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322章 建设兵团好啊

红楼御猫 第322章 建设兵团好啊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322章 建设兵团好啊

皇帝得仙粮祥瑞,可解万民饥馑之苦,露布告示天下臣民,一时间大夏门外满是前来给圣君磕头的百姓。

短短半日,就有十余万的百姓如川流不绝的流水一般,连绵不绝的在大夏门外跪下磕头,高呼万岁。

甚至有人抱着自家的祖宗灵位前来,有人问为何如此,那人说,若盛世早来几十年,他的叔伯祖父,哪里还会因饥饿而死。

户部已经在安排土豆的秧苗培育之事,打算今秋育苗,明春就在京畿开始推广。

争取在两年之内,推广向全国各地,彻底解决困扰中原王朝长达数千年的粮食不足。

当然,欲速则不达,文同轩会同左右两位侍郎研究之后,跟皇帝老爷要来了京畿五成的皇庄使用权,从贾家借走了整个庄子中培育种植过土豆的庄户,正式开始了第二季的土豆育苗种植。

关乎大夏万万臣民的吃饱大事,皇帝岂能不看重。他亲自让英国公张岳调动数万禁军,分批入驻那几处皇庄,密切守护土豆秧苗的成长。

估计土豆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它会在数万大军的保护下茁壮成长吧。

贾琮哭笑不得的看完了朝廷最新的邸报,扛起锄头去地里挖啊挖啊挖。

户部给贾家留了一片地的土豆,昨日他快马赶回京城上了谢恩的折子,随后就出城回到了石景山下的庄子里。

老太太与一众姑娘没有回京,用老太太的话说,如今贾家是真正的烈火烹油,皇帝老爷在用土豆凝聚民心,宁荣两府的人还是呆在城外比较好。

看,只要不是事关宝二哥,老太太真是个精明到骨子里的人。

庄户们自觉地往别院送各种野味,背靠石景山,这群从战场上下来的厮杀汉哪怕年纪大了,也是能跨马驰骋,百步穿杨的好汉子。

老太太这几日光是收到的各种皮毛就有十几张,都是庄户们送给她贺郡王太妃的礼物。

既然皇帝老爷在京城凝聚民心,那贾家人就在庄子里关起门来自己高乐吧。

戏台子搭起来,流水席摆上,别院大门敞开,庄子里的小娃儿只要给老太太磕头说声吉祥话,就赐银锞子一个。

邢夫人不知是谁提醒了一句,昨夜睡前还找了贾琮一趟,说起了给贾琮的生母郑氏迁坟重葬的事。

事实上贾琮对生母一丝印象都没有,只知道这个可怜的女子因难产坏了身子,没熬过几天就过世了。

如今母凭子贵,这个丫鬟出身的女子死后得了追赠,成了敕命永丰郡夫人,自然不能再葬在贾家某个庄子外上不起眼的山丘上。

老太太对此还算上心,亲自派人去请风水先生挑好日子启坟,并去信金陵祖地族老,让族中在祖坟择一风水上好之地,作为永丰郡夫人的安寝之所。

至于用什么身份,老太太也是苦笑连连。

以妾室受封郡夫人的诰命,大夏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算了,这事还是叫礼部的人去头疼吧。

贾琮带了祭品,一个人去了趟那座小山丘,无悲无喜,只跟生母郑氏说了说这些年自己的成长过程。

想来这位可怜的女子与她真正的孩子,早就跨过了六道轮回去了平等和谐的新社会了。

京城的拜圣君活动数日不曾停止,不仅京城的百姓差不多都去了大夏门一趟,就是京畿州府也有不少百姓特意来了一趟京城,给皇帝老爷磕头谢恩,并祈求皇帝老爷早赐仙粮的种苗,好让他们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太子刘弘已经携带专门挑选的几枚土豆出京前往陕西,准备将土豆敬献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新鲜出炉的永丰伯一直呆在城外没有回京,甚至贾家除了敬大老爷回了城坐镇两府外,两府大大小小的主子都呆在庄子里过着田园生活。

黛玉抱着惜春用浸湿的手帕为其擦脸,小丫头刚刚吃了个烤土豆,整个人跟小花猫似的,完全看不出大家闺秀的模样。

“这土豆软糯可口,的确是个好东西。”

