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275章 荆州总管

重生周隋之际 第275章 荆州总管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275章 荆州总管

第275章 荆州总管

像高颎这样的人,你让他治国可以,但真要搞内斗,可就不够看了。

诚然,他也曾经随大流抨击过李德林,但相比杨素,倒也能算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了。

然而内斗这活,就是要不择手段。

例如北宋新旧党争,就是从最初的人身攻击,发展到后来,哪怕是已死的人,那也得毁其墓碑,掘其坟冢、夺其谥号,殃及其妻儿。

要不是宋哲宗拦着,只怕司马光、吕公著这些人还真的会被章惇开棺鞭尸。

这也是当年崔澈初入相府,为何要拒绝高颎的拉拢,坚定与杨广为伍的原因。

一方步步紧逼,另一方却能相忍为国,皇位上坐的又是杨坚这样的雄主,镇得住场子,这大隋的朝堂着实乱不起来。

直到两个月后,也就是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十月,杨坚升荆州总管府为大总管府。

自此,隋朝共有四大总管府,分别为并州、扬州、益州、荆州。

杨坚育有五子,除去太子杨勇以外,大总管的职位,按理说,应该是四个儿子一人一个坑。

分封时,杨广为并州总管,便是晋王,如今镇守扬州。

杨俊为秦州总管,因此封为秦王,如今改镇并州。

杨秀为益州总管,便是蜀王,在两年前益州总管府长史元岩去世后,也随即卸任内史令,重返蜀地。

幼子杨谅为汉王,这荆州总管一职,无疑便是留给的杨谅。

但父母疼爱幺儿,杨广、杨俊、杨秀如今都在外地,若是真的将杨谅打发走了,身边就只留下一个看不顺眼的杨勇。

于是在杨谅临行前,杨坚夫妇又改变了主意,将他又留在了大兴。

作为新晋的四大总管府之一,荆州总管不能没人出任。

况且旨意也已经颁行全国,总不能前脚刚升,后脚又把荆州总管府给降了等级。

朝令夕改,这不成了王莽么。

因此,该以谁出任荆州总管,便成了一个难题。

荆州总管府与并州、益州等同,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仅次于都督四十四州诸军事的扬州总管府。

为此,晋王党与太子党争的不可开交,就连崔澈也有想法,打算谋求荆州总管一职。

然而事事不可能称心如意,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荆州总管一职落在了时任吏部尚书韦世康的身上。

韦世康出自京兆韦氏,是韦孝宽的侄儿,也是前些时日刚刚过世的崔澈好友,营州总管韦艺之兄。

他虽然娶了宇文泰的女儿,是前朝驸马,但他德才兼备,为人处世又谨小慎微,深得杨坚的喜爱。

这项任命,属实是出人意表,因为韦世康此前一直请求杨坚能让他辞官归乡。

韦世康十岁出仕,被辟为州主薄,如今六十五岁了,仕宦五十五载。

由于满门显贵,于是总想着求退,以期明哲保身。

但或许就是他这样不恋官位的态度,才使得杨坚做出了决定。

这一点,崔澈着实学不了,他在杨坚面前的事功人设着实太深刻了,若是突然效仿年迈的韦世康,又怎能使人信服。

杨坚不是没有考虑过崔澈,毕竟四大总管,三个是亲儿子,剩下一个交给最看重的女婿,也是个法子,就连独孤伽罗也有替崔澈美言。

但深思熟虑后,杨坚不愿意再继续刺激太子一党,他要慢刀子割肉,这才将舍弃了崔澈,而选择韦世康。

韦世康并非太子一党,也与晋王杨广并不亲近,这个人选,双方都能接受。

而接替病逝的韦艺任职营州总管的,便是前南宁州(治味县,今云南曲靖)总管,韦世康、韦艺之弟,韦冲。

如今北疆正在酝酿叛乱,但无论是西部突厥、还是西突厥、东突厥、高句丽,他们之间相隔甚远。

期间互通一次消息,长则一年半载,短则数月。

而隋朝强大,与之为敌必须得仔细谋划,因此北方的叛乱始终引而不发。

但西南边陲这些年却闹腾的厉害,此事也跟韦冲有关。

韦冲此前受任南宁州总管,在任内招降纳叛,抚慰夷人,西南边陲得以安宁,自己也深受杨坚的赞誉。

但在三年前,南宁州却爆发了一桩大案。

韦冲上任时,将侄儿韦伯仁也带去了味县。

朝廷只是不允许官员携带父母、子嗣,但侄儿却不在此列,故而经常有官员钻空子,兄弟之间,互相携带对方子嗣上任,悉心教养。

韦冲、韦伯仁便是这样的案例。

子嗣韦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韦伯仁这个大侄子居然给了他一个惊喜。

韦冲在前院抚慰夷人头目,韦伯仁便在后院夺人妻子。

此时占据云贵高原的爨(cuàn)人,也就是后世的彝族不堪受辱,纷纷反抗隋朝统治,致使西南这些年里屡生叛乱。

杨坚知晓此事后,命益州总管府长史元岩查办,韦冲因此被免官。

其弟时任太子洗马的韦世约因为向杨勇诋毁元岩,也被除名。

如今杨坚再次启用韦冲,任其为营州总管,防备高句丽,自然也是知道南宁州之事,并非是韦冲的问题。

只是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许他带着家中晚辈上任,免得再次坏事。

与此同时,杨坚也打算彻底剿灭西南叛乱,毕竟他也不知道漠北即将发生大变。

至于领兵的人选,杨坚属意派遣史万岁出征。

随着韩擒虎病逝,贺若弼被免职为名,曾经的五大名将,如今只剩了杨素、崔澈以及史万岁。

杨素为尚书右仆射,崔澈官拜民部尚书,二人都有文职在身。

史万岁便成了不二人选。

爨人叛乱难以清剿,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地形复杂,并且无法威胁腹地,只是癣疥之疾而已。

况且此前五教之乱,史万岁只率两千精兵,却转战千里,历经七百战,最终平定汪文进。

杨坚认为,在朝廷难以大举向西南用兵的情况下,史万岁也比杨素、崔澈更加合适。

只是还不曾将此事定下来,北疆的变故陡然而生。

凌晨还有,会很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