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1150章 出征与坐等

晋末长剑 第1150章 出征与坐等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15:43

第1150章 出征与坐等

第1150章 出征与坐等

进入到二月份后,随着梁军突入蜀中腹地,战争的进程陡然加速。

这个时候,局势的变化往往以天来计算。

李雄好歹是跟父兄打过仗的,知道如今已到了极其危难的时刻,当国中精锐多集于汉中、江州两地的时候,腹地之空虚直令人咋舌。

说白了,腹地没兵。

蜀、犍为、江阳、新都、广汉、梓潼等核心富庶之地的兵马多去了汉中,甚至就连汶山、牂牁、汉嘉等郡的羌人蛮兵都北调了,留驻地方的不多。

至于朱提、越巂等地的兵马,因为宁州叛乱,一部分郡县叛成附晋,故而由镇南大将军李龙(李流之子)带着南下宁州平乱,被带走的甚至还包括一部分板楯蛮、獠人及六郡子弟,至今尚未回返,也来不及回来了。

李雄的动作其实很快,但依然花了差不多十天工夫,才将稍微能打的部队计万余人征集到了成都,连带着留守成都的数千人、临时征发的豪门僮仆、宫中侍卫、新附蛮獠万余人,合计约三万众,已经是他短时间内唯一能动用的兵力。

三万人看起来还是很壮观的,但不看全貌,只看细节时,却又满是苦涩。

六郡子弟只有数千人了,老的老、小的小,看着就凄然无比。

统领他们的是太保李始,李雄的长兄,而李雄今年五十九岁了……

“伯敬,六郡子弟还能战否?”李雄拉着兄长的手,问道。

“陛下,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说的?能战不能战都要打。”李始说道:“六郡南下子弟多有富贵,便是一小卒,也分得良田传诸子孙。今国有危难,岂能不上阵?”

李雄默默看着李始身后阵列着的将士们。

四五十岁的“老人”一大堆,这都是当年的开国之军,本已在家荣养,今又被征发上阵了。

“朕——”李雄想说些什么,但胸中千言万语,到最后唯有一声叹息,只道:“朕愧对卿等了。”

老兵们默默无言。

良久之后,一缺了几根手指的老卒叹道:“陛下,我已开不得弓,只能执此长枪,为陛下杀贼了。二十余年前,我分得良田美宅,又娶妻生子,此生无憾了。今半截身子入土,这条贱命还给陛下又如何?”

李雄听了,心中难受无比。

“陛下。”又一缺了两颗门牙,说话有些漏风的老卒说道:“我也有子孙了。这条命没什么金贵的,便是今日战死,也是大赚。”

李雄走近几步,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

旋又看向左边的一名士卒。

这是一个十六七岁的氐羌少年,脸色有些茫然。他生于蜀地,长于蜀地,但就因为是六郡南下军民后人,所谓“深受国恩”之辈,于是被征发了起来。

他有些无法理解,因为他生下来就有了宅院、田地,家里还养了七八头大牲畜,有一个大池塘养鱼,自小没吃过什么苦。

那些叔伯辈老兵说要拿命偿还恩情,他理智上能够理解,感情上无法共鸣。

他甚至不想出征,想到打仗就有些畏惧。

他从没上过阵,已经过世的父亲也很少在他面前提起这些事,偶尔几次说起,父亲的脸色也难看得吓人,仿佛那是天底下最令人恐惧的事情一样。

李雄在少年脸上扫了扫,心思通透的他大概就明白了。

第二代了,而且是生于安乐的第二代,没有参加过战争,甚至连战争气氛都没感受过的第二代。

征发他们上阵打仗,有点作孽的感觉。但乱世开启之时,谁又不是这样呢?

李雄沉默地正了正少年头上的铁盔。

盔是好盔,兵却不是好兵。

六郡子弟旁边是宫廷侍卫、豪门僮仆。

看到他们的样子,便是早有心理准备,李雄仍然有些失望。

统领他们的是建威将军李期、李雄的亲儿子。

他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不过又带着几丝憧憬。

李雄的目光在宫廷侍卫们身上不停地打转。

这些人平日里自夸武勇,忠义无双,结果要上阵的时候,个个脸色煞白。

是啊,在宫中站岗是一回事,不但钱多事少离家近,说出去也有面子。

上阵拼命则是另一回事,不但没什么钱,还危险无比。

他们养尊处优太久了,酒色财气已经消磨了身上的血勇之气。

至于那些豪门僮仆,一脸不情不愿的样子。

他们中有的人是被当做家兵家将培养,但未必全上过战场。

有的就纯是跟随主家在成都左近耀武扬威的狗腿子了,欺负民人是一把好手,上阵与那些死人堆里杀出来的武夫搏命——你有几条裤子换啊?

