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二十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二十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二十回

行节俭天子撤珍馐 上贺表柴荣呈铁桶

过不多久,王殷随同孙延希来到御花园。王殷上前道:“陛下召见,有何吩咐?”郭威笑道:“太尉进来说话。”王殷走进凉亭,郭威又道:“这里没有旁人,不必拘礼,坐下说话。”王殷告谢入座。郭威开门见山道:“辽国虎视眈眈,河北一旦受到侵袭,国本就会动摇,我和王相公商议,太尉先坐镇河北,震慑辽军。”王殷闻得此言,第一个念头便是功劳太大,受到了猜忌,因此要被贬出朝廷。

王峻眼见王殷不语,知道他的心思,哈哈一笑,道:“太尉切莫误会了陛下,不是你功高震主,受到猜忌,才让你出任天雄军节度使。实在河北乃是北方屏障,不能出一点乱子。能征善战的大将太少了,再说你是陛下的心腹大臣,深得陛下信任。你怎能不为国效忠,为君分忧?”郭威颔首道:“朕原本准拟命柴荣任天雄军节度使,但是他太年轻,怕是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因此打消了这个念头。太尉素有威名,在军中极有威望,天雄军怎敢不令行禁止?”顿了一顿,又道:“到了邺都之后,你和朕从前一样,典军如故,节制河北诸州军马。”王殷道:“容臣想想。”郭威笑道:“太尉慢慢想,想通了再回话。”言罢向王峻使了使眼色。

王峻会意,道:“咱们告退了。”郭威看了看天色,暮云低徊,已是向晚时分,点了点头,道:“忙了一天,大家也都累了,早点回去歇息罢。”转头道:“去福宁宫。”孙延希答应一声,问道:“陛下用不用辇御?”郭威皱眉道:“只几步的路程,朕走着去。”

等到郭威走远,王峻嘿嘿一笑,道:“瞧你忿忿不平的样子,一定觉得自己受到了猜忌。”王殷阴沉着脸,并不答话,心中默认了。王峻正色道:“你这样想不对。”王殷自觉功劳并不比他逊色多少,如今他身兼宰相和枢密使二职,成了大周朝说一不二的人物。自己则遭贬谪,出任节度使。如此天壤之别,怎不叫他愤愤不平?当下道:“我有甚么不是之处,还请相功指教。”这句话说得咬牙切齿,殊无求教之意。

王峻道:“大周朝如何立国,你我都身在其中,不必我赘言了。放眼望去,满朝文武大臣,一个个人模人样,可是皆是风吹两边倒的货色。哼哼,铁打的大臣,流水的皇帝。除了你我等少数几个人,陛下还信得过谁?这是其一。天雄军节度使是陛下登基之前的官职,无论谁人接任这个官职,都是无上殊荣,更何况节制河北诸州军马,真正的一方诸侯。你不想去,可是想去的大有人在。”

王殷想了一阵,转过念头,道:“依你之见,我应该赴任?”王峻道:“不但要赴任,而且还要敲锣打鼓,高高兴兴的赴任。”王殷神色迟疑,仍然犹豫不决。王峻又道:“大周朝刚刚立国,为了稳定人心,因此前朝官员一概留任。一切风平浪静之后,就会慢慢的吐故纳新,该贬的贬,该赏的赏。而这时你远离是非之地,再轰轰烈烈干出些名堂,何愁不能回到朝廷?再说朝廷里有我周旋,你还不放心吗?”

王殷想想不无道理,当下道:“好罢,我去邺都赴任就是。”王峻口才绝伦,三言两语就说服了他,不禁自己佩服起了自己,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铮铮铁汉,说去就去,不要这样愁眉苦脸。”王殷咧嘴一笑,可是模样古怪,比苦还要难看。王峻道:“这就对了,你要做大周忠臣,就要时时刻刻设身处地为陛下着想。无论陛下指向何方,都要不假思索的冲锋陷阵。到了邺都之后,时常给我写信。朝廷里有我,尽管放开手脚去做。”

来到福宁宫,已经是掌灯时分,宫檐下每隔十几步就挂一盏灯笼。董氏已经被册封为德妃,听说郭威到来,当下迎出宫门,道:“陛下来了。”今天既是郭威登基的日子,又是册封为妃的日子,双喜临门。因此还是头带凤冠,身穿朝服,脚上一双锦鞋。虽然四十来岁年纪,风韵犹存。郭威微笑着点了点头,迈步走了进去。董氏问道:“陛下吃了晚饭没有?”郭威道:“今天和大臣们议了一天的国家大事,一口水也没有顾的上喝,你不问,我倒是忘了。你这一说,真是觉得饿了。”董氏道:“我也一天没有吃食,正好在福宁宫吃顿晚饭。”转头吩咐孙延希,准备晚饭。孙延希不敢怠慢,一路小跑,吩咐司膳太监生火做饭。

