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370章 橘猫救主

红楼御猫 第370章 橘猫救主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370章 橘猫救主

三月三的上巳节,贾琏兄弟二人出发时既悠闲又是兴高采烈的,但回城的时候两人都是心事重重。

瓜有些大,一时有些消化不良。

张道士临别时还专门叮嘱二人莫要外传,不过贾琏与贾琮没有丝毫的犹豫,当晚就将这件事告知了老爹。

原以为涉及人力不可抗衡之神秘,不想赦大老爷只是在沉默许久后,跟两个儿子长叹道:“唉,早就该料到了,贾、王、史、林哪一个不是传承百年的公侯之家,若是人力所为,岂能做到家家嫡支尽绝的程度。”

宁国府乃贾家宗祀嫡支,宗妇孕时明明身子康健,突然难产血崩,留下幺女遗憾离去。至此贾珍逐渐性子大变,荒唐狂悖,连扒灰的事都干得出来。

荣国府大房,主母、嫡长子接连早亡,贾赦好不容易从这件事中走出来,看好的荣国府唯一希望贾珠又死在了会试前夕。

王家、史家就更不用说了,王熙凤的父母,史湘云的父母本都是嫡长承爵之人,无不是死的不明不白。

就连王子腾,家中正妻、小妾都没生个带把儿的,反倒是在辽东藏着的外室生下了儿子。

难道京城就这么不利子嗣?反倒是条件恶劣的辽东适合产子不成?

姑苏林氏列侯之家,子嗣艰难到了什么程度?到了林如海这一代,差点就绝了后。难道江南那帮子人害人的手段真就那么高明,竟然能突破林家亲卫与龙禁卫的重重防护。

如果真是只凭人力就能做到让林如海家破人亡的程度,那就太可怕了。

估计整个国朝没有人能安然入睡了,宫里的二圣都不能。

甚至就是皇商薛家都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保护自家人的安危,可偏僻薛家嫡支两房,就只剩下性格单纯不知世事的薛夫人与四个孩子。

贾赦表面上看似是个粗心的主,实际上早就察觉到了不对。

当初在江南碰到了薛家,带其回京暂住家中后,仔细一瞧府里的哥儿姐儿,竟然一屋子的孩子不是没爹就是没妈,怎么瞧都觉得诡异莫名。

真是太巧合了,为何都冲着自家或是与自家关系密切的家族?

直到他悄悄去了宫中,才从老圣人那得知了一个机密事。

先太子,那个朝野人人称赞的未来圣君,贤明了三十年怎么就突然性格大变,真是芙蓉膏的原因?一个小小的芙蓉膏真就能让贤明在外的大儿子干出兵谏造反的事?

那日,老圣人亲口跟贾赦说了,他从未有过易储之心,但就是在昭武四十七年开始,莫名其妙的犯起了疑心病。

原本亲密无间的父子俩就像是换了人一样,一夜之间起了巨大的隔阂。哪怕是心中明明知道不可能,依旧渐行渐远直至兵谏那日,老圣人也好,先太子也罢,血流成河时才突然醒悟。

可惜,一切都已经完了,父子二人都知道必须有人死才能终结这场大祸。先太子明明可能攻破宫门弑父杀弟,登上九五之位却突然自刎军前,一切就是那么诡异。

老圣人在看到大儿子死在自己眼前后,终于恢复了理智。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后面,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包括诸子夺嫡、父子离心、君臣猜忌等等。

你要说帝王多疑,他刘济认了。可他是伟大的天可汗啊,特别注重名声,已经将自己的疑心病压制到了极致,怎么就在短短两三年间,达到了逼死大儿子的程度?

那可是他精心培养的储君,他连老十四这个野心勃勃的混账都能容忍,怎么会容不下嫡长子呢?

老圣人借着中风之症将皇位传给了不起眼的老四,搬去龙首宫转至幕后,暗中调查数年依旧没个结果。

等到贾赦从江南回来无意间跟他说起家中的异常时,老圣人总算是想起了一桩皇家秘事,于是专门请了一个人进宫。

这个人就是张道士,以贾代善替身的身份长住于城外清虚观的道人。

神秘的一僧一道,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有这两个人的身影。

京城、金陵、扬州……

东宫、忠信王府、贾家、林家、薛家……

长达十余年甚至是二十年的时间,这一僧一道始终都会恰逢其会的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还真是巧了啊!

这些宫中隐秘贾赦并未给贾琏兄弟二人细说,只是告诉两人有人会去详查。

不过他提前跟小儿子叮嘱了一件事,那就是殿试后,老圣人会带他去一趟皇陵。

“爹,圣人老爷为何要带儿子去皇陵?那里有什么吗?”

