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中兴 > 第71章:废除一条鞭法

崇祯中兴 第71章:废除一条鞭法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2:20

第71章:废除一条鞭法

今日的天津港里里外外戒备森严,上万名京营士兵严阵以待,这让码头的工人们胆战心惊。

这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吗?

“咱们这出啥事了,用得到来那么多兵吗。”

“谁知道啊,海河两边都是兵,听说马四爷家的船都被征用了。”

“可不敢瞎打听。”

码头工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负责的工头严声呵斥:“不该知道的别打听,都把嘴闭上,船来了就干活。”

训斥下,工人们不敢再多嘴,但都眺望着海面,想着到底来的是什么货物,能让朝廷如此重视。

海天交际之处,一根根桅杆显露,继而浮现全貌。

一艘艘巨大的船舶正缓慢的向着天津港方向驶来。

随着渐行渐近,一面面红白条纹旗也紧跟着清晰起来。

吴老汉是天津港的老工人了,干了大半辈子,这面旗帜还真是头一回见。

最让吴老汉觉得新奇的,还是船只进港停泊后,那一船的船员。

有白皮肤也有黄皮肤,但数量最多的还是黑皮肤。

外夷的商船?

吴老汉更加纳闷,天津港作为大明朝北方唯一一个大港,外接朝鲜、日本,过往里来此的外国商船也不少,从没见朝廷像今天这般搞出那么大阵仗。

不明白归不明白,吴老汉身为老人可是不会多嘴去问,老老实实带着手下七八名工人投入进搬卸的工作中。

一袋袋货物从吴老汉的手中一过,那熟悉的感觉顿时让吴老汉猜到了口袋中的物品。

粮食!

绝对是粮食!

吴老汉哼哧哼哧跟一名工友将口袋扛上板车,工友当即就开了口。

“得有小二百斤。”

“差不多。”吴老汉点点头,扭头一看港口里停下的上百条大船,倒吸一口子冷气。

这一口袋就是小二百斤粮食,一艘船,大几千袋,上百艘船,得是多少?

“亨克先生,咱们又见面了。”

港口临时搭了一间屋舍,中粮公司副总裁裴有济笑呵呵对着亨克拱手:“没想到这次是你亲自来送。”

“裴先生。”亨克有样学样,也跟着学了拱手礼,虽然有些不伦不类:“第一批五万吨粮食已经送到,您来签个字吧。”

裴有济微微皱了下眉头:“只有五万吨吗?”

亨克耸了耸肩:“没办法,海面上到处都是荷兰人的战船,我们没法动用太多的船只和船员,等到什么时候贵国能保证台湾海峡的顺利通行,我想,这个数目起码可以翻上几十倍。”

“好吧。”裴有济点点头,而后对身边的官吏耳语一番,后者匆匆离开,过了能有两刻钟才折回,凑回到裴有济身边说道:“已经全部装了车,核数无误。”

裴有济嗯出一声,随后对着亨克露出笑容:“老夫来签字。”

-

五万吨粮食也就是一亿斤,数量不大,但对现在的大明朝来说,太重要。

“别看河南的伪梁张献忠那么能折腾,咱们现在往洪承畴那拨送一千万斤粮食,伪梁立刻就要土崩瓦解。”

朱由检确实是放松了下来,笑着和九卿说道:“老百姓要的不多,碗里有粮、身上有衣、头上有瓦、屋外有田仅此而已,有这四样没人会从逆谋反。

现在东印度公司第一批的救火粮已经送到了,算是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现在该考虑怎么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了。

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发声:“臣想,废停一条鞭法。”

朱由检挑起眉头:“仔细说说为什么。”

“一条鞭法起自桂萼、成于张居正,当初为的是改善朝廷财政,以银税代替粮赋,当时随着隆庆开海,来自海外外邦各国的海量白银涌入我大明,造成民间白银货币臃肿,在当时的情况下,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也的确增加了朝廷的赋税收入,解决了已经开始逐步糟糕的边军军费问题。

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大明最大的问题是连年不断的天灾横祸,是大量粮食减产下导致的粮价高企,臣举个简单的例子。

苏州的老百姓种两亩地,产出为一年十石,按现在的粮价来计算,折银为二十两之巨,那么在一条鞭法下这个百姓要缴纳一两银子的税。

可这十石粮食苏州的百姓根本卖不出二十两,为什么,因为他在苏州不是在河南、陕西这种地方,让他缴一两税,税太重。

而在河南,一户百姓种两亩地,因为天灾的原因只能收获两石的粮食,却还要缴纳一两税,为什么?因为一条鞭法的征税不是按照实际产出而是按照田亩数量。

这一两银子会让这个百姓一年的产出白干,全给朝廷了。

这还只是粮赋,百姓同时要承担徭役和摊派的辽饷、加征的杂赋,这些杂赋、辽饷都是在万历年被加入进一条鞭法的合并征税中的,如此一来,老百姓种地的收成根本无力卖出朝廷征税的银子数目。

于是,大量陕西、河南、山东、江西、湖广的老百姓纷纷逃离土地,或者将土地贱价变卖给不需要交税的世家、士绅、读书人。

所以不仅仅是天灾导致了现在国家出现大量难民,朝廷法令政策的错误和不合时宜同样导致了**的蔓延,因此臣的意见便是,废除一条鞭法,重新推行太祖时期的实物税,恢复粮长制度。”

前文提及过,大明朝不缺粮,为什么不缺现在解释清楚了。

很多田地的荒芜不仅仅是因为天灾确实存在,同样也因为老百姓已经开始大量的逃离土地, 躲避交税,导致了大明朝税基流失严重。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那么全国收种的粮食,还不至于紧缺到全国各地处处反民。

毕竟现在只是崇祯二年,他不是崇祯十五年,也不是顺治年。

小冰河时期最困难、天灾最恐怖的时间节点还没到达巅峰。

“废除一条鞭法,复回实物税朕觉得可以,不过恢复粮长制就不必了。”

朱由检看到毕自严要开口,抢先一句:“朕知道毕卿的意思,是希望地方的士绅替朝廷、替老百姓承担些粮赋,不过与其恢复粮长制,倒不如直接向他们征税,这样来的也容易。”

毕自严愣了一下:“陛下是说,一体纳税。”

“是这个道理。”朱由检笑笑:“朕记得张居正也曾想过,只是阻力太大无法推行,现在正是时候,朕不仅一体纳税还要徭役摊派、辽饷均分。

谁想反对都行,无论谁反对,朕就不管张献忠,让他们自己选,是给朝廷交税,还是等着被张献忠抄家灭族,随他们,朕不强求。”

毕自严苦笑起来,皇帝这不是耍无赖吗。

不过。

现在推行一体纳税,确实太容易了。

要说现在哪里最支持朝廷一体纳税的政策,那么离着河南最近的几个省内的士绅们绝对举双手同意。

别说纳税了,只要朝廷能灭掉张献忠,你让他们捐一半家产给朝廷都不带犹豫的。

朝廷只要钱,张献忠要的可是命!

(欠更九天十八章,一周内补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