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382章 尔翁婿欺朕

红楼御猫 第382章 尔翁婿欺朕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382章 尔翁婿欺朕

皇帝诏令黛玉入朝为官,辅佐太子刘弘推行义务教育之事,并未招来过多的反对。

除了几位略显迂腐的老大人有些异议之外,朝中官员更多的是保持沉默。这一点估计皇帝与内阁的几位大佬早就预料,故而才会突然提出此议。

其实原因很简单,孔圣人当初都没做到的事若是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做成了,那真的可以名传千古啊。

义务教育这项政策从设想到制定,几乎完全是黛玉一人完成的,就连贾琮这个首位提出设想的人,都只是从旁协助。

女子就女子吧,只要真能将有教无类、全民教育推动开来,满朝公卿都将会因为此项千古盛事在史书中落下笔墨。

黄帝纪元四千二百三十一年、夏元祐八年八月十四,帝命皇太子弘、文安公主林氏,主持推行义务教育百年大计,诸臣景从盛事……

此策曾于某月,太子弘得某某侍郎(郎中、员外郎)之助……

这等流芳千古的大事,肯定不是一部一司所能完成的。到时候在某个时刻某件小事上帮上一把,他们就能在史官笔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嘿,女子怎么了?那是文安公主,能是一般的女子吗?

一时间殿中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不少人甚至已经跑去黛玉那儿拱手祝贺,顺便拍着胸脯表示千古盛事,若是需要帮助,他身为圣人门徒义不容辞。

奉天殿因为一道圣旨变得哄闹,殿御史原本还想整顿秩序,却被皇帝老爷抬手制止了。

八月十四日的特殊大朝就是为了这一桩事,事儿都说完了,皇帝无声离开了大殿。

今日的奉天殿是太子刘弘与文安公主林氏黛玉的主场,二人与诸文武一一寒暄,直到巳时末,整整一个多时辰,大殿中的文武才散的差不多了。

夏守忠送来黛玉的官袍,礼部义务教育司郎中乃国朝正儿八经的正五品文官,着青袍、绣白鹇。

“皇爷说公主虽为女儿身却有凌云志,并不弱于天下任何男子,故而官服亦应该与他人一样。”

众人听到夏守忠的皆是看向托盘上的官服,的确是与其他官员一样的官袍,皇帝甚至将黛玉的朝服、公服、常服都准备好了,包括梁冠、佩绶、笏板等等所需之物。

“皇妹要不要去换上试试?”

太子刘弘的得到了林如海、贾琮等人的一应赞同,纷纷笑呵呵催促黛玉去偏殿换上官袍瞧瞧。

黛玉也是跃跃欲试,在宫中女官的陪同下去了偏殿,再出来时,竟成了一位身着青袍的“俏郎君”。

贾琮作怪的冲黛玉作揖道:“见过小林郎中……”

紧接着宝玉、贾蓉、贾蔷也有样学样,纷纷冲着黛玉作揖行礼,口呼小林郎中、小林大人,惹得黛玉脸都红到耳朵根了。

刘弘打量着贾琮与黛玉二人,突然感叹了一句:“皇妹换上这么一身,比琮哥儿还要俊!”

贾琏等人纷纷点头,一个个都觉得黛玉换上官袍这么一打扮,甚至比贾家所有男儿都要俊上那么一筹。

就连贾政瞧着此时的外甥女都晃了晃神,他跟林如海说道:“太像了,真是太像了!当初敏妹偷偷穿过父亲的官服,就跟今日的外甥女一样,压过了贾家所有人。”

……

刘弘邀请众人去了东宫用了午膳,午后,黛玉一身青袍官服,头戴乌纱在贾琮的陪同下去了吏部登记领了官凭文书。

随后又拜访了礼部尚书贺耀敏及左侍郎肖云鹤、右侍郎海刚峰,算是初次聆听上官的指示。

贺耀敏三人自然不会像训话其他下属那样给黛玉摆架子,都是亲切和蔼的模样,满是鼓励与叮嘱的话语。

为了方便黛玉办公,贺耀敏从宫中讨来了几名女官充当书吏。值房等一应物什都准备的妥妥当当,就等过完了中秋正式启用。

黛玉在贾琮的陪同下,兴趣盎然的拜访了礼部各司官员,等到傍晚时才乘车返回了荣国府。

当身着官袍的黛玉走进荣禧堂时,三春等人自然是捂嘴惊呼,就连老太太都没有想到外孙女会有如此际遇。

她将黛玉拉到跟前,摸摸乌纱帽、摸摸那身青袍官服,一脸的不敢置信:“天爷爷,玉儿真要当官了?”