赦大老爷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这件事是很久之前圣人与魏公就定好的。”

贾琮第一反应就是事关宿慧,刚要提起却见老爹摆了摆手:“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一切等你从皇陵回来再说吧。”

赦大老爷见两个儿子脸上满是凝重,突然笑了笑,起身走上前去,拍拍大儿子的肩膀搓搓小儿子的脑瓜。

“安心,不管是神神鬼鬼还是阴谋诡计,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当一个人有了警惕之心,妥善防备后,他们根本就近不了身。真以为圣人老了提不动刀?圣人在两年前就开始布局了,如今也差不多该收网了。”

“便真是天上的神仙,下了凡也要被皇朝王权压制,过不了多久一切都将真相大白。等着吧,到时候咱们爷仨就去会会这神秘的僧道二人,瞧一瞧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害得咱家差点家破人亡!”

……

入夜后贾琮突然发起了高烧,昏迷不醒。

他在梦中刚开始一片岁月静好,如愿中了状元,跨马游街之后,入朝为官。

两年后黛玉及笄,老丈人许婚,两府都在准备着他与黛玉的婚礼。可就在这时他见到了那一僧一道。

赖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皆是双目漆黑,穿墙而过来到自己跟前,伸出肮脏的手,掐住了他的脖子,摁住了手脚。

那跛足道人死死掐住贾琮的脖子,满脸的狰狞:“你这个异端,该死的异端,就是你毁了仙姑的登天路,毁了我们的仙缘。逆天之人就该以死谢罪!”

还有那赖头和尚,指甲突然变得尖锐细长,泛着寒光就要插进贾琮的胸膛。

“异端,今日就拿你的心炼药,助我成佛……”

眼见那长长的指甲已经抵在了自己的胸膛,贾琮甚至能感到胸前隐隐作痛,就在这时一道金光从腰间挂着的御赐金令飞出,化作一只胖乎乎的橘猫飘在贾琮身前。

橘猫似笑非笑,盯着那两个妖人,突然嘴一张,口中伸出数条触手,卷住来不及反应的赖头和尚跟跛足道人,一顿摔打后卷入口中打了个饱嗝。

劫后余生的贾琮懵逼的看着转过身子盯着他的橘猫,心中想起了一个名字:噬……噬……噬元兽!

不等他说话,那橘猫就喵了一声冲他扑了过去开始舔他的脸。

“不要舔,不要舔,你刚吞了两个脏兮兮的人,还没刷牙!”

贾琮抬起双手就要将橘猫从他身上摘下去,不想挣扎中脑瓜子磕在了身后的墙上,痛觉顿生间,他睁开了双眼。

“大舅舅,琮哥儿醒了!”

熟悉的声音入耳,贾琮入眼间是一只硕大的虎头……

“大猫?”

“嗷呜!”

大猫儿一脑袋差点把贾琮怼得闭气,还想继续去舔贾琮。

虚弱的贾琮没好气的想要推开这只对自己体重没有逼数的老虎:“要死要死,赶紧起开,我快被你压死了!”

金陵城外,灵济寺中。

雅致精巧的客院中,门窗紧闭。

屋中有一僧,赖头;有一道,跛脚。

二人相对而盘坐,中有一物乃是一个草人,草人系着一束头发,更有朱砂书撰写的符咒。

突然香烛崩断熄灭,草人自燃,这一僧一道同时吐出一口血来,脸上瞬间如死人一般煞白,随即两人痛呼一声不好,齐齐倒了下去。与此同时的京城荣国府与龙虎山天师观中,各有一仙风道骨的老道猛然睁眼,张老道微微一笑,随即出门去了东跨院中。

龙虎山的那位就不同了,睁眼后立刻下令整个道门,今日起,道士下山灭国中淫祀邪祭。

同日,龙禁卫金陵镇抚司大批人马出动,灭灵济寺,捉拿妖人……

此时的贾琮还不知道江南再起风云,呆呆的任由黛玉给他喂苦兮兮的药。

大猫猫头顶两只小猫猫,趴在窗外晒太阳,不时往屋子里瞅一瞅,嗷呜一声,等到贾琮有气无力的回一声,才会甩甩尾巴继续闭上眼睛假寐。

等一碗药喝完,漱口后黛玉将一枚梅子塞进贾琮的口中,夸道:“今日奇了,琮哥儿竟然没有喊苦。”

贾琮勉强还以微笑:“我昏迷了几日?大猫是怎么来家里的?”

一说起这个黛玉的身子就不由的颤抖了一下,她强装镇定,想要挤出一丝笑来,却被贾琮握住了手:“林姐姐,不用怕,我跟你说一桩神奇的事情……”

贾琮将梦中金光橘猫护佑之事说了出来,不管是不是只是在梦中发生,却也让黛玉大呼神迹。

或许是梦中神迹让黛玉的情绪渐安,跟贾琮说起了这几日所发生的事。

“自上巳节夜间十一叔突然听到你喊救命,进屋后发现你发着高烧昏迷不醒,大舅舅就连夜去了太医院请御医。可那会不知怎么回事,无论是施针还是喂药,你就是醒不过来。”

“还是张爷爷突然入城,让大舅舅去了趟宫中,将大猫带了过来。又把御赐的雁翎刀挂在床头,将金令放在你的枕头下。”

“张爷爷说,最多三日,你必安然无恙的醒过来!他老人家说这是你的宿命,是你逆天改命需要承担的后果。等过了这一关,你就不用再担心被这些事缠身了。”

“你醒来后张爷爷跟大舅舅说什么江南的事了了,大舅舅才彻底放下心来,还跟我说你不会有事,让我不必担心。”

贾琮听懂了张道士话中之意,不过对于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他是既好奇又有些抗拒。

“嗷呜!”

