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270章 贾小三挖坑

红楼御猫 第270章 贾小三挖坑

作者:橘猫不是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26:19

第270章 贾小三挖坑

第270章 贾小三挖坑

内府司的设立,朝中官员在初期反对了一阵后,见其没有实质性的运作也就扔到了犄角旮旯不再理会了。

但贾琮始终对其十分的警惕,特别是夏江招募了大量的地痞无赖充作探子力士之后,他对内府司的警惕心就更高了。

咬人的狗不叫,这是贾琮对内府司首座夏江的评价。

京城寸土寸金,三进宅子大小的内府司分成了多个区域,贾琮自走进后就发现夏江这个人的能力很强,跟人的好坏无关,仅论人的能力,夏江此人绝对是干黑活的好手。

内府司设立不过半年,便已颇具规模。从进门到入正堂坐下,夏江的手下有意无意禀报好几桩案子。

朝堂、民间、中枢直至地方,各种各样的事。夏江也没有避着贾琮,反而笑呵呵请教了贾琮一二地方。

清茶一杯,贾琮打量着挂着忠义匾额的内府司正堂,悠悠说道:“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内府司,却也如此的忙碌。”

夏江如今也是官居三品、身着紫袍的朝中大员,言辞间少了之前的卑微,颇具气度的笑了笑,起身向西边皇城方向拱手:“咱家吃着皇粮,自然要尽忠国事。”

“夏首座说的好,吃着皇粮当然要尽忠国事,否则与那尸位素餐的庸吏有什么两样。”

说着,贾琮从袖子取出龙纹圣旨,笑眯眯起身:“内府司首座夏江,接旨吧。”

……

贾琮回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荣禧堂,此次山东之行最少也得月余时间,要不是家里还有贾敬这座镇山石在,他都不会去宫里请命。

老太太紧紧抿着嘴,对贾琮的自作主张很是不满。

“山东正闹白莲教闹得厉害,别人家避之不及,你倒好,巴巴跑去献忠心,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曲阜那是什么地方?你也敢去谋算。历朝历代就没人愿意去碰的地方,真以为衍圣公府是区区白莲教匪能攻破的?”

“你看看朝中那些大臣,哪个不是作壁上观?就显你能是吧?”

贾琮一直等老太太怒火发泄的差不多了,才苦笑解释道:“山东之行,孙儿不得不去啊,老师陷在了兖州,孙儿是必须得走上一遭。而且您也看出来了,曲阜这事儿蹊跷的很,您可还记得姑父献予朝廷的《论语》新注?孔家是咱家涉足仕林的拦路石,孙儿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

“这……”

老太太经历的事多了,只要不入了迷障,满京城的诰命都没几个能比得过。

她眼中精光一闪,带着一丝忧虑问道:“可孔家在仕林的名望太高了,那可是圣人后裔。你若出手针对孔家,不管你做的事是不是正确的,都会被仕林抛弃的。”

贾琮笑了起来,他从袖子中取出了之前拿给夏江的圣旨,递给了老太太。

“孙儿又不傻,怎么会没有准备。您看看这个人适不适合替孙儿挡在前面?”

老太太看到圣旨上的名字,眼睛一缩。

别人可能不知道内府司是干嘛的,但她清除的很。元春省亲的时候就跟她暗中提醒过,夏江是一只吃人的毒蝎,让老太太一定要小心防备。

她抬眼看了看信心满怀的贾琮,提醒道:“这个人极其精明,你有没有想过,万一遭到反噬该怎么办。”

“孙儿等的就是他的反噬之举!”

贾琮近前两步,在老太太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让老太太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只见老太太吃惊的问道:“这……这……这怎么可能?”

贾琮微微一笑:“没什么不可能的,内府司自设立时,总管太监就是夏守忠,夏江不过是陛下抛出来的鱼饵罢了。所以,您放一百个心,说不定这次去山东,孙儿顺手还能多立一个大功劳呢。”

……

山东兖州,贾琮势在必行。

第二日一早,天空飘起了雪花,贾琮被迎春裹得跟个狗熊似的,塞进马车往永定门赶去。

此次出京,皇帝命京营挑选精锐三千随行。忠顺王刘恪一脸的不情愿,出了京城十里后就弃马钻进了贾家的马车。

他夺过贾琮怀里的手炉,抱怨连连。

“大冷的天,非要本王去山东收拾孔家人闹出的烂摊子,四哥肯定是嫌本王碍眼,见不得别人过舒坦日子……”

“还有你小子,曲阜什么鸟样满朝文武哪个不清楚,就你傻乎乎的往前冲,还连累了本王。”

“你那老师精的跟个猴似的,他会有什么事?指不定这会正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摇着羽扇,算计人哩。”

贾琮往车厢里掏了掏,一个木匣子出现在手中。打开后是满满的各类点心果子。

他往前递了递:“十三爷尝尝看,这是我二姐姐的手艺。”

呃~啊呜~

“嗯,味道不错,可惜了是个庶女……”

什么话?庶女吃你家粮食了?小爷不给你吃了!