“老祖宗,圣旨昨日不就传到府里了吗?今日就是去走个过场。”

宝玉不能理解老太太的震惊,表妹要当官的事数日前皇帝就跟姑父透过底,昨日把圣旨都送来了,这还有什么好惊讶的。

“不一样的,不一样的,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老太太拉着黛玉好一阵的稀罕,原本已经有些浑浊的双眼在烛火下露出了精光。

“历朝历代不是没有过女子参与朝政,但却从未有过女子正式入仕为官的先例。”

女子参与朝政的事多了去了,但与男子一样在朝中担任司官正职,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皇帝老爷到底想的老太太不清楚,但黛玉当官,却是古往今来第一次,史书上都会正式记上一笔,元祐八年八月十四,林黛玉入职礼部义务教育司,任正五品郎中。

正五品的郎中可比敕封的公主的价值还要高,至此黛玉就不再是什么林氏女,也不是某个人的附庸,而是礼部郎中林黛玉,将有名有姓的在史书上记录下来。

不像自己,虽贵为国朝超品郡王太妃,史书上最多会记上一句,故荣郡王贾代善之妻史氏……

老太太没有给宝玉解释这些区别,只是一个劲的抚摸着黛玉身上的青色官袍。

小小的五品郎中以前还入不了她的眼,但今日她却有些嫉妒外孙女的好命了。

……

义务教育司的成立,以及大夏试行四年义务教育制的消息虽然火爆,但绝对没有文安公主正式入朝为官令人震撼。

朝中官员以往都是来荣国府拜访贾赦、贾政、林如海等人,今年的中秋却是拜访黛玉的居多,而且多是翰林院的官员。

礼部义务教育司至今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按照朝廷的制度,六部各司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到两人,正六品。

义务教育司如今只有黛玉这个主官郎中一人,余下的员外郎、主事都还没有配齐。

能在史书上浓墨重彩记上一笔的千古盛事,这几个官职如今哪个不眼馋?

吏部曾问过宫中的意思,皇帝老爷直接将选官的权力交给了刘弘与黛玉二人。

借着黛玉刚刚封官,又值中秋,往荣国府拜访恭贺的人是络绎不绝,陪同黛玉待客的贾琮光是茶水都把肚子灌饱了。

等到乘车前往宫中赴中秋宫宴时,一路上都会有人凑过来套近乎,吵得贾琮脑瓜子嗡嗡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天,刘弘与黛玉经过数次讨论商议,最终从翰林院要来了翰林院编撰谢雍为员外郎,又从吏部文选司推荐的几名候补官员中挑了两人为郎中,凑齐了义务教育司的编制。

八月末,义务教育司正式成立。

黛玉上任的第一件事就要找她爹、财神爷林如海要银子,一开口就把林如海给吓住了。

两百万两白银,还只是第一笔。

“玉儿啊……”

“林大人,您现在面前站着的是礼部义务教育司郎中林黛玉,不是您的女儿黛玉。”

黛玉的俏脸上满是郑重,不卑不亢却让林如海哭笑不得。

“哈哈哈哈……林大人……哈哈哈哈……”

一旁看戏的贾琮没忍住笑出了声,见黛玉瞪了他一眼,端坐椅子上作乖巧状。

“好好,我闭嘴,两位林大人继续。”

林如海神色古怪的打量了一下闺女,最后无奈将身份从林爹爹转换为林尚书,苦笑道:“不是本官不给你批,实在是你要的太多了。朝廷如今只是打算先在南、北直隶试行义务教育,建书塾、书院,聘请夫子先生,也要不了这么多银子啊。”

