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昏君:没有人能够背叛朕 > 第132章 皇帝的准备

第132章 皇帝的准备

朱由检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有想法的。

在王承恩把奏章放下之后,他就想起了之前自己定的计划。

那就是离京到达河南去。

在河南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利用系统,把大米之类的粮食直接兑换存在河南那边的大仓里面,这样的话就算是陕西那边发生了灾情,能够第一时间把大米调过去,有了粮食人民的性命保住,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

之所以选择河南,主要还是距离近。

这样的近距离,朱由检来去几天也用不了多少的时间。

但是现在的朱由检却并没有打算去的意思,因为系统已经是在刚刚的进入到了做任务的状态中。

所以只能是开始进行赈灾了。

内阁那边的给出建议是,地方可以先等待一下情况再赈灾,现在只是刚刚的开始,还有余粮,能够保证不出乱子。

而且,皇帝陛下不是说要把查抄的一千万两白银用来赈灾么,这就是一个机会,只要皇帝陛下下旨,让地方上的那些米商调米到受灾的区域,然后朝廷跟他们进行购买。

这样也就少了朝廷自己购买再运粮的麻烦。

这些米商的价格也合理,只是比灾区的米价稍微的低一点点而已。

这自然是有很多的人这样建议的,在他们看来,灾年米价上涨也属正常。

朱由检看着这些奏报,心中无语。

不过,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告诉内阁,这件事不用他们管了。

赈灾的事情,自然是有专人去做。

而且,钱粮皇帝这边出。

对于此,大臣们也只能是据理力争了一下,实在是不行,那么他们也就只能暂时的不在这件事上抓紧,而是去忙自己的事情。

忙的自然是与自己有利的事情。

第二天,朱由检下旨,从京城拨出三百万斤的粮食,银一百万两,运到陕西各地。

而且这只是前期的粮食,后期还会有拨出。

运送粮食和银子的是驿站。

对于这么大宗的粮食和银子,驿站的人员就有点不足,不过驿站可以临时的去招募一些人运输。

至于说一路上所废的钱粮之类的,则是由驿站承担,具体的则是从税收中扣除。

这也是惯例了,所以一点的问题都没有。

驿站的运输能力在这个时候表现了出来。

在沿线的路上,其他的驿站已经是在雇人进行修整路面了,为的就是这些粮食在运输的时候不会出现耽搁。

同时在陕西的各路驿站已经是发出了招民夫干活的启示。

找人干活,每日管饭,而且还有钱粮发。

这就对于一些壮劳力来说非常的有吸引力了,因为当你愿意参与到其中的时候,家里人也能够有粮食,虽然说不能够果腹,但是却也能够让人活着不会饿死。

驿站有很多的项目。

以往的时候,只需要征徭役就可以了。

但是皇帝的旨意已经是下达了,驿站的收入增加,还不用迎来送往的疲惫不堪,所以让驿站的上下都吃的饱,收入也多了,他们自然是会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

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不办事不行。

驿站里都有一名监察,对方可是盯着看呢。

所以只能是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走。

而且看这个情况,大明似乎是打算要放弃征徭役了。

驿站短短三个月的改革,然后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好事,对于李二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

想起两个月前,自己还在为家里的米发愁。

然后当改革了之后,李二等人的收入增加,每日的吃食也多了一顿,而且还有其他福利。

“李二哥,听说驿站这边招工做活,然后还有钱粮领?”

此刻的李二正在家乡的驿站招工处,有人看到了就来找李二这里了。

李二看了一眼是同村的本家之一。

于是笑道:“老五,的确是这样,现在驿站这边准备在山坳的地方修筑水坝,一来可以聚水成库,浇灌田地,二来时间长了水坝放了水也就会形成良田,所以我们驿站负责修建的三处水坝,需要很多的人。每天一个新钱半斤粗粮,管饭。”

“不少了,管饭就不少了,有这半斤粗粮,家里就不用吃糠咽菜了。”

“老五,你是在说笑吧,你家还能吃糠咽菜,你会来?”

“嘿嘿,二哥,给俺报个名,什么时候上工?”

“现在报名,人满一百就出发,那边已经有五十余人了,很快,现在已经走了五拨人了。”

“好的二哥,我这就去那边等着。”

随着这人说完,赶紧的就到了人群里去了。

虽然说钱少。

但是,能够管饭,而且家里人也有粮吃,这还等什么。

找人可不只是驿站的在招,县衙那边也在向下辖的各村各镇进行传递消息,驿站这边招人,只要人不是没有力气,那么基本上都招了。

所以在陕西这边还是非常不错的。

除了那些人比较懒的,基本上都会去做工,之所以这样,还是担心这工作量有限,自己没有去做工,没有带回来粮食,一家子挨饿,那可就会让这个男人感觉到无限的压力了。

李二是在驿站工作,所以他也不用去地里干活了。

再加上有粮饷发,家里也不至于吃不上饭,所以他每日倒也变的轻松了很多,没有了往日的煎熬。

而且,他还对皇帝的旨意越发的认同起来。

毕竟,这些都是皇帝给大家带来了的。

而且,大家最近听说,皇帝那边会马上送来一大批的粮饷,这样,驿站不用担心没有粮饷发,还能够赈济更多的百姓。

这样只要大家熬过了大旱,来年也就能够生活的更好了。

大明的驿站就是一个系统,从京城出发,联动起来之后,很多的地方都能够知道一些消息。

一些人想着通过驿站传递信件,捎一些衣物之类的,发现驿站这里也是接的,只需要把姓名地址留下,付很少的一笔钱,那么就能够和很远地方的朋友进行沟通。

李二也用信件进行沟通了一个很远的朋友,让对方来投奔自己。

只用了两个新钱就传递了一封信,这可比托人去送信要便宜不少,而且还安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