贾琮将木匣子一盖,怨念满满。

刘恪抓了个空,不满的瞪了贾琮一眼,伸手抢过装着零嘴点心的木匣子,撇撇嘴说道:“本王说的是实在话,这世道嫡庶之差如同天堑,不是说你自己认同不认同就能改变的。看看四哥继位之初有多艰难,这还是皇家。”

这话确是事实,皇家都重嫡庶,更何况民间了。

刘恪往嘴脸扔了一颗梅子,咀嚼了几下满足的说道:“本王教你一个办法,你那嫡母膝下无子,让你姐姐记入她的名下,充作嫡女来养,这样将来在身份上也就不会太差。便是你,也可以记在你那嫡母的名下……”

“我就算了,我爹又不缺嫡子。”

贾琮感激的看向刘恪,这位京城最大的老纨绔,确实给自己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可以不在乎嫡庶,但迎春不行。

荣国府嫡出大姑娘与庶女的身份之差在家里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何况迎春已经到了说亲的年龄。

这一年多时间,有不少人家有意无意打听过迎春的情况,但就是老太太也说,说亲的人多是各家府上的庶子,要么是门第不相配。

贾琮曾经想过给自己的姐姐寻一寒门举子,想着有府上撑腰,对方也不敢欺负姐姐,最后却被老太太好一通数落。

“二丫头在咱们家养的金尊玉贵的,你是想将她嫁去小门小户给人素手调羹当丫鬟?”

“你姐姐在家时吃的、用的、穿的哪一个不是一等一?你觉得你口中的寒门举子能买得起苏绣还是蜀锦?凭什么老婆子如宝似玉养大的孙女,要送去他家吃苦受罪?”

“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当天下读书人跟你那老师一样,少年英才六战六捷?”

“万一你挑的所为少年英才连试不中,将来三丫头、四丫头都身穿诰命,二丫头依旧布裙荆钗,她不在乎,你能不在乎?”

“你说高门子弟有宠妾灭妻之举,难道寒门骤得富贵,还能为你姐姐守身如玉不成?哪家男子不纳妾?只要咱们家不倒,哪家敢宠妾灭妻欺负你姐姐?”

……

有些话老太太说的很直接也很现实,她见多了女儿家的婚嫁,高门内宅或许有不少争斗,但有娘家撑腰,女儿家也不会过的艰难。

但寒门书生若骤然富贵,除非品性上佳者,女子娘家但有波折,抛妻弃子都是轻的,指不定哪天好好的人就“病逝”了。

“本王这倒是有个好人选……”

嗯?老纨绔要当媒婆?

贾琮收起了回忆,试探性问道:“谁啊?我认识不?您可别说是世子殿下。”

刘恪翻了个白眼:“崇儿已经定亲,你愿意你姐姐来我家做妾?”

贾琮连忙摇头,这可不行,世子次妃也是妾,元春入宫他都不乐意,可别提亲王府了。

“是你认识的人,理国公府旁支,柳湘莲柳二郎。”

马车嘎吱嘎吱碾过路上逐渐厚实起来的积雪,贾琮怔怔出神。

刘恪说出来的人名让他有些吃惊,不过柳湘莲这个人,倒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前段日子铁网山围猎,柳湘莲的英武入了皇帝的眼,大比排名第一,赐下五品官职进了御前三卫的神武营。

就是柳湘莲的年纪大了些,差不多要比迎春大上七八岁的样子……

刘恪美滋滋的吃着果子点心,往厚厚的毯子上一趟,悠哉悠哉的哼起了小曲。

直到贾琮回过神来他才继续说道:“柳湘莲这个人吧,前几年流连于秦楼楚馆,名声被理国公府的人传的浪荡不堪。但品性绝对不差,要不然也不会入了四哥的眼。这事儿你仔细琢磨琢磨,等回京了跟你爹说一说,不管成不成到时候给本王一句痛快话。”

“您怎么管起这事了?”