黛玉又掏出了一份公文,递了过去:“两百万两不是下官跟林尚书随口胡说的,这是初步拟定的顺天府各县学堂数量、规模大小,以及所覆盖之范围。先不说夫子的俸禄,光是建设学堂所需,一府之地就需二十万两白银。” 按照皇帝定下的规矩,义务教育所需费用,皇家出六成,户部出四成。黛玉既然打算从户部要走两百万两银子,再加上皇家内库所出,那就是五百万两。

北直隶下辖顺天、保定、河间等十一府,南直隶下辖金陵、苏州、扬州等十四府。

各府之面积、人口皆有不同,平均下来一府之地最起码都得十五万至二十万两银子,五百万两都是堪堪够用。

当然,这不是每年都需朝廷支出这么多钱,只要把握住学堂的质量,使用个几十年上百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一年支出五百万建设两省,最多六七年就能将整个大夏境内覆盖了。

到那时,每年的支出主要就是学堂夫子的俸禄、学堂建筑的修补以及课本的补充。

林如海心中大概算了算,五百万两白银还真是略显紧张。

不过嘛,闺女要干大事,他这个当爹的自然不会扯后腿。反正大头是皇帝老爷出,市舶司前几日才送来了两千八百万两商税,他所幸豪气一把,顺道坑一坑抠搜的皇帝。

“百年大计,岂敢轻忽?两百万哪里够,本官给林郎中三百万,林郎中再去宫中从内库支取四百五十万。总计七百五十万两白银,足以将学堂覆盖南、北直隶二十五府了。”

啪!

户部大印往文书上一盖,林如海心情舒爽的将其递到闺女手中。

黛玉见大印盖好,这才给了爹爹一个甜甜的笑脸。拜别林尚书,喜滋滋的去宫中坑另一个爹。

贾琮则是留了下来,吃瓜看戏只是副业,他今日也是有正事要跟林尚书说。

只见贾琮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公文,展开摆到姑父老丈人的跟前,指着印泥都还没干的户部大印说道:“尚书大人,这还有一份支取银子的公文,您顺道盖个章可好?”

咚!

林如海只往公文上瞅了一眼,就立马没好气的往贾琮的脑壳上敲了一下。

“当我是什么?财神爷?我从哪给你变出两百万两银子来?”

贾琮眉头微微一挑:“前几日市舶司才送来了秋税,我听文阁老说,您可是从拽着陛下的袖子,硬是从陛下的口袋里掏走了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那也经不住这么花!我从陛下那抢……咳咳,从陛下那要点银子不容易,你们一个个都跑来跟我要银子,一开口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户部就是再有钱也能被你们给掏空了!”

林如海提起笔来,将两百万用蓝色墨汁划掉,改成了一百五十万,随后才盖上了户部大印。

贾琮的嘴角抽了抽,小声嘀咕道:“尚书大人区别对待啊,给林姐姐的不但足额还加了一百万,轮到我了就砍上一刀……”

咚!

脑壳上再挨一下,将贾琮的碎碎念给敲了回去。

“别以为我不知道,江南造船厂接了好几个大单子,光是从倭人手里赚来的钱就足以支撑今年的造船所耗,这一百五十万就是让你们在松江建造新船厂的。”

林如海将公文往贾琮手中一塞,烦躁的摆手驱赶:“去、去、去,该干嘛干嘛去,别来烦我了!”

一个个都都是讨债鬼,这些日子因为市舶司商税抵京,林老爷快被各部寺要钱的人烦死了。

他为了跟皇帝扯皮要银子,被抠搜暴躁的皇帝老爷砍了十八次脑袋,贬了三十六次官,他容易吗?

好不容易要来一千五百万两银子把户部银库填满,这才几天啊,银库的银子就被拉走一车又一车。

想到白花花的银子被人一车车的拉走,林财神心里堵得慌……

林如海例行去户部银库转了转,在看到原本装满银子的木箱空荡荡的,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

不行,户部银库怎么能空出那么多银箱?他一咬牙就去了勤政殿。

皇帝老爷心里这会也堵得慌,因为黛玉刚刚从他这里要走了四百五十万两白银。

在听到户部尚书林如海殿外求见时,脸都黑了。

“这厮一来准没好事,就说朕不在,让他回去!”

