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272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红楼御猫 第272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272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272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洪世兴是兖州商会会长,在兖州四州十八县拥有别人无法匹敌的名望。

洪家或许不是兖州府最有钱的,但绝对是声望最高的。洪世兴身负举人功名,在府治所在的滋阳县当了二十余年的县丞,知天命之年正式致仕。

其子洪腾、洪骄分别于昭武四十一年、元祐二年考中同进士,孙辈亦有举人、秀才的功名,当得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之称。

今日午后,身为钦差副使的贾琮,发帖宴请城中士绅富商。

收到请帖的第一时间,府城名流基本上都聚集在了洪家大院内。除了晏家那是真的不宜赴宴,像是曲家、秦家背后有靠山的人家,余者都担心这场宴请会是鸿门宴。

最后还是洪世兴对朝中官员的了解颇多,没胆子拒绝贾琮的邀请,而且还劝住了想要跟风曲家、秦家的人。

每月他都能收到朝廷的邸报,御猫贾琮是什么样的人,他自认比兖州府的其他人都了解。

对抗这位小爷就是对抗荣国府,更直接点,那就是跟皇帝陛下作对。

别说曲家、琴架的背后有贵人,再贵能贵得过皇帝陛下?

可惜兖州府的粮食基本上都被……

唉,有心讨好却无力筹粮啊!

越是琢磨越是遗憾,善于察言观色的洪世兴,在看到贾琮逐渐冷峻起来的神色后,忙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不是我等不愿襄助朝廷,实在是有心无力啊。兖州府的粮食向来都被曲家、秦家把持,便是我等家中的产出,也仅够自用罢了。整个兖州府的粮食铺子,只有曲、秦两个姓!”

“是呀是呀,我等也是有心无力,朝廷缺粮,在下愿捐两百石,再多在下家中的人也要饿肚子了。”

“小民也愿鼎力相助,除却留足家中所需,小民愿将剩下的粮食尽数献于大人……哦,不对,是献于朝廷。”

“我……我……我家没粮食啊。要是筹银的话,我倒还有不少,我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了……”

嗯?

说话的是一位胖乎乎的中年男子,面相憨实,见众人都在表着忠心献粮食,急的涨红了脸。

贾琮抬手压了压,冲那人问道:“这位是……”

胖乎乎的中年男子看到了贾琮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跟自己说话,有些受宠若惊。

“回大人,小民郭林冬,家中是做陶瓷生意的。”

陶瓷?

“大人,郭家世代烧制瓷器、陶器,自开国就是山东仅有的皇商家族。”

洪世兴的介绍让贾琮对这位看似憨实的胖子刮目相看,怪不得敢说他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人家是真的不缺银子啊。

既然不缺银子,那么……

贾琮轻咳了两声,面色更加凝重。

他长叹了一声:“实际上兖州府的银库基本上都被贪官污吏掏空了,王爷刚刚上奏朝廷,请求户部紧急调银。但你们也都知道,当下大雪封路,运河都被冻住了……”

“没事啊大人,银子的事您交给小民就行!”

郭林冬一听是要银子,不但没有丝毫的抗拒,反而将胸膛拍的啪啪响。

贾琮一脸诧异,什么时候商人有这么高的情操了?

“郭员外,本官缺的可不是几百几千两……吕郎中,你核算所需的银两是多少来着?”

吕效祖拱手回道:“以下官的估计,最低不能少于白银五十万两。”

嘶!

洪世兴倒还罢了,只是微微皱眉,其他人都深吸一口凉气,五十万两啊,他们一人凑一万两都一定够。

反倒是郭林冬脸上的笑意更盛了,竟然往袖子里掏啊掏,掏出一沓银票出来。

只见郭林冬大步往前,双手将银票递上:“大人,这是十万两银票,今日来的急,小民就带了这么点,一会小民回去后,就再送四十万两过来。若五十万不够,小民还能再凑五十万两出来!”

嘶!

这回就是洪世兴都深吸了一口凉气,郭家豪富这事大家都知道,但没想到会这么豪。

抬手就是五十万,不够还有……

贾琮都被郭林冬的大手笔给震撼到了,亲兵将银票呈上来后,厚厚一沓银票,最低都是一千两一张的面额。

“郭员外……”

郭林冬拱手解释道:“家父说王爷跟大人宴请城中士绅,不外乎筹粮筹银,粮食我家没有,但银子真的不缺。家父腿疾不良于行,便让小民一定要将银子送到大人手中。”

“郭家忠义,本官记下了。待将来回京后,一定将郭家忠义之举禀报陛下。”