郭威四下环望,眼见宫内到处点满了蜡烛,便是角落处也灯火通明,宫内亮的如白昼一般,道:“蜡烛可比油灯贵多了,留下几支就够了。”董氏当下吩咐宫女,道:“把角落里的蜡烛都灭了,留下六七支就够了。”郭威正色道:“你我还没有到老眼昏花的地步,有点亮光足矣,留下三支罢。”宫女当下熄灭了角落里的蜡烛,只留下三支,光亮顿时昏暗了下来。

董氏笑道:“这福宁宫里衣裳被褥都是绫罗绸缎,用物不是银器就是玉器,有好多东西,别说没有见过,从前听得没有听过,要说昭圣皇太后可真会享福。”郭威道:“昭圣皇太后不是贪图享受之人,当年汉高祖太原起兵的时候,没有钱财赏赐大家,打算先搜刮百姓。她诤言谏道:“陛下凭借河东起兵,宣称义军,解民之困厄,救天下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就应该拯救黎民苍生。可是百姓们还没有得到陛下的恩惠,却要先贡献财物,陛下岂不失信于民了吗?妾身愿意把积攒的财物全拿出来,虽然不多,但是将士们想必不会有怨言的。”高祖听了这些肺腑之言,终于矫枉过正,收回成命。这件事传了出去,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犹是得到了民心。”

董氏知道自己失言了,笑道:“我不过随口说说,刚进皇宫,处处觉着稀奇,眼睛都看花了。”郭威正色道:“这些奇珍异宝,还是少看为妙。”顿了一顿,又道:“福宁宫本应该是圣穆皇后的宫殿,她亡故多年,这福宁宫空着也是空着,你住下便是。”他登基之后,追封柴氏,也就是柴荣的姑姑,为圣穆皇后,董氏道:“若是不便,我搬往别处就是。”郭威见她言语之间竟有三分哀怨之意,笑道:“我有口无心,你别放在心上。”顿了一顿,又道:“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此生不会再立别人为皇后了。”董氏叹息一声,道:“她虽然死了许多年,可是陛下仍然念念不忘,毕竟在陛下心中,还是她最好。死人为后,我这活人为妃,似乎...似乎显得多余了。”说到最后,又是嫉妒又是伤感又是无可奈何,竟然落下了两行泪水。

郭威见她失声坠泪,心中一软,抚着她的肩头,道:“我是重情重义之人,若是负情凉薄之人,你也不会嫁给我了。”说话之间,孙延希在宫门口道:“陛下,晚膳到了。”他如今已是侍驾太监,郭威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比起从前,更加忙碌了。

郭威小声道:“你这般模样,倒叫太监宫女们笑话了。”董氏也觉得失仪了,抹了抹腮旁泪珠,道:“把饭菜送进来罢。”孙延希答应一声,对身后的宫女们招了招手。十几名宫女鱼贯而入,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菜。董氏道:“陛下也该饿了,吃饭罢。”郭威走到桌旁,却不坐下,仔细打量桌上的菜肴。连汤带菜,林林总总,竟然多达十八道。有的菜肴盛在水晶盘里,有的则用银碟。尤其两盏碧绿的玉碗,盛着金黄色的稠羹,格外引人注目。盛酒的酒壶及酒杯碗筷,也皆是银器。他身居高位,算是见多识广,此刻随随便便一顿晚饭,总算是见识到了皇家的气派尊崇。

董氏道:“这许多吃食,咱们两人怎么吃的完啊?”郭威冷冷道:“这是把咱们当成饭桶了。”看着这一桌点缀的花里胡哨,琳琅满目的菜肴,董氏目不暇接,竟然有一半不认识,于是指着那盘鲤鱼,道:“这是鱼,我认识。”又指着一盘菜肴道:“这是甚么,我就不知道了。”又问郭威,道:“陛下识得这是甚么吗?”

