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浴火大清 > 第348章 打在棉花上

浴火大清 第348章 打在棉花上

作者:爱喝啤酒的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2:41:10

第348章 打在棉花上

第348章 打在棉花上

滕毓藻继续叮嘱着刘元寿,“还有,其它列强各**队也都要遵守我的这一要求”

“否则,他们的俘虏也会得到同样下场。”

京城,滕毓藻是一定要撤出去的,他绝对不会在这里同联军死磕到底。

刘十九忽然说道,“大帅,东城这一战,咱们就灭了洋鬼子两三万人,咱们又有这种方便省事的小炮。”

“依我看,这京城,咱们就是守在这里一年半载的,洋鬼子也拿咱们没有办法,搞不好咱们还能再狠狠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滕毓藻摇头道,“我又何尝不想如此,这里毕竟是京师,怎会轻言弃守。”

“只不过,洋鬼子这一次是铁了心的,关外还有十多万俄军,日本人也会随时调来大军,何况还有三万德军须臾之间就会赶到,咱们留在京里,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大帅!”

就在滕毓藻还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曹福田突然从城门楼上急匆匆跑下来。

虽然曹福田的独立纵队,按计划也是要参与突围任务的,可今晚南东两面的城墙还是要他的人守卫。

尤其东城一战,战场形势一度很紧张,虽然滕毓藻不让卫靖海调动其它部队,可卫靖海还是命令,让曹福田带着他的警卫营,赶来齐化门,把指挥部就设在了城楼上,以便随时接应城外部队。

曹福田快步来到滕毓藻身前,“我的人报告,西直门的小鬼子兵营里,刚刚开来很多老毛子,阜成门外的小鬼子似乎也有要开拔的意思。”

“还有,刚刚副参谋长从阜成门打来电话,说甘军在北门外发现,老毛子留在北城的部队,已经连夜赶去了西直门,现在已经和西直门外的城小鬼子合兵一处了。”

“参谋长还说,阜成门外的小鬼子很可能是要向广安门方向移动,他请你马上赶去阜成门。”

曹福田说的这些情况,让滕毓藻不由一愣。

很明显,这是联军感到害怕了,他们想要集中兵力自保。

滕毓藻对曹福田说道,“你告诉副参谋长,不管出现什么情况,突围计划都不能再改变在我赶到阜成门之前,如果再有突发情况,让他不必请示我,可以自行处置。”

“另外,你的人,马上都从城上撤下来,立即集合队伍,赶去阜成门待命。”

又对刘十九说道,“突击大队立刻按计划赶去阜成门,再通知后面的近卫协,要他们也要加快动作,全军赶去阜成门,准备突围撤离京城。”

滕毓藻还没赶到阜成门时,就已经听到西城外响起的密集的枪炮声。

虽然心中焦急,只是天色太黑,不能打马狂奔,滕毓藻依旧只能强忍住心中的烦躁,纵马一路小跑着,急急赶到阜成门内。

由于要突围,半夜后,卫靖海就已经把前锋军指挥部,按计划迁移到了阜成门内的一处临街民宅内。

听着渐渐远去的枪声,滕毓藻心中疑惑,跳下马就急匆匆快步走进指挥部。

由于刚刚迁移过来,指挥部内显得有些凌乱。

十几个参谋忙个不停,有对着电话话筒不住呼喊的,也有进进出出急匆匆安排通信营去传达命令的。

一见到滕毓藻,卫靖海就急忙汇报起情况。

“大帅,现在情况已经确认,北城的两万多老毛子,已经连夜赶去西直门外的小鬼子驻地。”

“据侦查,老毛子一到,就和小鬼子一起连夜加强阵地,不仅有沙袋掩体,他们还挖掘了许多战壕,似乎是担心咱们进攻他们。”

“还有,阜成门外的小鬼子,在半小时前,就开始连夜向广安门方向移动,我让刘协统对小鬼子发起了攻击,试图缠住这个第九师团主力,同时第二、第三混成协也从城内出击了。”

“只不过,这次小鬼子走的很坚决,只留下少量兵力且战且退,主力不顾一切地向南撤离,似乎预见到咱们要拿他们开刀。”

“另外,驻扎在城南的洋鬼子,在汇合了广渠门方向的美军后,现在也正在向广安门方向转移,看样子,洋鬼子是想把部队集中起来,以防止再遭到咱们的打击。”

“还有,马福禄刚刚派人来说,鉴于城北的老毛子已经去了西直门,北城已经没有洋鬼子了,所以他们就不随咱们一同西撤,他已经带着甘军出北城撤走了,他应该是取道大同入山西”

“现在,咱们怎么办?”

