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437章 哎哟,宝玉的屁股蛋啊

红楼御猫 第437章 哎哟,宝玉的屁股蛋啊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437章 哎哟,宝玉的屁股蛋啊

自打两年前北直隶率先开始大规模种植土豆后,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老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了。

加之京畿本就是天下财富汇聚之地,有钱的人多,茶馆酒肆的生意自然就要好上许多。

品一壶好茶、鉴一坛美酒,三五友人吃酒喝茶,天南地北的胡侃一通,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当然,京城从来不缺话题,八卦八卦勋贵家的传奇,说一说公卿府邸的奇葩事,永远是茶馆酒肆的最大乐趣。

例如此时,顺天府府衙外,临街的茶馆酒肆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百姓,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朝着府衙大门的方向眺望。

“又有人来告状?这些人也真是的,打官司还得去都察院,都察院还有几个铁头御史,自从唐公离任,没钱的人去顺天府,根本连大门都进不去。”

“是呀,可惜唐公高升去了刑部,要不然大夏也有咱们自己的‘包青天’!不提新上任的宋府尹,那个贾化贾二尹,呵~和稀泥倒是把好手。”

贾琮刚一上楼,就听到了类似的闲话。

他撇撇嘴,果然,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前顺天府府尹唐裕德是个青天大老爷,在任时顺天府治下甚少出现冤假错案。

可正是因为唐裕德清正廉洁,有人见不得这位在顺天府任上多呆,竟然联手将其恭送去了刑部担任三品侍郎。

新任府尹宋祁连是个老好人,但凡被朝堂公认为老好人的,那真就是老、好说话、耳根子软,宋某人三者都占全了。

再加上最善察言观色左右逢源的官场老油子贾化,顺天府的口碑可以说是直转直下了。

加之静街亲王老十三去了南边,赦大老爷忙着带娃,京里的那些官二代、勋二代们,感觉自己又行了,京城又回到了纨绔横行,乌烟瘴气的时代。

虽然很少出现恶**件,但类似口花花调戏良家妇女、欺压良善的事是层出不穷。

贾化作为顺天府的二把手,没少在百姓报案时和稀泥。很快就在京城得了个和稀泥高手的称号。

“哎哟,快看,衙门的人出来了!”

众人停下了议论,纷纷将目光转向顺天府府衙大门。

二楼临窗的位置,贾琮也站起身来,与女扮男装的黛玉倚着栏杆远望。

只见政老爷正“强拉”宝玉,充当仆人的贾十一正手持鼓槌,将府衙门外放置的大鼓敲的咚咚响。

震天的鼓声吸引了大量百姓围观,政老爷一脸的肃穆,面带郑重,紧紧抿着嘴唇,凝望从府衙大门走出的人。

“何人击鼓……咦?小贾大丿……呃,老贾……贾大人!!!”

政老爷以前在京城的名声不怎么响亮,百姓们一说起来,往往会说,哦,政老爷啊,荣国府那位的亲弟弟……

但如今不一样,政老爷自去了都察院,一来二去的竟然混出了个铁面御史、士林风骨的好名声。

还别说,如今只要是什么文会、诗会,那些读书人都会将帖子送到荣国府,以请到士林风骨贾存周为荣耀。

要是哪个举子得了存周公的点评,说一声好文采,立马就会身价暴增。

当然,对于顺天府的那些吏员衙役来说,铁面御史的政老爷,是他们最怕的存在之一。

因为这位可不会管什么官二代勋二代,他看不惯的,只要被他逮到,绝对会在大朝会上一顿喷,顺带将和稀泥的顺天府府衙一起喷。

只一年,因政老爷被处置的顺天府官吏,特别是那些衙役力士,就已经多达十余人。

故而顺天府府衙的人,对这位政二老爷是既怕又恨。

“政公,您怎么过来了?”

贾政对于顺天府的胥吏算是厌恶透了,自从唐裕德升迁,顺天府衙门的胥吏越来越差……

算了,此事暂且不提,办正事要紧。

“本官是来告状了,让能管事的人出来,本官的儿子既然将他人打成重伤,何故连一板子都没打,罚了几个银钱就算了结了?去叫你们大人出来,本官已经将这孽障带来了,按律,该打多少打多少,该监禁监禁,该流放就流放……”

啊?

