳。山花烂漫,五彩斑斓。彩蝶蹁跹起舞,追逐嬉戏。可是树林里却杀机四伏,充满了血腥味。

那裨将道:“齐王,田军校去了许久还没有回来,不如再派人去找找罢。”李景达看了看天色,夕阳笼罩,暮云低徊,已是黄昏时分,道:“要是能回来,他们早就该回来了,他们回不来了。”那裨将问道:“齐王您的意思是...”李景达道:“他们遭了埋伏,全都阵亡了。”目色血红,咬牙切齿,愤怒到了极处。那裨将道:“这么说来,周军没有离去,不如与之决一死战罢。”李景达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可是想到赵匡胤诡计多端,胸藏鬼蜮,心有奸傀。躲进树林深藏不露,如此示弱,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想来想去,无非是要引诱自己深入埋伏,而后一网打尽。他摇头道:“你大约还不知道赵匡胤此人,传闻他手段阴毒,最会阴谋诡计。我想他会夜袭我军,传我号令,人不解甲,马不卸鞍,严阵以待。”

李景达只猜对了一半,周军夜晚的确袭了南唐军营地,然则是袭扰,而非袭击。石守信带领马军几次三番逼进山坡,佯装攻袭,及尽扰乱南唐军心之能事。马军在茫茫夜色之中来无影去无踪,端的神出鬼没。南唐军每次追击,都给他们从容逃逸。南唐军不但连周军的影子都没有摸到,而且被扰得彻夜未眠,犹是人困马乏,无不眼珠通红,面呈卷态。李景达暴跳如雷,拔出来出宝剑,怒道:“赵匡胤,有胆子就出来与本王决一死战。”倏然之间,脑中灵光乍现,赵匡胤既然躲在树林里不出来,那就放火焚烧树林。倘若还不出来,势必统统葬身火海。他想到做到,当即带领军马下了山坡,下令放火。南唐兵卒手持火把,四面八方纵火。起初火势不大,只是密密麻麻,星星点点。后来渐渐连结成片,成了燎原之火。火势从树林的外围向中间推近,要吞噬整座树林。南唐军给火光映得面色通红,持枪举刀,严阵以待,只要周军从火场里逃出来,便即交战厮杀。李景达看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擎剑大笑。

大火烧到一半的时候,一名南唐军气急败坏奔来,喘着粗气道:“禀告齐王,大事不好了,咱们营地遇袭了。”李景达不用想就知道,在自己放火的时候,赵匡胤攻袭了营地。他二话不说,当即带领军马杀回山坡,可是周军早已逃的不知去向了。周军在离开之前,不但砍倒了李景达的大纛,还放火焚烧了一些粮草辎重。李景达能想到火攻之术,赵匡胤也早已想到。在拂晓时分就已经离开了树林,藏于别处。南唐军倾巢下了山坡,他则带领周军悄然上山。不但见人就杀,而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举放火。李景达怒不可遏,大声下令追击。南唐军十分为难,敌人来无影去无踪,目力所及,看不到一个周军的影子,究竟要往那里追击?那裨将问道:“请问齐王,咱们该往那里追?”

正说之间,东边传来号角声,李景达令旗当即指向东方,道:“周军就正东方。”话声未落,忽然西面又响起号角,接着南面和西面也响起了号角。号角声四面八方,此起彼落,似乎方圆数里,皆是周军。李景达四顾茫然,有多少周军,在甚么方位,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当然不能贸然出兵,只得再增派军马仔细探查。时间匆匆而过,这时已是黄昏时分。李景达猜测敌人的马军一定会像昨夜一样屡次骚扰,于是下令设置拌马索,撒上扎马钉,设下重重陷阱埋伏,等待周军自投罗网。然则这一夜风平浪静,周军竟然没有骚扰,害得南唐军白白等了一个晚上。李景达破口大骂赵匡胤奸诈狡猾,当即下令再搜,道:“赵匡胤奸诈无比,一定没有走远,再搜。”南唐马军于是倾巢而出,最远搜到二十里之外。然则纷纷回报,没有发现周军的踪迹。

