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 第598章 流民安置

抗日从东北军开始 第598章 流民安置

作者:星辰蝼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2:35:35

第598章 流民安置

“邻葛,京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姜诚言语平静,“还是他们在国际关系层面,能给我们带来稳定和贸易合作呢?”

“就目前为止,小日本子自不必说了……英美法老毛子,哪个不盯着咱东北来啊?”

杨宇霆声音低沉:“姜飞澜,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斜睨了一眼站在办公桌前的海如松和杨洪义,姜诚收回了脚蹭地站起身来。

他手上握着话筒,声音竟出现了几丝不耐烦:“你问我什么意思?那我问你,现在的北洋……对于我们东北有什么好处?”

“除了之前骗着二大爷和六大爷南下湖南战场,帮着他们打老段,咱可捞着啥好了?”

“整整两千多万的军费,最后是谁掏的腰包?我知道,他大统领现在还是他冯国璋,但咱可有什么必要跟他们继续玩,管他们高兴还是不高兴?”

一番话把杨宇霆说的直伸脖子,姜诚转瞬间轻松地结束了话题:“好了,跟爷讲一声,天气严寒飞澜贪了几杯说了醉话,但总体意思,还是希望你总参谋长明白!”

“容后发展,也请帅爷放心,小子心中总有谱!”

当下说完,姜诚把听筒旋即挂上了。

“这是他妈的,每天在咱吉林搞建设搞发展还不够,脑子还得想着怎么应付日本鬼子……这便算了吧,自己人的内斗还没完没了的!”

杨洪义一脸不痛快,在姜诚还没开口的时候,就开始一阵愤愤不平起来。

作为义兄,海如松斜眼看了他一眼,示意他有点多话了;但姜诚却摇头一笑道:“呵,这话可说的是——”

“咱这一天天的可没个省心的时候!得了,现在不讲这个了,海叔,四叔,我今儿把你俩从四平和延吉叫回来,就是商议流民安置的问题。”

他让冯青下楼,去把杨玉成和严子文叫来,然后示意这俩叔叔辈的人先坐。

一边把领扣解开,一边在二人对面落座:“直隶,山西,山东等地爆发旱灾,导致现在中原地区遍地灾民——”

“当然,这些流民一旦进入吉林,就不能继续做流民破落户……引进人口的大前提我就不多说了,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四平和延吉,能就地安排多少镇民?”

海如松最先挺直腰杆,马上朗声回应着:“飞澜,咱四平起步是最早的,三年前你跟着吴二爷到四平的时候,农牧便已在发展了。”

“围绕四平的有三个常平仓,再加上去年大丰收,粮食我敢保证,来再多的人也不愁!一准能接济着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候。”

他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夸口,可实则姜诚很清楚四平作为产粮大区,已经连着两年为军方贡献大量的粮食。

自他上任以来,剿匪开荒搞农建,还引进良种在吉林广为种植;再加上海如松父子向来不贪钱财,吉林府拨下去那些用于

“兄长,你可得想好了再说啊,我听福山那小子说,首批抵达四平的,就将近五千多人!”

海如松拍拍胸脯:“放心吧!咱就说假如四平不过,还有郑家屯呐!俊山可跟我汇报过,郑家屯的粮食储备比我还多呢——今年他还想跟我要人儿,再搞些军屯出来!”

孙烈臣的部队迁出郑家屯之后,姜诚便命王俊山借着剿匪名义,

姜诚颔首一笑:看来首批抵达四平的百姓,他们安排吃喝是没问题了。

“军屯便算了,生地划出来,让这些新来的去垦荒。”姜诚正说着,杨玉成和严子文先后进了门,对着二人示意落座,又将目光投向杨洪义,“四叔,延吉那边不是一直在搞朝族垦荒吗?”

“这项工作的进展怎样?”

一下被点到名了,杨洪义顿时有点慌了神。

“我,我这……”

眼看对方这言辞闪烁,姜诚顿时脸一沉,“怎么,有问题吗?”

杨洪义垂下眼睑思索了大约一分钟,才是咬着后牙:“是——有点问题!你俩甭瞪我啊,成成……不墨迹,老实说!”

“姜爷啊,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对登记在册的朝族又进行了一次排查,我发现了,朝族人口流失了不少。”

“因为年中时候登记造册的时候,光延吉一地的朝族就接近八千人;可后来发现,竟然只剩下不到四千人了。”

又是人口流失问题?姜诚追问着才知道,原来除了因为先前土地斗争的问题,在西伯利亚战事刚刚开打之后,有不少朝族竟被小日本子骗走当兵去了。

另外,因为北遣军大批离开朝鲜的关系,当地居民跟小鬼子矛盾少了很多,部份朝族还选择回乡去了。

“也就是说,压根没那么多人了?”

姜诚笑了笑,“行啊,也算大浪淘沙,愿意在吉林讨生活的,也就留下来了——”

海如松茫然相顾两人,抓抓头皮道:“飞澜,我感觉这是好事啊?延吉的朝族走了,不正好给外来户们腾地方吗?”

姜诚摇头一笑。

他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要人口引入,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居民结构。

就比如一个城市,假设全是外来户,那么想管好这个城市的难度就很大。

所以,常驻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比例,就要把握一个度……短期之内,人口结构不适合发生大的改变。

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外来户的适应能力。

与高度文明发展的近现代不同,民国年代的各种条件还是有限——

气候,生活习惯等等,也不太适合发生太大改变;朝族虽然相对于东北也是外来户,可他们毕竟比中原人熟悉东北的地形地貌,且更容易适应延吉和龙图们珲春这些边地——

之所以要把流动到吉林的首批中原人安排在四平长春等地,姜诚就是出于这些地方本地人更多,气候环境什么的也相对于边地更温和些,不会让这些千里迢迢的外地人,存在更大的不适应。

“延吉根本不适合安排中原人啊!”

杨洪义替姜诚开了口,为自家义兄把情况解释了一番,紧接着又道,“延吉在撵走日本人之后,本地的住户基本是中朝混合……”

“现在朝族人流失了大半,垦荒怕是有难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