衙役懵了,围观的百姓瞬间哗然。

天底下还有送儿子进大牢的人?

只见政老爷正气凌然,四十五度望天。

“本官身为荣国子孙,读的是圣贤书,守的是《大夏律》,岂能因私废公,纵容子孙违法犯罪?贾珏知法犯法,本该罪加一等,竟用银钱这等铜臭之物,辱没了大夏律令的威严,简直罪无可赦!”

“速速喊来你们大人,给本官重新审案判安。本官不允许有人做出有损我贾家家门声望,辱没《大夏律》威严之事!”

啪~

刚刚急匆匆赶来的贾化正好听到了政老爷义正言辞的话,一个趔贴差点倒在地上。

这世上怎么会有贾存周这样的人?读了几天书,还真想做孔圣人不成?

“政公、政公,不至于此,不至于此……”

“时飞兄,政今日之所求,想来兄亦已听到。”

政老爷一丝不苟的朝着贾化作揖问候,看似温文尔雅,言辞中却是不容置疑。

“兄为顺天府之父母官,为民伸冤岂能因私废公,偏袒我那孽障?余只求律法之公正,该如何判就如何判,时飞兄不必担忧余与余之家人因此记恨,荣国子孙,遵大夏律令,守朝廷法度……”

贾化听着政老爷大段大段的表态言辞,整个人都懵了。

等政老爷一口气说完了义正言辞之语,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带头高呼贾青天,随即便是一声又一声的赞誉。

至于说被亲爹扔出来挨板子的宝玉,哪怕知道这只是一场戏,亦是觉得臀部隐隐作痛……

贾化头疼了~

昨日才将这破事和稀泥混了过去,他还想着将贾琮给的那两千两银子,用自己的银子添一添,凑够五千两送还回去,好了了可能出现的怨怼。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送什么礼物去阁老府邸,将两头的人都讨好讨好,没想到贾政会如此操作。

他娘的,你想当圣贤别拉着我啊!

我要是改判了贾宝玉,李保坤那里是不是也要改判?老子好不容易才将稀泥和好了,伱又跑来搞事情!

被政老爷的义正言辞一激,贾化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强忍着想要打死这厮的冲动,郑重其事的说道:“政公,令公子之案,在下也是按律处置。至于说罚银议罪之事,在下也是按照圣人在昭武三十一年的圣旨判定,罚银赎罪,并未违法朝廷法度。”

“时飞兄此言谬矣!”政老爷的面上满是忧虑,又是一通正义之光的发言。

“昭武三十年冬,朝中有佞臣蒙蔽圣聪,使得圣人粗估天下大势,颁布议罪银制度……初时却有弥补户部亏空之功,可亦是让贪官污吏少了对律法的敬畏,贪墨之事层出不穷……余以为,治国无法则乱。故以银议罪之策,害民之法也……”

轰!

贾化惊惧的盯着口若悬河的政老爷,目光中满是震惊与恐惧。

议罪银制度那可是太上皇亲自制定颁布实施的,你贾政敢说太上皇的法是害民之法?

“孽障,你说,为父说的对不对?”

一声厉喝,一旁神游天外的宝玉顿时回神点头。

只见宝玉立身,朝着四周围观的百姓作揖拜下,开口说道:“诸位乡邻父老,珏昨日便言,《大夏律》对公卿官绅太过宽和,对百姓太过严苛。可惜昨日因畏惧刑罚,持圣赐之物避法躲刑。”

“幸我父谆谆教导,以知己罪。今日愿领刑罚赎罪,他日定当上书君前,为民张目,改旧法而立新法,使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

“我感觉政公与宝二爷在发光!”

“那是正道的光!”

原本有些阴沉的天,突然从云层中透出一束阳光,正好照在政老爷与宝玉的身上。

据说佛的脑门后有一圈圣光,今日政老爷与宝二爷的身上也有了……

父子二人当着百姓的面,一唱一和的将贾化架了起来。

这案子他敢改判吗?不敢!