“陛下恕罪,臣已经进来了。”

林如海手中捧着一份奏章,恭敬的走进殿中:“陛下,这几日各部寺从户部支走了一千四百万两白银,户部没钱了。还请陛下先借臣五百万两银子应应急,等来年夏税入京,臣再还给陛下。”

皇帝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好家伙,一千四百万两?你怎么不直接喊个四千一百万两呢?

真当朕不清楚户部支出?七百万两一下子翻了一倍,大夏的户部尚书怎么都是一个样子!

听听听听,跟朕借五百万两白银。上上上次借的都还没还,又来?

殿中值守的起居注官瞅了眼吹胡子瞪眼的皇帝,以及一脸无奈卖惨的户部尚书,提笔刷刷在纸上记录:“元祐八年八月二十七,巳时初,户部尚书林海又欲骗(划掉)……借内库白银五百万两……”

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启奏陛下,永丰伯求见!”

皇帝暂时放弃与大夏财神爷的对峙,冷哼一声:“传!”

“臣贾琮拜见陛下……咦?林尚书也在,那正好,您是国朝的财神爷,帮忙算算账……”

贾琮话音未落,皇帝心中咯噔一下。

果然,贾琮恭敬的呈上一份奏疏,第一行就写着《工部筹建登州、松江、泉州三大造船厂之预案》。

皇帝只看了一眼公文最后的造价预算,啪的一声将奏疏一合,指着林如海与贾琮就怒了:“你们爷俩合起来欺负朕啊,一个要五百万,一个要三百万,朕攒点银子容易吗?啊,天天惦记着朕的银子,怎么不去抢啊!”

起居郎嗖嗖写到:“又一刻,永丰伯、工部右侍郎贾琮入殿,欲支内库银三百万两。帝怒,委屈道,尔翁婿欺朕……”

贾琮看向岳丈老子,眼神中满是惊讶:岳丈大人,还是您狠啊,又来榨皇帝老爷的油水?

而林如海看向贾琮的眼神也是震惊莫名:你小子刚从我这要走一百五十万两,蓝批估计都没干透,又跑来坑皇帝的银子?

岳父大人没事就来榨皇帝老爷的油水不是一次两次了,只不过贾琮是真没想到会碰到一块,这会有些后悔跑过来了。

不过银子还得要,工部的三个新筹建的造船厂等着米下锅呢。

暗暗给自己鼓了鼓劲,贾琮躬身道:“陛下,臣也是没有办法,如今天朝大军南北各需一只强大的水师远征海外,又要下西洋宣示圣君威严,海船战舰明显不够用啊。江南造船厂又接了倭国的订单,一时之间难以支撑南北两大水师的建造维护……”

一句话,大夏缺船了,赶紧打钱,工部急着造好船出海扬威呢!

皇帝抠搜归抠搜,圣明之君这个称呼绝对担得起。

贾琮只简单说了下,他就明白了工部目前遇到的问题。

夏收后第二批出海的船队出发后,原定第三批出海的队伍竟然因为缺少海船暂时搁置了。

就连支援汪成海征倭与贾赦征南的南北两支水师,如今都陷入了缺船的窘境。

皇帝冷静下来后,翻看着手中的奏疏,随后问道:“你光想着建造新的造船厂,工匠可该够用?”

有戏了!

贾琮咧嘴一笑:“回陛下,前年林尚书主持开海时,就已经在登州、金陵、泉州、广州成立了四所技术学堂,专门为朝廷培养技术精湛的工匠。后来技术学堂划归工部管辖,前日送来的公文中说,这两年四所技术学堂共计培养了合格的工匠六百人,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银子了。”

“什么?已经有六百工匠了?”

这个数字真的惊住了皇帝,工匠的培养不比读书科举容易,往往一个合格的工匠要经过数年的学徒生涯,都不一样能符合工部的初步要求。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之下,工部的那些大匠教起徒弟来都喜欢留一手。

两年培养六百名合格的工匠,这还真是令人意外。

贾琮点了点头,将四大技术学堂的教学、奖惩机制解释了一下。能有这么大的成果,实际上就三个因素,荣誉、银子、晋升空间。

推荐票

码了五千来字,明天继续吧,困困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