贾琮也没有犹豫,颔首回礼将银票交给了身后的吕效祖。并给了郭林冬承诺:“当然,这银子算朝廷借的,户部的银子一到,本官就命人送去你家……”

郭林冬谦让一阵,说郭家世受皇恩,这些银子就当献给朝廷用作赈灾剿匪。

贾琮郑重的拒绝了他的提议,赈灾剿匪都是朝廷的义务,拿郭家的银子做这些事的确可以给朝廷省下不少银子,但这会降低朝廷在百姓中的威望。

粮食没有筹集到多少,郭林冬的豪举倒是为贾琮解决了银子的问题,算是无心插柳了。

洪世兴等人一共才筹到了三千多石的粮食,郭林冬也帮腔说他们这些人的确没有多少粮,兖州府的粮食几乎把持在曲、秦两家。

好在贾十一的动作很快,大军直扑曲、秦两家在城中的粮铺,不算城外的庄子,光是城中的存粮就高达一万多石粮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贾琮收到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他举起茶杯,向众人致谢。

洪世兴举杯还礼,跟贾琮说道:“我等方才商议了一下,我等虽不能在粮食的问题上帮到朝廷,却也能出些银子、人手,以助朝廷赈灾剿匪。”

说着,他起身在贾琮耳边小声说到:“大人,曲家的嫡女嫁去了曲阜,秦家有一子是内阁齐次辅的女婿。大人若要筹粮,不妨查一查这几年曲家跟秦家的田产变化……”

“原来如此,怪不得曲家与秦家如此大的架子。”

贾琮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洪世兴不愧当了二十余年县丞的人,一句话就给贾琮点出了这两家的背景与他们的问题。

田产……

看来这两家的田产有大问题啊!

……

贾琮原以为这次的筹粮宴会很艰难,却不想会如此的顺利简单。

虽然粮食只筹集到三千余石,加上晏家承诺的一千石,总共还不到预设的一半多。

但银子的问题却得到了解决,除了榜一的郭林冬外,洪世兴等兖州士绅富商,提交了一份名单,每一个人的名字后面都写着捐献的银子数目。

吕效祖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核算完成后就跑到书房,跟刘恪与贾琮禀道:“王爷,大人,不算郭家给的银票,一共是十一万两千五百两。这兖州城的人真是太豪爽了,最低都捐献了两千两白银。”

刘恪接过账本看了看,也对兖州士绅富商的豪举给震撼到了,感叹道:“之前京畿雪灾,四哥提议朝中捐献,总共筹集不到三万两白银,不成想兖州城的人比京城的文武还要知忠义。”

吕效祖脸都红了,喃喃说道:“下官也知忠义……下官还捐了两月的俸银呢……穷啊,下官至今还租着官舍住呢。”

“没说你!”

刘恪瞥了吕效祖一眼,户部就没几个不抠的,一个个都跟老貔貅学的抠门无比。

贾琮打起了圆场,将账本还给吕效祖并嘱咐道:“吕郎中是个清官,能捐献两个月的俸银当然是忠义之臣。劳烦吕郎中将今日捐献钱粮的忠义之士列一个名单出来,张贴公布,并请人刻碑立传。”

吕效祖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道:“大人好主意,下官这就去安排。”

咚咚咚……

门口的王府亲兵敲门进来,抱拳禀报:“王爷,府衙外有一名叫郭林冬的人,带来了十余辆马车,说是来送银子的。”

……

因为兖州闹匪的缘故,兖州的门禁检查比以往要严格的多。

在钦差入驻府衙的第二日,天灾**导致的大量流民开始不断云集兖州府城。

城墙外搭建的粥棚下,热气腾腾的热粥让艰难撑到府城的灾民落下了眼泪。

也许他们出发的时候都还有亲人在身边,可又是闹匪又是天寒地冻,能撑到这座粥棚外,或许只有他们自己了。

刘恪站在城楼上,遥看兖州城的北方。

流民的队伍拉的很长,远远不见尽头。

“这是多少人受了灾啊,你昨日弄到的粮食恐怕撑不了几天。”

一旁的贾琮点了点头,总共不到两万石粮食,若只是城中的军民,还能撑个十天半月。

可看着粥棚下越聚越多的灾民,贾琮只是大概预估,就能看出情况比自己预想的还要糟很多。

“王爷、大人,小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恪回头看了一眼憨实的郭林冬,忍住了烦躁点了点头:“说罢。”

郭林冬自昨夜将银子拉到府衙后,就说他那个身负户部员外郎散阶的父亲,将他赶出了家门,让他跟在钦差大人的身后助朝廷剿匪赈灾。

什么时候贼人被剿干净,灾民都安顿好了,再让他回家。

于是郭林冬就住在了府衙,帮助吕效祖筹集钱粮,核算账目,组织人手搭设粥棚……

不得不说,别看这是个憨实的胖子,做这些事还真是一把好手,洪世兴等人派来帮忙的人手,在他的指挥下尽然连一点差错都没有,算是给吕效祖帮了大忙。

只听郭林冬说道:“别的地方不敢说,兖州各州县的情况小民还是很熟悉的。按说王爷与大人才来兖州短短两日,灾民不可能这么快就知道钦差驾临兖州城,更别提在王爷抵达兖州的第二日就聚集了这么多的灾民。这,不正常。”

“所以,这是有人刻意为之!”

