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511章 林公主公堂问案

红楼御猫 第511章 林公主公堂问案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511章 林公主公堂问案

黛玉的身份在大夏是极其特殊的存在,她的身上不但有有着皇帝义女国朝公主的光环,更是身负皇差,乃朝廷正五品礼部义务教育司郎中。

所以,当贾十一禀报说城中出了事,黛玉请贾琮速速回城时,中军大帐中的郭玉闯与贾琮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顺义县应该没有哪个人,脑子被驴踢了,去惹这位姑奶奶吧!

“大侄子,要不要你老叔我派人跟你一起过去?”

郭玉闯身为一军主将,轻易不会入城。不过派九十九个人随同贾琮一起过去还是可以的,合情合理又合法。

但贾琮摇了摇头,婉拒了郭玉闯的好意。

“应当不是干架的事,林姐姐的公主府护军就有三百,三百铁骑,打一场小规模战斗都够了,就顺义县那点……”

京畿之县,城中那几个衙役跟城墙上站着的歪瓜裂枣,全部加起来都不够那三百护军塞牙缝的。

黛玉喊他过去绝对不是干架,十有**是遇到要动脑子而且还特麻烦的事了。

郭玉闯可不会放过这个在皇帝老爷那露脸的机会,硬是点了九十九名猛将兄,一水的明光甲,持营州左屯卫的飞鹰旗,护送贾琮快速赶往城中。

……

贾琮的猜测没有错,黛玉遇到了麻烦不是单靠刀子就能解决的。

她在巡视顺义县官学的期间,遇到了一桩从来没有遇到过,甚至没有想到过的麻烦事。

顺义县官学中,有一女童,在读书期间,遭到了数名同学的欺凌。

事实上自从顺义推广义务教育,县中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男女学童陆续走进官学学堂后,就逐渐出现了不少纷争。

如士绅阶层出身的学子,无论男女,或多或少都有瞧不起穷苦之家的孩子,或是商户出身的学子。

乡绅子弟欺辱他人已成常态,就连女子学堂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其中以这位出身屠夫之家的小姑娘孙绮最为可怜,就因为她的成绩更好些。

孙绮不堪忍受长期被孤立欺凌,母家族又难以跟施暴者的家族抗衡,于月前悬梁自尽父。

幸好其母一直关注着心神快要失常的女儿,及时将其救下,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但孙绮的心神似乎已然失常,别说继续读书了,就算是正常的生活都要依靠父母照看。

其父曾在数日前敲响了顺义县县衙门口的登闻鼓,但顺义县县令崔翔翻遍了整本《大夏律》,都没能找到可以判这些人罪名的条款。

《大夏律·斗讼律》规定:“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者,听告谋反、逆、叛、子孙不孝及同居之内为人侵犯者,余并不得告。”

“十五岁以下之人,流罪以下可通过赎刑替代。其次,十岁以下之人,有反罪、大逆、杀人应死之罪,可进行上请,即奏请皇帝裁决。犯盗窃和伤人罪,同样采用赎刑的办法,其余犯罪均不论处。最后,七岁以下之人,即使犯有死罪也不处刑,且若是受教唆犯罪,则只处罚教唆之人。”

也就是说,这几个年不过十岁的女学子,就算按伤人罪来判,都无法将其收押狱中,最多罚钱了事。

但乡绅之家会缺钱吗?屠夫的家里,又需要拿女儿来换钱吗?

孙屠夫能拦住黛玉的车驾,告到公主驾前,可见其就是想给他那可怜的女儿讨个公道。

黛玉翻看着手中的《大夏律》,心中的怒火与不甘愈发的令她烦躁。

若是没有这本《大夏律》就好了,此时的《大夏律》,反倒成了乡绅们躲避律法制裁的倚仗。

估计当初修法时,谁都没有想到,有一日大夏的女子还能入官学读书,更不会想到。

顺义县的县学此时已经没有人去读书了,数十位县学学子挤在大堂外,静静的等待主位上的公主殿下发话。

孙绮的事,顺义县都传了许久了。

城中有不少人在传言,乡绅家的大家闺秀岂会无缘无故的去欺负一个屠户之女,定然是那屠户之女做了什么有辱斯文之事,这才令众多乡绅之女愤然出手教训……

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百姓们不是聋子瞎子,他们有极其朴素的价值观,相比乡绅的利益抱团,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反而更显正义性。