郭威拿起银箸夹了一块,此物与人的小指一般长,只是形状扁平。色泽红亮,异香扑鼻。他向来不在意饮食起居,又是穷苦人出身,但求吃饱足矣。后来做了枢密副使,每顿也不过二三个菜,几张面饼或者一大碗面条罢了。董氏笑道:“陛下尝尝。”郭威迟疑一会,终于放入口中,咀嚼起来。此物劲爽弹牙,越嚼越香。虽然吃出是肉,究竟是甚么肉就不知道了。董氏问道:“此物好吃吗?”

郭威道:“我不注重饮食,只要能填饱肚子的,都觉得好吃。”转头问道:“这一大桌上菜肴有肉有鱼,要花多少钱?”孙延希道:“这个小人不知道,陛下想知道,可以传司膳太监。”郭威道:“传司膳太监,朕有话问他。”

孙延希应声退出宫门,过了一会,领着司膳太监走到宫门外,道:“陛下,司膳太监到。”郭威道:“进来罢。”司膳太监四十多岁,生的矮矮胖胖,肚子又大又圆,仿佛十月怀胎了一般。他趋上前去,满脸堆笑道:“小人见过陛下。”郭威道:“你就是掌管饮食的司膳太监?”司膳太监毕恭毕敬道:“小人正是,这些菜肴还合陛下和德妃的胃口罢?”郭威不答反问,道:“这一桌子菜肴,花费了多少钱?”司膳太监回道:“回陛下,好几百贯钱。”

郭威见他含糊其辞,顿时不悦,沉声道:“三百贯就是三百贯,五百贯就是五百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甚么是好几百贯钱?你如实回答,究竟花费了多少钱?”司膳太监道:“大约六七百贯罢。”郭威倒吸一口凉气,质问道:“甚么?就这区区一桌菜肴居然花费六七百贯钱?你仔细说说,这些钱究竟用在了甚么地方?”司膳太监道:“陛下抚有天下,以天下奉养,一应饮食皆是天下最好的。每样食材都经过精挑细选,都是最好的。”指着银酒壶,又道:“就说这壶酒罢,此酒名为‘百花酿’,以百种鲜花及晨曦之朝露酿制而成。别的不说,就说采集朝露,就颇费人力。这一壶酒就要五十贯钱,说是琼浆玉液,丝毫不足为过。”

郭威转头对董氏道:“朕从前嗜酒如命,有次喝醉了酒,仗着酒性曾在闹市里杀了个欺行霸市的屠户。”董氏微微一笑,道:“看来陛下还是性情中人。”郭威道:“说跑题了,年轻时没有钱,可是酒瘾发作起来,约束不住自己,就卖浊酒喝。后来读了书,懂的道理也多了,不敢喝酒误事了,也越喝越少了。”

伺膳太监一脸谄媚之色,道:“这百花酿乃是酒中极品,请陛下和德妃品品。”言罢捧起银壶,斟了两杯酒水。郭威见伺膳太监说的天花乱坠,也想尝尝被誉为琼浆玉液的百花酿究竟是甚么滋味,端起银杯,正要一饮而尽的时候,猛然想起了一件事,随即放下了银杯。伺膳太监大惑不解,问道:“陛下怎么不喝?觉得这酒不好吗?”郭威冷笑道:“就是这酒太金贵了,朕喝不下去。”

伺膳太监见他一付小家子气的口吻,猜想是个小气悭吝的主子,顿时打心眼里就瞧不起,但是脸上却不敢表露丝毫不敬的神情,道:“前朝隐帝在位之时,一顿宴席何止千万贯钱,单是赏赐伶人,出手就是几条玉带。一壶百花酿,并非十分金贵。”一提起刘承祐,郭威不禁一肚子气,怒道:“他生在蜜罐子里,没有吃过苦,更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国库里的钱早就被他挥霍一空了,最后给奸佞杀了,这就是报应。”顿了一顿,又道:“国库里的钱早就给隐帝挥霍一空了,哪里来的钱做这几百贯钱一桌的酒菜?”