老太太对土豆的评价很高,估计是她年纪大了,这土豆的软糯更合她的胃口。

贾琮挑出了一些,专门供两府的人食用。指挥着厨子做了好几道菜,什么醋溜土豆丝、土豆炖大鹅、土豆炖羊肉等等。

这些新鲜可口的菜色,让老太太与姑娘们胃口大开,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

庄子的大戏唱了整整三日,流水席也摆了三天。附近其他庄子都跑来贾家庄蹭饭看热闹,羡慕贾家庄户的好命外,又对土豆产生了好奇。

但种植土豆的地方被庄户们看护的极为严实,哪怕这几日又是唱戏又是摆流水宴,庄户们也自发的组织着人手严密的守护着那片土豆田。

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初十这日下起了大雨。

贾琮早上读书,下午原本打算瘫在屋子里睡他个昏天黑地,可刚刚合上眼睛,就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

“小三爷,出事了……”

……

随着西南战事的变化,朝中对导致先期大败的水溶、史鼐、史鼎等人正式做出了惩治。

今日大朝,三司上奏皇帝,奏请夺水溶北静郡王爵、夺史鼐保龄侯爵、夺史鼎忠靖侯爵。

同时判处水溶、史鼐、史鼎等一众,流放三千里、六千里不等。

实际上这些惩处已经算是三司的官员留情了,打败仗不可怕,朝廷也不会因为打了一场败仗就处置前线大将。

可水溶也好,史鼐史鼎也罢,不但有指挥不当之罪,更有欺君罔上隐瞒军情、弃城逃跑的大罪。

皇帝当殿宣布对水溶、史家兄弟二人夺爵罢官,但皇帝老爷对水家的处置很有意思,他特意从水家庶支挑选了一还在吃奶的婴孩,承继北静郡王爵位。

“水溶还在南越当阶下囚呢,这就多出来个大儿子?”

老太太对水家的事没有半点兴趣,因为史家可不比北静郡王府,人家的爵位还有承袭,可史家因为史鼐抛弃大军、阵前逃跑之举,让皇帝直接暴怒,当殿下旨保龄侯史鼐夺爵抄家,忠靖侯史鼎夺爵流放。

两府传承至此断绝,甚至影响了史家几个孩子的前程,从此成了罪臣之子。

老太太抹了把眼泪,跟贾琮说道:“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他们哥俩早前做下的孽,如今终于是应了。可湘兰他们是无辜的,能不能想个办法免了责罚。我怕他们还没到地方,就死在烟瘴里了。”

贾琮没有跟老太太辩驳什么无辜不无辜,只说先去打听打听情况。

因为这事是皇帝亲自下的旨,贾琮琢磨了下第二日一早就回京去了宫中。

太子刘弘不在,贾琮只好候在勤政殿外等待召见。

夏守忠亲自出来请了贾琮进去,一进殿中就发现皇帝老爷的心情看似不错,竟然在教小公主淳儿写字。

“三哥~”

皇帝老爷有些懵,自家闺女什么时候有了个三哥。

等腿上的闺女朝着贾琮要抱抱的时候,脸一黑就要发作。

可闺女认准了这个“三哥”,从老爹腿上跳下去后,扑到贾琮的怀里问道:“三哥,惜春姐姐来了没?”

呃~

贾琮也懵啊,他很想先给皇帝老爷行礼问安的,可小公主太热情了,揪着他的衣服不撒手。

“四妹妹还在郊外的庄子里,这几日回不来。”

“啊,那我可以跟三哥去找惜春姐姐玩吗?”

皇帝老爷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过来“抢”回了闺女。

他瞪了贾琮一眼后,不等发作,就见闺女忽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祈求的看向他。

一心软,皇帝老爷就再瞪了贾琮一眼:“回去的时候带上淳儿,玩上几日你再给朕送回来。”

这下子小公主兴奋起来了,蹭了蹭皇帝老爷的脑袋,高高兴兴的跟着女官去了后宫收拾东西。

小公主高兴了,皇帝老爷不高兴。

“你不在城外呆着好好读书,跑来宫中做什么?”

