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393章 诡异

红楼御猫 第393章 诡异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393章 诡异

宣府的情况朝中知晓的人不多,除了二圣与内阁、五军都督府的几位大佬外,哪怕贾琏已经秘密抵达宣府城,将里面的将官全部吊起来挂在城门楼子上了,京城都没几个人知道。

朝廷的运转不会因为一个宣府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除却小朝会的频率高了些,一切都是按部就班。

直到贾琏的密奏送至皇帝的龙案上,内阁的几位阁臣与五军都督府的将帅才开始牙疼起来。

因为贾琮这小子又闯祸了,祸不多,但真让他们牙疼……

宣府城中对抗贾琏封城整肃意志的人中,数量上是鞑靼人最多,但最喜欢搞事的却是百十来名高丽的所谓商客。

闹了数日后,贾琮心烦了,直接派人以对抗钦差,不遵圣旨的罪名,把跳的最欢四处挑拨的一百三十二名高丽人砍了脑瓜子,挂在来宣府城的四门上。

只这一招,宣府城立马安静了。

但与之而来的就是高丽那边的反应,高丽驻宣府的贸易使臣提出了抗议,贾琮置之不理,人家一怒之下往东边去信了,想来用不了多久,高丽国的国书就该送到京城了。

大夏自是不怕小小的高丽国,但这事吧,贾琮干的太粗糙。

人家高丽怎么说也是大夏“恭顺”的藩属国,这一百来人也是名义上的商客。

闹事的明明是鞑靼人最多,凭什么只砍棒子的脑瓜子?大夏这是欺软怕硬?

朝廷如今正推行新法呢,内部事务还没理顺,南边也才刚刚打下来。若是这个时候东边再出现战事,朝廷还真有点力不从心。

至少财政压力有点大了,要是能拖到明年夏天就好了。

有钱、有人、有火力的大夏,平推高丽易如反掌。

就是这个时间点有点尴尬……

皇帝这会真觉得牙疼,贾琮砍脑瓜子威慑不臣的手段他很喜欢,就是这频率有点太高了……

“诸位爱卿说说,咱们该如何应对?”

兵事上内阁的发言权明显不敌五军都督府的将帅,军方第一大佬英国公张岳自然是率先开口。

是挺麻烦的,但老公爷却不以为意。

只见老公爷面上颇为轻松,意味深长的说道:“老臣若是没有记错,之前朝廷的钦差去高丽宣旨,让他们自决撤藩设郡之事,拖了不短的时间来吧。正好,咱们不妨借此试探试探他们的打算。”

哈?

武将这边还好,内阁几位阁臣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

周炯手中的茶盏都抖了一下,要不是宣府的情况的确是突发的,他都怀疑张岳跟贾琮之前就串通好了,这是故意挑起边衅,好给武勋这边送功劳。

又要打仗?

“张公,户部只剩一千万两不到的存银了,咱们还要预备好支援安北、西域、南疆,还要防备西夷,造船、火器,每一项都要耗费大量的银子……”

这倒不是周炯因为文武之争提出反对的意见,在军政大事上,如今的内阁与五军都督府还是很团结的。

他说的这个是真实情况,朝廷如今还真有些捉襟见肘,特别是海外还有极可能出现的外敌,朝廷不得不防。

张岳微微一笑,点头道:“阁老说的在理,不过阁老似乎忘了,朝廷可不只有户部一个银库。”

经过这么一提醒,周炯等人也明悟了,一个个都将目光转向来懵逼的皇帝。

皇帝老爷只觉得牙更疼了,委屈的指着殿中的文武,悲愤道:“你……你们……又想打朕的秋风!”

……

宣府城终于安静了。

城中的军民对于挂在四座城门楼子上的脑瓜早已习以为常,除了那两名跳脚的高丽贸易使臣,就连之前跳的挺欢的鞑靼人都闭上了嘴。

与大夏其余官员不同,贾家人没几个真正的仁善人,砍起人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何况还是棒子!

贾琏梳理完城外的卫所后,快马赶回了宣府城。

一进屋子就揪住贾琮的脖颈好一顿批:“没事你砍高丽人做什么?别忘了那是太祖所定的不征之一,便是圣人当初被高丽恶心坏了,都没有出兵征伐。挑起边衅,你是觉得小日子过得安逸,想找找刺激?”