伺膳太监道:“回陛下,虽然国库里没有钱,但是隐帝还有自己的钱库,这一桌酒菜的花费,来自隐帝的钱库。”郭威道:“他一步也不迈出皇宫,要钱做甚么?这些钱又是从何而来?”伺膳太监道:“这些小人就不是很清楚。”孙延希道:“回陛下,皇宫里有兵器坊,打造兵器挣的钱,就进了隐帝自己的钱库了。”郭威明白了,颔首道:“他做天子不是为了治理国家,而是想着法子捞钱,骄奢淫逸。把国视为家,家国不分,不国破家亡才怪。”

伺膳太监道:“陛下,酒菜都凉了,请进膳罢。”郭威道:“国家积贫积弱,很多穷人一天都吃不上了一顿饱饭,朕出自贫寒,这几百贯钱一桌的席面,无福消受,撤下去罢,全都倒了。”董氏道:“倒了岂不浪费?已经做了,吃这一顿算了。”郭威冷笑道:“吃这一顿算了?倘若吃顺了嘴,天天想着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大周江山岂不和后汉一样,也成了短命王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的锦衣玉食,朕碰都不敢碰一下。”董氏见他口气越来越是严厉,不敢再劝。

伺膳太监道:“这些菜肴若是不合陛下的胃口,小人再另做一桌。”郭威摇头道:“不必了,煮两碗面片就够了。”伺膳太监连声说是,心想:“放在一桌子山珍海味不吃,却吃面皮,真是穷人的贱命。”只听得郭威续道:“以后朕和德妃的膳食不必铺张浪费,一个人两三个菜,两人人一同进膳,三四个菜足矣,不许再多。”

伺膳太监道:“天子和妃嫔的膳食,自古皆有定制,万万裁减不得。天子抚有四海,以天下奉养,倘若一顿只三四个菜,和寻常人家有甚么分别?”郭威大为不悦,道:“你说说何为天子,何为寻常人家?”伺膳太监再没有眼光也看出他动了怒容,嗫嗫嚅嚅道:“陛下...就是天子。”郭威冷冷道:“在你们看来,天子就该锦衣玉食是不是?就该醉生梦死是不是?就该在皇宫这温柔乡里迷失,无法自拔是不是?朕告诉你,守疆土、御外侮、养百姓、富天下,才是天子之正道。一次宴席,花费成千上万贯钱,那是荒淫无道,是败家子。”这句话说得疾言厉色,伺膳太监吓得连声说是,忙不迭的撤了酒菜。

孙延希早就练就察言观色的本事,眼见郭威神情不对,缩着脑袋和伺膳太监一同退出福宁宫。伺膳太监一肚子怨气,道:“我寻思着新天子登基,于是绞尽脑汁,甩开膀子做一桌子山珍海味,着意巴结一下。想不到这新天子竟然是天生的贱命,享不了福,吃不得好的。早知如此,煮一锅面片,撒几根青菜了事,乐得轻松。”孙延希叹息道:“只是可惜了那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伺膳太监道:“这位天子无福消受,倒便宜咱哥俩了。去我那里,咱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来个不醉不归。”

孙延希抚掌道:“正合我意。”忽然神情变得幸灾乐祸,又道:“我瞧这位天子是俭朴的主,每顿粗茶淡饭,只怕你再捞不着油水了。”伺膳太监满脸怨恨之色,道:“倘若真是这样,真是捞不着甚么油水了。”孙延希鼻孔里‘哼’了一声,道:“你一向大手大脚惯了,以后的日子只怕不好过了。”伺膳太监道:“你莫要阴阳怪气的,这位天子是个小气鬼,我的日子不好过,你的日子就好过吗?实话告诉你,咱们都在一条船上,船若翻了,大家都要落水。”

孙延希惊醒过来,停下脚步,双眉深锁,一脸严肃,不知道在想些甚么。伺膳太监问道:“你怎么了?中了邪吗?”孙延希摇头道:“不对,不对。”伺膳太监问道:“甚么不对?发生了甚么大事?”孙延希道:“这位新天子与众不同,你看出来没有?”伺膳太监一脸不以为然,道:“有甚么与众不同之处?难道多出了一个脑袋不成?”

孙延希道:“你好没有眼力,陛下与汉隐帝大不相同,你没有看出来吗?”经他这么一说,伺膳太监也有同感,连连点头道:“是啊,给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他们大不一样。虽然我只见了陛下一面,可是能感觉的到他的眼神十分犀利,虽然没有发怒,可是自有一股威严气势,这是不是就是书上说的‘不怒自威’?”孙延希道:“我侍奉过高祖和隐帝,看人不会错的。陛下极其精明,不是好欺瞒的人,咱们以后的日子只怕不好过了。”