那裨将道:“齐王,末将有一计可使赵匡胤现身。”李景达道:“说来听听。”那裨将道:“既然找不到周军,咱们索性动身,一来不耽误正事,二来赵匡胤若真有决一死战的勇气,自然也会现身的,不知齐王意下如何?”李景达沉吟片刻,觉得不无道理,道:“立刻拔营。”南唐军匆忙拔营启程,刚刚离去,周军就纷纷从树林里钻了出来。树林虽然尚未焚烧干净,可是灰烬堆积,每个人都灰头土脸,每个一处地方是干净的。赵匡胤之所以瞒天过海,如此大胆行事,再次躲回树林,正是料定了南唐军不会搜到这里。树林被大火焚烧,早就没有了一个活物,谁也不会想到周军会再次躲藏进去,因此没有一个南唐军搜到这里。虽然搜遍方圆数十里,依旧一无所获。赵匡胤料事如神,部下们无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赵匡胤道:“快占领山坡。”带领军马飞奔上山坡之后,下令各自依托地形躲藏,然后吹响号角。李景达惊闻号角之声,立即收紧缰绳,勒住马匹。那裨将满脸匪夷所思,道:“赵匡胤那厮还没有走吗?”心想他神出鬼没,如同鬼魂附体一般,摸之不着挥之不去,当真难缠之极。李景达怒道:“你们是怎么搜的?周军就在眼皮子底下,为甚么没有搜到?”那裨将有口难辩,心想就算有一个两个人出错,难道所有的人都出错了?难道大家都瞎了,周军就在眼前,竟然没有看到?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也越想越糊涂。

李景达奔近的时候,山坡上却没有了动静。周军适才还呐喊呼叫,此刻却戛然而止。周军或匍匐在地,或蜷缩成一团,各自藏匿,与山坡浑然成为一体。李景达虽然穷及目力,却没有发现踪迹。他没有侦探清楚周军的虚实,不知道周军究竟有多少人,仍然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对着山坡大声道:“赵匡胤,你休要装神弄鬼,有没有胆子出来一决胜负?”赵匡胤不再藏头露尾,站起身来,大声道:“有何不敢?不过咱们懒得动,你们来罢。”倘若周军悉数现身,李景达总算能知道大概。但是只赵匡胤一人露面,山坡上究竟藏匿了多少周军,是一万人还是两万人?心中毕竟没有底,权衡再三,不急于决战,先摸清周军底细再说。当下吩咐那裨将,道:“你带领五百人马攻上山坡。”那裨将领命,带领五百名南唐军冲上山坡。赵匡胤长啸一声,石守信闻讯,带领马军从侧翼奔驰而来,顿时将这五百南唐军冲的七零八落。马军来回冲撞,周军趁机挥刀猛劈猛砍。南唐军溃不成军,纷纷夺路逃下山坡。石守信似乎无意全歼这支南唐军,呼哨一声,带领马军一阵风似的奔向远方,直至没有了踪影。

那裨将死里逃生,犹是心有余悸,道:“齐王,敌人的马军太厉害了。”其实不必他说,敌人的马军来去如风,李景达已然尽收眼底。急切之间,李景达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按兵不动。李景达是不知道赵匡胤虚实,不敢贸然决战。赵匡胤是知道敌我兵马悬殊,不敢撄其锋锐。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终于挨到了天黑。

王审琦笑道:“李景达被都虞候拖了三天,被戏弄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胆子只怕都吓破了。” 赵匡胤脸上却无丝毫喜悦之情,道:“要是聪明人,早就该识破我的疑兵之计了。”韩重赟道:“李景达给都虞候摆布的晕头转向,还没有摸清咱们的虚实,看来是徒有虚名。”赵匡胤摇头道:“他能够想出偷袭陛下行宫的计策,决非浪得虚名,或许是太过小心谨慎了,大家都不要小瞧了他。等他醒悟过来,就是决战之时。”顿了一顿,又道:“李景达随时都会下令决战,再次传我的军令,谁敢怯战退缩,立斩不饶。”王审琦等人当下各自传令。