一百护军撒出去,不到半个时辰,黛玉就已经将城中的情报收集了大半。

那几个施为者平日里在学堂是什么样的情况,受害者孙绮又是个什么情况,以及她们之间的纠葛,黛玉已经了解了七七八八。

“殿下,非是下官不愿意为孙屠夫伸张正义,下官最后都尽量挑重罪处置了。可您也看到了,《大夏律》上就是这么写的,下官只能罚了那几家共计百两银子赔给了孙屠夫……”

顺义县的县令崔翔还真不是个昏聩官员,毕竟是在京畿讨生活,皇帝老爷的目光随时可能触及此处,他真的尽力了。

但偏偏……这事别说是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是刑部尚书估计都只能这么处置。

黛玉啪的合起了手中的《大夏律》,凤眼微眯。

“崔县令,百两银子的确是笔不少的钱财。但你问问孙屠夫,他要这百两银子吗?”

一百两,足够一家三五年之用。

但跪在堂中的孙屠夫,明显不想要那一百两白银。

义务教育推行这么久了,顺义县的官学中,仅有百余名女子入学,其中还有大半是乡绅富商,像是孙屠夫这种农户小商贩,能把女儿送进官学读书,绝对是心疼自己闺女的。

“公主贵人,草民不要银子,草民就要一个公道!”

孙屠夫没有抬头去看父母官崔翔,只是一个劲的咚咚咚磕头,额头都磕出血来了。

黛玉让亲兵将其扶起,叹了一声说道:“伱家的事,本宫已经清楚了。但崔县令的判决没有问题,按照律法,最多也就是罚银赎罪……”

孙屠夫眼中露出了绝望之色,已然忘记了什么尊卑身份,当堂悲戚喊道:“难道律法就是保护坏人,就因为他们的年纪小?”

这一问,甚至让堂外站着的数十县学学子都陷入了深思。

他们都是身具功名的生员,自然对律法均有涉猎。此时稍一琢磨就发现了一个事实,好像……大概……

……县学大堂中的黛玉、县令崔翔以及教谕统统被孙屠夫的这一问给问了个哑口无言。

他们没有办法回答孙屠夫悲戚的询问,崔翔甚至对律法的存在产生了质疑。

“此言差矣,律法或许会有漏洞,但律法的存在是必要的。若无法治,天下何以安?”

黛玉年纪虽小,但却最是敏感。在短暂的失神后很快就稳住了心绪。

她用轻柔的声音,说出了足以只振聋发聩的话:“既然律法有漏洞,补就是了!”

在崔翔震惊的目光中,黛玉将桌上的镇纸当成了惊堂木,啪的一声拍了一下。

“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孙屠夫,本宫今日就替你补上这个公道。但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就看你敢不敢了。”

孙屠夫扑通一声就又跪了下来,咚咚咚的连磕三个响头,激动的高呼起来。

“只要能给草民那可怜的女儿求得公道,但凭贵人驱使,草民就算死了也心甘情愿。”

黛玉眼神坚毅异常,嘴角却是微微上扬。

她制止了孙屠夫继续磕头:“谈不上死字,不过需要你随本宫前往京城一趟,本宫需要你在陛下与文武百官面前,亲口讲一讲你女儿孙绮所遭遇的事!”

贾琮带着九十九名营州左屯卫的骑兵快马赶回城中,问清黛玉的行踪后,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县学大门外。

大门口挤满了百姓,人数最起码有数百甚是上千。

骑兵的马蹄声惊醒了看热闹的人,纷纷为贾琮让开了一条路。

黛玉看到贾琮进来时,脸上露出了一丝轻松。

“琮哥儿,借你金令一用。”

工具人贾琮被黛玉“晾”到了一边,黛玉手持金令,将其高高举起。

“陛下金令在此,见令如见陛下!”

