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467章 谁赞成?谁反对?

红楼御猫 第467章 谁赞成?谁反对?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467章 谁赞成?谁反对?

城外坊市的规模很大,新奇的万国商品让京城的百姓颇为好奇。虽然还没真正开市,就已经吸引了大量的百姓跑去看稀奇。

这几年朝廷的新政不但让户部的银库愈发充实,更是让百姓的荷包鼓了起来。

那些精贵、奢华之物买不起,但坊市中亦是有着大量各地商人带来的物美价廉之物,仅八月十三这一日,负责坊市管理的罗素就已经预估了将近十万两的交易额。

按照平均十税一的收税标准,坊市日收商税一万两,那一个月就是三十万。

罗素甚至感慨万千的跟太子爷与贾琮说了一句:“这……这还收什么田赋,土匪抢银子都没这个快啊!”

终于得空回了家的贾琮,与林老爷闲谈时说起城外坊市的人和事,罗素的那句感慨林如海颇为赞同,并且深思许久。

“姑父,您不会真想着取消田赋吧?这可使不得!”

倒不是贾琮非要“压榨”土地里刨食的农人,而是当下的土地制度还不够完善,还不到取消农税的时候。

等什么时候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就可以实施免除农税,甚至是以国家财政贴补农人。

这个时候取消田赋,好不容易才抑制住的土地兼并问题,立马会再次起头。

林如海当了这么久的户部尚书,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不过他还是对这件事上了心,沉吟许久说道:“彻底取消的确不是时候,不过倒是可以试试再次减租减赋……”

嗯?

贾琮有些懵,好像跟免税没有什么区别吧。老丈人不可能看不到这些,为何会想到这个?

他疑惑万分的说道:“这样好像没有什么区别,朝廷一减赋,土地得的利就更多了,不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林如海摇了摇头:“你没听懂我的意思,我是在想,朝廷可以按照田产的多少、肥沃程度等划分等级,穷苦百姓可免除田赋,拥有田产众多者不免,良田改稻为桑者,苛以重税……”

“贫农、中农、富农?这样很容易出问题,比如划分等级的人,会不会借此牟利?万一因为此事生了民怨,我怕有人会借此攻讦于您,毕竟这件事太大了……”

贾琮一想到吏治的问题就头疼,这算是历朝历代的老大难了,哪怕前世那个时代,都拿这种事没办法。

往往政策都是好的,一到下面,就会有大量的人渣畜生借此害民。

这一回反倒是林如海颇为诧异,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一旁静静给两人煮茶的黛玉歪了歪脑袋,默默将茶水放在两人面前,坐于一旁看着这爷俩大眼瞪小眼。

“琮哥儿,为政者,当为民而争,岂可因噎废食?”

林如海的严肃不是为了什么吏治的问题,而是贾琮突如其来的退缩。

这些年他也算是看着小女婿一步一步变得成熟,可这种畏惧谋身的“成熟”,让他颇为不喜。

更重要的是,那个敢把老天爷捅个窟窿也要为民做主的贾琮,竟然在这一刻有了要消失的可能。

难道这小子随着长大以及在朝堂这个大染缸厮混,被世俗尘土蒙了心?

林如海的手指在桌子重重的敲了好几下,凝重的训斥道:“当初在扬州,有不少人劝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可以带着百万金银离开江南那个是非窝,甚至能更进一步。可我不能看着盐商在秦淮河边一掷千金,百姓连一粒盐都买不起……”

“你姑姑就是到死,都跟我说莫要忘了金殿唱名时发的誓,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扬州巡盐御史位高权重,同时也是危机重重。

林如海为此死了妻子、儿子,差点把自己的命也搭了进去,就是为了让百姓吃得起盐。

有人曾笑他傻,说他不识抬举。

可江南的那些穷苦百姓一直记得他的好,那柄离任时的万民伞,就是对他的最高赞誉。

“或许此策之施行会有磨难波折,但只要能让百姓仓中多上一粒米,就应该去做,不遗余力的去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也曾说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何以今日竟有退缩之语?”

