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1172章 突发

晋末长剑 第1172章 突发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5:43

第1172章 突发

洛阳西明门外已经竖起了高高的城墙,正对此门的城墙上也开了一门,曰“上西门”。

西明门、上西门之间的建筑大部分都在向外迁移,空出来了不少地方,此刻已经住满了人。

刚吃罢早饭,天空就阴了下来,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作孽啊!一定是有人作孽了!”耳边传来了疯癫的叫喊,卞盱下意识掀开了窗帘,向外望去。

“蜀人。”邵雍言简意赅地说了句。

“原来如此。”卞盱叹道。

他没有放下窗帘,也没有收回目光,只定定地看向外边。

他没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想法,但亡国之民的惨状还是让他下意识心里一突。

大晋若是灭亡,可能也好不到哪去。

他固然没事,但其他人呢?他们可未必有多么硬的关系啊。

雨扑簌簌落下,大地如饥似渴般地享受着雨水的滋润。

刚刚还在痛骂的蜀人纷纷钻进了已经人去楼空的房屋,寻找一切可以避雨的地方。

马车很快穿过了略显凌乱的西城,出了上西门,抵达城外一处院落前。

随从立刻上前。

门楼内出来几个人,交涉一番后,将大门打开,马车再度前行,驶入了院内。

“看门的都是少府园户。”邵雍、卞盱二人来到廊下后,随从们搬了两张坐榻过来,表兄弟二人干脆坐在廊下,一边欣赏着接天连地的雨幕,一边闲聊。

“他们七月朔日之前不会走,你再想法子买点仆婢,把妻儿接过来,家就有了。”邵雍继续说道。

“仆婢可靠么?”卞盱真的想在洛阳安家了,认真问道。

邵雍沉默了下,道:“应该还算可靠。就是不通官话,得调教。”

“不通官话?哪里人?”卞盱问道。

“胡人,你敢不敢买?”邵雍转向这位表兄,说道:“有些胡人是战场上被俘虏的,身上有技艺。有些就是妇人、孩童,被人突袭捕获的。”

“洛阳用的人多么?”卞盱问道。

“多。不过没听说有几个伤人的。”邵雍说道。

“祖士稚还在时,他们家就有羯人奴婢,听闻也是俘虏。”卞盱说道:“买就买,不过我得从

江南带些人过来。”

“可。”邵雍无所谓地点了点头,旋又问道:“真不想出仕?”

“不给我父添麻烦了。”卞盱叹了口气,说道。

“那你以何为业?”邵雍笑问道:“陛下常说邵家不养闲人,推而广之,洛阳也不养闲人,总得有个营生。不然这宅子你都没钱修缮。”

说这话时,邵雍指了指长满青苔的墙壁。

“殿下可有门路?”卞盱问道。

“你去济阴借钱吧。”邵雍笑道。

卞盱亦笑:“借了钱也不能坐吃山空。”

邵雍收起笑容,道:“实在不行,你去河东看看。”

“河东?”卞盱若有所思。

这是要他去河东拜访一下亲人,毕竟母亲也是裴家人,一去江南二十余年,自己没回来就罢了,既然回来了,确实该去河东看看。

“在并州诸郡,裴家名头还是好使的。”邵雍说道:“见完亲族后,你看看能不能在并州找一些门路。照我说,贩马是最好的。”

卞盱听得连连点头。

马在江南真的太贵了,也太稀缺了,每次一出现,立刻被人抢光。

河南好一些,没那么缺,但也不是什么便宜货。

“中原的马都是哪来的?”他问道。

“自己养,或者从并州、秦州、幽州贩运而来。”邵雍说道:“代马是最多的,其次便是并州山胡马。不过义从、落雁二军不用胡马,多为广成、左国二苑选送,洛阳西苑也有一些。禁军不用胡马做战马,顶多拿来骑乘,冲锋陷阵还是广成马好用。但民人用不到苑马,甚至府兵也用不到苑马,多为胡马。你若能贩运而来,还是可以赚大钱的。”

卞盱有些疑惑邵雍为什么不做这个买卖,但他相信贩马绝对可以大赚,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问题是,自己有这个能力吗?吴公都没插手这个买卖,可见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要么天子钦点谁谁干这个,大家会给个面子。

要么提早布局,家世也够,长期经营下来门路畅通。

要么就是权势滔天,能摆平一路上的官员、酋帅、武人。

卞盱对北地不太了解,但从代国贩马南下,途经岢岚、西河、平阳、河东、弘农五郡才到洛阳,吴公为什么不做?