伺膳太监嘿嘿而笑,道:“我看你疑神疑鬼,大概多虑了。”孙延希道:“这是怎么说话?”伺膳太监道:“我掰开了跟你说罢,我进宫快有二十个年头了,这二十年来历经了三朝六帝,分别是唐闵帝李从厚、唐末帝李从珂、晋高祖石敬塘和出帝石重贵、汉高祖刘知远、汉隐帝刘承祐。”一口气说完,顿了一下,又道:“你看出甚么门道没有?”孙延希还是没有领悟,问道:“甚么门道?”伺膳太监压低声音道:“这些朝代是短命的朝代,这些个天子也都是短命鬼,没有一个长久。别看陛下神气活现,谁知道他能活几年,说不定哪天就咽气了。”

孙延希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伺膳太监笑道:“你知道这叫甚么吗?这就叫铁打的皇宫,流水的天子。反正是皇帝轮流坐,不管打雷还是下雨,咱们岿然不动。”孙延希笑道:“别看你一个伺膳太监,平日烟熏火燎,一身油烟,想不到肚子里竟然有货,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伺膳太监拍着凸起的便便大腹,得意洋洋道:“你以为我这里面尽是酒肉吗?这可是一肚子的学问。”

孙延希道:“话虽如此,可是陛下不是傻子,以后还是小心为妙。”伺膳太监冷笑道:“陛下力行节俭,要断了咱们的财路,想的到美。便是一块豆腐一颗青菜,我也要榨出铜钱来。”顿了一顿,又道:“听说宫中大乱的时候,你趁乱顺手牵羊,偷了不少宝贝?”孙延希连连摇头,正色道:“没有的事,我深知做太监的规矩,而且手脚最是干净,你不要冤枉了好人。”

伺膳太监嗤之以鼻,道:“宫里的太监宫女们,但凡有点地位的,有几个手脚干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都在绞尽脑汁的捞钱。大家知根知底,你瞒不了我的。”孙延希眼见瞒不过去,只得支支吾吾道:“也没有甚么,不过顺了两件玉器而已,想着过些日子,带出皇宫,换点铜钱。”叹息一声,又道:“要说咱们这些做太监的,人不人鬼不鬼,实是天底下最苦的人,没有人拿正眼瞧咱们。无儿无女,老了也没有人养老送终,现在不捞点钱,等到老了,下场就是凄惨二字。”伺膳太监亦有同感,道:“谁说不是?”

孙延希笑了一声,道:“现在说这些多愁善感的话也没有用了,徒然自寻烦恼。真到了老的那一天,眼睛一闭,两腿一蹬,甚么都完了。”伺膳太监呸呸连声,道:“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了,咱们去吃肉喝酒,然后叫上几个相好的赌钱。”听到赌钱,孙延希顿时两眼发光,道:“还等甚么,快走罢。”

郭威晚饭没有吃成,反而怄了一肚子气,董氏微微一笑,劝道:“陛下是天子,天子就该有天子的度量,和太监怄气,不但失了身份,而且不值得。”郭威摇头道:“你以为我是在和太监怄气吗?我是在担忧,不说民生凋敝,国力衰弱,就说各地的节度使们,有几个真正的臣服,又有多少狼子野心,又有多少人蠢蠢欲动?我虽做了皇帝,可是皇位一点也不稳当。有太多事等着我做,可真是千头万绪啊。”

正在这时,宫女端来两碗面片,放在桌上。董氏笑道:“大道理我不懂,可是知道做事和吃饭一样,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也是一件一件做。陛下饿了,进膳罢。”郭威摇头道:“我没有胃口,吃不下,你自己进膳罢。”董氏道:“看到陛下忧心天下,操劳国事,我插不上手,帮不上忙,真是心有余力不足。不过我知道,陛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比起汉隐帝,强过千倍万倍。”郭威神情大变,厉声道:“你拿我和刘承祐那混账东西相提并论?”

董氏见状,醒悟过来,犯了忌讳,忙道:“我不该在陛下面前提起刘承祐,知道错了,请陛下息怒。”郭威忽然大笑起来,道:“朕虽然不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但也绝不是刘承祐那样昏聩无能的货色。朕既然能从他手里夺过天下,也必能守住。”神情舒展,显得踌躇满志,信心十足。董氏连声说是,道:“大周天下必定能在陛下治理之下蒸蒸日上。”

郭威道:“老话说的好,男主外女主内,国家大事不必你操心,可是这后宫之事,你可要多多费心。”顿了一顿,又道:“朕只有一个皇后,那就是圣穆皇后。朕亏欠她太多,因此不再立后了。你虽然没有皇后的名分,可是却是不折不扣的后宫之主,也不要你事必躬亲,把后宫管教的顺顺当当足矣。”董氏问道:“请教陛下,我该从何处着手?”