可他敢当着百姓的面说政老爷父子之言有错吗?他也不敢!

一时间,百姓们纷纷高声喝彩叫好,顺天府的官吏一个个面如死灰。

这事难办了!

贾政再次出声催促,可贾化哪里敢接话,一个劲小声劝说,甚至要请父子二人入内详谈。

可政老爷只一句此来乃公事,无避人之心,何以有避人之举?

贾化以前还没觉得贾政会如此难缠,今日算是见识到了。一咬牙,一口咬定自己是按律办案,并无徇私枉法之举,绝不改判。

百姓中不知是谁,率先咦了一声,嘘声此起彼伏,令贾化有些恼羞成怒。

最后竟然拂袖而去,让人将顺天府府衙的大门紧闭,任贾十一多次敲响大鼓,都是采取闭门不理的战术。

政老爷就拉着宝玉,双双站在大门外等候,一直等到午时将至,政老爷终于长长一叹,满怀忧国忧民之态。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今日法有缺而不改,朝廷又有何威严,去令百姓从之守之?”

“既然顺天府不愿守法之威,我自从之!”

“来人啊,拿宝玉、拿大棍……”

啪~啪~啪~

又是熟悉的配方,只不过今日之宝玉没有大呼救命,反而死死咬着嘴中的绸布包,任由荣国府的亲兵,当着百姓的面,挨了整整二十棍。

虽说以亲兵的手段不会真伤了宝玉的筋骨,可这二十棍依旧是打实了的。

等到行刑结束,宝玉的屁股蛋又一次肿的高高的,鲜血顺着长凳甚至落在了青石板上。

围观的百姓从一声声赞誉叫好,逐渐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一开始只以为政老爷与宝二爷是嘴上说说,可当板子等的落在宝玉的屁股上时,一个个都用敬畏尊崇的眼神望向两人。

政老爷抹了一把眼泪,略带哽咽的朝着四周的百姓拱了拱手。

“今日我贾家以家法代国法,惩治顽劣之子孙,望父老相邻做个见证,宁荣贾家,遵法度,守律令,绝不做违法乱纪之事!”

“政公何故如此严苛,宝公子若是顽劣,那京里还有几人能称谦谦君子?”

“说的对,宝公子是我见过最为温润的公卿子弟,政公对宝公子太过严苛了!”

“京中之人,谁不赞一声宝公子温润如玉……”

“是极是极……”

“俺也这么觉得……”

政老爷的话激起了百姓们对那帮子真纨绔的厌恶,同时也纷纷为宝玉说话。

早就听说政老爷对宝公子的教导极为严格,今日一见,这哪里是严格,简直就是严苛到了极致。

等到众人为其让开一条道后,政老爷就亲自背上晕过去的宝玉,缓缓往宁荣街的方向走去。

围观的百姓一下子就觉得政老爷更高大了,默默地目送父子儿子离开。

……

顺天府府衙外的这场戏,直接看花了京中各家的眼。

特别是政老爷直接向太上皇当年颁布的议罪银制度开炮,以及宝玉当众发誓,会上谏皇帝废除议罪银之制,彻底点燃了朝中本就快要爆发的冲突。

朝中那些直臣纷纷叫好,但大部分的官员还是觉得贾政父子背叛了官僚集团,私下的谩骂就不说了,甚至公开出言驳斥贾氏父子毁谤君上,乃大不敬之罪。

朝堂已经因为此事闹翻了天,但无论是内阁还是宫中,依旧是按部就班的处理着军政大事,始终保持沉默。

反倒是在野之贤良老儒,以及那些年轻的士子举人,纷纷出言声援贾政父子。

最令那些驳斥贾政父子之言的官员难以接受的是,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大门口总是出现恶臭的污秽之物,甚至有人在他家的院墙上“发粪图墙”,写着一首首讽刺他们的打油诗……

宝玉挨了打,老太太心疼乖孙却没有责怪自家老二,只是默默的抹眼泪,招呼人为其上药。

原本她还叮嘱贾政为宝玉去新闻司告假,却听刚刚醒来的宝玉说道:“老祖宗,孙儿不能告假……嘶……孙儿……嘶……孙儿明日要上朝,上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