刘恪与贾琮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灾民不管是什么原因得知了钦差驾临兖州的消息,他们都不得不想办法赈灾。

贾琮不由苦笑:“不管是什么原因,朝廷总不能抛下灾民不管啊。”

郭林冬忙摇头回道:“小民当然不是说不管灾民,小民有个不太成熟的建议,不如将灾民作一区分,年轻力壮者去老弱幼小者去疏通河道、修筑城防,最好能远离府城要地。老弱妇人则毗邻府城而居,由朝廷供养。”

以工代赈?

倒是和贾琮的想法不谋而合,实在是聚集在府城城墙下的灾民越来越多,谁也不敢保证其中会不会混杂白莲教匪徒,让其就这么聚集在府城外,实在太危险了。

刘恪将目光转向贾琮,询问贾琮的看法。

贾琮点了点头说道:“郭员外说的对,不能让灾民就这么聚集在府城外了,而且不能让他们闲着,人一闲就容易出问题。可以以朝廷的名义招募工匠人手,疏通河道也好,修筑城防也行,将灾民分开。最好能在提供食物的情况下,给些工钱,这样灾民们对将来的生活就有了盼头。”

听到贾琮赞同自己的提议,郭林冬欣喜万分。

他爹让他又献银子又献力,可不就是想让他在贵人面前露脸求得赏识嘛。

“小民也是这么想的,最好能给工钱,而且不能全给,做工期间只给一半,余下暂存官府,一切安稳回乡时统一发放。”

刘恪略微一思考懂了贾琮与郭林冬的意思,脸上露出了笑容。

粮食的问题总会有办法的,兖州城外的流民安置问题一解决,府城的压力就缓解了大半。

他笑呵呵拍了拍郭林冬的肩膀:“郭林冬,你很不错!”

“这都是小民应该做的……”

“本王现在以钦差的身份,任命你为钦差行辕参事,就暂定正七品吧,由你负责,将城外的灾民进行区分安置。”

刘恪招手叫来自己的亲兵卫统领,吩咐道:“你去安排,给郭参事安排一队亲兵,听从郭参事的调遣。这年月,真正做事的人多受刁难,底下的人要是为难你,你就让人来告诉本王,本王提天子剑去砍了他!”

……

昨日郭林冬献银时,很多人还不理解郭家为何这么傻,朝廷说借真的会是借吗?官府的人什么时候会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

但第二天郭林冬就被身为钦差大臣的忠顺王封官七品,并受命安置城外灾民,将来兖州安稳后怎么也是大功一件,指不定就要官升一级,成为真正的朝廷官员了。

洪世兴一拍大腿,心中懊悔无边。

郭老头真是老奸巨猾,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

他的长子洪腾只考中了同进士,至今还在西南当着升职无望的小州知州。

二子洪骄也因为如夫人的同进士出身,当了两任县丞升官无望辞官回乡,如今跟着自己打理家业。

走官场的路,要么才华过人,要么攀上贵人,眼下在府衙的两位可不就是贵人吗?

“来人,去将骄儿叫来!”

“回老爷,二爷去了晏家探望晏夫子了。”

洪世兴嗯了一声回应,唉,自己都糊涂了。

晏徽重病,他今日一早就遣老二带着一株辽东老参去探病,听到郭林冬的际遇后,一着急竟然还忘记了。

算了,还是自己亲自上!

“去让夫人取五千两银票,备车,去府衙!”

洪家不比郭家这等皇商,家中听起来豪富,实际上现银并不是很多。

贾琮看着洪世兴递过来的银票,诧异的问道:“老员外这是做什么?昨日员外不是刚捐献了五千两银子吗?”

洪世兴起身,往北方拱手,振振有辞:“圣君在上,洪某受皇恩在兖州为官二十年,当下兖州天灾**,百姓流离失所,洪某岂能落于人后。今日洪某便是来向大人请命的,还请大人应允,赐洪某一职,以报乡梓!”

推荐票

感谢尤文图斯的球迷打赏!

今日先更到这儿,明日继续。

晚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