次日天色大亮之时,李景达眺望山坡,忽然之间,恍然大悟。自己着了道儿,被赵匡胤戏弄了。此番原本偷袭柴荣的行宫,为了掩人耳目,故而避开大道,长驱直入。好巧不巧,竟然遭遇了赵匡胤。正是没有摆正心态,因此如履薄冰。像一只过河的狐狸,不停试探河水的深浅。皇甫晖是轻敌大意,自己却是太过小心翼翼了。吸取皇甫晖战败的教训没有错,但是过为已甚,反而适得其反,陷自己于不利境地。此番领兵出战,就是为了与周军殊死一搏,何必非要认定柴荣不可?倘若柴荣回去了开封,难道要打到开封不成?战局瞬息万变,给赵匡胤拖了三四天,甚么事都变了。再说赵匡胤,不论是否堵截自己,如果真的有千军万马,势均力敌,绝不会东躲西藏。之所以藏头露尾,故弄玄虚,无非兵马不足。柴荣、赵匡胤,还是韩令坤,都是南唐不共戴天的敌人,无论遇上谁,不由分说,交战便是。可是跟赵匡胤玩了三天猫捉老鼠的游戏,成何体统?他想通了这些,犹是怒不可遏,当下拔出宝剑,下令进攻。南唐军人喊马嘶,汹涌如同潮水一般冲向山坡。

生死大战一触即发,赵匡胤却镇定如恒。他若悄悄离开**,想必没有人会责难怪罪。但是柴荣势必岌岌可危,说不定还会危及整个淮南战局。为了牵制李景达,绞尽了脑汁,用尽了疑兵之计,终于把李景达拖在**长达三四天,不但尽力而且尽职了。他拔出宝剑,大声道:“不分队形,不分中军侧翼,杀啊!”石守信挥舞钢刀,首先带领马军冲下山坡。王审琦、韩重赟、王彦升则带领步军紧随其后。双方短兵相接,只杀得风云为之变色。这次赵匡胤没有像往常一样身先士卒,而是持剑督战。倘若有人退缩,他就持剑劈开那人的皮笠,留下剑痕。

周军背水一战,拿刀的见人就砍,持枪的遇人就刺,一个个狼嚎鬼叫,仿佛地狱里放出来的恶魔。南唐军没有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发,无不心生怯意。李景达坐在马上扫视战场,眼见二万南唐军居然挡不住二千周军,擎剑怒吼:“包围周军,包围周军。”赵匡胤奔到王彦升身边,道:“去杀了李景达。”王彦升浑身是血,早已杀红了眼,眼见一人奔来,以为是敌军,不由分说,劈手就是一剑。赵匡胤挡住长剑,道:“是我。”王彦升这才看清,道:“都虞候,你有甚么吩咐?”赵匡胤一指远处的李景达,道:“去杀了李景达。”心想李景达想出‘射人先射马’的奇招,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个‘擒贼先擒王’。王彦升得令,手持长剑奔向李景达,及至近处,怒吼道:“李景达,看剑。”李景达虽然猝不及防,然则武功超群,不但拨开刺来长剑,而且还了一剑。虽然他剑术高超,但是骏马受了惊吓,迈开四蹄,奔离战场。南唐军不明就里,以为他临阵脱逃,犹是阵脚大乱,无心恋战,纷纷逃散。周军早已恶性勃发,不必赵匡胤下令,已然吼叫着追杀。李景达宝剑劈砍,连杀数人,仍然遏制不住溃不成军之势。周军追击数里,方才收兵。南唐军两万打两千,可是众不敌寡,伤亡五千余众,败的无比惨重。

李景达聚拢士卒,激励士气,道:“周军只有区区两千人,咱们再杀回去,把周军杀得片甲不留。”南唐军给打怕了,无不心有余悸,宁可与恶魔厮杀,却再也不敢与周军交战了。李景达冲到那裨将面前,仗剑怒道:“起来。”那裨将缓缓站起,神情茫然恐惧兼而有之。李景达抓住他的衣甲,大声道:“重整军马,再杀回去。”那裨将道:“齐王,不是末将不遵你的军令,你看看大家,还能再战吗?”李景达环视一圈,士卒们有的垂头丧气,有的呆若木鸡,有的神色惊恐,有的瑟瑟发抖,有的更偷偷抹泪抽泣。丧失了斗志,似乎行尸走肉一般。那裨将又道:“咱们一败涂地,给打垮了,军心也垮掉了。”李景达想不明白,两万军马居然败给了两千周军,而且伤亡五千余众。愤懑、懊悔、震惊,怨恨诸情涌上心头,不禁仰天怒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