郭威笑道:“在大臣面前,我是天子。在你的面前,我则是官人,说话不必如此拘谨。这几天来,我暗中观察,太监宫女为数不少。国家穷困艰难,哪里养这许多闲人?皇宫里只你我二人,哪里需要这许多太监宫女服侍?”言辞及此,想起了一件事,又道:“不止咱们二人,还有一个昭圣皇太后。不是朕不记仇,她的儿子杀了我全家,我恨不得以牙还牙,杀她全家。朕不杀她,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既然留下她,以前怎么样,以后还是怎么样。谅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吃多少能用多少?”董氏心领神会,点了点头。

郭威又道:“朕接手就是这么一个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窟窿漏洞的烂摊子,因此一定要恪守‘节俭’二字。适才倒掉那一桌价值几百贯的珍馐美味,就是害怕划向骄奢淫逸的深渊。”董氏道:“真难为陛下一番苦心。”郭威道:“因此你不要埋怨我小气。”董氏微微一笑,道:“我也是吃过苦的人,没有陛下想的那样娇生惯养,养尊处优。”郭威颔首道:“只有咱们清心寡欲,过苦日子,天下才会富足,才会长久。”

董氏微笑道:“治理国家,不是要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治理不是?”郭威大笑一声,道:“听你这么一说,我的肚子还真是饿了。”董氏笑道:“陛下快用膳罢。”两人坐到桌旁,董氏见他吃的津津有味,道:“这一碗面片够不够?”郭威道:“够了,够了。”董氏道:“我吃不完这多,匀一半给你。”郭威也不客气,伸出檀木筷子捞了半碗到自己的碗里,道:“这碗面片虽然清汤寡水,可是就是吃的舒坦。”

用完了晚膳,郭威道:“刚才说到治理后宫的事,昭圣皇太后那里一切照旧,咱们务必锱铢必较,节俭一些,再就是裁减太监宫女的事。一些年纪大了的太监,让他们各自归家。想嫁人的宫女,就让他们出宫嫁人。总而言之,宫里不养闲人,想出宫的人,打发一些钱,让他们出宫罢了。”董氏应声说是,道:“陛下累了一天,早点歇息罢。”郭威摇头道:“我要先看一会书,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你先歇息罢。”

孙延希和伺膳太监吃酒赌钱去了,另有太监服侍郭威。来到别殿,太监连忙点燃了蜡烛,郭威道:“朕来看书,点三支蜡烛就够了。”太监当下说是,吹灭了多余的蜡烛。说来也怪,往常都能静下心来看书,即令澶州兵变、兵进开封等千钧一发时刻,也是手不释卷。然则此刻虽然心情平静,却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既然看不进去,索性放下天天翻阅的《阃外春秋》,在别殿里来回踱步。

他回想邺都起兵直至登基诸事,虽然第一次兵进京师,大臣们皆不臣服,然则最终还是夺取了天下。这其中固然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收服了天雄军。天雄军骁勇善战,功不可没。但是转念一想,天雄军果真是功不可没吗?天雄军能征善战不假,后汉的禁军毫无斗志,临阵变节,一触即溃,也是亲眼所见。把京师交给这些不忠的乌合之众拱卫,如何能够安心?再者禁军中大多将领原是河东旧部,刘氏一族僵而不死,刘崇还在太原。禁军中有多少将领和刘崇眉来眼去,暗中勾结?想到此节,背脊不禁一阵发凉,当下道:“来人。”

守在别殿门口的太监快步而来,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郭威原本想差遣人请王峻进宫商议此事,但是转念一想,这个时辰,王峻只怕早就睡下了。这件事虽然要紧,却不至于火烧眉毛,于是摇头道:“没有事了。”

其实王峻的府邸,此刻依然灯火通明。他是大周第一功臣,兼任宰相和枢密使二职,政权军权集于一身,统领文武百官,总揽朝政,当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些钻营奉承的内外官员在府外排起了长龙,争先恐后的拜见王峻。攀亲的、托故的、套近乎的络绎不绝,恨不得踩烂王府的门槛。各色人等要巴结当朝第一大红人,当然不会空手而来。自是绞尽脑汁,用尽心思,甚么奇珍异宝,名家字画,应有尽有。这些人满脸堆笑,腆着脸皮请王峻赏收礼物。王峻也不推辞,一一笑纳。送走众人之后,王峻看着一屋子琳琅满目的古玉金器、珍珠玛瑙、名家书法字画,回首前尘,不禁感慨万端,心想:“颠沛流离,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活成了人样。”