对这些人,李雄没什么好多说的,他只看了看儿子,勉强笑道:“世运,今我父子同上战场,说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李期昂着头,道:“父亲,儿一定奋勇拼杀,大挫贼锋。”

他才十九岁,正是热血昂扬的年纪。

聚集在城外接受检阅的部队无边无际、兵戈闪耀、盔甲鲜明,这样的场面多让人振奋啊,这样的军威又是多么雄壮啊。

李雄闻言,一时无言,良久之后,看向儿子的目光中竟有些歉然。

此子在宫中长大,自小聪慧好学、慷慨乐施,到军中察访完回来禀报时,洋洋洒洒一大通,说得头头是道。

李雄很喜欢听,哪怕儿子压根没说到点子上,因为他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

其实他还需要历练,需要沉淀,需要感悟,但没机会了,宗室子弟每个都要领兵上阵。

这个世道,皇子不领兵打仗,不出镇外藩,那是自取灭亡。

只不过,世运首次领兵上阵,面对的就是生死大战。

这就是命!正如这些士兵们一样,老的老,小的小……

李雄最后又看了看周边诸郡集结而来的精壮、刚刚下山不到两年的獠人,久久无语。

下令发放赏赐后,全军出征。

前锋都督乃前将军昝坚,板楯蛮昝氏之人,不过早已移居关中,乃南下六郡勋贵,宗室李玝副之。其部约三千人,主要是獠兵。

后军都督上官惇,以宫廷侍卫、豪门僮仆为主,约七千人,李期副之。

中军约二万人,以六郡子弟、成都留守军士及诸郡挑选的郡兵为主,李雄亲领,太保李始、将军任颜、隗伯、李奕等具体指挥。

三万人浩浩荡荡,向东直奔广汉而去。

******

李家及六郡子弟慷慨激昂,誓师出征,但蜀中旧族们却又是另一番心态了。

太子李班留守监国,身边不过三千卫队罢了。

就这些卫队,组建也不过年余,战斗力十分可疑。

散朝之后,丞相范贲、著作郎常璩、太子少师何点、太常博士谯献之、司隶校尉景骞悄悄聚在一起。

入丞相府时,众人错开时间,免得太扎眼。当然,可能多此一举了,而今成都略微有些混乱,人心浮动不已,压根没多少人关心他们。

这几人全是蜀地大族。

范贲不说了,虽说祖籍涪陵板楯蛮,但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俨然汉人士族。

景骞是梓潼人,同样士族出身。

常璩家乃江原大族。

何点是郫县人,祖上是前汉大司空,因反对王莽坐罪免官。

谯献之不用多说,巴西人,谯家是蜀地有名的世家大族。

从他们的身份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群蜀地旧族,是李成建立后为了妥协而任用的蜀地士族官员。

蜀人是非常反对外地人来统治他们的。

后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时就有这种倾向了,及至蜀汉,土客矛盾始终存在着。

李成同样难以免俗,六郡勋贵以及本地拉拢的板楯蛮势力凌驾于蜀中士族头上,能心服口服吗?显然不能。

如果有可能的话,蜀地豪族更愿意驱逐所有外地人,建一个蜀人自己的政权。

щшш●ttā n●c 〇

但他们也是务实的,打不过就蛰伏,时机不对就跳反。

刘璋、刘禅卖得,李雄就卖不得吗?

将来若邵勋身死,天下大乱,邵家人一样卖得。

“陛下东征——”范贲坐下之后,驱逐了所有仆婢,然后看向众人,道:“凶险得很哪。”

景骞眼珠一转,道:“丞相觉得此三万众出师不利?”

“为了救江州那五万人,再搭进去三万,这买卖做得也太差了。”范贲摇了摇头,道:“罗演自巴东败回,让段良突入了蜀中,这个口子不堵上,还会有人进来。已经进来的这些人,四处烧毁粮草器械,袭扰辎重部伍,若不歼灭,江州或许谈不上粮草断绝,定然会军心动荡。加之龚氏四处奔走,板楯蛮刚吃过大亏,人心思变,若为其拉拢,则宕渠、巴西二郡变色,巴、涪陵二郡恐也有异,真真全局大坏。”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

这本就是他们最近在讨论的事情,都是事实,李家人都不否认,以至于着急忙慌地搜刮老底子,凑了三万人堵漏去了。

“丞相,值此之际,我等何为?”太子少师何点问道。

范贲沉默,良久之后才起身,一手背于身后,一手捋须,边走边道:“时势若此,人心思变。然战场千变万化,局外人岂能尽知?”

“或曰倒戈献城,能得大功,老夫却不这么认为。”

“万一天子背水一战打赢了呢?届时携大胜之势班师,我等皆死难无孑遗矣。诸君家大业大,真的无需如此。”

“今只需——”说到这里,范贲转过身来,看着众人,道:“等。”

“天子若打赢了,我等仍是李家臣子。”

“天子若战败了,我等可行断然之事。”

“梁帝也需要蜀中大族,定然遣使安抚,如此坐享其利,岂不美哉?”

“丞相英明。”众人听完,齐笑道。

刘焉、刘备、司马炎、李雄哪个不需要安抚蜀中大族?哪个没给他们官做?

安心等待他们分出胜负,然后投靠胜利者,确实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