贾琮好奇的问了一句,刘恪突然叹了一口气。

“柳湘莲的父亲曾救过本王的命,当年他临终前将柳湘莲托付给了本王……”

刘恪没有明言其中具体内情,但贾琮也终于明白理国公府打压柳家庶支这么些年,却始终不敢真害了柳湘莲的原因。

原来柳湘莲丧父丧母后,还能在京城逍遥这么多年,是因为有这尊大佛在背后撑腰啊。

……

今冬天气严寒,运河北段已结冰两月。自通州至东昌府,冰层厚实根本无法通行。

又逢大雪漫天,兖州事急却也不敢太过疾驰,路途中耗费的时间比往日要多一倍不止。

好在龙禁卫的消息源源不断送至钦差行辕,刘恪与贾琮根据这些情报对兖州乃至曲阜的事有了大致的了解。

“贾小三,你那老师应该就在曲阜哪个角落里藏着。你看这里,兖州的白莲教竟然又冒出来个什么护教法王,竟然搅得白莲教分成了两部互相攻讦,本王怎么看都觉得这其中有猫腻。”

数日的马车颠簸,让贾琮原本胖嘟嘟的脸颊消瘦了不少,当然贾琮依旧是个圆嘟嘟的小胖墩。

东昌府的驿站很大,屋子里的炉火烧的旺盛,两人借着炉火翻阅着龙禁卫送来的密奏。

曲阜的白莲教如星星之火,在兖州、青州、济南三府之地燃起了熊熊大火。

人数由原来的千余人很快发展到了六七部共计四五万人,吓得山东都指挥使司调集数万大军扑向闹匪之地。

当然,听起来声势浩大的白莲匪乱在刘恪与贾琮看来,根本没有什么大的威胁性。

四五万人造反,没有具体的纲领,没有统一的指挥,紧靠邪教聚集土鸡瓦狗哄骗老百姓能成什么事?

“嗤……”

贾琮翻看着一封封密奏,不禁笑出了声。

“估计孔仁轩自己都没想到,他点了一把火去掩饰自家的罪孽,不想最后他自己没办法收拾了。这些跟着白莲教的人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没了土地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而山东最大的地主不就姓孔吗?”

刘恪将手中的密奏往桌上一扔,少见的凝重起来。

若只是兖州一府之乱,他从京城带来的三千禁军就足够应付了。但如今乱及三府之地,就需要调集重兵围剿,

而且剿匪戡乱可不是用刀子就能止住的,赈济因兵乱产生的流民才是重中之重。

“孔仁轩这狗东西,算是把山东的百姓害惨了,三府之地遭了匪乱,又是青黄不接之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遭殃。”

刘恪让人取来舆图,仔细思量。

大军好调,东昌府以及左近的大名府皆有驻军,往南的徐州也有漕运总督麾下的数千漕兵,现在缺的是粮食以及御寒之物。

他将自己的忧虑之处讲了出来,贾琮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运河可还冻着呢,漕运停了两个月了,从京城调集粮食那时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试探性的问道:“东昌侯府应该有些粮食,咱们要不要顺道去借些粮食?”

刘恪摇了摇头:“杯水车薪,本王估计最起码要准备足够十万人吃上两个月的粮食,千八百石的粮食顶什么用?”

“那就只能从左近州府调集粮食了……”

贾琮从桌上翻开一本本公文,嘴中嘀咕着:“可这公文一来一回,加上调粮所需的时间,百姓哪里能经得住大雪漫天之下的冻饿,指不定被白莲乱匪一顿哄骗,成了拿着屠刀的恶魔。”

咦?

刘恪听到贾琮的惊疑声,扭头看去。

只见贾琮正出神的盯着手中的一封公文,咧嘴笑了起来。

“十三爷,您看……”

刘恪接过公文快速浏览,原来是兖州府衙送来的,上面说衍圣公府被大火焚烧,城中孔家宅邸大多只是丢了些钱财,但城外各处庄子均安然无恙,府衙已经派遣兵丁驻守。

同时还说了下孔家族人、钱财、粮食等物的大致情况,虽然没有统计,但总的来说,孔家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堆在库中快要发霉的粮食了。

贾琮咧了咧嘴,小声在刘恪耳边说道:“我觉得夏江夏公公是个公忠体国之人,派他先行去兖州筹集赈灾用的粮食,是个极好的主意。十三爷,您说呢?”

推荐票

补上昨晚的,歇一下今晚继续码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