被揪着脖颈的贾琮缩了缩脖子,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举起来:“呐,二哥先看看这个?”

贾琏顺着看了一眼,当即就松开手,抢过那张纸皱眉细阅。

竟然是高丽人与鞑靼勾结,意欲图谋辽东的情报。

这份情报的来源很奇葩,是城中的鞑靼一位商客提供的。

“瓦剌与琉球并入大夏,如今南疆也打下来了。高丽感受到了朝廷的威胁,鞑靼也是差不多。这两家可不想当凤尾,非要做他们的鸡头,早就在宣府暗中勾结,互通有无,打算在今冬借朝廷的主要精力还在南疆的时机,突袭辽东。”

贾琮又将桌上的一沓纸递了过去,解释道:“鞑靼与高丽不同,高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鞑靼却有大大小小的部落。鞑靼汗骨碌一心想着对抗大夏保全他的权力与荣华富贵,可其他部落的头领就不这么想了……”

这事还是很简单的,骨碌一心想当他的鞑靼大汗,不想头顶真多出一个爹来。

鞑靼的其他部落头领却在与大夏的互市中,享受到了与天朝互市的巨大利益。

庞大的天朝市场,让草原的牧民们用羊毛、牛羊肉换取来充足的粮食、盐巴,珍贵的铁器、丝绸、茶叶等等。

再加上瓦剌并入大夏后迸发的勃勃生机,让这些一直被汗帐压榨的部落头领看到了新的道路。

那就是结好天朝,甚至是如同瓦剌一样,正式并入大夏。

反正都是当儿子,给谁当不是当?

天朝还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让他们享受精致富足的生活,跟着骨碌有什么用?挨饿受冻送人头吗?

等他们察觉到汗帐与高丽人的往来后,最靠近天朝的几个部落心思就活了起来,之后也就有了暗中给贾琮送情报的事。

恰巧这个时候贾琮被宣府城中鞑子、棒子闹的头疼,一怒之下就开始了砍脑瓜。

为了防止不小心砍错了人,把心向天朝的那几个鞑靼部落之人砍了,所幸一股脑将棒子一锅烩了吧。

还别说,这一刀砍下去,整个宣府都清净了不少。

在贾琏没回来这几天,贾琮的人已经跟意欲投诚的几个部落联系上了。

龙禁卫在鞑靼那边的密探也送来了消息,鞑子与棒子暗中勾结的事是真的,不过可不仅仅是这两国,其中还有别的势力掺和进来了。

贾琏很快就看完来手头的情报,眉头皱成了一团,好半天后才开口问道:“这事挺麻烦的,你怎么看?”“以大夏如今的国力、军力,把鞑靼与高丽吊起来打都不是问题,就是这个时间点不太好。”

自家人知晓自家事,老丈人是户部尚书,贾琮很清楚大夏财政上的巨大压力。

还是那句话,摊子铺太大了,一时间真有些力不从心。

不过这事不是没有办法,户部没银子,不代表朝廷就真的穷。

别的不说,皇帝老爷的口袋里还有上千万两白银,而且大夏现如今是国强民富,只要能调动民间的财富,举世为敌都不是什么太大的威胁。

按照贾琮的粗略估算,当下大夏的鸡滴屁,至少占了整个世界的百分之四十,这还是按最低的限度估算。

当然,这事还得看中枢的意思,特别是他们这位抠搜的皇帝老爷……

“先把这些送去京城吧,这事太大,咱们不能擅专。对了二哥,我觉得可以先拿这些卖国的商人开刀!”