卫靖海说得十分急促,甚至略显出一丝慌乱

看得出,对于突变的情况,卫靖海有些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卫靖海的状态,滕毓藻还是能理解的,他并不认为卫靖海此时的状态,不适合担任副参谋长职务。

毕竟,就在几个月前,卫靖海还只是一个《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

按照原定突围计划,刘玉枳的第一混成协,在今晚会运动到阜成门外的日军身后,在城里的前锋军主力突围时,第一混成协就会从日军第九师团背后突然发起攻击,从背后夹击日军第九师团主力。

只不过,如今这一切都落空了,刘玉枳的第一混成协也不得不由暗转明,失去了作为杀招的意义。

凌晨的突围战,滕毓藻最主要目的,其实就是要重创阜成门外的日军的第九师团,为了给突围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才在东城发起对德军的攻击。

甚至,在东城战场形势紧张时,滕毓藻都没有轻易动用他准备用来打击日军的第二、第三两个混成协。

可如今,他这积蓄了充足力量的一记重拳,竟然犹如打在了棉花上。

滕毓藻略微思索了一会,果断地说道。

“这是咱们在东城打的太狠了点,让洋鬼子感到害怕了,担心咱们很可能趁势对他们展开进攻,各个击破他们的围城部队,这才连夜开始集中兵力。”

“既然如此,咱们就暂时放过这个日军第九师团,既然甘军也已经离开,咱们也按原计划,开始组织部队撤离吧。”

三天后的早上,山西太原巡抚衙门。

辰时近半,两顶轿子不约而同来到巡抚衙门外。

这两顶轿子,一个是八人抬的绿呢大轿,另一顶则是四人抬的轿子。

八人抬的大轿上,下来的是一身郡王朝服的端郡王载漪,四人抬的轿子上则是身穿一品文官服饰的荣禄。

载漪步履轻盈地走下轿子,甚至没有用随行的戈什哈搀扶,只不过,载漪脸上的神色,却很有些复杂。

而荣禄的身体近来一向不是很好,下轿时步履就要缓慢得多。

载漪紧走几步上前搀扶住荣禄,这让荣禄大感诧异,不过随即也就明白了载漪的心思。

如今以不同于以往,慈禧对主战的军机大臣和朝臣勋贵们的态度,现在很有些冷淡,载漪现在夹起尾巴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心中如此想着,可荣禄还是忙给载漪见礼。

却被载漪一把拉住,笑着说,“荣大人,伱我同朝为官,现今有是多事之秋,朝中大小事情,还都需你我二人互相维护,我们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

载漪肯放低身段,荣禄自然也不会坚持。

不等荣禄发问,载漪就似笑非笑地问荣禄道。

“荣大人想必也是为了京城的事情要见太后吧?”

滕毓藻的折子,不管是发给军机处的,还是发给慈禧的,都要经过军机处,按理说载漪不拿出奏折,滕毓藻折子里的内容,荣禄是不应该知道的。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军机处名义上还是他为首辅,可刚毅这个左膀右臂,已经连续腹泻不止多日,人已经瘦的骨瘦伶仃不说,连神思都有些恍惚,恐就要命不久矣!

刚毅不能理事,徐桐又身死,再加上军机处另一干将,军机大臣、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刑部尚书兼顺天府府尹赵舒翘,在没有明确任何罪名情况下,就已经在几天前突然被慈禧罢官,搞得军机处人人自危,许多人已经开始选择退路了。

据载漪所知,现在就有许多人开始暗中接纳荣禄,所以最晚才到的滕毓藻的奏折内容,荣禄必定以经知悉。

见载漪如此直接了当,荣禄也不隐瞒,点头说道。

“正是。”

载漪暗中观察荣禄脸上神情,只不过荣禄脸上神色平静如水,没有丝毫波澜,这让载漪不由有些失望。

说着又伸手一让道,“端郡王请先行。”

虽然滕毓藻的奏折昨晚就到了,而且滕毓藻所奏报的是大事情,可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辰时近半前来,这并不是没有原因。

