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极品赘婿 > 第二百一十三章:盐引商税

第二百一十三章:盐引商税

“商税……”

朱元璋捏着拳头,敲了敲桌子,面色越发凝重,大明开国二十多年了,商税的事情,一直都是争议不断。

如今维持在三十税一,十五税一的标准上,十五税一的货物分类极少,主要集中在茶,盐,瓷器等物品上。

布匹,粮食等,皆为三十税一。

“商税还是大有可为的,陛下。”

赵晨活动了一下小腿,这么长时间的跪着,还是很累的。

注意到了他的小动作,朱元璋抬了抬手道:“起来吧,仔细说说,这商税,怎么样大有可为?”

得到特赦,双手压着金砖,艰难的站起身,本就忙碌了数日,觉都没睡好,就被传召进宫,足足跪了快一个小时了。

“今时之政,绝不是万世之政,今时的敌人,也绝不是万世的敌人,世事境迁,物是人非,今天大明的敌人,来自北方,三百年后,大明的敌人,就是来自海上。”

“所以迁都也是重中之重,商税的话,亦是如此,今时的政策,以休养生息,养民为主,让百姓得以喘息之机,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天下承平日久。”

“各地物产丰饶,已经有了恢复的景象,单论民间的年产值,应该已经超过了宋时,江南之宋不过半壁江山,却有万万贯岁入。”

“这问题,就出现在商税里边。既然要打压商人,自然要对商人,苛以重税,让商人们,疲于奔命。”

“朝廷抽取更多的商税,用于修桥铺路,让大明境内,焕然一新,拙劣浅见,三十税一,太低,太低。”

“至少要把商税提到十五税一,七税一,三税一!”

“十五税一,针对普通物品,如今日之政,布匹,粮食等物,予以十五税一的优惠政策。”

“而入特殊物品,盐,茶,瓷器,丝绸等物,当以七税一苛以重税,盐属于朝廷限定物品,商人取得盐引,才能从规定的盐场,获取食盐,运送到指定的郡县售卖。”

“我只是想,这个盐引的上边,可以做些手脚,改变一些。”

商税改制,这是必须要做的,没有钱,什么都白搭,如果有钱,对内可以赈灾,稳定民心,对外可以厉兵秣马,重赏之下,必有死士。

有钱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

这时,朱标抬头看了眼,望着赵晨道:“哦?盐引怎么做手脚?”

“这个很简单啊,朝廷骤然改变商税政策,必然会引来天下豪绅商贾的不满和抵抗情绪,这个时候就可以从盐引上做手脚。”

“比如说,一家商贾,今年的货物纳税数量在一万两银子,那就给他颁发三万斤,或是四斤的盐引,让他按照规定,去盐场取盐,贩卖到朝廷指定的地点去。”

“依照我这段时间在金陵观察,市面上的盐,分为两种,也就是粗盐和细盐,普通百姓多还是以粗盐为主,粗盐的价格,一斤在十文钱至十四文钱。”

“一斤盐,足够五口之家,三个月之用,若是再省一点,可以撑五个月。”

“金陵的物价高涨,但金陵百姓的收入,也不算低,温饱不成问题,而三万斤,若是运到金陵贩卖,一斤十文钱,三万斤三十万文钱,三百两银子。”

“那如果给十万斤盐引,就是一千两银子的售卖额,而且食盐永远都是紧俏货,不愁销路问题。”

赵晨面色平静,他只是做个比喻,真的给多少盐引,还是要看朱元璋的意思,如此一来,也确实可以极大的让商税改制顺利推行下去。

而有了盐引,那商人们,或多或少也会积极点交纳商税。

朱元璋瞥了一眼,沉声询问道:“那如果给他补齐一万两银子的商税额,是不是就要一百万斤的盐引?”

“那当然不会给他补全了,只要补他四成利润,一万两银子,补四千两银子的盐引,十万两补四万两盐引。”

“如此做下去,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到那时,食盐在遍地开花,必然会导致食盐价格走低。”

赵晨摇了摇头,一个大盐场,据他所知,后世的盐场年产量多少万吨的都有,但这个时代,一个大盐场的产量应该是有限的。

但一年产个百十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可如果那商户不要盐引,因为无法贩卖,路途遥远者,处于云南,川蜀,西北地区,乃至关中,那当如何?”

“他们拿着盐引,跑到盐场取盐,再运去贩卖,这是不是也是一个问题。”

朱标思虑片刻,加重商税原本是他放在自己登基之后,准备要做的,之所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关乎的还是民生问题,而且他一直没想好,如何让商人能够安稳交税。

如果所有商人都不交税,那到时候不知道要浪费多少财力,物力,精力,让人去查税额。

“所以要在盐引上做手脚,所有商人从官府获得的盐引,盐场只认盐引,不认人,盐引上也不用写什么谁可以领取。”

“所有人,都可以买卖盐引,如果地处内陆,路途遥远,可以把盐引变卖,如此……”

赵晨的话音刚落,只见朱元璋猛地起身,双手背在身后道:“如此的话,盐引岂不是要在天下流通,成为流通货物了?”

“万一各地官府阳奉阴违,那要查下去,岂不是耗时耗力。所有人都能得到盐引。”

朱元璋眉头紧蹙,盐引堪称重中之重,谁能得到盐引,必须要在朝廷有记录才行。

不然的话,这样盐引胡乱发放,那盐场生产多少盐,都不够用的。

“这就要从各地州府的税款上做文章,如果一个府,年商税总额在十万两银子,而他却发出去了超过四万两银子的盐引,那自然是谁发的,找谁问罪!”

赵晨躬身作揖道。

朱标微微点头,看了眼朱元璋道:“父皇,儿臣倒是认为,此事并非不可行,只是操作起来,会麻烦一些,父皇也常常教诲,万事开头难嘛。”

“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试错改错,这条制度,既可以解决内陆食盐缺少的问题,又可以顺手增加商税。”

“正是该做之事啊。”

朱标出声附和,帮赵晨解围道。

只见这时,赵晨朝着朱元璋的方向九十度躬身道:“请陛下,废除徭役制度,改徭役为雇佣,如此,定可尽收天下民心。”

徭役制度,赵晨是深入研究过的,那就是免费无偿的,直供饭食给皇帝或者是朝廷干活。

每年都会增发徭役,闹得各地百姓苦不堪言不说,还一点希望都看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