说难听点,从代国贩人南下可能都比贩马

更容易些。

“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响起,卞、邵二人抬头望去,却见一披着蓑衣的随从入内,见到邵雍后,禀道:“陛下召主公入宫,午后太极殿西厢旁听议事。”

“哦?什么事?”邵雍奇道。

“并州、冀州雹起,西河、太原、乐平、上党、赵、广平、巨鹿七郡尤为严重,行人禽兽死者万数。”随从回道:“西河介休县报,介山冰雹大如鸡子,铺天盖地,平地三尺,洼下丈余。冀州别驾报,树木摧折,禾稼荡然。”

邵雍一听就道:“此必夸大之语。”

随从苦笑道:“仆亦觉得夸大了,平地三尺冰雹,实难想象。但雹灾大起,死了很多人畜应是真的。”

邵雍又咀嚼了一番七个郡的名字,自西向东千余里……

而且这七个郡只是最严重的,其他郡呢?兴许只是不严重,但也有冰雹。

“方才见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不一会就大雨如注,莫非亦是雹灾所致?”邵雍问道。

“主公所言甚是。”随从说道:“河内两天前就下暴雨,至今未歇。此七郡周边,暴风、大雨不断,只是少有冰雹落下而已。雁门关外,狂风已劲吹旬日,单于府快马来报,阴山南北殒霜不断。”

邵雍暗道完了。

刚还说从代国贩马呢。牧草开花抽穗之际,你来个天降寒霜,今年肯定长势不好。

他立刻起身,让人带来蓑衣,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为何是冀州别驾上报?”

“主公,你忘了?”随从轻声说道:“丞相府郭夫人病逝,王使君回家奔丧了,连带着贤、良二子亦去职居丧。”

“哦,是,孤忘了。”邵雍顿了一顿,继续穿蓑衣。

父在母死,居丧一年,其实还好,反过来就要居丧三年了(二十七个月)。

就是不知道虎头一一应不至于,父亲不会让他回来的。

“多事之秋。”邵雍叹了口气,道:“这才过了十年啊。”

十余年前并州、冀州三年暴水,幽州、司州、雍州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年之后大疫,更为骇人。

那一年,多少人死了丈夫或妻子,又多少人死了父母、孩儿。

十年之后,创伤已然抚平,洛阳人茶余饭后已经可以用比较正常的语气来谈论那段艰难岁月了,甚至有人笑谈多少骤得富贵的武人自己扛过了大疫,但妻子没有,于是纷纷娶新

妻,好不快活。

但过了十年相对安稳的日子,大灾又来了。

好在这一次应该没有洪灾、旱灾骇人。

暮春、初夏之际,冬小麦已经收完了,杂粮还未下种。不过如果是春天种下粟的农家,那就比较惨了。

这种人一定有,还很多。毕竟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家家户户同时种冬小麦,又或者同时种春粟,年头长了以后一般都错开了。

“严奉————”披完蓑衣后,邵雍满脸歉意地看向卞盱,道:“贩运代马之事,只能以后再说了。”

“此大事也,殿下速去。”卞盱说道:“我明日便去河东,见完亲族后便回济阴了。”

邵雍点了点头,再不说话,消失在了茫茫雨幕之中。

邵雍的马车在端门外停下,然后步行入内,很快抵达了太极殿西厢。

中黄门都尉邵贞迎了上来,行礼道:“殿下先进去歇息一番,陛下午后才来。”

“好。”邵雍点了点头,又轻声问道:“可有其他事?”

“殿下至今尚未有差遣,陛下或会带殿下北上,臣亦要伴驾北行。”邵贞说道。

邵雍一惊,问道:“北上?去哪里?”

“阴山却霜。”邵贞说完便低下了头,显然不愿多说了。

邵雍皱着眉头进了西厢。

阴山却霜是拓跋氏的传统,很多年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丑奴方才的话别有深意,带着股让人毛骨悚然的味道。

这种感觉很奇怪,也很无端,但就是挥之不去。

邵雍坐下后,苦思冥想,最后突然呆住了:好像有种杀伐之意。

就在此时,又有两人先后来到。

邵雍一看,却是刚刚自关中回来的六兄、秦王邵瑾,他身后则跟着元真。

他立刻上前行礼,邵瑾、元真二人回礼。

“力真。”邵雍突然笑道:“你想不想回平城看看啊?”

元真有些愕然。

邵瑾闻言,瞪了邵雍一下。

邵雍心下一突,讪讪而笑。

六兄的眼神跟以前比不一样了,有点吓人的味道。难道外出历事能让一个人变化那么大?

瞪完七弟,邵瑾坐到了一旁。

元真坐到了邵瑾旁边。百无聊赖的他屁股下像长了钉子一样,扭来扭去。

邵瑾见了,轻轻捏了一下他的耳朵。

元真立刻老实了,小脑袋凑到邵瑾旁边,悄悄说着话。

邵瑾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又捏了捏耳朵,不过这次却是带着点哥哥宠溺弟弟的味道。

邵雍瞪大了眼睛,他几乎不认识这个一起长大的兄长了。

难道是收了姚夫人的缘故?

“阿干,我有好马……”元真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

“不要叫阿干,叫兄长。”邵瑾说道:“听闻你昨日读书半途而废,吃戒尺了?”

“我……读不进去。”元真小声说道:“我不要读书,练骑马射箭就好了,以后帮阿干打仗。”

邵瑾轻笑一声,道:“书还是要读的。”

邵雍收回窥视的目光。

他明白了,这是长兄做派,独属于嫡长子的气度。以前不明显,出去历练一番后,不知道怎么就长出来了,好像梁奴想通了什么一样。

带兵打仗这么神奇?邵雍悻悻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