啪!

“别瞎叫,好好趴着守门。”

屋外传来张道士的声音,老道士没有进屋,站在打着的窗户前冲着屋子中的两人笑了笑:“无量天尊,看来你已经悟了。”

“啊?”

贾琮一脸懵逼,什么悟了?

老道士却不给贾琮解释,继续自顾自的说道:“等江南的人入京,谜底就该揭晓了。你好好准备殿试吧,等你去了皇陵就会明白这一切的。”

“啊?”

来人啊,将谜语人拖出去犬决!

可惜老道士依旧微微笑,一摆手就转身离去:“老道先回清虚观了,等你从皇陵回来,记得来观中与老道说说庄周梦蝶的事。”

老道士人都没影了,贾琮与黛玉的耳中还能听到他的吟诵声。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

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锋。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黛玉感觉老道士的吟诵声让她整个人越发轻松,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她问道:“琮哥儿,张爷爷多大年纪了?我怎么感觉他好像一直是这个样子。”

这一问把贾琮也给问住了,细思许久后才不敢确定的回道:“按说张爷爷是祖父的替身道士,可从年龄上算对不上。我从未听人说起过张爷爷的年纪,不过正如林姐姐你所说,好像打我记事起,他就是这个模样……嘶,他该不会是神仙吧!”

……

随着这一次的莫名劫难过去,贾琮虽然心中万般不解,却也是轻松了不少。

实际上自打他得知这个世上真有僧道二人开始,数年间心中始终压着一块大石头。

那两个妖人虽然还未押解回京,可既然张道士敢说事了了,那他这个小儿辈自然遵从长辈之言。

听老人言,吃饱饭!

贾琮将神神鬼鬼的事扔到了一旁,一边陪着家人一边备考殿试。一直到三月十五殿试前,才走出了荣国府的大门。

元祐八年三月十五,卯时。

三百四十七名贡士在礼部侍郎的带领下,穿过千步廊,齐聚大夏门前。按照会试的名次依次排列,等待门前值守的龙禁卫例行搜查。

至辰时,伴随着朝阳的升起,四周传来一阵鼓乐声,大门才随之缓缓开启。

站在广场前的众考生继续穿过奉天门,立于奉天殿前广场的丹陛前,而以阁臣为首的读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数十名执事则立于丹陛上,接受了众考生的参拜后,便静候着皇帝的到来。

辰时一刻,皇帝刘恒在千呼万唤中走了出来,所有人均进入大殿,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礼。

随后,首辅周炯宣读圣旨:“奉陛下旨意,壬辰殿试正式开始……”

“制曰:朕惟君天下者,兴化致理,政固多端。然务本重农,治兵修备,乃其大者。《书》言:先知稼墙艰难,乃逸。又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夫成王初亲大政,而周公即拳拳以此告之,其意深矣。朕仰荷天眷……”

策问的题目很长,一众贡生皆仔细聆听,深思帝王之意。

宣读完毕后,众人才依次入座,考试用的案桌在前一天已有光禄寺官员摆放好,准备就绪后执事官开始发放策题、答卷纸。

贾琮是壬辰科的会元,居于首位。他没有急着提笔答题,而是闭目沉思。

皇帝老爷在策问题目中说了好几个方面,农、兵、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国朝历来首重农事,劝课农桑是每一位亲民官的第一要务。但以前赋税的主要来源就是农人,如今赋税来源已变,朝廷该如何应对这个变化。

兵事上也是一样,随着国朝改土归流,撤藩设郡,九边大军的任务也该随着变化。

商业的繁荣与商税的暴增让抑制商业的祖制变得不合时宜,朝中有不少老臣对此极为不满。中枢也想重新制定关于商业的政策,却因种种原因推进困难。

这三大国朝之重不仅仅是各自分开存在的,农者,兵之源也。商者,财富之源。兵者,农、商之卫。

三者的关系该如何合理的处置?

皇帝老爷直接将朝廷目前遇到的三大问题抛了出来,想要看看这群新鲜出炉的贡士们是如何看待即将到来的新政变法的。

当然,他不指望这群还未入仕的新手会有什么切实的办法,他只是想从中挑出几个人来,为太子储备人才。

半炷香后,贾琮第一个提笔。

殿中君臣的目光都投向了居于首席的会元郎身上。

“臣对:臣闻人君之治天下也,必安攘兼举而后可以成天下之至之,必明断并行而后可以收天下之实功。何也?君犹天也,凡内而中国,外而四夷,皆复冒于天,而为君所统驭者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