一连串的训斥让贾琮猛地心生警觉,怨不得老丈人突然会因为一句话发这么大的火。

趋利避害本是正常,可却与他当初的誓言相悖。

他哗的起身,整理衣冠,作揖大拜:“侄儿多谢姑父教导,若非姑父,侄儿怕是要陷入魔障了!”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点点的“正常”,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今日若非姑父的当头棒喝,他贾琮怕是要被这方天地慢慢的同化了。

林如海见贾琮醒悟过来,总算是长舒一口气。

他既是贾琮的姑父、岳丈,更是其人生、官场上不可或缺的导师。

哪怕如今有了墨哥儿,林如海依旧拿贾琮当他的衣钵传人。

林家的传承,他林如海的政治理念抱负,都需要贾琮去继承。

以前那个琮哥儿莽是莽了点,可那份赤子之心,是继承他林如海政治理念的重中之重,万万不可被凡尘蒙蔽。

好在发现的早,要不然林如海都不知道该找谁去哭!

“伱明白就好,这方天地不缺一个才华横溢、风花雪月的王公子弟,这方天地的百姓,却需要一位能替他们不断往前百折不挠的持剑者。这几年你经历的阴谋诡计越来越多,你的心也在阴谋诡计中受到了影响……”

林如海一边说着,一边走向了后方的书架。

片刻后,他从书架中取出一个不大的书匣,将其递给了贾琮。

“这是魏文正当初交给我的,他让我在必要时代他送给你。我想,应该是时候了。”

贾琮闻言恭敬的接了过来,打开后才发现,这里面不是什么书本,而是一张张手记。

最上面是一封没有弥封的书信……

“贾小三,人的一生很短,人的一生也很长。庸庸碌碌享受一生,不过转瞬而逝。轰轰烈烈创万世之基,如入时间之河,万年不朽……”

“老夫在看到你那对眼睛的时候,就明白你心有猛虎,或乱世之枭雄,或治世之能臣。这方土地上的人无时无刻都在经历着天灾**,每过百年或许就要遭受兵灾浩劫。”

“你生而知之,有宿慧之才,有赤子之心,有对弱者之同情……你于金殿唱名时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壮哉!”

“老夫不知你能将此志维持多久,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吧,老夫就赌上一把吧。”

“老夫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给你,这些手记都是老夫入阁后闲暇时随手所记之物,希望能让你时刻铭记初心,莫要忘了民生多艰,莫要忘了你之大志!”

……这封信应该是老爷子闲暇时随手所写,没有什么机密传承,也没有什么谆谆教导之言,反而多是对贾琮的赞赏与期望。

不大的书匣中,约有百十来页的纸张,上面或是满满一页的字,或是几行行书。

“元祐元年冬月十一,渭州地龙翻身,北地二十七州天翻地覆,军民死伤无数,哀鸿遍野……”

“元祐二年夏,自河西至中原,蝗虫漫天,千里赤地,百姓易子而食……”

“元祐二年秋,大河泛滥,决堤千里,毁民宅良田无数,百万流民……”

“元祐三年春,南北大旱,粮价一日三涨,贪官横行,致数十万百姓亡于天灾**……”

……

其上那几页写满了冰冷的数字,却让贾琮的脑海中不断的闪现着他曾亲眼看到过的受灾景象。

比如当初京畿雪灾,他曾与黛玉亲自主持赈灾之事。

可正如魏老爷子在信中所写,国朝幅员万里,每时每刻都有天灾**发生。

京畿大灾时都有百姓冻饿而死,那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呢?恐怕天灾可能夺不走百姓的生命,**也会将其夺走。

他不能因为短期的胜利就起了懈怠之心,他不仅仅是这方世界的贾琮,更是见过盛世之人,没道理被短期的胜利迷了眼,被这方天地的凡尘迷了心智。

他贾琮要走的路还远着呢!