次日郭威与众大臣议完国事之后,留下王峻,要与他商议机密大事。郭威道:“秀峰兄,昨夜我彻夜未眠啊。”王峻是他最信任之人,虽然做了皇帝,还是一如既往地以‘秀峰兄’相称。王峻笑道:“你高兴的睡不着觉?”郭威摇头,一字一顿道:“我是担忧,担忧的彻夜难眠。”王峻心中大奇,问道:“天下已然在你手中,你还担忧甚么?”

郭威站起身来,踱到殿中,叹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接手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内忧外患,担忧的地方多了。”顿了一顿,又道:“秀峰兄,你觉得我能够夺取天下,是天雄军百战之功吗?”王峻想了一会,道:“天雄军勇猛善战,个个不惧生死,一往直前,一战定乾坤,功劳着实不小。”郭威重重‘哼’了一声,道:“我却不这么想,要不是后汉的禁军贪生惧死,畏缩胆怯,刘子坡之战,一触即溃,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我如何能胜的这么轻轻松松?”

王峻心中纳罕不已,心想:“打了胜仗,夺了天下,还不开心,这是何必?”但是心念一转,顺着郭威的思路走下去,终于也悟出了端倪,道:“是啊,虽说天雄军勇猛,可是也是后汉的禁军也太过脓包。当天两军刚刚交战,后汉的禁军就败了,扔下刘承祐那小子,置若罔闻。这么一说,天雄军似乎也没有多大功劳。”顿了一顿,问道:“你想处置天雄军?”

郭威摇头道:“那倒不是,毕竟天雄军助我夺取了天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是掉转枪头对准他们,会寒了将士们的心。”神情变得凝重,又道:“我是不放心这些禁军。”王峻沉吟片刻,道:“禁军中有许多将领都是河东旧部,难包他们不吃着锅里看着碗里,想着刘氏还能东山再起,确是不能不防。”

郭威心中正是如此担忧,点了点头,道:“我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于军中恶习知之甚稔,骄兵悍将们打起仗来,一个个贪生怕死。可是闹起事来,却又无法无天。”王峻嘿嘿冷笑,道:“这却好办,把天雄军安插进禁军,看谁还敢作乱。”郭威摇头道:“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把天雄军安插进禁军,河北诸州的防务交给谁?这些混账大兵们把开封抢成了白地,可是终究还有几分血性,要抵御辽军,还是要靠他们。我的意思是,在侍卫亲军之外,再组建一支新禁军,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殿前军’。”

听到这里,王峻恍然大悟,心想:“姜毕竟还是老的辣。”不禁抚掌叫绝,道:“殿前军用咱们的人,如此一来,与侍卫亲军分庭抗礼,互相制衡,就不怕侍卫亲军挟权自重,尾大不掉了,我这就着手去办。”他与郭威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自是举双手赞同。郭威颔首道:“我是这么想的,原后汉侍卫亲军的羽林军、龙武军、神武军番号不变,改护圣军为龙捷骑军,改奉**为虎捷步军。”王峻知道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叫法,问道:“那殿前军一边呢?”郭威道:“把原后汉小底军编入殿前军,改为铁骑骑军,原控鹤军番号不变,是为步军,铁骑军和控鹤军将来就是殿前军的主力,另外再招募散员、东西班等军。”顿了一顿,又道:“国家眼下没有钱,招募新军的事,可以暂缓一些时日,先把小底军和控鹤军编入殿前军。”王峻颔首说是。

郭威又道:“天雄军总呆在京师不是办法,时间久了,指不定又会闹出甚么大事,再说河北空虚,须得要他们尽早回去。王殷答应了没有,几时去邺都赴任?”王峻道:“我也在等他的回信。”郭威叹息一声,道:“他是还想和我讨价还价,你再替我软硬兼施的敲打敲打他。不管他答不答应,天雄军必须尽早拔营。”重重‘哼’了一声,似是自言自语的道:“我就不信,除了王殷,没有别的大将能够镇守河北。”