崔翔已经顾不上惊讶了,从椅子上站起,躬身拜下:“臣顺义县县令崔翔,恭请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堂中的县丞、教谕等大小官吏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跟在崔翔身后,躬身拜倒:“臣等恭请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是殿外的学子、百姓,或是作揖或是跪地,齐声高呼万岁。

这可是皇帝老爷的金令啊,八辈子才能见到一回。

“顺义县官学生赖氏女彩华、燕氏女晓希等七名官学生欺凌女童,致其心神失常…虽然《礼记·曲礼》有载:‘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国朝律法有恤幼之规,但律法亦有矜弱、惩恶之责……”

黛玉抽空冲贾琮俏皮的眨眨眼,随后俏脸一凛,冷声道:“本宫今日奉天命,重审孙绮之案。法有遗漏,本宫以陛下之金令补之。来人,移驾顺天县衙,传召赖氏、燕氏等案犯……”

案子真的很简单,简单到黛玉压根就不需要过多的去寻找证据。

甚至就是赖氏、燕氏等乡绅,都没有对案情有什么异议,唯一的异议就是黛玉最后的判决。

“顺义县官学生赖氏女彩华、燕氏女晓希等七人,除官学学籍,监三年,并处罚银每人一百两。念其年幼,缓期三年,三年后入顺义县大牢服刑。”

“赖氏、燕氏……等顺义县十一户乡绅,造谣生事,欲以舆论干涉有司判决。各杖三十,罚银二百两,充入顺义县官学,以做学堂之用。”

判决一出,县衙内外都炸了锅。

像是赖氏等几个直接要受刑的乡绅,当即联名反对,并叫嚣道:“此案不公,有违《大夏律》之规定。公主殿下便是身份尊贵,也无插手地方事务之权,我等不服!”

“就是,如此明目张胆的违法律令,此乃乱命,恕我等不敢从之,必当入京上告有司!”

黛玉压根就没惯着这几人,惊堂木重重拍下,清冷而又坚定的呵斥道:“本案之判决,乃本宫以圣令行之。尔等便是不服,也得给本宫憋住了。想要去京城上告有司,本宫不会阻拦。但在去京城之前,先服刑,这亦是《大夏律》的规定!”

……

天下谁最大?

皇帝老爷的金令在顺义县绝对是顶天的存在,赖、燕等乡绅在县里或许可以作威作福,但在皇帝老爷的金令面前,他们那点实力真的不够看。

板子很快打完,黛玉也没有出尔反尔,在其家人送来罚银后,就命人将其赶了出去。

罚银一部分归了县衙处置,一部分大概有八百两的白银交给了孙屠夫。

黛玉还命人为其换成了好携带存放的银票,派人护送孙屠夫回家去安顿家小。

“崔县令……”

崔翔躬身应道:“下官在。”

只听黛玉嘱咐道:“本宫明日就会带孙屠夫入京,孙家的人你要派人手去看护好,莫让有心人打搅了他们的生活。”

有心人是谁,还用黛玉再说吗?

崔翔在顺义县呆了三四年了,他可太清楚了。

“殿下放心,下官这就去安排,一定不会让孙家的人有事。”

崔翔对黛玉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无论是以一人之力补全律法的漏洞,还是最后的细心的安排,都可以看出这位贵女的智慧与心性。

文安公主,奇女子也!

……

等到众人散去,黛玉与贾琮在县衙的后堂客院中享受着难得的闲暇。

亭中微风起,春风吹动了黛玉额前的一缕散发。

贾琮伸手帮其重新梳理发髻,轻声道:“林姐姐带孙屠夫入京,不单单是为了这一桩学堂霸凌案吧?”

黛玉嘴角上翘,微微点头道:“正如我今日在县学所说,律法不全要补,但我更想做的,是想让陛下还有朝堂诸公看清一件事——乡绅之权太大了。他们能左右一个县的舆论,干预父母官的判决,需要压一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