慈禧每天的作息极有规律,每日凌晨三点准时起床。

如果某一天慈禧没有按时起床,那就需要她身边的宫女们把她叫醒。

宫女们还不能直接大声的喊,而是要轻轻的在她床边,一次一次的喊“老佛爷吉祥。”,一直喊到她从梦中醒来为止。

慈禧起床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洗漱。

普通人大概五分钟能完事,但是慈禧太后足足要一个多小时。

首先,宫女们会打开遮灯的纱窗帘,外面准备随时就位的下人们看到这个信号就会立刻开始各就各位,烧水的烧水,烧茶的烧茶,都要忙碌起来。

侍寝宫女们熟练的为慈禧穿衣服,穿鞋袜,接着拍拍手,示意外面的人可以进来了。

得到指示,门外的宫女立刻将洗脸水端进来,接着用热毛巾包好慈禧的手,放进热水里浸泡,泡过2-3盆热水后,才会准备给慈禧净面,实际上就是洗脸。

慈禧洗脸也不同一般,同样的需要先用热毛巾敷脸,最后再洗,洗完之后,下一批宫女便会端着慈禧专用的护肤品上来,擦脸的擦脸,擦手的擦手。

第三件事,就是梳头。

给慈禧梳头绝对是一件心惊胆战的事,因为慈禧最讨厌掉头发了,若是负责梳头的太监梳掉了她的头发并被她发现,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

所以那些锻炼出来的太监都非常的有经验,动作轻柔,还能把掉下来的头发藏的很好。

而这个梳头的时间,至少要持续30分钟。

第四件事,就是慈禧的化妆时间了,这个步骤时间最长,大约在两个小时左右。

在化妆之前,慈禧要先喝一碗冰糖银耳,然后就端坐闭目,等着那些下人给她各种打扮。

第五件事才是吃饭,用早膳时间就要看慈禧的心情了。

慈禧每顿饭都要至少100道菜,早膳也是如此,光粥就要准备几十种,点心也是几十种,这里面很多菜她根本就吃不到,或者仅仅吃上一小口而已,但是这个排场是必须的。

每天早上她固定喝的是人奶,慈禧相信这可以有助于养颜,因此她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然后,就是遛弯儿了。

吃完早饭,慈禧会用茶漱口,稍事休息之后,就会带着李连英,崔玉贵等贴身大太监出去散步。

散完步之后才是上朝或者处理朝政,这个时间慈禧把握的十分准时,基本就是辰时结束,也就是早上八点。

山西巡抚衙门,早已被慈禧雀占鸠巢,这里暂时已经成为慈禧的行宫。

只要不是正式朝议,慈禧一般都喜欢在花厅里议事,今天慈禧依旧在巡抚衙门的花厅里等候。

由于毓贤已经被流放,山西巡抚的位置就给了锡良。

说起这位锡良,不只是慈禧,就是荣禄和载漪这两个一向政见不合的朝中重臣,对此人也都好感满满。

锡良是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进士。

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他为官三十七年,以正直清廉、勤政务实而著称,是晚清时代一位政绩颇佳的官员。

锡良早年曾在山西任职二十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逼京师,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出号召各省勤王的圣旨后,时任湖南布政使的锡良,是少有的受命率部北上的官员,只不过他来的晚了一些。

还没等锡良赶到京城,慈禧、光绪一行已经逃离京城,锡良有一路追着来到了太原,正好因为毓贤被流放,就被慈禧任命为山西巡抚,防守后路。

两人在花厅门外只是稍候片刻,就被慈禧叫进。

感谢、20190702193720714、北方的雪、拔锋寒、减肥的熊、20170830224740944、望书思烛、20220623153110877、20210301106474723756、陈国2023、浪子江淮、为你倾心0918、无聊的人总会找点事做、不求甚解xt、160318214627088、李质秉、为我折服、土鳖192/20230605460-BE、516313、三峡风、希格拉之耀、20180927104339797、20240313434-ae、取个能用的名字真的好难、偏爱有加、20210301105267525784、我独酌山外小阁楼、20230902435-DC、20210111170129045、20230428130034540、我们都是恒星余烬、雾落山风行、220220623153110877、竹楼玉荷秋、160608190428412、20210301104130671710、深蓝等书友月票、推荐票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