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140章 选送贡士

重生周隋之际 第140章 选送贡士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140章 选送贡士

第140章 选送贡士

蓟县,古为蓟国,为幽州州治所在。

开皇七年(587年)三月二十日,早早接到通知的李纲、刘方领了总管府、刺史府以及蓟县县衙大小官吏,尽数在城外迎接新到任的幽州总管。

时值午后,暖阳高悬,由于蓟县地理位置偏北,即使是春夏之交,也没有一丝酷热之意。

就在众人焦急等待的时候,三千骑卒率先开道而来。

他们着甲执仗,在太阳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随风飘扬的崔字旗,更是鲜艳如血。

哪怕明知道这是新任总管麾下亲骑,但见他们直向自己奔涌而来,离得近了,仍未缓速,还是有许多官吏骇得面色惨白。

随着张武一声令下,三千骑卒分为两股,各往左右,饶过了场中的一众官吏。

但骑卒掠过,带起的疾风还是吹乱了官吏们的衣冠,飞扬的尘土更是让他们狼狈不堪。

李纲与刘方对视一眼,二人都清楚这是崔澈要给幽州官吏来个下马威。

漫天尘埃中,崔澈的车驾缓缓驶来。

当马车停靠在众人身前,尘埃已经全部落下,崔澈掀开门帘,面容不见喜怒。

他走下马车,幽州官吏们尽皆躬身行礼,崔澈只是淡淡道:

“有劳诸位远迎。”

这冷淡的态度与在青州时的亲和截然不同。

《素书》云:‘怒而无威者犯。’

崔澈凭借青州官吏的头颅,以及扳倒燕荣这两件事,为自己在当地士民心中立下威望,这才能为政以宽。

如今他在幽州威信未立,若是太过宽和,定会被人轻慢。

或许放纵官吏,事后再翻脸严惩,也是一种立威的途经,但相较于此,崔澈更愿意去借胡人的头颅。

幽州地处边陲,不同于青州,百姓拥护的是能够保境安民的总管。

在李纲、刘方等人的引见下,崔澈一一同上前通名的官员们颔首,与定州官吏多数姓崔的情况相同,这群幽州本地官员们也大多冠以卢姓。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若不是近些年朝廷选士开始注重官员的才能,而非过往九品中正制一般只看门第,恐怕这幽州重要官职,得是清一色的姓卢。

由于隋朝不设中正,延续三百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然被废弃。

取而代之的,是今年正月,杨坚下令各州刺史每年向朝廷举荐三名士人,入京试举,应考秀才,即为科举制度。

如今北方共有211州,仅河北就被细分为五十二州,全国每年进京应试的贡士高达633人。

只是九品中正制下,寒门好歹还能捞到个下品。

到了如今这科举制,一个州每年也才三个名额,大批士人都得排着队等候进京的机会,又哪有寒门学子掺和的份。

除非是才德出众,名声又为刺史所知,否则寒门中人怎么可能拿得到当地刺史的推荐。

杨坚夫妇最是看重血统,连庶出的孙子都看不上眼,视如猪狗,又何况于民间寒门。

他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所谓公平,仅仅只是为了改变士族无论贤愚,皆可出仕的现象,以才学在士族之中取士。

崔澈当然不会多管闲事,去提醒杨坚给寒门学子一条上升通道。

他自己便是出身最顶级的士族之家,这样做,无疑是在背叛自己所在阶级,与全天下的士族为敌。

至少现在他并没有实力去做这种事。

崔澈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蓟城,他将妻儿暂时安顿在官舍,命赵文出门购置宅院。

上辈子在北京买不起房,这辈子总得弥补遗憾。

时辰尚早,还没到宴饮的时候,崔澈命总管府书吏在城中迎候自己的各县县令尽数召来。

幽州作为边防要地,承担抵御外敌的重任,并未被朝廷过度削弱,作为上州,幽州此前领三郡十八县,在范阳、渔阳、燕郡三郡被废黜后,十八县由幽州直辖。

而如今奉命在总管府等候的,不多不少,正是十八人。

崔澈作为幽州总管,兼幽州刺史,他自然有资格给下属立威风。

但这些县令可不敢怠慢这位当朝驸马,天子宠臣,早早放下本县政务,来了蓟县迎候。

崔澈坐在主位上,扫过堂下十八名县令,沉声道:

“圣人有诏,命各州选送贡士入朝,但本官初来乍到,不识幽州才俊,着令你等在县中选士三人,限期一月,往蓟城应试,由我亲自选拔,若敢滥竽充数,本官绝不轻饶!”

十八名县令纷纷应命。

新官上任三把火,众人唯恐崔澈拿自己立威,态度恭敬得很。

崔澈没想过要去拿这三个名额与人做交易,若送往大兴之人才智平庸,无疑是在打他的脸,让人嘲笑他没有识人之明。

至少在现阶段,崔澈所能保障的公平,是士族内部之间的公平,而非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公平。

幽州十八县,每县三人,合计五十四人,崔澈将在这五十四人中选拔出三名才学出众之人,送往大兴应举,若其中有惊才绝艳之人,崔澈也会将他征入自己幕府。

见县令们应下此事,崔澈又道:

“今日之后,你等各回衙署,一月后再来蓟城述职,详细通报今年施政计划与我知晓。”

众人不敢有异议,应命而出。

好不容易离了总管府,众人面面相觑,尽是一声长叹。

有这么一位刺史,将来的日子恐怕不会轻松。

在县令们离开后,崔澈又唤来总管府司马刘方,由他发文幽州总管府下辖五十镇,命各镇守将挑选军中勇士四人赶赴蓟县,崔澈此举自然是要重新组建一支亲兵队伍。

青州的百余人卫队早在崔澈离职时就已经被遣散,发往青、胶、光、莒四州乡团担任基层军官。

如今在幽州,崔澈也打算如法炮制,组建一支200人的亲卫。

通过三年时间的笼络,邀买人心,在离职前,再将他们分派往各地任职。

当夜,崔澈出席幽州官员们为他安排的接风宴,由于前些年,朝廷派遣柳彧巡察河北五十二州,逮捕不法官员二百余人,因此也没有人敢顶风作案,向崔澈奉上心意。

这也是崔澈不能拿贪赃发难,借此立威的原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