……

宣府的变故还影响不到其他地方,出京巡视北直隶各州县的黛玉一行已经在冬月中旬抵达了毗邻山西的保定府。

一行人抵达清苑县后入驻保定府衙,黛玉先是带着探春、宝钗两位赞善大人检查了保定府的张目支出。

“咦?林妹妹你看,这保定府的情况要远远好于其他州府,竟然还专门设立了女子学堂。”

宝钗刚翻开账册,就在其中看到了这本账册中与众不同的一处。

账册中记载的学堂中,有一个极其亮眼的学堂名字:易州春苑女子学堂。

新奇事啊,国朝竟然有了一座专门为女子开设的学堂。

要知道黛玉一行巡视的诸多州县中,女子入学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这春苑女子学堂光是记录在册的女子学生,就有一百来人,真出了众人的意料。

“我看看……”

黛玉与探春都凑了过去,三人翻阅着这本账册,给她们的惊喜可不是这一所,整个保定府竟然已经有了四座女子学堂,学生共计三百七十余人。

而且这些女子学堂不但有朝廷的财政拨款,还有好几位捐资助学的士绅商人。

按照账册上的记录,这四座女子学堂均是各州县士绅捐资修建,专门用以教授女子诗书、女红等等,不但按照朝廷制定的规矩免除了学费、书本费,更是提供免费的食宿费用。

而且州县衙门与这些捐资助学的士绅商人签约了契约,这些女子学成之后,家庭困顿者,若有意愿,可入这几家的商铺、秀坊做工。

“学以致用,这保定府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她促成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想着让百姓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没想到百年大计刚刚开始,保定府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想到这么快就开花结果,黛玉脸上的笑容更甜了。她指着账册中的一所女子学堂,笑盈盈说到哦:“这满城县距离清苑县不远,咱们过几日就去瞧瞧女子学堂的风貌。”

……

腊月初三,京畿的雪总算停了。

被大雪耽搁的黛玉一行在保定府一应官吏的恭送下离开来清苑县,缓缓北上往满城而去。

经过四日的行程,腊八前终于抵达了满城县。县令樊必、县丞裴中庸等县中官员以及城中宿老士绅,早就得到消息在城门前迎接。

公主仪仗以及一千护卫凤辇的禁军,给满城县一应人等带来的压力很大,哪怕冬寒料峭,一个个都冻得瑟瑟发抖,却没人敢抱怨一声。

这位公主不是皇帝亲生,却比亲生的还要尊贵。

人家一个爹是皇帝老爷,另一个是大夏的财神爷。

更别提人家的未来公爹是百无禁忌的赦大老爷,惹恼了皇帝还有国朝规矩约束着不会遭太大的难,惹恼了这一位,那真是哭都来不及。

君不见,贾家人护短,最喜欢砸别人家的门檐子,用拳头捶人。

凤辇还未停下,满城县令樊必就领着一应官吏士绅快步上前。

“臣等(草民)恭迎文安公主殿下,殿下金安。”

雪雁挑起了车帘子的一角,露出绣着凤凰纹饰的红色冠服。

黛玉柔和的声音从马车上传了出来:“诸位请起,这冬寒料峭的,劳烦诸位在此候着了。”

樊必躬身应道:“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殿下不顾冬寒劳顿,为百年大计巡视京畿,臣等钦佩不已……”

大雪方晴,积雪融化带走了大量的热气,天更显的冷些。

众人在城门前寒暄几句后,凤辇被迎入城中。满城县衙的地方不大,好在城中有富商献出了自己家的园林,黛玉一行被迎入其中暂住。

黛玉拒绝了樊必提议的接风宴,只是邀请了县衙官员、教谕以及几名宿老在园林用膳。

之后两日,宝钗与探春负责查验账册,黛玉则是亲往县学、城中书院学堂巡视。

等这些流程走完之后,三人才与樊必约好,前往满城县的女子学堂——与同学堂巡视。

女子学堂与一般学堂有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不仅仅教授诗书,更多的是教授女红、纺织甚至是烹制膳食,算是文化加技术的结合,令黛玉三人大开眼界。

樊必还将给女子学堂捐资助学的几位士绅商人请了过来,一同陪同黛玉巡视。

黛玉亲自接见来这几位士绅商人,甚至许诺回京后会上禀太子,由礼部颁发奖赏,算是对他们善举的肯定。

原本到这儿黛玉还是很开心的,种下的种子不但发了芽,还结出了果实,真的是喜事一桩。

可当天夜里,她就收到了亲兵的密报。

这满城县的女子学堂似乎有诡异事,之前有一学生意外死在了学堂内的井中,其父母更是被关进了县中大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