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520章 恩师留书

重生周隋之际 第520章 恩师留书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520章 恩师留书

第520章 恩师留书

响彻龙首山北坡的喊杀声早已停歇,夜晚又恢复了宁静。

报捷的哨骑向大营通报了这一好消息,初战告捷的崔澈并没有太多的欣喜。

他领着亲卫,顺着渭河向西行了数里,披星戴月的来到一处校舍前。

这处校舍承载着崔澈许多记忆,正是他少时的求学之所,渭水书院。

渭水书院,堪称是大隋朝教书育人的圣地,崔澈、崔弃疾父子,以及杨玄感、李密、王世充都曾在此就读。

其中也少不了渭水书院的编外人员,东隋世宗明皇帝杨谅。

没错,杨谅也是崔澈恩师徐文远的弟子之一,而且,这并非是崔澈的出现而引发的蝴蝶效应。

开皇年间,徐文远曾步入仕途,官拜太学博士,负责教导汉王杨谅。

原时空中,徐文远受到杨谅的殃及,而被坐罪除名。

而这一时空,崔澈、杨谅都是他的名下弟子,更是讨不着好,甚至被杨广下狱,险些身死狱中。

好在徐文远在渭水授学数十年,也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譬如当时还在人世的杨素,就因为其子杨玄感曾师从徐文远,而为他求情。

最终侥幸留了一条性命,甚至因其确有才学,又在大业初年,被杨广起复为国子博士,如今已经被带去了江南继续教书育人。

渭水书院如今也废弃了许久。

骑兵包围校舍,惊醒了看门的老翁,他挪开一条门缝,只见门外站着一名丰神俊朗的中年男子,他身穿锦衣,天色太暗看不清容貌,但就算是模糊不清的身影,依旧让人觉得器宇不凡。

来不及为中年男子的姿仪而赞叹,老翁赶紧将门合上,那中年男子身后,多的是凶神恶煞的亲卫。

他们左手提着灯笼,右手挎着腰刀,时刻戒备,仿佛一有变故,就会暴起发难。

门外的中年男子正是崔澈,他早已让人打听清楚了渭水书院如今的情况,直到只有过去的门房徐翁留了下来,看护书院,他敲门道:

“徐翁,还请开门,我是当年在恩师门下立雪的崔澈。”

老者是徐文远府上的家仆,自然是跟的主家姓。

他当了三十多年的门房,人也老了,却仍然清楚的记得当初那名徐门立雪的少年。

少年已经成为了东隋的权臣,如今带领军队打进了关中。

老者颤巍巍的打开了门,本想提起灯笼,好好打量崔澈的容貌,却担心冒犯了贵人,又只能把灯笼放了下来。

崔澈从长孙无忌的手中接过灯笼,微微抬起,照亮他的五官,问道:

“徐翁可还认得我?”

老者看清了崔澈的容貌,再无疑惑,他兴奋道:

“真的是你!”

随即又发现自己失礼,赶忙拜道:

“老奴拜见燕王。”

崔澈还是一惯面对旧相识的和善态度,他笑道:

“徐翁无需多礼。”

说着,便将老者扶起,又问道:

“敢问徐翁,恩师南下之时,身体可还好?”

老者显得很激动,自觉自己身份低微,却能被关东之主以礼相待,他答道:

“家主的身体好得很,离开之前,还曾提起过大王。”

崔澈略带愧疚道:

“都是崔某连累了恩师。”

老者却着急的摆着手:

“家主从未责怪过大王。

“对了!家主曾留有一封书信,说是将来大王必取关中,若是再回渭水书院,命我将它转交给大王。

“老奴一直担心无缘面见大王,不曾想今日大王果然来了,家主的确没有看错人。

“还请大王稍候,我这就去取来。”

说着,老者便匆匆忙忙返身回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徐文远留给崔澈的书信。

崔澈并不急于拆看,他来到当年与裴秀、杨玄感、窦威三人居住的宿舍,也不知道在他们之后,又有多少学弟搬了进来。

点燃一支蜡烛,借着烛光,崔澈默诵起了恩师的留书。

徐文远在信中对崔澈大加夸赞,告诉他,就像当年崔澈扬威塞北一般,自己始终以他为荣。

对于杨谅、崔澈宣扬的杨广弑父,徐文远同样深信不疑。

他相信自己的两个学生,也叮嘱崔澈,希望他能够念着同门之谊,为杨谅留下一条血脉,将来莫要害了杨颢的性命。

在信中,徐文远告诉崔澈,他被迫跟着杨广南下,但也愿意在江都找机会为崔澈传递消息。

并非是为了攀求富贵,而是不忿杨广弑父杀兄。

徐文远所言,崔澈自然是信的,正如他相信自己的学生,崔澈也信任自己的恩师。

对于他们这种大儒来说,弑父杀兄,残害子侄无疑便是罪大恶极。

崔澈自会派遣潜伏在江都的细作与徐文远联络,当然,出于谨慎考虑,徐文远传来的情报,崔澈还是要仔细甄别。

信任是一回事,但他的决定,事关许多人的生死,不可不慎重。

崔澈本想留宿在校舍,但被亲随们苦劝,也考虑到渭水南岸终究不是自己掌控的北岸,还是返回了军营。

临行前,崔澈为看守校舍的徐闻留下了一个钱袋,数额并不多,但也够他改善伙食。

倒不是崔澈小气。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给这样一位孤寡老人留下一笔横财,在这兵荒马乱之中,必然会将他害死。

次日,清晨,天色大亮,崔澈的车驾果然如秦琼昨夜所言,进入了长安城中。

崔澈直奔自己在城中的旧宅,匾额早已换了人家。

他举兵反叛之后,杨广没收了崔澈在关西的一切财产,包括长安城与大兴城的府邸。

“大王,是否要将门上匾额更换,把里面的住户驱逐出来?”

有亲随问道。

长安城虽然不再是隋朝的国都,但也没有被彻底遗弃,城中还是存有许多居民。

常住人口被迁走了大半,但是宇文述等人坚壁清野,周边乡民也大多被迁入了城中。

就像大兴城中,如今常住人口,包括五万守军在内,仅有二十五万人,但临时人口的存在,也同样保障了城内有充足的人力,能够应付崔澈攻城。

崔澈没有急于答复,而是派人询问后得知,如今住在里边的是被迫迁来长安城的贫苦百姓,崔澈摇头道:

“就让他们住着吧。”

还有,第四章在两点左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