等贾琮从魏老爷子的书信中回神,抬眼间书房中就只剩一道丽影正靠在窗前,手捧书本看得津津有味。

清风吹过,贾琮能嗅到从黛玉身上吹来的幽香。

“这是魏公之前送我的《论语》,是他老人家亲自批注过的。”

黛玉扬了扬手中的书,眉眼弯弯的看着贾琮:“每一次看他老人家的批注,都会给我不一样的理解。魏文正公不愧为至公至正之人,琮哥儿将来也会如他老人家一样,被天下人称颂。”

文正公啊,哪个文人不想有这样的谥号?

贾琮靠在黛玉的身上,慢慢的躺了下来。

黛玉放下了手中的书,将他的脑袋挪了挪,放在自己的腿上,捏了捏贾琮的脸,轻轻为其扭捏鬓间两穴。

“爹爹今日其实有些说的过了,我知道你不会畏惧退缩之人,咱们说好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都还在往前走,你怎么会弃我而去呢?”

黛玉的手指很轻柔,贾琮闭上眼睛,不断回忆着这几年的经历。

他没有睁眼,长叹道:“姑父没有说错,我的确有些懈怠,而且确有趋利避害之心。至少在面对困难时,我有了退缩之意。多亏姑父今日这当头一棒,要不然再这样下去,我恐怕会泯然众人矣。”

黛玉在贾琮额头轻轻一戳,笑道:“不会的,当到了那时,我就是拽,也要把你拽回来!”

贾琮将其手指握住,揉着黛玉软软的手心,嘴角扬起。

“那再好不过,有林姐姐在侧,魏老爷子在天上也不就必操心了。就让他老人家好好看着咱们这对神雕侠侣,纵横江湖,提着宝剑为百姓披荆斩棘,立下盛世之基吧!”

“神雕侠侣?那是什么?”

黛玉用空闲的手搓着贾琮的脑瓜子,好奇的问了一句。

贾琮顿了顿,悠悠为其讲起了故事。

好不容易休个假还被训了一顿,他有些玉玉~

好在这顿训斥的确将他有些蒙尘的心给擦干净了,此时享受着难得的温馨,讲个故事缓解缓解也挺好的。

不过神雕侠侣这故事有些情节只会更让人玉玉,还是改一改吧。

……

就在贾琮与黛玉享受难得的温馨悠闲时,菜市口却已经是人头滚滚,柳家的人基本上都是两股颤颤,站都站不稳了。

柳湘莲不但没有一丝的不适,反而心中颇为畅快。

柳芳的确是他的亲大伯,可就是因为这个亲大伯,他的父母、他的两位叔父被逼死,他的几位堂兄弟被打压至今。

只见柳湘莲转身瞅了瞅表情各异的柳家族人,冷哼一声。

“天理昭昭,国法无情。柳芳等人丢尽了我理国公府柳氏先祖的脸,死不足惜。自今日起,凡我柳氏族人,当奉公守法,敢有违法乱纪者,生不得进柳家门,死不得葬柳氏坟!”

柳湘莲大手一挥,身后就有人抬着一口大大的箱子走了过来。

哗啦,箱子打开后,里面露出一本本厚厚的书籍。

“这是《大夏律》,一人一本领回去,限十日内熟背,月底时,阖族前往宗祠,当着祖宗的面,全族大考。不合格者,今后就不必自称柳氏族人了!”

“什么?开什么玩笑?小爷什么时候读过书?”

呵~

柳湘莲只是冷冷一笑,看着那名叫嚣的纨绔子,眼神越来越冰冷。

“不读书还有脸说出来?顶撞族长,将他拖出来,杖责二十!”

那人眼睛缩了缩,想要逃却无法动弹。

柳湘莲带来的人都是军中好手,哪里是他一个纨绔子能挣脱的。

不过这人还算有些气性,竟然冲着柳湘莲叫骂起来:“你算哪门子的族长?谁同意了?”

“就是,柳芳死了,族长也该让族老们推选……”

类似的话不只是那纨绔在说,柳氏族人中也有不少人在嘀咕着。

不过柳湘莲丝毫都不在意,反而是冷冷扫视一圈,最后淡淡的说道:“从今日起,我就是柳氏一族的族长,谁赞成?谁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