正说之间,孙延希走到殿外,道:“陛下,天雄军衙内都指挥使遣使觐见。”郭威神色一喜,道:“传使者觐见。”过了一会,王朴手捧贺表和奏章走进大殿,行跪拜之礼,道:“微臣觐见陛下。”郭威道:“免礼,起来说话。”王朴站起身来,呈上贺表和奏章。郭威知道各地的贺表千篇一律,于是先看奏章。奏章上先说河北一切风平浪静,敬请郭威放心。又说忠孝不能两全,为了防备辽国,不能擅离职守,回京拜贺。最后又叮嘱郭威保重龙体,不可操劳过度。拳拳之情,跃然于字里行间。

郭威一眼就看出是柴荣的亲手笔迹,不禁眼眶微湿。他呆了一会,道:“赐坐。”孙延希当下搬来一只锦墩,王朴并不落座,正色道:“陛下和王相公面前,王朴一介刀笔小吏,不敢造次。”郭威道:“你一路风尘仆仆,朕还有话问你,权当是歇息一下。”王朴欲要推辞,王峻嘿嘿笑道:“陛下面前,可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要不是你是陛下驾前旧臣,也没有此等殊荣。陛下要你坐,你就坐罢。”言下之意,若在推辞,那就是不识抬举了。王朴不但聪明绝顶,而且性情与众不同,五分严谨肃穆、不苟言笑之中又有三分傲慢二分孤僻,闻得此言,当下告坐。

郭威笑道:“这就对了,朕说句真心话,朕还是和以前一样,不要因为朕做了皇帝,高高在上,就拘谨生分了。”王朴欠身道:“微臣明白了,看来是微臣多虑了。”郭威道:“荣儿还好罢?”王朴道:“回陛下,衙内都指挥使一切安好,只是为了提防辽军趁虚而入,十分操劳,好在辽军并无动静,一切安然无恙。临行之前,衙内都指挥使一再叮嘱微臣,要微臣转告陛下,不能回京庆贺,请陛下恕罪。”

郭威笑道:“荣儿做的很对,何罪之有?庆贺我登基是轻,防范辽军才是重中之重。他分得清轻重,这样很对。”言下极为嘉许。王朴道:“衙内都指挥使还送来了贺礼。”郭威微微一笑,道:“荣儿还送来了贺礼吗?拿进来我瞧瞧。”孙延希当下命两名小太监把贺礼搬进大殿。这件贺礼乃是一个铁桶,锃光瓦亮,和寻常木桶一般大小。只是分量沉重,两个小太监抬得气喘吁吁。

王峻奇道:“这是甚么贺礼?这不过是铁打的桶罢了,如此粗陋不堪,怕是柴荣弄错了罢?”王朴站起身来,道:“相公有所不知,此桶寓意大周朝固若金汤,铁桶也似。”郭威开怀大笑,道:“好寓意,好寓意,看来荣儿颇费苦心了。”王朴道:“正是,衙内都指挥使不敢动用府库一个铜钱,因此送此贺礼,恭祝大周朝坚不可摧,千秋万代。”郭威连连点头,道:“这铁桶寓意很好,深合朕的心意,别的官员送的珍珠宝石、奇珍异宝,我还看不上。”王朴道:“衙内都指挥使说过,陛下吃过苦,不喜铺张奢靡,一定会喜欢这件贺礼,正印了父子连心那句古话。”

郭威频频点头,道:“对极,对极,真真是父子连心。”顿了一顿,又道:“朕与王相公商议了一下,准拟让荣儿出任地方,做个节度使,不过是做天雄军节度使还是镇宁军节度使,还没有定下来。你可以提前告诉他,好叫他心中有个底。”王朴躬身道:“微臣遵旨。”郭威又道:“你是状元,学识渊博,才情窎远,朕是素知的。”王朴欠身道:“陛下过誉。”郭威道:“大周立国,也有你的一份功劳,朕心知肚明,你也不必谦虚。”王朴道:“臣只是尽了臣的本分,没有寸尺之功。”

郭威微微一笑,道:“你不邀功,很识大体。朕原本想留你在京师为官,可是荣儿身边没有才智出众之人辅佐,终是不成。我看你们性情相近,都刚烈似火,应该谈的来。”王朴道:“衙内都指挥使公忠体国,正大光明,果敢干练,微臣很是钦佩。”郭威道:“朕想留你在荣儿身边,做节度使掌书记,你意下如何?”王朴不假思索道:“臣愿意。”郭威点了点头,道:“你打算甚么时候回去?”王朴道:“臣辞别陛下之后,即刻回去。”郭威道:“好罢,朕写封信,你带给荣儿。”领了密信之后,王朴辞别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