贾琮苦笑起来,躬身回道:“臣是来给史家求情的,陛下您也知道,臣的祖母姓史。”

“哼!史鼐、史鼎能活着,已经是朕看在你家老太太的面子上了。”

皇帝老爷回到御座上坐下,扔给贾琮一本奏折:“你自己看看吧,这些年史鼐、史鼎都做过些什么。”

贾琮接过奏折,翻开一看差点没气晕过去。

皇帝老爷没有一刀砍了这两货,还真是给了老太太面子。就这两货干出来的事,足够往菜市口走上好几回了。

史鼐、史鼎在呆在京城的时候,过的谨小慎微,确实没干出什么罪大恶极的事。

但这二人出京外任的一年多时间,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走私禁物、贪墨军饷、私铸军械、结党营私……

光是足够杀头的罪名,就有不下二十条,贾琮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求情的话了。

“嘭!”

皇帝越想越气,一拍龙案怒道:“朕就说蜀地卫所的兵马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史鼐带去广西的三万兵马,实际上能战之兵不到两万。你瞧瞧,这是国朝军侯能干的事?”

废物!

贾琮心中暗骂一声,躬身道:“陛下说的是,是臣不知分寸了。”

“行了,朕也知道你家老太太的性子,给你永丰伯一个面子,史家的女眷就免了流放之罪,你让人去狱中接人吧。”

皇帝老爷给了夏守忠一个眼神,大太监立刻出去安排人传旨。

贾琮躬身再拜,高呼皇帝老爷仁慈。至于史家的几位表兄弟,抱歉,他贾琮可没有不知深浅的圣母心。

君臣二人很有默契的将这些破事扔到了一边,说起了土豆推广的事情。得知培育的玉米也快到了收获的时候,圣心大悦,又赐了贾琮一个恩典,将保龄侯府的家庙祭祀交给了老太太。

“有了土豆跟玉米,最多五年,大夏百姓将有吃不完的粮食,大夏的铁骑也将有了足够的粮草,开疆拓土再无掣肘。”

贾琮看着睥睨四方的皇帝老爷,大拜高呼万岁。

皇帝老爷心情大好,拉着贾琮在地图上挥斥方遒。特别是南边那块新添的交趾布政使司,皇帝老头特意提到了一件事。

“你爹最近一直跟朕要人,说是交趾新置,那边的百姓虽说也是仰慕天朝,但终究不是很放心,想让朝廷迁徙一部分百姓过去。此事你觉得如何?”

这……

实际上贾琮很想说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交趾的百姓如今也算是天朝子民,说这些不太妥当。

“回陛下,迁徙中原的百姓过去还是很有必要的。交趾百姓新附,民心不稳。朝廷若迁徙一批百姓过去,可与当地的百姓进行融合,同时也算是镇守南疆的手段之一。”

贾琮想起了前世太祖爷对回疆的政策,躬身道:“最好是将军中退下来的军户,赐以钱财荣誉,替陛下牧民镇守。”

皇帝立马来了兴致,示意其坐下:“仔细说说。”

“臣将这些迁徙过去的军户百姓称为交趾建设兵团,以军屯的方式安置最好,战时为兵,闲时为民……”

军屯自古有之,但贾琮往其中添了不少前世回疆政策的优点,将其补充完善。

皇帝越听越觉得有意思,君臣二人在勤政殿一直商议到了午时,腹中感觉到了饥饿,才不得不暂时停下,赐膳同饮。

等到雨后阳光撒下时,太阳已经挂在了西边的天上了。

贾琮领着一堆赏赐,护着一辆精致的马车缓缓出了京城。

皇帝老爷对贾琮的建设兵团很感兴趣,他觉得这个办法不止可以用在交趾,西域、乌斯藏甚至是长城外的草原也可以试上一试。

“对了大伴,汪成海前日送来的折子在哪?找一找。”

夏守忠在奏折堆中找到了一封奏折,皇帝接过后打开看了看,又往舆图上画了个圈。

“既然倭国仰慕天恩,送给了朕一块海外飞地,那就再组一个东瀛建设兵团吧。”

“皇爷圣明,老奴觉得这个名字甚好!”

皇帝老爷哈哈大笑起来,一指舆图上的几个新画的圈,意气奋发:“传英国公、内阁并兵部、户部入宫,这事不能拖,东瀛的那块飞地,底下可都是宝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