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141章 刘焯师徒

重生周隋之际 第141章 刘焯师徒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141章 刘焯师徒

第141章 刘焯师徒

当夜,崔澈在酒宴后,带了一身酒气回到官舍。

他并未急着回屋歇息,而是命赵文、王德等亲随看守厢房,唤来赵穆与王当万二人。

“二位先生请坐。”

崔澈笑着招呼二人入座,全然不似白天时,冷着一张脸。

“今夜劳烦二位先生前来,是有一事相托。”

“主公恩养我等,穆与当万自该为主效力,但请主公直言,我二人绝不推辞。”

赵穆肃然道。

王当万亦出言附和,他是个武人,嘴皮子没有赵穆利索。

崔澈挽着袖子为二人沏了茶,将茶壶放下,这才缓缓道:

“不知二位先生与突厥是否还有联系?”

赵穆与王当万闻言讶然。

自从东突厥在摄图的率领下内附隋朝,放弃大片土地,迁居于白道川,与其说是东西突厥,或许将二者称为南北突厥更符合实际情况。

曾在恒州(山西大同)任职长史、司马,又随高绍义在突厥生活三年的赵穆、王当万,在被崔澈召见后,便消失了踪影。

崔澈府中少了两名宾客,并没有引起旁人注意,有人走,便有人来。

而且一来就是一大群。

崔澈七岁时,为求扬名,曾往近春园参与一场文会,期间有两位大儒被邀为宾客,即刘焯与刘炫。

那刘炫当年还手下了崔澈一笔钱财,配合他演了一场戏。

不过被崔澈请来蓟城的并非是刘炫,而是与他并称二刘的好友刘焯。

刘焯与刘炫贪财不假,但确实有真才实学,开皇初年(581年)刘焯受冀州刺史赵炬征辟,拜为员外参军,后被举荐入朝,参与编修国史及天文律历。

去年,也就是开皇六年,洛阳石经被运至大兴,因文字多有磨损,难以辨认,朝廷召群儒考证。

刘焯舌战群儒,凭真知灼见,压服众人,却也遭了忌恨,被人诽谤,落得罢官的下场。

仕途失意,刘焯回到冀州老家,广收门徒,以教授为务。

崔澈抵达河北时,就派遣亲随持信拜访,言辞恳切的邀请刘焯来蓟县授课,并赠上十万钱作为盘缠。

也不知是被崔澈的诚意打动,还是被他的财力打动,总之刘焯应邀北上,还带来了他的一群学生。

其中就有名列天策府十八学士的孔颖达、盖文达。

以及与盖文达同宗,并称为二盖的盖文懿。

将刘焯接来了蓟城,崔澈笑道:

“近春园一别,十一载未见,刘公别来无恙。”

刘焯望见崔澈,心头涌上百般滋味,当年咏鹅的七岁稚子,任他们评头论足,如今却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

哪怕早知道此子不凡,却也没想到他能这么快发迹。

再对比自己,四十有四,满腹学识,却还是一事无成,不由悲从中来。

压抑住心中的沮丧,刘焯感慨道:

“刘某垂垂老矣,不比当年,倒是崔总管年纪轻轻,却已是国之干臣,无愧光伯(刘炫)才情天授之誉。”

崔澈笑容更盛:

“不曾想刘公还记得当年之事,快,随我进府。”

崔澈将刘焯一行人迎入府邸,期间视线扫过跟随刘焯前来的二十余名学生,却不清楚孔颖达、盖文达、盖文懿是哪三人。

府邸是崔澈特意为刘焯购置,让他安心在此教书育人。

进了府,才入座,崔澈便请刘焯为自己引见随他求学的一众少年。

最先为崔澈介绍的便是冀州衡水人孔颖达。

崔澈打量着眼前十四岁的少年,问道:

“你便是孔子三十二代孙,冀州孔颖达!我听闻你悟性特佳,能日诵千余言,可有其事?”

孔颖达大为讶异,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声是怎么被崔澈知晓,却也没有飘飘然,反而是言语谦卑道:

“区区贱名,不想竟入崔公之耳,雕虫小技,怎及崔公当年得圣人口述二十三事,无一错漏。”

这还是崔澈在丞相府任记室参军时的事情了,此时被孔颖达提起,心中也不由一阵得意。

他当场便提出要考校孔颖达的才学,孔颖达自然不会推辞。

崔澈记性虽好,却急于事功,虽然授业于大儒徐文远,可十一岁便辞学出仕,肚里是有点墨水,却不多。

而孔颖达八岁就学,凭他的悟性,以及这么些年的刻苦,学识更在崔澈之上。

今日所问,都是崔澈昨日临时抱佛脚,翻了一天的经义才找出来的问题。

只是依旧没有难住孔颖达,其回答出人意表,却又发人深思。

崔澈对此大为惊叹,与刘焯赞道:

“此子日后必为一代儒宗!”

学生得了如此美誉,刘焯同样脸上有光,哪知崔澈话锋一转,对孔颖达道:

“冲远(孔颖达)有如此才学,可愿受崔某征辟,为总管府录事参军。”

自从房彦谦升任司录,录事参军一职便空缺待补。

孔颖达一心向学,本不欲过早出仕,但又担心当众拒绝,拂了崔澈的颜面,正犹豫的时候,却见崔澈笑道:

“崔某冒昧相邀,唯爱才而已,冲远无需为难,但他日学成,还望莫要推辞。”

孔颖达闻言长舒一口气,心中也为崔澈的体贴而感动。

“学生谢崔公爱护。”

随即刘焯又为崔澈引见了其余学生,其中,就包括了盖文达、盖文懿。

只是让崔澈失望的是盖文达如今才八岁,同族兄弟盖文懿与他年纪相仿,短时间内是派不上用场。

但崔澈看得开,就当是长期投资。

刘焯定居在蓟县以后,前来拜师的幽州士族子弟络绎不绝。

人品与才学是两码事,况且刘焯也是明码标价,只要你送礼给钱,他就认真教授,童叟无欺,也不能因此将他完全否定。

在等候各县选送士人,以及各镇派遣勇士之余,崔澈时常往学府串门,与刘焯门下弟子交流学问。

虽然用心不纯,但也确实增进了学识,只是更多时候还是在习练骑射与马槊。

未来注定是个乱世,在乱世中,武艺决不能荒废,崔澈也开始钻研起了兵法,至于政务,一如在青州时,繁琐之事尽数交给了长史李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